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楼主: 灵灵

勘误信息发布区2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5 14: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叶寒潇 于 2015-10-26 09:12 编辑

搜神,報刊,待奉220條,疑作侍奉。

1873年4月24日《申報》第302號 第1頁 素安子稿 :矣正以遠離膝下不得待奉爲憾今親不遠數千里而
  1873年6月16日《申報》第347號 第4頁 :爲人子者旣未克生前待奉復不能躬視含殮一念及
  1874年6月15日《申報》第652號 第2頁 :邑皆賊地勢岌岌不可待奉曾帥檄調統帶陞軍五營
  1874年12月18日《申報》第812號 第3頁 :愛甚篤迨孝亷染病婦待奉湯藥衣不解帶詎意孝廉
  1875年5月18日《申報》第936號 第5頁 :救復甦遂視含殮照常待奉翁姑不復再有戚容該合
  1875年7月29日《申報》第998號 第2頁 :  ○浙江學政胡待奉命提容葛畢氏謀死丈夫
  1876年3月31日《申報》第1204號 第1頁 :禱又因路遠且父無人待奉恐病加劇遂詢隣婦山去
  1877年3月6日《申報》第1489號 第5頁 :病多年家無次丁乏人待奉伏思已身抱恙旣不能休
  1877年7月12日《申報》第1599號 第3頁 :云臣以湯藥起居須人待奉既不忍遠離膝下又不能
  1877年9月7日《申報》第1648號 第3頁 :作使妾於願足矣持家待奉無微不周其明達事務真
  1878年9月21日《申報》第1967號 第4頁 :以多病之身九原亦須待奉今得從親地下於願足矣
  1879年12月19日《申報》第2385號 第5頁 :州依母族居姑又庖病待奉湯藥衣不解帶者逾兩刀
  1880年2月24日《申報》第2446號 第4頁 :慰以其上有翁姑無人待奉腹有遺孕冀或生子承祧
  1880年3月27日《申報》第2478號 第1頁 :出於前總統之意而不待奉美廷之命然觀其所行初
  1880年12月14日《申報》第2740號 第4頁 :服官湖南偕嫂姪在籍待奉母矢志不字新病日待湯
  1881年6月20日《申報》第2921號 第2頁 :俄商運進口內如華商待奉准買明文方准銷售中國
  1881年9月19日《申報》第3012號 第2頁 :更難知其下落此事直待奉傳始悉翁太守謂王順俊
  1882年4月15日《申報》第3214號 第9頁 :偶思使血之証臣畫夜待奉湯藥以致觸發痰嗽舊疾
  1882年6月6日《申報》第3266號 第10頁 :年早應加意整頓乃必待奉准部文無可如何而後始
  1884年8月14日《申報》第4072號 第2頁 :地面稍覺活動此後惟待奉天米豆大約七八月間方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枚5,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5: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叶寒潇 于 2015-10-25 20:54 编辑

搜神:

1、(明)于慎行 《榖山筆塵》(明萬曆于緯刻本) 卷十七 : 所謂化人耶 魏收曰張謇使大夏傳其旁有身毒國           張謇  當爲  張騫


2、(宋)王欽若 《册府元龜》(明刻初印本) 册府元龜卷九百八十二 : 名也霍去病傳曰過馬支山千有餘里合矩兵鏖臯蘭   《四庫》原文作  焉支山,《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有載,即作”焉支山“。


3、 1896年3月27日《申報》第8238號 第1頁 :愛錢王武子之好馬支遁林之養鷹皆癖也他如淵明,  支遁林当作”支道林“


4、(明)胡震亨 《讀書雜録》(清康熙刻本) 卷下 : 苐一塲經問五條大學綸語孟子中庸内設問用朱氏   ,綸語,當作”論語“

5、以下酉酣疑作酒酣
(明)王世貞 《弇州四部稿》(明萬曆刻本) 卷八十八文部 : 浮慕之君亦陽交驩而酉酣不能無語失又君所善錦
  (明)鄭麟趾 《高麗史》(明景泰二年朝鮮活字本) 列傳卷三十八高麗史一百二十五 : 秋又與天卿群飮川上酉酣投秘書尹鄭珩于水衣冠
(清)嵆曾筠 《(雍正)浙江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八十 : 調髙古不類今人每遇酉酣擊節歌陶淵明詩四顧慷
(清)朱彝尊 《明詩綜》(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八 : 天台盧廷綱稱其詩云酉酣落葦詞愈工命意不與常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5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5: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
1(元)何中 《知非堂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 : 竭母恩莫報春暉遲遲廿草舒舒其報伊何孝友弗渝
2(明)李中梓 《頤生微論》(明崇禎十五年刻本) 卷三 : 寒無毒入胃膀胱二經廿草石葦爲使惡曾靑白膩而
3(明)王肯堂 《證治准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證治凖繩卷九十二 : 芍藥川芎 各半兩 廿草 三錢炙 右件㕮咀每
4(明)王肯堂 《證治准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證治凖繩卷九十六 :  旋覆花 各三兩 廿草 炙 半夏 湯洗七次
5(清)吳儀洛 《本草從新》(清刻本) 卷一 : 無熱者宜之 合人參廿草生䕬為保元湯治痘虛不
6(清)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清刻本) 卷二 : 分 川芎 五分 生廿草 去皮三分 水煎以犀
7(清)張琰 《種痘新書》(清乾隆刻本) 卷十二 :  人參柴胡黄苓半夏廿草白术茯苓猪芩澤且 
8(清)張宗法 《三農紀》(清刻本) 卷十 : 叫號多時唱發夙毒得廿艸黄連煎濃汁嚾之令吐出
9(清)張宗法 《三農紀》(清刻本) 卷十 : 宜食又方白芷一兩生廿艸五錢薑三片葱白三莖栗
10(清)趙吉士 《寄園寄所寄》(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卷五滅燭寄 : 硫黄末一錢卄艸三寸

