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043|回复: 3

对《易经》里乾卦的启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 17: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易经》,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是乾卦各爻的爻辞,如“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语。听到这几句话,会以为《易经》大概都在讨论“龙”这种古生物。事实真相如何呢?乾卦确实专门借用龙来作为象征,但是其它六十三卦,则只有坤卦“上六”谈及“龙战于野”而已。
龙究竟是什么?它似乎是水陆空三栖的生物,所以可以象征宇宙创生的力量,遍及一切领域。古代确实有龙。春秋时代史墨说:“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水官负责养龙,后来不知何故而放弃了。如果不是整天可以见到龙,又有谁可以描绘它呢?
从“潜龙勿用”一语,可知龙可以入水;再从“见龙在田”一语,可知龙可以出现在地上;然后“飞龙在天”自然是肯定龙可以飞翔于空中。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不是把龙与天上飘动的白云联系起来了吗?据说孔子年轻时曾经拜访老子,受到不少教训与启发,他回国后向弟子描述老子像龙一样(其犹龙也),然后加一句:“乘风云而上天。”这更清楚显示了龙可以遨游于天空。
  在《庄子•天运》也提及孔子拜访老子的故事,孔子的描述更生动了。他依然以龙比拟老子,然后说:“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意思是:龙,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散开来成为锦绣文章,驾着云气,翱翔于天地之间。由此观之,龙确实可以代表刚健不已的创造力。
  那么,“潜龙勿用”一语只是单纯地用来描写年轻人,或者成年人也会遇到这样的处境?从乾卦的《文言传》看来,孔子对“潜龙”的描述让人大开眼界。他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隐遁的人。他不会为了世俗而改变自己,也不会为了名声而有所作为;避开社会而不觉苦闷,不被社会承认也不觉苦闷。别人乐于接受,他就推行主张;别人有所疑虑,他就自己退避。他的心志是坚定而无法动摇的,这就是潜伏的龙啊。”
换言之,一个德行与能力皆有极高修养的人,依然可能处在“潜龙”的位置。有些专业人才到了中年才转业,或者想要开创新的事业,这时必须从基础做起,不正是潜龙吗?从卦象看来,乾卦初九位居底层,往上是五个阳爻,皆有充实力量,根本不容侥幸。并且,底下的爻想要往上发展,初九必须依赖九四,奈何同性排斥,毫不相应,只能稍安勿躁了。到了九二,则因为位居下卦三爻的中间,正如九五位居上卦三爻的中间,等于有人辅佐与左右逢源,因为这两卦都谈及“利见大人”,适宜见到大人。所谓大人,是指德行完备的人。对君子而言,这是得君行道的大好机会,可以放手一搏。
九三与九四,都是“无咎”(没有灾难),但是条件是必须不断“进德修业”。“做到忠诚而信实,由此可以增进德行;修饰言词以确保其诚意,由此可以累积功业。”由此可见,进德在于自己,修业则须有事实验证,亦即要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诚意,才有可能合作成事。到了九五,则是“飞龙在天”,可以充分发挥乾卦的活力。在人类社会,则象征国君在上,天下安定繁荣。后代以“九五之尊”推崇天子,正是乾卦所昭示的理想。
    最后,到了上九,也就是乾卦的最上爻,这时突然变成“亢龙有悔”,意思是: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易经各卦到了最上爻,大都是不理想的,那是因为卦的运作是由下往上,而最上爻注定要被替换,难免觉得前途茫茫。我们在事业或年龄抵达顶点时,不是也会有苍凉之感吗?这时唯有专务修德,或许可以减少懊悔。如美国富豪巴菲特捐出大笔钱财,从事公益事业。他在世人心中,从富豪转变为善人,重新开始“贞下起元”的契机,可谓明智。
以后本人将对《易经》中重要几个卦进行分析、认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4 09: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阁下分析的不错。但本人也有几点心得,与兄分享之。
1、乾卦,是兵法卦。兵家出自乾卦。
2、“利见大人”的解释,鄙人认为是:有利于我方的形势出现,这时候能使人成功。“大人”是古文的使动用法,就是使“人”“大”。那“大”怎么理解呢?《说文解字》中说,大者,具首手足而参天象也。就是说,能读懂天象的人,可以称得上“大”。也就是“圣人”吧。呵呵!
3、对于“亢龙有悔”怎么理解。其关键是“悔”字。这个字,我认为是“烦恼”的意思。也就是说,位子太高了,好到了极致,就要有烦恼了。就好象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反而没人敢追求她。

以上也是一点牢骚,看了兄台之论,觉得有些地方欠妥。故而言之。但美玉微瑕,无伤大雅。鼓励兄台,继续研究,发扬我中华之文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6: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兄台执教,对兄台之看法甚为佩服、赞同,不过本人学习《易经》时,偏重于理会其中易理对人生的指导,《易经》作为占卜用时,针对不同事务,事情,都能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易经》博大精深的根本!
发表于 2008-4-4 2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易经确实难理解,有些爻辞,简直就不是人话。呵呵,什么利东方不利西方的。但是,研究毕竟需要途径。我现在的途径,一个是走训诂的道路,另外就是参照南怀瑾先生提出来的,从一些天文知识入手。这两个都过了,就能谈到指导人生实践了。要不经过两关,总觉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免牵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6 21:03 , Processed in 0.07633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