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309|回复: 2

[社科] 古韵学源流【民国·黄永镇·1934年商务印书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5 12: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韵学源流【民国·黄永镇·1934年商务印书馆】
书    名:古韵学源流
作    者:黄永镇
版    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
格    式:DJVU
清晰度:清晰
书    影:如下

[ 本帖最后由 hanyuyinyun 于 2008-3-25 12:0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2 07: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黄永镇的古韵29部表看黄侃派学者对《广韵》离析的贡献

■ 冯 蒸

摘 要:黄侃派古音研究者提出的上古韵分28或29部,其每部之内均列有所辖《广韵》韵部及离析表,这是继承清人和该派学者自身研究后提出的成果,是上古音构拟和研究上古至中古语音演变的重要依据。黄永镇1934年著《古韵学源流》一书,系统总结和展示了黄侃派学者古韵28部或29部说的离析成果,是当代汉语上古音研究的重要基础,应加以继承和研究。
  关键词:黄永镇;黄侃;古韵学源流;28/29部;离析《广韵》
  中图分类号:H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7)03-0082-08
  
  已故著名音韵学者黄永镇先生著有《古韵学源流》一书,于1934年9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1935年3月再版。此书的贡献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提出了肃部(即幽部入声)独立说,早于王力的觉部独立说(1957年)23年。二、提出了古韵29部表,表中每部列有黄侃一派传统审音派学者对各上古韵部离析《广韵》的成果及他的看法。据此,我认为此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关于黄氏的第一个贡献,我们已经另文论述,本文只论述他的第二个贡献。
  黄永镇先生(1902.8.15-1961),安徽合肥人,解放前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曾受业于著名学者黄侃(1886-1935)先生,毕业后未即工作,而是在南京清凉山独居五年,潜心撰写《古韵学源流》一书。当时学者其同学丁兴旷先生曾赋诗一首赠送永镇先生,诗云:“章黄坠绪伊谁训,训诂渊源信子明;五载清凉真大隐,一时著述重都京。”可见先生当时之情况。后在安徽政治学院任教。《古韵学源流》一书于1934年9月出版,出版后作者即呈送一册给黄侃先生指正,据云黄侃先生当时一语未发,未表态。解放后在北京商学院任教授,所著除《古韵学源流》一书外,尚发表论文数篇如:《中国原始文字考》、《附加语后边的“的”字》、《不用长附加语——口语结构方面的一个特点》等。未刊遗稿有《古纽考》。黄永镇先生是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教授之父。
  除了肃部独立说外,黄永镇29部表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站在审音派的立场上系统总结和展示了每一个韵部所辖《广韵》韵部的离析工作。除了灰部应从王力分为脂微二部外,他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离析《广韵》,指的是上古音研究者认为中古一些韵类是由上古不同韵部合并来的,从《诗经》押韵和上古谐声情况的实情出发,把某一《广韵》韵部分成若干字类而分别归入不同的上古韵部。此法创自清人顾炎武(1613-1682),他分上古音为十部,首创“离析唐韵法”离析了《广韵》舒声的支、麻、庚、尤四个韵系和屋、沃、觉、药、铎、麦、昔、锡八个收-k尾的入声韵部,其后江永(1681-1762)分古韵为十三部,另有入声八部,又离析了《广韵》的“先、虞”等韵系,最后江有诰(?-1851)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对《广韵》韵部做了进一步的离析,但其收-k尾入声未独立出来,仍与阴声同部,所以还是考古派。直到黄侃分古韵为28部,把收-k尾的入声独立出来,成为审音派。但是他的著作并没有列出每部所辖的具体《广韵》韵部名,所以我们无法得知黄侃离析《广韵》的详情。