按:以上十條之“廿”或“卄”,疑皆為“甘”之譌。


又:
1.(宋)黄庭堅 《山谷内集詩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内集卷十 : 作按浚儀後更名祥符束哲餅賦曰充虚解戰湯餅為
2.(南北朝)蕭子顯 《南齊書》(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卷五十二列傳第三十三文學 : 貴歸莊為允王襃僮約束哲發蒙滑稽之流亦可奇瑋
3.(隋)杜臺卿 《玉燭寳典》(古逸叢書景日本鈔卷子本) 卷六 : 嗌雨字或可二虫俱尔束哲凳曚記又云腐木為熒火
4.(宋)謝維新 《事類備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前集卷六十七墓地門 : 及官收之多燼簡斷䇿束哲傳 鄰墓金椀 盧充家
5.(元)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二 : 文麥禾从麥丏聲文選束哲麪賦重羅之麪塵飛雪白
6.(明)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明萬曆刻本) 戊部三墳補逸上 : 亦以余為好奇也 按束哲傳云太康二年汲郡人不

按:以上六條“束哲”,疑當作“束皙”。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5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5: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
1838年4月《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道光戊戌年三月 第28頁 :日恭進京師立省及各家古部落朝鮮等國按日出入
1875年7月29日《申報》第998號 第4頁 :通判福聯都京正藍旗家古人因先充領催後捐通判
1875年8月18日《申報》第1015號 第1頁 :事亦同一轍說者謂滿洲家古之人入關之後兼染関
  1875年8月18日《申報》第1015號 第1頁 :往因緑營兵弱常調满洲家古之勁旅與其生力之强
  1878年10月21日《申報》第1992號 第2頁 :以本衙門郎中無諭滿洲家古題選咨紹遇缺卽補刑
  1890年8月19日《申報》第6225號 第11頁 :明具詳前來查定例滿洲家古補用直隸州縣佐雜人
  1891年8月11日《申報》第6575號 第1頁 :京江寗等省駐劄之滿洲家古漢軍都統將軍副都統
  1936年3月22日《申報週刊》第一卷第十一期 第6頁 :令日軍退出 華北滿洲家古等地,同時請國聯盟
1876年6月29日《申報》第1281號 第4頁 :此旨稽察鑲藍旂家古旂務着裕保去欽此
  1877年11月2日《申報》第1696號 第1頁 :現在成服所管廂藍旗家古副都統着伊昌阿署理欽
  1891年9月24日《申報》第6619號 第1頁 :入闈所有稽察廂藍旗家古旗務按資派委御史宗室
  1903年1月12日《申報》第10683號 第3頁 :江蘇山東松年正白旗家古江蘇左鴻勛貴州雲南陳
  1947年9月12日《申報》第24992號 第2頁 :城業於五日晚經準旗家古騎兵收復。

按:以上十數條“家古”,似皆應作“蒙古”。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4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報刊,”遷徒“648條,其中當有爲”遷徙“所誤者,不盡舉。

