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844|回复: 1

观古堂书目丛刻【清·叶德辉辑.清光绪观古堂刻本】*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3 23: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  名】观古堂书目丛刻
【作  者】[清]叶德辉辑
【版  本】清光绪观古堂刻本
【格  式】DJVU
【清晰度】清晰
【大  小】126MB
【书  影】如下


[ 本帖最后由 继续革命 于 2008-6-8 20:4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2-4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德輝簡介:

             葉德輝(1864-1927),字奐彬(也作煥彬),號直山,一號郋園,湖南湘潭縣人。是近代著名的版本目錄學家,大半生從事版本目錄學工作,撰有不少影響深遠的版本目錄學著作,有《藏書十約》、《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觀古堂藏書目》、《郋園讀書志》等等。其弟子楊樹達(1885-1956)評其版本目錄學說他“淹通目錄,識別版藏。凡雕刻源流,傳本真膺,莫不駢列在胸,指數如畫。”謝國楨(1901-1982)亦讚譽他“精於目錄之學,能於正《經》、正《史》之外,獨具別裁,旁取史料,開後人治學之門徑。”說明其版本目錄學的造詣頗為深邃。

           葉德輝生長於湖南,就讀于嶽麓書院,而在學術上卻是秉承三吳漢學之餘緒。家富藏書(葉氏每每自誇家多祖傳藏書,其實祖傳的並不多,觀古堂所藏大多數是他在北京做官及歸隱後所搜集收藏的),重視目錄版本學,重視文字音韻訓詁,取法乾嘉諸老。這一點與湖湘傳統迥異其趣。故他在與繆荃孫的通信中,經常抱怨在湖南找不到知己。同光年間,湖南人將他與王先謙、王闓運相提並論,尊為本土老儒宿學,有長沙王葉、湘潭王葉之稱。二王于葉是長輩,王先謙還是他的太老師(葉德輝參加科舉考試時的房師是王先謙的學生),他並不以此為榮,反說侍講(王闓運)只不過是個文士,不足當經學大師;閣學(王先謙)學不出桐城範圍,于《經》學有中年出家之弊。對湖南人如此,對外省人亦是如此。于當時大儒,如廣東的陳澧、浙江的俞樾,都有微詞,這種傲視鄉賢的態度或許也是他在湖湘大地聲譽不佳的原因之一吧。他曾經頗為自得地對王先謙說:您老寫的書又臭又長,動不動就是幾十上百卷。讀者不易讀,書商刻起來也費錢。不像我的書,三教九流,人人可讀。且最多也就十卷、八卷,後人得到了,翻刻起來也容易得多。你的書肯定不如我的書流傳久遠。雖是戲語,背後的自誇卻毫不掩飾。當然,這自誇也還是有點底氣的。時至今日,他寫的一部筆記體的圖書出版史著作《書林清話》被一版再版,即是明證。

          清光緒(1875-1908)年間,葉昌熾寫了《藏書紀事詩》,以文學的形式,記錄了自北宋至清l100多位藏書家的故事和史實,但由於文學形式的限制,它還只是提供資料,稱不上是一部書史。我國第一部真正系統的書籍史是葉德輝的《書林清話》。該書共10卷,寫成於清末,經3次修改,刊印於1920年春。此書用筆記體的形式,提供了有關我國古代雕版書籍的各種知識,不僅敍述了唐宋以來刻板、活板、套色各種印刷方法的創始與傳播,而且對歷代刻書的規格、材料、工價、裝訂、鑒別、保存和宋元明清四代許多著名刻本的掌故都有所介紹,對我們研究中國書籍發展的歷史和考訂宋元明清四代典籍版本的真贗均有參考價值。因而梁啟超曾評價《書林清話》“論刻書源流及掌故甚好。”近現代學者所撰的研究中國書史和版本目錄學的著作,如姚名達的《中國目錄學史》,余嘉錫的《目錄學發微》,汪辟疆的《目錄學研究》,劉國鈞的《中國書史簡編》,陳國慶的《古籍版本淺說》,毛春翔的《古書版本常談》,以及近年印行的魏隱儒的《古籍版本鑒定叢讀》,來新夏的《古典目錄學淺說》等等,幾乎都引征了葉德輝所提供的材料,因而他在中國近代版本目錄學界的地位是毋容置疑的。