  黄永镇分古音为29部,每部除举《诗经》押韵例外,还列出了每部所辖的《广韵》韵部名,其离析《广韵》的情况一目了然,虽然基本上是继承清人,但也有所创新。其所用的离析术语有“半、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种。这些术语除了“半”是沿用前人的,其余当均是自创。据我所知,顾炎武的离析术语只用了“半”,其后江永用了术语“分”(如“分九麻”),江有诰只用了术语“之半”和“之一”,可惜他的“之一”在数量表示上不太明确。黄永镇把他的“之一”细化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等,是有意义的。这种工作,对于研究古音构拟和古音演变,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们把黄永镇的29部与王力的30部所辖的《广韵》韵部表列如下,以考察二家离析工作的异同。此外,我们还把黄侃另一弟子,同是1934年出版的刘赜教授的《声韵学表解》一书的离析《广韵》的情况一并列入比较表中。以供参考。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黄永镇与刘赜二家各韵部所辖的《广韵》韵部名称和离析情况几乎完全相同。这种情况绝非偶然,我想最近情理的解释就是二家都本自黄侃之说,所以才会如此。更可见此表的学术价值。
  据此,我们可以说,黄永镇(和刘赜)的古韵29部说及各部所列的《广韵》离析表基本上就是黄侃本人的看法,加上黄永镇的肃部(幽部入声)独立说,当代表了黄侃派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从下文的比较表可知,王力的古韵30部说及其各部所辖的《广韵》离析表,与黄说大同小异,显示了其说既有独创性,又有继承性,足证不能忽视黄侃派学者在此问题上的重要贡献。黄、王二家的相同处可以不论,其相异处正可以启发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无论是从汉语音韵学史的角度还是从上古音构拟的角度看都应该重视黄侃派学者的《广韵》离析成果。如今人周达甫分古韵为25部,明确说:“我所分各个韵部的韵类,是根据黄永镇先生的《古韵学源流》中(二十九部表)各部所注全韵、半韵、三分之二韵或三分之一韵。”(周达甫:1979)
  下面的比较表系按照王力1958所定上古韵部十一类二十九部(今改为30部)的顺序,每类一表。表头列出了类名和王力的拟音,每类之内为相配的阴、阳、人声韵部。本文对王力古韵30部的入声韵部只取短入,不取长入,祭泰央废四韵除外。横栏表头有三家:黄永镇(1934)、刘赜(1934)、王力(1958)。竖栏表头为黄永镇29韵部名,相应的王力韵部名放在括号内,每个韵部所辖的《广韵》韵部均标明等位并按中古等位依次列出。表内为三家各部所辖《广韵》韵部的具体情况:全韵用“√”表示,所缺韵部用“O”号表示,其余一依各家所用的离析术语,为了醒目和节省篇幅,把用文字叙述的“三分之一”等术语改为阿拉伯数字的“1/3”等。
  根据上面的11个表,黄永镇、王力二家古韵部所辖《广韵》韵系数量和离析情况的异同如下:
  1.第一类之职蒸三部。之部二家全同,职部王氏无麦韵(在正文的职部中麦韵列为不规则变化),蒸部王力无耕韵(在正文的蒸部中列为不规则变化)。在王氏的体系中这一类没有二等韵。黄氏无东韵。
  2.第二类幽觉二部。幽部二家全同。觉部的沃韵,黄氏为半,王氏为全韵;屋韵黄氏为1/3,王氏为半;锡韵黄氏为1/4,王氏为“少数字”。王氏此类有阳声韵冬部,与幽觉相配,但黄氏与宵药相配。这里暂从黄氏把冬部放在第三类中。
  3.第三类宵药冬三部。宵冬二部二家全同。药部王氏无沃韵(在正文的药部中沃韵列为不规则变化);锡韵黄氏为1/4,王氏为半。
4.第四类侯屋东三部。侯东二部二家全同。屋部的屋韵黄氏为1/3,王氏为半。
  5.第五类鱼铎阳三部。鱼部二家全同。铎部的麦韵黄氏为2/3,王氏为半;陌韵黄氏为2/3,王氏为全。阳部的庚韵黄氏为半,王氏为全。
  6.第六类支锡耕三部。支部的支韵黄氏为1/3,王氏为半。锡部的麦韵,黄氏为1/3,王氏为半;陌韵黄氏为1/3,王氏无(正文的锡部亦无)。耕部的耕韵黄氏为半,王氏为全;庚韵黄氏为半,王氏无(正文列为不规则变化)。此类黄氏阳声韵有庚韵系,相配入声韵有陌韵,而王氏均无,值得注意。
  7.第七类质真二部。此类王氏尚有脂部,和第八类的微部相当于黄氏的灰部,但黄氏的灰部列在下一类中,故王氏的脂部此处不论。入声质部二家差异较大:黠韵黄氏为1/3,王氏为半;质韵黄氏为2/3,王氏为全;术韵黄氏为半,王氏为“少数字”;屑韵黄氏为2/3,王氏为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薛韵黄氏为1/3,王氏无(正文的质部亦无)。关于这个问题,黄氏所列屑部《诗经》韵谱,含有《广韵》薛韵系的叶韵例有:《小雅·十月之交八章》的“彻逸”,《小雅·宾之初筵一章》的“设逸”,《大雅·桑柔五章》的“毖恤热”,此中的“彻设热”三字都是薛韵字。但王力1980把这三例都认为是质月合韵,把薛韵字均归入上古月部,不归入质部。还有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上古韵部一般都是阳、入声相应,如果质部中有薛韵,则相配的阳声韵真部(黄氏先部)中亦应有仙韵系,但实际上黄氏先部中并无仙韵系,所以质部的薛韵系应重新考虑。阳声韵真部的真韵黄氏为2/3,王氏为全;谆韵黄氏为半,王氏为少数字。