1873年4月18日《申報》第297號 第2頁 :夭自遭髮逆之亂流離遷徒轉輾來滬遂在小東門雙
  1873年8月11日《申報》第395號 第4頁 :回三起近兩萬人均巳遷徒平凉清水泰安等縣安插
  1874年2月7日《申報》第549號 第3頁 :五六日所過地方蒙古遷徒杳無人烟馬匹不能更換
  1874年2月23日《申報》第556號 第2頁 :人皆爲驚動無不預備遷徒之計如領事等官亦咸經
  1874年6月25日《申報》第661號 第3頁 :其夫束手無策擬扔作遷徒計究不知能避與否焉
  1874年12月31日《申報》第823號 第4頁 :主分租之犀倘屋客有遷徒限七日内戶主須卽報明
  1875年4月28日《申報》第919號 第3頁 :方濡澤白日雷霆忽左遷徒憫岳飛三字獄不名劉寵
  1876年3月20日《申報》第1194號 第5頁 :請准其各安耕鑿邀免遷徒出自皇仁如有於攺流之
  1876年6月1日《申報》第1257號 第4頁 :更形瀰漫雖漲落無定遷徒靡常而鄕村從無淹沒之
  1876年8月7日《申報》第1314號 第1頁 :事巡查無可傳諭押令遷徒而返迨不樓忘踏扶梯自
  1876年10月11日《申報》第1370號 第1頁 :民大半挈眷遠避紛紛遷徒如逃難者省城士子得聞
  1876年10月21日《申報》第1379號 第3頁 :右隣舍各舖勒令交盤遷徒衆不敢違逮至朱朱惶恐
  1876年10月23日《申報》第1380號 第4頁 :嘉地方民心惶惶甚有遷徒者正飭查間卽據温處道
  1876年11月27日《申報》第1410號 第1頁 :當各省肅清之初民人遷徒田土荒蕪曾經兵燹之處
  1876年12月23日《申報》第1433號 第3頁 :領種三圍之佃戶全行遷徒地畆由此次奏明入官地
  1877年3月9日《申報》第1492號 第2頁 :高粱根等又有三十家遷徒别處死者二十一人又一
  1877年5月7日《申報》第1542號 第1頁 :束遂賃宅於城內方欲遷徒賊已傾巢而至槍炮所及
  1877年11月20日《申報》第1711號 第1頁 :所以然者大吏之任亦遷徒無定茍有作爲必至半塗
  1878年1月16日《申報》第1760號 第1頁 :使受災之地之民任意遷徒出而爲患又當責成各省
  1878年2月25日《申報》第1788號 第5頁 :其新撥補額之兵亦因遷徒甫定家口衆多均屬需餉
1878年5月2日《申報》第1845號 第4頁 :幾十室九空虛非死則遷徒一人向客言不食三日矣
  1878年11月25日《申報》第2022號 第4頁 :年從戎江上目覩江形遷徒淺深通塞不知凡幾不便
  1878年12月3日《申報》第2029號 第3頁 :西人旅居喀城者宜卽遷徒不准逗遛若果其事眞確
  1879年1月17日《申報》第2068號 第4頁 :泊以資聲勢不能別有遷徒以致千鱸百舳鐵鑽橫江
  1879年3月22日《申報》第2118號 第1頁 :苛索而眷戀故國從無遷徒他國之事然彼旣稍有蓄
  1879年10月2日《申報》第2307號 第5頁 :長京華安史己久驟令遷徒風土多不想宜不知邊外
  1880年1月16日《申報》第2413號 第5頁 :未全行消涸該處民人遷徒流離巳非一日盖此處河
  1880年1月27日《申報》第2424號 第2頁 :心知俄將還中朝所以遷徒遠避未遑入此室處計現
  1880年1月31日《申報》第2428號 第4頁 :婦援起遂偕之遁流離遷徒極盡辛苦克復後歸里舊
  1880年2月3日《申報》第2431號 第2頁 :堂所管堂中屢欲為之遷徒以經費無措因循日久月
  1880年2月5日《申報》第2433號 第3頁 :弗食也時當庚申兵變遷徒查離某背負其母使弟肩
  1880年2月7日《申報》第2435號 第3頁 :然淮水漲涸不一黃流遷徒靡常由北而南而西而東
  1880年3月8日《申報》第2459號 第2頁 :釋嗣甲移屋他居匆匆遷徒竟時兩種字畵不知安藏
  1880年6月11日《申報》第2554號 第3頁 :氏照給房租再住一日遷徒勸募署捐書 
  1880年7月23日《申報》第2596號 第3頁 :恥睨視老龍鐘硅步勞遷徒十倒九顚迷溝壑塡邐迤
  1880年9月21日《申報》第2656號 第2頁 :另遷於定善橋東是日遷徒之時有往賀者有就診者
  1880年12月10日《申報》第2736號 第1頁 :所在故見爲鄭重設或遷徒內地居中肆應雲數州不
  1881年1月3日《申報》第2760號 第1頁 :然當其分據之時或嚴遷徒之禁以防敵人之潜入我
  1881年2月6日《申報》第2787號 第3頁 :禁所有三圍佃戶全行遷徒其地畝由當時入官地畝
  1881年8月31日《申報》第2993號 第2頁 :於分號後廳安頓在圖遷徒店主年逾不惑急思作父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10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旅贞吉 于 2015-10-25 15:58 编辑

