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946|回复: 0

《老子》思想中“圣人”概念探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23: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一个崇拜圣人的国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均可以捕捉到无所不在的圣人精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著作《老子》一书中多次出现“圣人”一词。由此可见,“圣人”在老子思想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所谓圣人者,德合乎天地,变通无方,求万事之始终,协庶品之自然。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由圣人也。”(《孔子家语。五仪解》)此外,今人又有言:“圣人乃是千百年来由中国人所塑造,又为中国人所企慕的最高理想人格。相当于救世主的圣人,其非凡的智慧以及崇高的品德,早已成为中国人在生命繁衍和文明创造过程中赖以汲取的力量源泉以及加以奉行的规范准则。其至圣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具有巨大精神号召力和情感凝聚力的伟大旗帜。”(王文亮《中国圣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圣人是追求真理、性灵高洁、为世人敬仰而追求的一种人格和精神境界。那么,《老子》一书中关于“圣人”的含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说,《老子》的圣人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概念既有相同特点,又具有特殊性。

《老子》一书集古代思想之精华,博大精深。仰思宇宙,俯察人生,最终提出其政治理念,以期实现老子所谓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住来”的理想社会。
一、效宇宙天地之自然
道家的“圣人”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扬弃一世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陈鼓应语)。道家的“圣人”以其心灵的极其超脱,直达宇宙本始之所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境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极其注重一个的持虚守静,即所谓“致虚极,守静笃”,试图摆脱外界纷繁事物对于心智的干扰,效法自然,以内心的澄明去明了外物的特性,理解宇宙即“道”的运行规律,最终获得人的心灵世界的安宁,达到无知、无欲、无为的婴儿状态,过着清静朴质、纯任自然的生活。不为五音、五色、五味所迷惑。

老子的“圣人”,是极其明了宇宙即“道”的作用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老子提出了“自然之天地”的理念,从而否定了神灵的观念,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一大进步。以自然客观规律,任百姓发展其个别性和差异性,即“无为而治”。

老子所说的圣人无疑是智慧的化身。中国古人所理解的智慧,是对天、地、人的整体意义的全面觉解(王文亮《中国圣人论》)。那么,作为这种最高智慧化身的“圣人”,老子对其人格形态尝试性地进行了一番描述:“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圣人的仪容和心境:警觉戒惕、拘谨严肃、淳厚质朴、豁达空旷。“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圣人的地位是多么地崇高!
总之,圣人是老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者,是最高智慧的寄托者。

二、为人处世之智慧
古代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厚伦理色彩的国度。《老子》一书也有此特点,尽管并不占主导地位。道家不仅把“圣人”作为整个自然宇宙和社会人生的普遍准则的最高体现者,也把“圣人”作为广泛意义的价值标准的体现者或者说是化身。

老子讲道,讲德。“圣人”是道的觉悟者,德的体现者。针对现实的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的丑陋现象,老子提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圣人与人处世,长养万物,极发其功劳,却谦逊退让,不与人争,这正是圣人的高明之处。“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这更是体现出圣人的自知之明、谦虚之德。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是在这种自然无为、不与人争的思想指导下,圣人才最终达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境界。

圣人不仅不与人争,还重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在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时代,“圣人”还能坚守诚信,着实不易,足见其人格的高尚。此外,圣人包容大度,常与善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对于他人,老子根本就不曾和人结怨。“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这是一种多么仁慈关怀的心!所以,有谁能说老子是一个只求出世的人呢?老子其实是一个对天下众生极度关怀的圣人,是高尚人格的践行者,始终将对人类发展的前途命运存于心中。

圣人朴实无华,提倡慈俭、简朴,而不是追求五色、五味、五音等。“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圣人为腹不为目。”抛却外在物欲享受,坚持宁静淡泊的生活,正所谓“知足者常乐”。最终我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圣人的美德:“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9 21:38 , Processed in 0.08647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