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071|回复: 2

原创:孔子“中庸”本来是指原始的民主制度。(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 05: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网址:http://asiademo.org/read.php?charcode=GB2312&id=7211

听到“中庸”这个词,对中国古文化略有了解的人,头脑中大概就会浮现出一幅半人半神的、说话办事既不左也不右的、既无过也无不及的、总是恰到好处地永远不会犯一丝一毫错误的儒家圣人的形象画面。虽然历代儒生,都知道只要自己是个人,自己的言行,就不可能作到永远合乎所谓的中庸的标准,既使偶尔合乎了所谓的中庸的标准,也很难被儒家所认可,也不能说自己中庸了。因为这个名词,是专门为儒家圣人们所预备的,你只要成不了儒家的圣人,你就没有资格享用这个词,没有资格把这个词套用在自己的言行上。而作为普通儒生,被儒家们追认为圣人的机会,是微乎其微,几乎不可能的。但由于儒家对个人道德说教的强烈喜好,所以,历代儒生,却仍然总是喜欢对这种深不可测的中庸解说高谈阔论,乐此不疲。

中庸一词,最早当出自《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略通古文的人,都可以看出,孔子在这句话里所极尽赞美的“中庸”,其主体是“民”,而不是什么圣人或者君子,是“民”很久以来很少能中庸了,而不是圣人君子很久以来很少能中庸了。所以,孔子在这句话里面所极尽赞美的“中庸”的意义,显然也就不会是前面所说的所谓的儒家圣人之德的流行解说。而《论语》中的“中庸”一词,也仅在这段话中出现过一次,别无旁出,那么显然,《论语》中的孔子的“中庸”思想,我们也只能在这段话中来品味。

虽然我们在传说中可能是子思所作的《中庸》里,似乎能够找到一些“中庸”这个词,是指儒家圣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德的依据,但我们只能称其为“子思中庸”,而不能称其为“孔子中庸”。因为学术界公认《论语》的可靠性,公认《论语》中的孔子的思想,才最符合孔子思想的原义。所以,我们也只能说,《论语》中的“中庸”,才是孔子中庸。既使子思似乎引用了孔子的原话,作为“子思中庸”思想的论据,我们也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历史上的子思,很喜欢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当时就有一个诸侯的国君对其引用的孔子的话,是不是孔子的原话提出过怀疑,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就更可以怀疑了。

那么,孔子中庸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义?什么才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呢?

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孔子中庸思想的主体是“民”,而不是圣人君子;可以看出,所谓的中庸,主要是指“民”很久以来很少能做到或者享受到了的一种东西,而不是指圣人君子很久以来很少能做到或者享受到了的一种东西;还可以看出,中庸这个东西是一种道德,而且是“至德”,既然是至德,也就是孔学所追求的最高道德。至于这种道德是指个人道德还是社会道德,在我们还没有分析“中”与“庸”这两个字的字义前,暂时还看不出来。但从其主体是“民”这一点来看,中庸之德,是指社会道德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为了探求孔子中庸到底是什么意义,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与“庸”这两个字的意义。

所谓的中,最原始的意义,应当是指空间位置而言的。如果我们把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称为“中”的位置,那么,我们说前方多少米远,就是说前方的那个点,比我们规定的这个“中”的位置,多多少米的距离;我们说后方多少米远,就是说后方的那个点,比我们规定的这个“中”的位置,多多少米的距离。令前方为正,后方为负,那么,前方的多少米远,我们就需要用正数来表示,而后方的多少米远,我们则需要用负数来表示,而这个所谓的“中”的位置,则需要用数字0来表示,表示我们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没有前后方的意义,表示我们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既不是前方,也不是后方的意义。显然,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说,所谓的“中”,就是指我们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与我们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本身相比较,是用数字0所表示的没有任何方位的意义。

孔学念兹在兹的是从仕、干禄、至于谷,是做官,觊觎的是公权力。孔子为官学包括官德与官能两个部分,官德学是指通过提升个人道德的修养,使人产生尊敬,提高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理论上是个人品行道德越好的人,越受人尊敬,也就越有资格获得更高的官位。官能学是指社会行政能力,也就是指具体做官办事的行政能力。