搜神:
1879年5月13日《申報》第2165號 第2頁 :學習延西人栢專敬掌教曾君蘭生副之原議三年有
  1884年9月22日《申報》第4111號 第10頁 :旛掛榜懸鐘給牒大開教曾哄動遠近婦女通宵團聚
  1890年5月11日《申報》第6125號 第3頁 :中人勒住我因無從管教曾請族中人相勸幾次上一
  1893年6月4日《申報》第7226號 第3頁 :黑爾特伯克城屬耶穌教曾充候補額外兵未經受過
  1893年10月22日《申報》第7366號 第2頁 :齊會稽附金祖培蕭山教曾炎台府增董鑾仁和附吳
  1897年6月7日《申報》第8670號 第2頁 :疴梓里前主學海堂掌教曾以疾辭是以不允所請嗣
  1899年9月29日《申報》第9504號 第1頁 :篆籕相似可見中國聲教曾及於非洲近年南美洲復
  1901年3月22日《申報》第10028號 第1頁 :又委臬司恩銘來窺主教曾否逃出旋復派兵痛堂門
  1901年7月25日《申報》第10153號 第3頁 :篆籕相似可見中國聲教曾及於非洲近年南美洲何
  1903年2月17日《申報》第10712號 第2頁 :京師左營武弁素奉回教曾與著名大盗康小八兒爲
  1905年4月3日《申報》第11478號 第3頁 :勒寺僧將寺地租與法教曾司鐸紳商禀官退租未允
  1905年9月4日《申報》第11632號 第3頁 :至數千人之多结盟仇教曾由趙主敎函致省憲請速
  1906年10月1日《申報》第12016號 第9頁 :司鐸在烏巖鎭賃屋傳敎曾經周少軒大令勸阻不允
  1907年5月8日《申報》第12228號 第26頁 :前余由本國回華總主敎曾告余謂戒烟一舉英國敎
  1907年7月10日《申報》第12291號 第20頁 :兩六錢二分美國紐約敎曾新報經募元二十萬六千
  1907年7月26日《申報》第12308號 第3頁 :查明前有亂民與耶穌敎曾爲難早經地方官彈壓解
  1908年7月14日《申報》第12734號 第18頁 :  江南全省姚主敎曾於五月二十八日前赴蕪
  1909年4月29日《申報》第13014號 第3頁 :鈴。抱卷上課。問所敎曾經所習乎未必也。或曰
  1909年10月6日《申報》第13173號 第26頁 :日東京電云日本耶敎敎曾定期明日開始舉行五
1909年11月9日《申報》第13207號 第27頁 :五百萬磅助辦善舉以敎曾及大學經費居多西
  1909年12月25日《申報》第13253號 第20頁 :法租界 教曾節期○明日爲耶蘇教徒
  1913年3月25日《申報》第14413號 第13頁 劍秋 :年前在東平州張家設敎曾認識他後於前年十二月
  1913年11月30日《申報》第14662號 第10頁 :江趨翁鈞鑒據張家口敎曾醫院報告該處有北來受
  1914年1月21日《申報》第14713號 第10頁 :年一月問組立中華道敎曾駐滬總機關部雖經前吳
  1915年12月19日《申報》第15395號 第10頁 :入民黨嗣復信奉耶穌敎曾受敎中洗禮今年曾往東
  1916年8月3日《申報》第15616號 第17頁 :之人而周濟之本車夫敎曾之職者也會中華司事於
  1918年3月15日《申報》第16189號 第2頁 :羅資基氏主持一切各敎曾宣讀反對過激黨之祝詞
  1918年5月11日《申報》第16246號 第2頁 :設立私校之權所謂各敎曾載明爲羅馬天主敎希臘
  1918年10月6日《申報》第16394號 第3頁 :夫主教赫摩根氏赫主教曾披露著名妖僧拉斯普定
  1919年11月20日《申報》第16796號 第7頁 :之講演其受該敎員之敎曾歷兩年者固甚滿意也此
  1920年4月9日《申報》第16929號 第11頁 :等提議通告各團體各敎曾一致表示意見通過次賴
  1920年8月28日《申報》第17070號 第10頁 :文程度極高崇奉基督敎曾爲自立救國會會長楊樹
  1921年12月25日《申報》第17547號 第22頁 :類普遍之友愛其他宗敎曾敎人以上帝之獨一上帝
  1922年10月27日《申報》第17845號 第14頁 :物敎授秉志博士及助敎曾省孫宗彭等分赴浙江江
  1922年11月24日《申報》第17873號 第17頁 :二百七十六人皆由各教曾學堂及音樂會中選全滬
  1923年3月21日《申報》第17982號 第10頁 :(江蘇省費)生物助敎曾省(自費)敎育科助敎
  1923年6月7日《申報》第18060號 第3頁 :各敎享平等自由該主敎曾提出抗議衆意此案乃仇
  1923年9月16日《申報》第18160號 第11頁 :禁如有人民組織此種敎曾應即勒令解散倘再有散
  1924年5月17日《申報》第18396號 第10頁 :、旣須敝廳蓋印、貴敎曾所設之學校、似應一律
1924年6月3日《申報》第18413號 第17頁 周嗚高 :不飲酒而以茶代之因敎曾中人不犯嗜好故也且食
  1924年7月26日《申報》第18466號 第11頁 :居多數且大半田各地教曾資送前來故遠如遼潘重
  1924年8月6日《申報》第18477號 第15頁 :時日有無廢疾所信宗教曾否處刑説明(一)人别
  1925年6月14日《申報》第18781號 第10頁 :二日致通電於全國各敎曾略謂滬案發生全國一致
  1926年3月31日《申報》第19063號 第7頁 :學生對於敎授此次罷敎曾由全體大會議定道歉補
  1926年10月14日《申報》第19260號 第13頁 菊影 :古樂器茲探得該社各敎曾社員男女學生等所奏者
