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7276|回复: 5

[目录] 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目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5 13: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本论坛里找不到这套书的目录,让人不知该如何下载,全下载太大,想选择,又没依据。现在我在国学数典论坛里找到了目录,转到这里,供有心人参考。如果本论坛已有,烦请版主删掉或通知我。

               文本格式繁體字25kb大小。

[ 本帖最后由 继续革命 于 2008-6-18 10:4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7 0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的资料!
可以制成EXCEL表格,检索起来更方便。
发表于 2008-4-11 15: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仅有一套孤本的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出齐
2005-05-25       新京报    点击: 285


  本报讯(记者 张弘)学者顾颉刚曾说:“我常觉得影印《四库全书》是一件极蠢笨的举动,徒然使得世界上平添了许多错误的书,实非今日学术界所应许。”这是针对清朝统治者按照统治需要,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删改古书而发的感慨。

  近日,世间仅有一套孤本的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以下简称“荟要”)由吉林出版集团出齐。出版者称,与全本的《四库全书》相比,该书具有未经删改、错讹少等特点


  摛藻堂为仅存的孤本

  出版者介绍,当乾隆皇帝敕令修纂四库全书时,他已经63岁了。他深知四库全书修纂工程浩大,担心有生之年无法亲睹全书的完成,于是萌发了浓缩四库全书的意念,并于同年五月颁下谕旨:“著于全书中,撷取精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即从全书中选取精华编修成“荟要”。修缮完成后,正本放置在坤宁宫后御花园内的摛藻堂中,副本贮藏在圆明园内“味腴书屋”,以备乾隆随时御览。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紫禁城,焚烧圆明园,味腴书屋内的“荟要”化为灰烬,摛藻堂内的四库荟要则成为仅存的孤本。

  专供御览,尽录原本

  鲁迅先生曾说:清人编《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由于“荟要”专供御览,无需忌讳文字内容删除、修改文献,因而尽录原本,存真求实。同样因为供御览,四库荟要在校对、考证方面力求精益求精,错讹极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五种颜色,三种价钱

  据悉,“荟要”共收集古代重要图书463种,按经、史、子、集分类,共20828卷,11178册,2000函。台湾世界书局1985年开始影印出版此书,全部精装500本,16开本,封面按类分为五种颜色。

  据吉林出版集团图书出版公司刘万革介绍,该书共有三个版本。一种是单行本,每本定价从二三十元到二百多元不等,总定价4.8万元,主要面对研究者;另一种是面向图书馆的版本,定价6.8万元;还有一种是豪华本,主要面向海外收藏者。刘万革还说,豪华本是以销售定量生产,面向图书馆的版本只生产了550套。
发表于 2008-4-11 15: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库全书】
    丛书名。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馆,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四库全书的编纂历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第二步是整理图书。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底本的四个来源】
    一是内府藏书;
    二是清廷官修书;
    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
    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四库全书的内容】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
    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
    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第五,破格录用人材。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入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评价《四库全书》】
    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
    《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的优良传统而结出的丰硕之果。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说是他的尊称。这两句的格律也应作“仄平”,两个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为“宋主”并不涉及音律问题;“寄奴”二字也与清朝犯忌的“胡”、“戎”、“夷”、“虏”等了无关涉。那么为什么还要改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因此即使没有“违碍”之处也要改。
     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四库全书》的命运】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中国历经动乱,《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因此《四库全书》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後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近些年对这部书是否要归还沈阳,甘肃、辽宁两省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
发表于 2010-3-30 1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全书荟要

  【内容】

  《四库全书》编纂之初,征书纷至沓来,卷帙浩繁,不便浏览,已经6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部重要而必备的图书,所以在开馆之初,命于敏中、王际华等人从应钞诸书中,撷其精华,以较快速度,编纂一部《四库全书荟要》,乾隆四十三年,第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完成,藏于紫禁城坤宫宁御花园的“摛藻堂”。次年,又誊缮一部,藏于圆明园内的“味腴书屋”,以备乾隆随时阅鉴。

  《四库全书荟要》共463种,20828卷,11178册,下设若干子目。其中,经部173种,3576卷;史部70种,6535卷;子部81种,2866卷;集部139种,7851卷。《四库全书荟要》成书后,乾隆欣喜若狂,题诗一首:全书收四库,荟要粹其精。事自己巳兆,工今戊戌成。于焉适枕柞,亦欲励尊行。设日资摛藻,犹非识重轻。