孔子中庸的“中”字,显然不是指方位,而是借指孔子官德学中的个人在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地位。所以,孔子中庸的“中”字,是指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的个人在人们心目中没有道德地位,既不是品行道德好的可以用正数来表示的个人在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地位,也不是指品行道德不好的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的个人在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地位,而是指做为普通人的“民”的道德地位。

所谓的“庸”,也就是平庸,孔子中庸的“庸”字,应当是指没有作官办事的社会行政能力的意义,同理,也就是指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的社会行政能力大小。既不是指圣人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可以用正数来表示的社会行政能力,也不是指盗跖破坏社会安定的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的社会行政能力,而是指普通人的“民”的社会行政能力。

把道德地位的高低与社会行政能力的大小这两个意义综合起来,大概也就相当于个人所应具有的公权力的大小这个概念了,也就是相对于官本位社会中的个人所应当具有的社会地位的高低这个概念了。所以,孔子中庸的意义,也就是指没有公权力的人在官本位社会中的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的没有社会地位的意义,也就是指官本位社会中的“民”的社会地位。

那么,官本位社会中的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的“民”的没有社会地位的意义,怎么就变成了孔学的最高道德的至德了呢?孔子又为何会对这种“民”的没有社会地位的意义极尽赞美,而感叹“民鲜能久矣”呢?这的确很令人费解,大概这也是后世中庸学从“孔子中庸”的社会道德学,颓变成“子思中庸”的个体道德学的原因所在吧!

原来,先秦文化中用数字0所表示的“无”的意义,不仅能表示没有的意义,更多的时候,“无”的意义象“有”的母亲一般,产生“有”的意义,“有”的意义,是由“无”产生的,所以老子才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中庸所极尽赞美的“民”的没有社会地位,除了我们现在所简单理解的“民”的没有掌握公权力的官本位社会中的没有社会地位的意义以外,同时也表示“民”有够产生掌握公权力的官本位社会中的社会地位的意义。

前面我们说了,掌握公权力的官本位社会中的社会地位,是由道德地位与社会行政能力两者综合组成的,而一个人的道德地位的高低与社会行政能力的大小,从常识上来说,并不是应当由自己说得算的,而是应当交由社会大众也就是“民”来评价的。社会上与其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椐自己的是非标准,对这个人的道德高低与社会行政能力的大小进行内心的自由评价,这种内心的自由评价的权力,是每一个人的天生的先天权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强迫的,一个人的心路的自由,是最原始的自由。而全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根椐自己的是非标准,对其进行的平均评价,就是社会对其道德与社会行政能力的评价的高低大小。一个人的道德地位的高低与社会行政能力的大小,是由“民”的认可而产生的。所以,一个人应当掌握多大的公权力,也就是说,应当有多高的官本位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应当得到“民”的认可,或者说是授权,而不应当由自己说了算。可以看出,这种意义才应当是孔子中庸学的核心意义,孔子中庸学是社会道德学。(比较详细的数理论证的过程,请参看拙作《拥抱民主,因为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数学定义》)
其中,由民认可授权社会地位本身,在孔学中称为“天下为公”的“大同”,也就是说,天下国家的所有权是公有的,而不应当是私有的;由民认可授权道德地位,在孔学中称为“选贤”;而由民认可授权社会行政能力,在孔学中称为“任能”。并极尽赞美这种由“民”授权社会地位的时代,称其为“大道之行也”。而对三代以来的天下国家的私有化,则贬称其为“大道之隐”。显然,领导人由民认可授权,最合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人一票地选举领导人的制度。不仅现代绝大多数民主国家是这样选举国家领导人的,近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在孔子以前很久的远古氏族社会,氏族首领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孔子中庸,显然是在指尧舜以前的远古时期,一人一票地选举氏族首领的社会制度。所以,孔子用“至德”这个词所极尽赞美的“中庸”这种社会道德,就是指这种人人平等的一人一票地选举领导人的社会制度。而这种人人平等的一人票地选举领导人的制度,也就是现代“民主”这个词,所表达的基本意义。所以我才说,孔子中庸,本来是在指原始的民主制度。后世儒家,由于从未想象到过可以有这种一人一票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方式,所以,只好把“天下为公”曲解成所谓内圣外王的王道学,这种不顾文字本身意义、不讲起码学术规范的儒家微言大义的解经习惯,造成了后世儒家大师们对孔传五经学的解读,存在许多常识性的错误,对孔学的社会形象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一个人后天所掌握的公权力的大小不同,官本位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也就不同,这种不同的意义,也就是官本位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的意义。官本位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是与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的官本位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相比较而存在的。这里所说的用数字0来表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的意义,显然就是指所有的社会成员,对掌握公权力的权贵的道德地位与社会行政能力的评价与授权的平等的权力,也就是指一人一票选举领导人的平等的权力。社会地位越高的人,与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相比较,所拥有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也就越大,用来表示这个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的数字也就越大;社会地位越低的人,与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相比较,所拥有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也就越小,用来表示这个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的数字也就越小。用数字0来表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是最大的社会正义,最高的社会道德,是社会至德。所以,孔子才会对“中庸”所代表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极尽赞美。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用数字0来表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平等,只应倡导落实,而不应当试图消灭她。消灭了这个用数字0来表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的意义,也就同时消灭了用其它数字来表示的所有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自从三代以来,“大道之隐,天下为家”,家天下的所有者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了保住或增加自己所拥有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总是试图消灭天下百性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的权力,其结局,毫无例外地都是消灭了自己所拥有的最大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现在网上有很多儒生,为了反所谓的西方式民主,也喜欢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后天现实中的不平等,来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理想上的平等,他们显然不懂孔传六艺中的数艺的结绳思维的方法,甚至连小学算术也没学好,有违孔子中庸真谛,离孔子越来越远。