  8.第八类脂微物文部。黄氏脂微不分,统称灰部。王氏脂微分为两部。其间分合较复杂,详见表八。物部的质韵黄氏为1/3,王氏无(正文物部亦无);术韵黄氏为半,王氏为全;祭韵黄氏为1/3,王氏无。文部的谆韵黄氏为半,王氏为全。最值得注意的是黄氏此部有微韵1/3,王氏无。从汉藏语比较的角度看,黄氏的措置并非无据(参俞敏1949)。这是黄、王二家的大不同之处。笔者仔细检寻文部(黄氏痕部)所辖之《广韵》韵系,黄氏有“微1/3”,而王氏无。考察黄氏所列痕部《诗经》韵谱,所举例只“煇旂”二字,见于《小雅·庭燎三章》叶“晨煇旃”、《小雅·采菽二章》叶“芹旃”和《鲁颂·泮水一章》叶“芹旂”。王力1980均列此二字为文部,但标音“煇”为xiuan,“旂”为gian。《集韵》“煇”字有两读,一为微韵字,一“许云切”,为文韵字,标音收-n尚有依据,但“旂”字《广韵》《集韵》均只有微韵读法,王氏却标音为gian,未详所据。在郑张尚芳的上古音体系中,文部亦无微韵系,微韵系上古属微部,收-1尾,与文部的-n尾可合韵,所以黄氏痕部是否应有微韵系尚需斟酌,但“旃”字三见,均与收-n尾韵字相叶,不容忽视。至于俞敏先生《汉藏韵轨》所举“痕部老跟灰对转的”诸例,指文部的一些-n尾字与藏文的-1尾字同源,举有3例:藏文的gjul对汉语的“军”,藏文的dηul对汉语的“银”,藏文的jul对汉语的“(幅)员”。在俞敏1989一文中共举7例,除此3例外,尚多4例。此中除藏文gjul对汉语“军”一例可疑外,均可信据。据笔者检核四种藏文辞典(张怡荪《藏汉大辞典》、《格西曲札藏文辞典》、西北民族学院藏文教研组编的《藏汉词典》,Jaschke的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均无giul一词,俞氏此条对比的藏文出处未详,待考。
  9.第九类歌月元三部。歌部的支韵黄氏为1/3,王氏为半。月部的黠韵黄氏为2/3,王氏为半;薛韵黄氏为2/3,王氏为全;屑韵黄氏为1/3,王氏无(正文月部有屑韵)。另外黄氏此部尚有去声韵祭泰央废四韵,王氏亦有,但黄氏祭韵为2/3(另1/3黄氏人物部),其余三韵为全。王氏此四韵均为全(王氏物部无祭韵字),此问题尚需研究,参冯蒸2006。元部删仙二韵黄氏均为2/3(刘赜均为全),王氏均为全。黄氏此二韵的离析可疑,因为如删仙二韵入元部为2/3,此二韵的另外1/3在何处?笔者遍寻黄氏29部中均未见另1/3。但月部中与其相配的入声黠薛亦为2/3,此处或非笔误。入声黠薛的另1/3入质部,则阳声删仙的另1/3当入真部,但实际上黄、刘二氏均无,待考。
  10.第十类缉侵二部。缉部的业韵黄氏为半,王氏无(正文缉部亦无)。侵部的衔凡二韵黄氏均为半,王氏均无(正文侵部亦无),说详下。
  11.第十一类叶谈二部。叶部的业韵黄氏为半(另半黄氏入缉部),王氏为全。谈部的衔凡二韵黄氏均为半(另半黄氏入侵部),王氏均为全。《广韵》的衔凡二韵,黄氏半入侵部,半人谈部,而王氏全入谈部,侵部无,我们赞成王氏的意见。上古韵部的划分,阳声与入声相应。考察黄氏的处理,阳声衔凡半入侵部,但对应的入声缉部却无狎乏二韵,根据邵荣芬1982的意见,中古的严凡本为一个韵系,它们均应入谈部,其相应入声业乏亦应入叶部。而衔韵系与狎韵平行,黄氏狎全入叶部,而衔半入侵,半入谈,不平衡,未妥,衔韵中某些来自侵部的字是由应入咸而变的例外。
  综上所述可知,除了全韵可暂不论外,黄氏所离析的《广韵》韵部,可分成四种情况,即:
  1)离析为“半”的韵部有21个:(阴声韵)豪、肴、萧、虞、麻、齐;(阳声韵)耕、东、庚、谆、咸、衔、凡;(入声韵)沃、铎、药、昔、锡、术、洽、业。
  2)离析为“1/3”的韵部有15个:(阴声韵)灰、尤、支、祭、微;(阳声韵)真、先;(入声韵)麦、屋、觉、陌、黠、薛、质、屑。
  3)离析为“2/3”的韵部有14个:(阴声韵)尤、灰、微、祭;(阳声韵)真、先、删、仙;(入声韵)麦、陌、质、屑、黠、薛。
  4)离析为“1/4”的韵部有1个:(入声韵)锡。
  这些离析工作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很有价值。
  以上我们考察了黄、王二家的上古29/30韵部各包括《广韵》哪些韵系及其离析情况。下面列出的三张表(表十二一表十四)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考察离析《广韵》韵部的情况。分成阴、阳、入三类看《广韵》的全部韵部有哪些被黄侃派学者所离析?被离析的《广韵》韵部都分布在上古的哪些韵部中?横栏表头是黄永镇的29部(在下)及对应的王力30部(在上)名称,竖栏表头是《广韵》的韵部名及其所属的中古等位。这三张表对我们全面考察《广韵》韵部在上古的离析情况很有意义。黄、王二家的离析虽大同小异,但黄氏的离析颇有可供参考之处。如蒸职部的耕麦,耕锡部的庚陌,王氏都列为不规则变化,而黄氏作正常的多少析分,作为规则处理加以列析,只表数量较少,是黄氏胜于王处。
  根据上表可知:《广韵》阴声韵的26个韵系中(祭泰央废四韵暂归入阴声韵),只有12个韵系被离析,占总数的46%。阳声韵的35个韵系中,只有11个韵系被离析,占总数的31%。入声的34个韵部中,有17个被离析,正好占50%。可见阴、阳、入声的离析情况并不平行。这大概就是黄侃派古音学者对《广韵》离析的全貌。如果把阴声26、阳声35共61个韵系代表舒声,则只有23个韵系被离析,占总数的38%。而入声离析的比例是50%,比舒声要多,情况也比舒声复杂。
再看被离析韵部在阴、阳、入三声内部的分布情况:阴声韵的-θ尾有5个离析韵部;-u尾次之,有4个;-i尾最少,只有3个。阳声韵内部,-n尾最多,有5个离析韵部;-η尾和-m尾均各3个。入声韵中以-k尾最多,有9个离析韵部;-t尾次之,有6个;-p尾最少,只有2个。去声祭泰央废四韵均与-t尾有关,祭韵稍复杂。
  从汉语音韵学史的角度看,要想更深一层地认识黄侃派学者在离析《广韵》方面的贡献,应注意的不是他与王力的“同”,而是与王力的“异”。这种“异”可大别为两种情况:(一)某一韵部所含的《广韵》韵类,黄永镇“有”,王力“无”;(二)黄永镇是“分”(即“半”或“几分之一”之意),王力是“全”。
  这两种情况见于黄氏29个韵部中的25个韵部,其分布之广令人惊异,详情如下:
  