  1926年12月31日《申報》第19338號 第13頁 覺迷 :文定也故文定於天主教曾受洗禮聖名保羅今日徐
  1927年2月6日《申報》第19367號 第11頁 :務、教員一人、由助教曾巍夫升任、助教增至三
  1930年11月4日《申報》第20691號 第13頁 :袖之行爲第二總理遺敎曾謂人人當以服務爲目的
  1931年4月30日《申報》第20859號 第7頁 :電丶據謂芬恰爾之主敎曾登葡艦謁見指揮戰事之
  1932年10月19日《申報》第21385號 第7頁 :空氣、英國康特堡主敎曾謂國聯無論如何、乃國
  1933年5月16日《申報》第21584號 第13頁 :衛生研究員微菌學助敎曾得羅氏基金團一九二四
  1934年10月24日《申報》第22096號 第7頁 :敎黨領袖郭羅涉特主敎曾因反對故君亞歷山大被
  1935年7月9日《申報》第22343號 第7頁 :演說、事前門斯特主敎曾上書省長、反對羅森堡
  1935年12月8日《申報》第22494號 第6頁 :措施云、按阿爾巴主敎曾上書總統、謂美國在意
  1936年3月16日《申報》第22584號 第7頁 :紀中葉、天主敎各主敎曾在尼賽地方舉行會議、
  1936年4月30日《申報》第22629號 第16頁 : 初民時代宗敎曾佔絕大的勢力、故宗敎
  1936年7月17日《申報》第22705號 第20頁 時玳 :道知道。於是我去請敎曾經去過「暑假妓館」的
  1936年12月7日《申報》第22847號 第7頁 :同時威斯明斯德大主敎曾命牧師及人民聯合爲英
  1937年3月30日《申報》第22951號 第6頁 :、亦所不恤云、福音敎曾所擬散佈之復活節通告
1937年6月5日《申報》第23016號 第16頁 :紗、屆時均將由市佛敎曾徵齊送會陳列、以供衆
  1937年6月27日《申報》第23038號 第7頁 :確定希特勒青年團與教曾之關係、該項法令規定
  1937年8月22日《申報》第23094號 第5頁 :亞火沼棧、寗國路某敎曾學校附近、向西則為百
  1938年2月21日《申報》第23246號 第2頁 :,其中投奔各地天主敎曾請求收容者,比比皆是
  1938年3月28日《申報》第28號 第3頁 :人蹤跡、吾人當保護敎曾、但敦會必不可妄管閒
  1938年4月4日《申報》第35號 第3頁 :柴主敎絕交、因該主敎曾勸敎徒在行將舉行之公
  1938年4月17日《申報》第48號 第3頁 :歸併德國之初、各主教曾連名發表宣言、勸吿各
  1938年4月26日《申報》第57號 第4頁 :輔仁亦有五百、其他敎曾主辦之中學、亦多照常
  1938年5月12日《申報》第23326號 第2頁 :文明的衛士』,于主敎曾在比國印刷了中日問題
  1938年10月10日《申報》第224號 第2頁 :年講道、對于國家與敎曾之關係有所發揮、以致
  1938年10月11日《申報》第225號 第2頁 :于上週佈道時、論及敎曾與國家之關係、渠佈道
  1938年10月26日《申報》第240號 第2頁 :内大部分、包括外國教曾學校及醫院等、該委員
  1938年11月26日《申報》第23255號 第6頁 :教皇之侍從勞里大主教曾旁侍一小時許、據今日
  1939年3月4日《申報》第23350號 第6頁 :前夕、巴采里紅衣主敎曾以私人名義作美國之遊
  1939年3月4日《申報》第23350號 第6頁 :之久、巴采里紅衣主敎曾於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間
  1939年3月4日《申報》第23350號 第6頁 :相同、巴采里紅衣主敎曾於一九三六年十月前來
  1939年3月4日《申報》第23350號 第6頁 :幷謂、巴采里紅衣主敎曾於一九三五年一九三七
  1939年3月4日《申報》第23350號 第6頁 :可親、巴采里紅衣主敎曾兩度前來英國、第一次
  1939年3月4日《申報》第23350號 第6頁 :宣稱、巴釆里紅衣主敎曾在敎廷國務卿任內時、
  1939年5月8日《申報》第23414號 第7頁 :盛、據聞奧森尼亞主敎曾以敎皇庇護斯十二世來
1939年5月12日《申報》第23418號 第7頁 :林)今日此間得悉、敎曾通吿敎廷駐柏林與其他
  1939年6月13日《申報》第23450號 第6頁 :日無異、僅德克爾主敎曾在講道時、涉及「階級
  1939年10月24日《申報》第23582號 第7頁 錢用和 :善團體設法救濟、各教曾團體或學校、亦多自動
  1939年11月14日《申報》第23603號 第11頁 :一說 中國佛敎曾理事長圓瑛法師、自於
  1940年3月11日《申報》第23712號 第7頁 :市中等教育會議及社教曾議、討論改進各省市中
  1940年6月26日《申報》第23818號 第5頁 : 倫敦今日淸晨倫教曾發出空襲警報、此爲去
  1940年9月28日《申報》第23913號 第6頁 原著者JohnGunther載美國外交季刋 :他不可勝數的學校,敎曾,醫院之類。美國假使
  1940年12月14日《申報》第23989號 第6頁 :西南及長江下游之美敎曾領袖華德主敎、昨日廣
  1940年12月21日《申報》第23996號 第13頁 :僑撤退、迄未使本市敎曾學校受重大阻礙、其敎
  1941年2月3日《申報》第24031號 第6頁 :以必須召集全世界主敎曾議、以昭鄭重、職是之