我们知道,孔子是极力主张复古的,主张复古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社会正义。祖述尧舜的禅让制,就要比天下为家的三代之治来得更正义,而“尧舜其犹病诸”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天下为公的中庸社会,显然又要比祖述尧舜的禅让制来得更正义。但这种由民认可授权的尧舜以前的天下为公的远古社会,对于孔子师生以及同时代的人来说,显然是太久远了,所以孔子才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一人一票选举领袖的中庸之德,大概是最高的社会道德了吧?现在的天下百性很少也很久没有能够享受到这种社会至德了!

孔子所处的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的“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的“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尽管孔子贬称其为“大道之隐”,但还得尊重现实。所以只好宪章文武,克己复礼,希望能通过维护现实中的社会正义,逐渐过渡到更大社会正义的祖述尧舜的禅让制的社会。至于作为孔子最高政治追求的理想社会,也就是天下百性一人一票选举天子或诸侯国君的“天下为公”的中庸社会,对于孔子师生们来说,已经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了,所以,他们很少谈论,在《论语》中,也只有一句话中提到过“中庸”这个词。但孔学对民意尊崇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只不过由追求远古一人一票的百性用手投票的至德政治方式,退而求其次地变成了倡导实行“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的、使天下百性能够用脚投票的惠民政治方式。但孔子大概怎么也不会想象得到,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现代人会发明出护照这种东西来,能够不让你随意出境,如果你作为一个专制国家的一个普通百性,选择“誓将去汝,适彼尔土”的用脚投票的意愿也难以实现。至于那些撇家舍命,冒险偷渡的用脚投票的穷苦百性,还会被那些所谓讲人权的优秀民主国家无情遣返,孔子就更不可能想象得到了!

转载自《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
发表于 2008-6-6 14: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中庸是指民,那楼主如何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呢,“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我觉得是指民不能感受到古圣人的德很久了。楼主以为“民鲜能”是指“民鲜能中庸”乎?
发表于 2008-6-7 09: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些古典词语的含义在现代的社会语境下大可以论,但是本人是不太认同这种楼主这种观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09:53 , Processed in 0.0836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