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568|回复: 3

[别集] 环天室诗集(前后集,外集)【清·曾广钧撰】DJVU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 11: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天室诗集》前后集外集,清·曾广钧撰
【书名】《环天室诗集》前后集外集
【作者】清·曾广钧撰
【版本】《环天室诗集》前后集,竹纸两册,宣统元年刻本。《环天室诗外集》,排印本。
【格式】djvu,来自国学数典
【大小】25.5M
【清晰】清晰
【提要】曾广钧,曾国藩之孙,曾纪鸿之子,王闿运称其为“圣童”,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点为拼命三郎石秀,谓其“诗承求阙崇尚玉溪之论,而不学韩黄,惊才绝艳,犹是楚骚本色”。
【书影】

[ 本帖最后由 haha1234 于 2008-8-15 13:0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1: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氏三代与义山诗
          米彦青

    曾国藩亲自编选了《十八家诗抄》,该书选李义山七律一百一十七首,仅次于杜甫。其中评义山诗三十余则,多数简述作诗背景及全诗大旨,并以程注本为据,评论义山诗歌艺术的言词不多。曾国藩曾写有《读李义山诗集》五绝,云:“渺绵出声响,奥缓生光莹。太息涪翁去,无人会此情。”他还以此选本供子弟学诗,并教导儿子做诗“宜先讲词藻”,因此,重学问修养,又讲究藻饰的李商隐诗歌,在曾氏子孙学诗之初率先进入他们的视野也就成为必然。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是清末著名外交大臣,他幼承庭训,博览群书,诗词书画兼善,且以自学而通晓英文。钱仲联先生在《梦苕庵诗话》中曾说:“曾纪泽不以诗名,然其《归朴斋诗钞》,出入玉溪、双井间。余尤喜其《杂感》之一云:‘朝骖黄鹤上瀛洲,无数仙灵相酢酬。九转成丹无火气,三缄在口是清修。朝从叶县飞双鸟,睡倒华山合两眸。笑我未谙兜率例,绿章犹抱杞人忧。’讬讽之言,欲为今日秉国者诵之。”曾纪泽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万方多难之际,自然也就多了些忧时伤世的思绪,发之于诗,常常以咏物或《无题》类形式出之。他的咏物名篇《灰》曰:“三更绛蜡独凝思,九陌红尘静不知。玉琯阳回吹律日,金鑪香灺换薰时。劫残聊问东方朔,心逸真同南郭綦。底事儒生钱若水,偏逢火筯画微词。”诗下注:先太傅批云似义山。

    曾纪泽之子曾广钧,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録》曾将曾广钧定位为“天巧星浪子燕青”,并借曾国藩《读李义山诗集》五绝的诗味说:“奥缓光莹称此词,涪翁原本玉溪诗。君家自有连城璧,后起应怜圣小儿。”“圣小儿”一语源出王闿运,他在宣统元年甲戍题《环天室诗集》卷首曰:“重伯圣童,多才多艺,交游三十余年,但以为天才绝伦,非关学也;今观诗集,蕴酿六朝三唐,兼博采典籍云云。”这是对曾广钧诗学内涵的很有影响的概括评语,其后论诗之人也多以“圣童”、“圣小儿”等语呼重伯。汪国垣在这首七言后接着所发的议论对于研究晚清“西昆派”是非常重要的,他说:“比拟之工,使事之博,虞山而后,此其嗣音。太傅、惠敏,并致力玉溪,至重伯则所造尤邃,可谓克绍家风矣。”在汪国垣看来,袭风义山是曾氏家族诗学的“连城璧”。正因为曾广钧在其《环天室诗集》中写下了大量的摹仿李商隐的作品,才成为在清末诗坛上颇有影响的“西昆派”代表诗人。这一诗派曾因其诗学温、李,以藻丽词采和丰富典故写旖旎诗境,一时慕效。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亦云:“天彗星拼命三郎石秀,曾广钧、曾重伯为求阙斋主人之孙,早慧,王湘绮目为圣童。诗承求阙崇尚玉溪之论,而不学韩、黄,惊才绝艳,犹是楚、骚本色。七律《和李亦元王聘三庚子落叶词》十二首最负盛名,狄葆贤所谓‘摹玉溪之妍辞,继谢家之哀诔’,盖为悼珍妃而作。”清德宗光绪与慈禧太后帝后不和之事是清史上公开的秘密,珍妃是光绪宠妃,也不为慈禧所喜,庚子年间宫中集体逃离时,珍妃被弃于枯井中,光绪心痛却无可奈何。对于珍妃之死,世间曾有诸多谈论,曾广钧据此写下的十二首七律,既是他集中的盛名之作,也是诗学义山的最典型作品。

    丁亥(1887)十月,曾广钧写下:“雁下平芜秋气深,要从湖海试雄心。玉龙灰烬难成烛,彩凤归来不听琴。正月繁霜伤小雅,斜飚细雨冻号禽。阻风中酒兼朝夕,转毂光阴思不禁”(《登舟一夕对酒偶成时从阅云梯关归青江浦》);戊戌(1898)三月又云:“红巾自拭伤离泪,青鸟何因更一衔”(《梧州柳枝词》)。很明显这些诗句都是袭用常见的李商隐诗歌中“青鸟”、“彩凤”、“灰”、“烛”等意象而成。在自己的诗中袭用习见的义山诗意象、义山诗艺术风格、并摹仿写作《无题》类诗歌等等,都是他在承传家风,诗学李商隐,把身为庙堂之上、言不由衷的人生慨叹抒发于“来是空言去不得,鹊桥中路起红墙”(《有感》)一类的“私人话语”式诗句里的绝好方式,令后人读其诗,可推想其人。

      转自:http://www.housebook.com.cn/200606/23.htm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1: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清学李义山的人还有不少,如
孙景贤《龙尾集》,民国元年虹隐楼铅印本
李希圣《雁影斋诗存》,民国六年双照楼刻本
张鸿《蛮巢诗词稿》,民国二十八年铅印本
曹元忠《笺经室遗集》,民国三十年铅印本
徐兆玮《虹隐楼诗稿》,徐昂千2003年自印本
……
欢迎上传!
发表于 2008-10-16 0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嵩焘的生平二怕

郭嵩焘在其逝世前一年(1890),曾作一诗:“良辰盛会不同欢,最怕吟诗胜怕官(自言生平有二怕:一怕做官,二怕作诗)。老去胸无半点墨,诗成人尽九还丹。群喧时亦怜孤寂,四美中还见二难。笑我寻春牛背稳,只驼蓑笠不驼鞍。” 诗中尽显作者晚年的落寞与孤寂。
        然而,郭氏日记中记载较多的也不外此两事:自其海外归来,初期谈的较多的还是洋务,语及沈桂芬、张之洞、左宗棠以及各地督抚都有评价,可见其经国抱负是逐渐消亡的。日记中也多记赋闲在家的郭氏与江右及湘中士绅的诗词应和之作。对陈伯严的诗作评价尤多。这里只谈他对曾国藩长孙曾广钧诗作的评价。
      《申报》载重伯数诗,其律法竟欲超其伯父劼刚,极可诵也。《留别亲友》二诗云:转蓬走马身何定,怨李恩牛迹已陈。一剑随身添胆壮,双丸刺眼觉愁新。故人别雨如黄叶,乡国离云起白苹。美酿千樽钢百炼,莫言龙性竟全驯。青阳逼岁一帆催,絮雪抟风扫不开。偶展二言空富贵,静思一念释疑猜。玉颜几日成离恨,贝齿当时诩辨才。一样湖光山翠里,烟波谁见画船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5 15:55 , Processed in 0.0846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