  《四库全书荟要》修成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命运多舛。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掠圆明园,藏于“味腴书屋”中的那套《四库全书荟要》被化为灰烬。而存于“摛藻堂”里的那套《四库全书荟要》,则一跃成为天壤间仅存的孤帙。但朝廷大内,宫禁森严,一般人无法涉足“摛藻堂”而得窥《四库全书荟要》。直到1924年,清逊帝溥仪迁出皇宫,民国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图书,才发现《四库全书荟要》依然尘封故处,安然无恙,触手如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将此书运往重庆,1949年,又将此书运往台湾。

  本次出版的足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普通精单行本595册,为了方便查阅,在出版时,又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目录索引,使用起来,比原书更为方便。这次出版采用了现代技术对原书进行影印,每页分上下两栏,纳原书两页,文字相当于二号字大小,原书缮写,行款清晰依旧,跃然纸上。内文均采用优质双胶象牙黄纸,仿旧如旧。精装本采用进口高档荷兰装饰布为壳面材料,烫金压凹,尤显贵重。

  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篇目浩大,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是“康乾盛世”的巅峰之作,中华千年文化溶于其中。其最大的版本价值在于“钦定御览”,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准备的书。我们吉林出版集团用现代影印技术出版该书,精心制作,再现传统文化神韵,系列开发,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是对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精粹的继承和发扬,是对这个集足本、孤本、正本、善本、珍本、秘本为一体的传统文化版本的抢救。《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堪称天下第一版本,是出版价值、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书法价值、欣赏价值、传承价值、馈赠价值集于一身的难得的出版项目。

  【特点】

  《四库全书荟要》从编纂上宗旨就与《四库全书》不同,《四库全书》面向世人,而《荟要》仅供皇帝御览,从未流向过民间,因此,《荟要》有着《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色。

  第一:选编慎重,卷帙精约。编纂《四库全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收齐各类书籍,保存文献,网罗繁复,其结果必然是卷帙浩繁,“检玩为难”;而《荟要》是为了供皇帝一人御览,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荟要》只收存享有盛名而又确实能影响世人的作品,其思想学术、义理辞章俱属上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菁华尽备于斯。所以,《四库全书荟要》所收书籍的种类只有《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而册数是《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谓“全书中的全书,精品中的精品”。乾隆有诗云:

  道资鉴古,搜玉圃以罗珍。 理取研精,披金沙而聚粹。

  文河藻润,兼收众派之流。 册府菁华,别挹群言之液。

  六年详辑,将渐蒇夫全编。 两部先成,已统苞其要义。

  撷词条而擢秀,摛藻如春。 咀义府以含英,味腴在道。

  第二:内容真实,少经删篡。自康熙时兴起的文字狱,到乾隆时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统计,仅乾隆一朝,文字狱便有130余起。对于清代统治者来说,他们最忌讳的便是图书文献中有不利于清王朝统治和诋毁满族的文字。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乾隆在诏令修《四库全书》的时候,也同时敕令对图书的内容严加审查,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有关华夷之别的思想言论,均被四库馆臣肆意删改,有相当一些图书文献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而《荟要》供仅皇帝御览,因此,其所收图书在内容上也就务求完整,没有大量删改的必要。在原本保存、内容真实方面,《荟要》胜于《全书》。

  第三:书品精美,质量上乘。由于清廷十分重视这部丛书,修书务求精美而不计资费,因此,《荟要》的书品达到了极为精善的境界。亲睹此书的学者评价:《荟要》“字体端严劲挺,纸白墨润,装潢考究”。

  第四:校勘翔实,版本珍贵。《荟要》的修书馆臣和誊录、校对的人员都具有相当的学识,他们缮写精细,校勘、核对精审,从而使得《荟要》较少有错谬之处。《荟要》依据底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内府刊刻本,这些刻本主要来自于清内府图书刊刻机构“武英殿”;二是内府所藏历代善本和抄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在民间征求到的书籍,在内府藏本和民间奉献的遗书中自然不乏宋元时期的旧本。所以考证更为详尽,更完整地保存了旧本图书的原貌。如《荟要》中的《周易正义》考证比全书就要多出20条,宋郑汝谐的《东谷易翼传》、唐杜牧的《樊川集》等,都可以看出与《四库全书》所依据的底本不同。据统计,《荟要》的图书底本达五百余种,其中宋本62种,金元刊本63种,明刊本288种,清刻本50种,此外还有《永乐大典》本18种,仿宋钞本7种,稿本1种。时至今日,《荟要》据为底本的许多宋元刻本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更显得《荟要》版本的珍贵。

发表于 2010-9-9 09: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辛苦,支持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9 13:05 , Processed in 0.08213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