  1941年12月24日《申報》第24347號 第3頁 :與政治分離,學校與教曾分離,全體人民一律承
  1942年10月13日《申報》第24628號 第3頁 :里將出席與會該大主教曾於數日前要求與甘地晤
  1943年2月15日《申報》第24733號 第5頁 :亦無日本」、國父遺敎曾指示眞理、 復
  1943年9月15日《申報》第24945號 第3頁 :幹事,並兼任出席市教曾代表。教育局奉騐後,
  1945年6月3日《申報》第25564號 第1頁 吳中行 :土者之責,因爲白蓮教曾蔓延五省,所以主張必
  1946年6月2日《申報》第24530號 第2頁 :海,在港時,蔡總主教曾召開主教會議,參加者
  1946年7月15日《申報》第24573號 第1頁 :人乘座外(田樞機主敎曾乘座該專機),從無他
  1946年10月21日《申報》第24671號 第2頁 :之人士談稱,蔡寗主教曾在中國華北外蒙古西藏
  1946年10月26日《申報》第24676號 第2頁 :慘的,就有羅馬天主敎曾的份兒。蒂托的南斯拉
  1946年11月29日《申報》第24710號 第5頁 :主敎主持禮拜,華主敎曾於上海淪陷期間因參加
1947年2月1日《申報》第24769號 第3頁 :本邑武進醫院,爲美敎曾剏辦歷史悠久,頗著聲
  1947年2月26日《申報》第24794號 第2頁 周尙 :績應佔百分之卅,對敎曾使有所力,有所顧忌。
  1947年6月6日《申報》第24894號 第7頁 歐陽崙 :計數字發表。卅二年敎曾部曾根據大學工科,及
  1947年7月6日《申報》第24924號 第9頁 葉勁風 :用」。他們說,蛤要敎曾負實;就可照辦。
  1947年8月4日《申報》第24953號 第7頁 :推行」。中山先生遺敎曾昭示縣應在政洽的及經
  1947年10月26日《申報》第25035號 第2頁 :居留經驗,此次在倫教曾就商皇家地理學會,並
  1948年3月1日《申報》第25156號 第1頁 :餓斃。一部份俘虜在敎曾園地上砍樹,另一部份
  1948年3月20日《申報》第25175號 第6頁 :現宿金陵大學醫院。敎曾牧師均已離開濟南,惟
  1948年4月12日《申報》第25198號 第1頁 :獲得友黨諒解,于主敎曾與張君勱,曾琦晤談,
  1948年5月9日《申報》第25225號 第1頁 :,復滋愧怍,國父遺敎曾昭示,憲政實施之日,
  1948年6月3日《申報》第25250號 第3頁 :烟並無妨碍,惟天主敎曾方而則尙持翼議。
  1948年6月3日《申報》第25250號 第4頁 :,而戰後世界各地之敎曾服務工作,亦日增月盛
  1948年8月16日《申報》第25324號 第2頁 :取得基本的教育,平教曾爲推行識字運動,曾從
  1948年8月17日《申報》第25325號 第2頁 :的推度工作,即指平教曾即先後與廣西·湖南和
  1948年11月23日《申報》第25421號 第4頁 :。市中昨日起復敎曾推代表謁市長 
  1949年5月3日《申報》第25576號 第2頁 :軍事行動 主教曾命村民抵抗 〔
  1898年7月19日《格致新報》第十四冊 第41頁 仝上 :神父夏多爾在中國傳敎曾將中國人參形狀功用及
  1907年10月《四川教育官報》光緒三十三年第九期 第120頁 :不足以齊一觀聽。或教曾叅人之。封內不足以蒲
  1913年3月16日《庸言》第一卷第十號 第77頁 侯官陳衍 :老明經充兩湖書院分教曾及陳蘭甫先生澧之門治
  1914年12月15日《正誼》第一卷第六號 第185頁 法國大仲馬著無我譯 :之念躍躍腦際追憶主敎曾許事成而後贈以無限之
1916年5月20日《大中華》第二卷第五期 第130頁 壙睪譯日本加弘之原著 :寺院之外有僧侶且於敎曾之外有預方者寺院之頹
  1916年12月20日《大中華》第二卷第十二期 第189頁 沈允昌王崇煥譯 :傳敎 西洋宗敎曾流傳我國若干年外人此
  1916年1月《小說新報》第一年第十二期 第199頁 劉悼玉徵集李定夷評次 :聞衣冠是否同陽世禮敎曾無尙具文變相髑髏應作
  1922年5月《小說新報》第七年第四期 第85頁 玉書 :這位先生也曉得他是敎曾中人是不大相信他們的
  1915年《小說大觀》第四集 第428頁 幾菴 : 上元薰文恪公(敎曾)任安徽巡撫時文敏公
  1920年3月《京兆通俗週刊》第四十九期 第10頁 : 按宗教曲祇可施於教曾學校因為教會學校裏教
  1920年3月15日《少年中國》第一卷第九期 第92頁 田漢 :厭惡現在中國活動的教曾——其實他們并非全然
  1921年5月15日《少年中國》第二卷第十一期 第3頁 劉伯明先生講演張繩祖曹芻筆述 :討論的是宗敎哲學宗敎曾學是論宗敎的本質可以
  1921年8月1日《少年中國》第三卷第一期 第39頁 李璜譯 :便可以明瞭我對於宗敎曾經表示過的意思 
  1921年8月1日《少年中國》第三卷第一期 第48頁 李璜 :三十四篇又說:『宗敎曾爲人類思想的原始狀態
  1922年1月1日《少年中國》第三卷第六期 第11頁 李璜 :便指出一種原始的宗敎曾建設希臘及羅馬的家族
  1920年6月15日《解放與改造》第二卷第十二號 第8頁 君勱 :分離當降天主耶穌兩敎曾與遊戲供樂部等由同志
  1920年5月23日《北京大學學生週刊》第十七號 第2頁 :,因宣講宗敎曾厯遊白威域Beuerwijk