            葉德輝是學術大家,又一生專注於目錄學研究,所以他極端重視藏書,甚至把藏書與維護其家族子孫的地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希望“讀書種子一日不絕,則餘藏書一日不散,于此以卜家澤之短長。”他自身的藏書達4000餘部,逾10萬卷。1911年冬,他撰《藏書十約》,討論有關藏書的購置、鑒別、抄補、校勘等10個問題,要求子孫們遵守。在“抄校”一項中,時德輝強調抄書後要細校,說“己抄之書,別人校之,人抄之書,則己校之;多一人寓目,必多校出二三處誤宇脫文。《經》、《史》更不得草率,一宇千金,省後人多少聚訟,豈非絕大功德哉。”這種態度,今天的文史工作者仍是應該待有的。在“校勘”一項中,他又認為“書不校勘,不如不讀”。並提出校勘的方法有“死校”與“活校”兩種。“死校”是“一點一畫,照錄而不論,雖有誤宇,必存原文”,也稱作“求古”;”活校”是“以羣書所引,改其誤宇,補其闕文,又或錯舉他刻,擇善而從。”這種方法又叫“求是”。他指明兩種方法各有優長,目的都在於存真,這是很有見地的。
  
            在撰寫《藏書十約》的同時,葉德輝又從事編寫自身藏書的目錄。該目錄分正史、編年、注曆、霸史、雜史、雜傳、政書、地理、譜系、簿錄、金石、史評等12類,與傳統的分類方法有所不同,作了增減變化,體現出葉德輝對圖書分類的獨到態度。之後,他又將自己為所藏之作的題跋全部彙集成《郋園讀書志》。葉德輝的一篇題跋就是對一部書的概略介紹,往往注明作者姓名、籍貫、仕履及著書大概,然後敍述作者學術的源流派別,版本繕刻的異同,還夾雜發揮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可以說每一篇都是很有價值的書評。

           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以下簡稱《清話》)卷一〈板本之名稱〉中說:“近人言藏書者,分目錄、板本為兩種學派。大約官家之書,自《崇文總目》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為目錄之學。私家之藏,自宋尤袤遂初堂、明毛晉汲古閣,及康雍乾嘉以來各藏書家,于宋元本舊鈔,是為板本之學。然二者兼校讎,是又為校勘之學。本朝文治超軼宋元,皆此三者為之根柢,固不得謂為無益之事也。”
   
           葉德輝在這裏所謂的“近人”,應是指從宋代起至清末的目錄學者。葉德輝把校讎學、目錄學和版本學這三種學問看作是清代學術的“根柢”,純粹是從目錄學家的眼光來立論,顯然有欠公允,同時版本之學只提到“私家之藏”,不談官修的版本目錄,如對《天祿琳琅書目》等存而不論,也有些失之眉睫,不夠謹嚴。但我們認為葉德輝對目錄學和版本學之間關係的理解,還是相當正確的。

        一、目錄和版本學是統於校讎學之下的;二、目錄學和版本學是獨立的學科。
   
          葉德輝以為目錄學統括於校讎學下,可以說是為清乾嘉時期學者們對校讎學和目錄學的關係的爭議提供了更合理的答案。這是因為“乾嘉以後一般學者,不但使目錄之學脫離校讎學而獨立,簡直是不承認校讎之可以為學” 。首先堂堂皇皇掛起目錄學招牌的是王鳴盛(1722-1797),他在《十七史商榷》開宗明義第一條目下就說:“目錄之學,學中第一要緊事,必從此問途,方得其門而入。”(註又說:“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之後從王鳴盛而和之者也不乏其人。如孫德謙(1869-1935)說:“鄭樵《通志•校讎略》,其論編次者,為目凡七……夫《校讎略》中而備論編次之事,而校讎者,目錄之學,非僅後世校讎家但辨訂文字而已,是可知也。”張爾田(1874-1945)亦說:“《隋書•經籍志•簿錄篇》云:‘古者史官既司典籍,蓋有目錄以為綱紀。漢時劉向《別錄》、劉歆《七略》,剖析條流,各有其部,推尋事跡,疑則古之制。’知校讎者,目錄之學也。”
        
                                                                                來源:http://jiulongshuju.bokee.com/viewdiary.10578196.html

                  愚案:有些人活著追求名譽地位!事實是此時他就已開始發臭  葉先生死了,可他的書還在!郋園先生以此得以不朽乎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2-4 10:2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4 01:27 , Processed in 0.08206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