  (一)黄永镇“有”王力“无”,见于12个韵部。(1)德(职)部:麦;(2)登(蒸)部:耕;(3)沃(药)部:沃(半);(4)锡(锡)部:陌(1/3);(5)青(耕)部:庚(半);(6)屑(质)部:薛(1/3);(7)灰(脂微)部:支(1/3);(8)没(物)部:质(1/3)、祭(1/3);(9)痕(文)部:微(1/3),(10)曷(月)部:屑(1/3);(11)合(缉)部:业(半);(12)覃(侵)部:衔(半)、凡(半)。
  
  (二)黄永镇“分”王力“全”,见于13个韵部。(1)肃(觉)部:沃(半);(2)铎(铎)部:陌(2/3);(3)唐(阳)部:庚(半);(4)青(耕)部:耕(半);(5)屑(质)部:质(2/3)、屑(2/3);(6)先(真)部:真(2/3);(7)灰(脂微)部:微(2/3);(8)没(物)部:术(半);(9)痕(文)部:谆(半);(10)曷(月)部:薛(2/3)、祭(2/3);(11)寒(元)部:删(2/3)、仙(2/3);(12)帖(叶)部:业(半);(13)添(谈)部:衔(半)、凡(半)。此类都是黄氏做了离析而王力未离析,尤值得注意。
  黄氏与王力的这两种“异”,到底谁对?情况颇为复杂,不宜遽断,上文已有所分析。但要对黄氏的离析做出更进一步的全面评价,是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
发表于 2008-11-7 16: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下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17 04:54 , Processed in 0.11535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