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566|回复: 3

读《大唐开元礼》卷六十三、六十四“封禅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0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封禅的起源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最隆重的典礼。所谓“封禅”,即指“此泰山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史记•封禅书》正义)。“小山”有些地方指梁父山,有些地方指社首山。
        封禅仪式源于上古先民对山岳天地的崇拜与祭祀,主要是泰山神崇拜。近年考古资料显示,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有筑坛祭祀的习俗。据管子所言,“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如无怀氏、虙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但这些还不算是真正的封禅。三代之前,多系传说,其实质应为先民一般的泰山献祭。三代时的封禅,也还是以郊祀活动代替,帝王在都城近郊祭天,在地神祠祭地。同时,这一时期开始,泰山的祭祀活动开始频繁起来,形式逐渐多样。据清唐仲冕所撰《岱览•岱礼》载,古帝王有事于泰山,其典有六种:宗,巡狩、柴、望、血祭、旅,而封禅并未包括在内。所谓宗,是指郊祭六宗,即天宗日、月、星,地宗岱、河、海;巡狩指王者巡视诸侯守士,东至岱宗;柴是因为太子代天理民,为天远行,便于岱宗烧柴祭天,称“柴于上帝”;望是望而祭之,诸侯在本疆内望祭东岳;血祭是由原来的杀人(奴隶)祭东岳而渐变为杀牲畜祭东岳;旅是登泰山陈列祭品而祭。封禅制和封禅大典便是由岱宗六典综合演变而成,至今岱顶玉皇庙内悬挂着“柴望遗风”的大匾,标明东封泰山的来历。天子封泰山既借此巡狩东方诸国,又要在岱顶筑坛设牲牢,燔柴烧祭品以祭天,各候王均在本守土内望祭东岳。所以,封禅大典应该是后世将各种祭岱活动进行归总的综合性国家政治大典。明代文学家李攀龙有《东封泰山颂》:“天东有神岳,专名为岱宗。日精摄海气,吴野控其峰。明堂朝列后,金策纪元功。维昔七十家,轩辕此登封。云雾自窈窕,石室何青葱。仙人揽玉树,须发生清风。灵液飞孱湲,芝草如蒿蓬。惟帝护灵符,千载一升中。愿言与问道,乘龙举太空。”
        而真正的封禅大典的实行应该从秦始皇开始算起。

二、唐以前历代帝王泰山封禅
        历代帝王泰山封禅、祭祀一览表
秦        始皇嬴政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        封泰山、禅梁父山
        二世胡亥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        登封泰山
西汉        武帝刘彻        元封元年(前110)        封泰山、禅肃然山
                元封二年(前109)        封泰山、祠明堂
                元封五年(前106)        封泰山、祠明堂
                太初元年(前104)           封泰山、禅蒿里山
                太初三年(前102)        封泰山、禅石闾山
                天汉三年(前98)        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前93)        封泰山、禅石闾山
                征和四年(前89)        封泰山、禅石闾山
东汉        光武帝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56)        封泰山、禅梁父山
        章帝刘烜        元和二年(85)        柴祭泰山、祠明堂
        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124)        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        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595)        为坛设祭泰山
唐        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666)        封泰山、禅社首山
        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三年(725)        封泰山、禅社首山
宋        真宗赵恒        大中祥符元年(1008)        封泰山、禅社首山
清        圣祖玄烨        康熙二十三年(1684)        祭祀泰山
                康熙四十二年(1703)        祭祀泰山
        高宗弘历        乾隆十三年(1748)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        先后10次祭祀泰山
在秦始皇之前,已成霸业的齐桓公本想封禅泰山,被管仲以祥瑞未见由而劝阻。

三、封禅为何选泰山
        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
        泰山封禅起于何朝何人,很难考证,但结束于宋真宗却可以定论,虽然后来许多帝王登临泰山,但性质已转化。
       古代帝王无不说自己是“受命于天” 封禅是帝王表示自己与天沟通的方式。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封是指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处,用土筑成圆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前的小山用土筑成方坛祭地。
        那么为什么选择泰山封禅 ,而不是其他高山呢?
        首先泰山为黄河下游地区第一高山,其山南的大汶口文化和山北的龙山文化充分说明泰山地区在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先民借泰山以躲避水灾,在他们心里泰山是他们生命、种族、生活的地理依托,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的保佑使古人产生敬畏,渐渐被神话。其次,古人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狭窄,认为一切都是天地日月所赐,从而产生神秘崇拜。泰山居住得太昊少昊部落,其“昊”字既是天上有日的含义,太昊少昊也被尊为太阳神。为了让天更清楚的知道他们的敬仰和祈祷,高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当时的人活动范围有限,在他们的活动区域中,泰山是最高的山。
        “泰”“岱”在古字中相通,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所以,泰山是与天日最接近的,大汶口出土的日火山形象,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的古人心理,由于先人活动范围和泰山在这个区域的第一高度,是泰山出现祭天崇拜,泰山的这种功能使泰山得以神话。以后的封建统治者都认为泰山是能通天的神山,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要借泰山的名气了,久而久之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追求的大事之一。
        封禅大典每朝每代皆有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是规模浩大。例如汉武帝封泰山,随行万余人。宋真宗封泰山仅仪仗就有1600人。山脚至山顶两步一人。
        除了历朝皇帝重视泰山之外,名人骚客也对泰山情有独钟,并以在泰山铭文刻石为荣耀。许多缘于泰山的诗文、游记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篇章,对传播光大泰山文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唐代封禅
        唐高宗封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高宗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状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二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  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四制。封禅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铭》,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朝坛颂》,均勒石纪德。
        唐玄宗玉牒文: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唐玄宗禅社首玉册文:惟开元十三年,岁次乙十一月辛已朔十一日辛卯,嗣天子臣隆基,敢昭告于皇地祗:臣嗣守鸿名,膺兹丕运,率循地义,以为人极,夙夜祗未,迄未敢康。赖坤无隆灵,锡之景,资植庶类,屡惟丰展。式展时巡,报功厚载,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表至诚。睿宗大圣真皇帝配神作主。尚飨。

[ 本帖最后由 jasont 于 2008-3-20 15:5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25 09: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禅大典

封禅大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皇家礼仪之一,泰山所以成为祭天地之所,乃是由于其在华北平原独一无二的位置,从历史看来,此山也可能是上古商朝祖先崇拜天地的地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25 1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宗教角度上,选泰山是一定的理由。由於泰山的神是泰山府君,又名东岳大帝,相传他是负责生死的管理,统理冥界,或许皇帝到那里泰山封禅是祈求东岳大帝高抬贵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28 06: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禅礼之所以选在泰山是有原因的,《易,说卦》有”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东方主生发,含长生之意,皇帝选在这是自然之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7 04:14 , Processed in 0.0801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