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364|回复: 8

求陈澧的《东塾读书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9 09: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此书 版本不限 谢谢你们^^

[ 本帖最后由 a8n5x 于 2008-5-9 11:37 编辑 ]
发表于 2008-5-9 1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笑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11 1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澧(1810~1882) 清代音韵学家。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曾任河源县训导,曾主讲学海堂及菊坡精舍。以博学见称,最初专治经学,宗法汉儒,从而精研文字音韵。此后又广为涉猎其他领域,天文历算、地理山川、诗词歌赋、书法篆刻,多有心得。他治学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而不囿于门户之见 ,并精于考据。所著《切韵考》是研究隋唐声韵的重要著作,作者创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反切系联法,用以考证《切韵》声类韵类。系联法有两条原则,一是正例,一是变例。所谓正例,即凡是反切用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必属同类。所谓变例,指实际同类而不能直接系联,由别的字可以推求同类。陈澧用这种方法通过《广韵》考定出《切韵》有40声类,311韵类,这个方法成为后世研究反切的重要方法,在中国传统语言学界久负盛名。主要学术著作有《切韵考》、《汉儒通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说文声统》、《东塾集》等,内容涉及经学、小学、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等;又善作诗文,有《忆江南馆词》。作学海堂学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
《东塾读书记》版本很多,其中有楼上传世界书局版、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版、王云五主编商务《万有文库》版、钱钟书主编中国近代学术丛刊三联版等等。现上传一部貌似清刻本的一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6 23: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東塾(澧)先生年譜》        汪宗衍        臺北.文海        1966至 1983年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編第77輯.第763冊】

(陳澧)《陳東塾先生年譜》        汪宗衍編        香港.商務        1964年        (精裝)

(陳澧)《陳東塾先生年譜》        汪宗衍著        澳門.於今        1970年
        
(陳澧)《陳東塾先生詩詞》        【清】陳澧著 汪兆鏞編纂 汪宗衍續補        香港.崇文印行        1972年        【廣東文獻專輯】
不知道这本有没有??
发表于 2008-12-6 23: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澧



    陈澧(1801-1882)字兰甫,番禺(今广州)人。

    自幼学习举业,十七岁考取了县学生。之后几年颇为得意,先是得到学政翁心存的赏识,以廪贡生荐入粤秀书院肄业;读了三年便题了优贡,即是由学政与总督、巡抚联名向朝廷保举的本省优秀学生;次年(1832)又中了举人。之后入京会试,省城舆论看好,以为他此行大有中一甲而点翰林的希望。谁知道他一出了省境便交了霉运,十三年间考了五次,皆名落孙山。不得已参加六年一轮的举人“大挑”,以为可选得县令,不料又考了个二等,只能做教官。陈澧自谓:“以为不能治民,犹可以教士,天下治乱未有不由土习而起者。”但是到了1849年实援广东河源县学训导,到任便发觉“乱”的不是士而是民,“盗贼遍地”,仅两个月便请假回家。幸亏跑得快,不然就像河源县令一样,“为贼捉去矣”。是年咸丰帝继位,例开恩科,陈潭第六次应会试,仍旧落第。1856年陈澧获补选知县,但世道更乱了,太平军正兴,第二次鸦片战争即将开战,他只好放弃追求了二十年的“百里侯”,申请改授京官虚衔,得授国子监学录。自此以后,陈澧便不再挂念功名,而专心于学术,会通汉宋之学,著述甚丰,广涉经学、史学、音韵学、文字学、声律、音乐、地理学、数学、书法及诗词学等众多领域,成就卓越,成为晚清岭南学术最具影响的杰出人物,亦可谓因祸得福也。

    道光十四年(1834),陈澧便入读学海堂,成为学海堂第一届的专课肄业生。1840年补授为学海堂学长,其后一直任职。1867年,陈澧受聘担任菊坡精舍的山长,所以菊坡精舍受学海堂的影响最多。据陈澧《菊坡精舍记》云:“始议为书院时,以书院多课时文,此当别为课。澧既应聘,请如学海堂法,课以经史文笔。学海堂一岁四课,精舍一岁三十课,可以佐之,吾不自立法也;每课期诸生来听讲,澧既命题而讲之,遂讲读书之法,取顾亭林说,大书‘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二语揭于前轩,吾不自立说也。” 可知菊坡精舍在办学宗旨上是承传了学海堂的实学宗旨。而陈澧受了二十年的科举之害,最后转为推崇顾炎武,以为在经史中可以寻求得到微言大义,通经方能致用。故在菊坡精舍大力推行实学,主张摒弃当时以科举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认为精舍门人当以学问为重,不是为取超等;士人为学,须于经、史、子、集四科当中,拣选一科与其性情相近的专门来研究,这与学海堂专课肄业生专研一科的情况又相类似。所以无论是在教学宗旨还是教学内容上,菊坡精舍都是效法学海堂的。

    与学海堂不同的是,陈澧在菊坡精舍不但出古文经史题进行考课,还升堂讲学,每次听讲者达数十人,既有针对命题的内容,又连带及读书之法。因为菊坡精舍是院长制,不同于学海堂的学长制,这样,菊坡精舍就成了陈潭一人的专门讲学之所,陈澧便能够通过讲学,详细而系统地将自己读书方法、治学途径、经验教训等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更深。所以陈澧与应课生徒的师生关系要比学海堂的更为明晰密切,这些学生有一样的师承,学术既高,影响广泛,相互之间的联系又密切,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东塾学派”。这个学派的形成,表明广东在学术上已经是自成系统,独具特色,能与其他流派分庭抗礼,在全国学术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了。

    陈澧在菊坡精舍的十余年间,全身心地投入了精舍的讲学与考课的工作,并继续钻研学术,将集其大成之作《东塾读书记》加以整理陆续出版,但在他生前只刻成了九卷,还有大量的手稿未能刊刻,后多藏于中山大学;而其关于精舍教学的文章,如《与菊坡精舍门人论学》等,则在他身后由其子孙门人收集在《东塾集》、《东塾续集》中。陈澧在晚年因操劳过度,已是体弱多病,但仍坚持讲学,亲自阅改课卷,1897年由廖延相编刻的《菊坡精舍集》二十卷,便都是陈澧亲自选取的菊坡精舍的优秀课卷。全集共选文171篇,诗186首,作者有102人,均是菊坡精舍的优秀人才,菊坡精舍人材之众,由此不难想见。陈澧对菊坡精舍的贡献之巨,转而亦是对广东学术发展的贡献。

    1881年,两广总督张树声、广东巡抚裕宽以陈澧青年硕德,奏请褒奖,上谕给五品卿衔。1882年,陈澧病逝,终年七十三岁,《清史稿》为其立传,以宣其功。而其门人则报请官方,在菊坡精舍西偏辟祠以祭祀之,弟子梁鼎芬集资百万文,购买祭田,让后人永远纪念。
发表于 2009-10-9 16: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启超对其中的《孟子》卷较为推崇,一定要下载看看!!
发表于 2009-10-9 17: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不小心把仅有的两个金币化掉了,这以后的日子咋过呀!!!
发表于 2009-10-10 23: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兄弟,这有何难过的?再上传几部书不就行了?别流泪了……
发表于 2023-9-1 10: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一个中华书局四库备要版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7:57 , Processed in 0.08912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