  1922年7月3日《晨報副鎸》一九二二年七月三日 第3頁 甘蟄仙 :見。此外對於蒙古黃教曾有些叙述,自謂『專以
  1922年10月22日《晨報副鎸》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2頁 上沅 :引誘;他時常和仰生敎曾的師長們爭鬧。一六六
  1924年8月16日《晨報副鎸》一九二四年第一百九十二號 第3頁 法國C.Flowmarlon原著山木重譯 :信這世將到終局。到敎曾裡去懺侮。說了許多悔
  1923年4月《學衡》第十六期 第65頁 繆鳳林 :知中國固有之學問名敎曾之檄文實湘軍之精神又
  1929年1月《學衡》第六十七期 第56頁 柳詒徵 :知中國固有之學問名敎曾之檄文實湘軍之精神彼
  1924年6月18日《嚮導》第七十期 第8頁 朱務平 :中國同學,羣起幫助教曾 學校的同學幷羣起改
  1925年4月5日《嚮導》第一百零九期 第7頁 (反戈) :反對教育侵略,反對教曾學校立案,援助退學生
1925年10月《孤軍》第三卷第五期 第53頁 :」苟推廣此論則學校教曾及他之自治團體等羣衆
  1934年《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四卷第二號 第108頁 :道經,裁抑道徒,道教曾遭一大打擊,但非一蹶
  1923年7月15日《新時代》第一卷第四號 第16頁 李維漢 :能的。 基督敎曾只承認一件平等,就是
  1924年3月8日《中國青年》第二十一期 第5頁 但一 :,他們已經和香港孔教曾開始了激烈的論戰,這
  1925年2月14日《中國青年》第六十六期 第7頁 但一譯 :示謝意的;對於基督教曾經保護「充滿病人的醫
  1925年2月14日《中國青年》第六十六期 第7頁 但一譯 :等學校」,以及基督教曾經救了到租界中逃難的
  1925年12月12日《中國青年》第一百零五期 第26頁 彩霞 :質的學校讀書。一時教曾學生大有不攻自倒之勢
  1926年11月25日《中國青年》第一百四十三期 第6頁 仲雯 :盡可能的煽動那些在教曾影響下的羣衆和在教會
  1926年11月25日《中國青年》第一百四十三期 第7頁 仲雯 :欺蒙與迫害,比城市教曾的罪惡尤爲繁重。放開
  1926年11月25日《中國青年》第一百四十三期 第7頁 仲雯 :爲繁重。放開鄕村的教曾,聽其自由作惡,不加
  1926年11月25日《中國青年》第一百四十三期 第7頁 仲雯 :則鄉村中莫可一世的教曾氣燄,至少要因此種有
  1926年11月25日《中國青年》第一百四十三期 第8頁 仲雯 :動;然後才能漸肅清教曾的烈燄,達到反對文化
  1926年11月25日《中國青年》第一百四十三期 第25頁 : 讀者之聲 教曾學生的轉學問題記者
  1927年1月1日《中國青年》第一百四十七期 第42頁 昌群 :於一般的宣傳與援助教曾學生爭鬥,都能經常不
  1924年6月5日《社會之花》第一卷第十五期 第60頁 鵑湖釣徒 :云(其一)…當年叨敎曾肉團雨露滋孝親不共女
  1925年3月4日《京報副刊》第七十八號 第3頁 簡又文 :反證 ,以顯出基督敎曾興革命及助革命的。試
  1925年6月8日《京報副刊》第一百七十三號 第7頁 賀自昭 : 。(查畢又來檢查敎曾學生的行李。) 
  1925年7月18日《京報副刊》第二百十一號 第2頁 華德敎授講演簡又文譯述 :。他們正自攻擊基督敎曾不這 餘力。他們從本
  1925年7月18日《京報副刊》第二百十一號 第2頁 華德敎授講演簡又文譯述 :近來竟指斥美國全國敎曾聯合會爲共產黨 的組
  1925年9月11日《京報副刊》第二百六十六號 第2頁 王維周 :二)不適用於國民之敎曾敎育 侵入,造成許多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公報》第六期 第67頁 :街十九 號門牌真耶教曾樓上設立機關圖謀不軌
  1928年10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八號 第103頁 梁實秋譯 :是當初特洛哀上的主敎曾經允許我在那裏建一個
  1929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二卷第一號 第129頁 EUsworehHuntington著潘光旦譯意譯意 :。一九二一那年,據教曾中人說,他們隨時看見
  1928年《民俗》第十九、二十期 第5頁 崔載陽 :眞無際。姑論一種宗敎曾經明顯的計較利害而後
  1934年10月20日《新語林》第六期 第69頁 胡依凡 :地靑年會,教堂,佛教曾等等,都不時附帶映些
  1935年4月5日《晨熹》第一卷第六、七、八號 第15頁 丁正熙 :眞寺,太宗因對於囘教曾有相當的信仰,遂盛佈
  1936年7月15日《晨熹》第二卷七月號 第26頁 文津譯 :囘教之猛烈傳教,囘教曾將文化傳播西班牙,曾
  1937年4月15日《晨熹》第三卷四月號 第13頁 楊德元 :佛教曾受帝王之眷顧,亦不若耶穌教有 外力之
  1936年3月《逸經》第一期 第38頁 五知 :生員王作新等首上帝教曾玉珍,馮走雲山於署,
  1936年8月15日《人人週報》第一卷第十期 第9頁 媛 :,莫由而生,是職業教曾,可 以遠邪僻,三益

按:以上170條“教曾”,疑皆當改作“教會”。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20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6: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叶寒潇 于 2015-10-25 16:26 编辑

搜神,古籍,以下遷徒原作遷徙,已校。

(宋)李燾 《續資治通鑒長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百三十三 : 已有抹溢之患理須遷徒爲便前案視所稱衞州黎陽
  (宋)李燾 《續資治通鑒長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百三十五 : 内使州縣公私無繁擾遷徒傷財之弊且不啟貪宼緣
(宋)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七 : 內惡其切直而用他事遷徒其人者爲納諫之虛文也
(宋)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九十三 : 之不自懈怠夫都邑遷徒宰臣之廢置進取之前
(都邑,原文作”覩邑“)
(宋)王質 《雪山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雪山集卷一 : 寛誘中原之衆吾淮南遷徒之民稍復還歸或者以是

還有:

(宋)王欽若 《册府元龜》(明刻初印本) 册府元龜卷二百五十四 : 人日駭勞罷死轉 轉遷徒也 忘寢與食非撫之也

等數百條,其中也當有爲遷徙之誤者。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5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6: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
(元)歐陽玄 《圭齋文集》(四部叢刊景明成化本) 圭齋文集卷之十 : 義春秋續傳記左傳記事本末周正釋經古今要略等
  (明)董斯張 《(崇禎)吳興備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四 : 復繕云 浙直分署記事本末 冲真觀在長興縣東
  (明)李賢 《明一統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十一 : 事而貫通之號通鑑記事本末 桞約 知嚴州時金
  (明)凌迪知 《萬姓統譜》(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三十一 :  撰春秋三傳分國記事本末 勾龍將 乾道進士
  (明)祁承爜 《澹生堂藏書目》(清宋氏漫堂鈔本) : 二十六册 通鑑記事本末 四十二卷四十二册
  (明)祁承爜 《澹生堂藏書目》(清宋氏漫堂鈔本) : 宋史記事本末 三十八十册馮琦 元史記事本
  (明)祁承爜 《澹生堂藏書目》(清宋氏漫堂鈔本) : 十册馮琦 元史記事本末 六卷四册陳瞻 
  (明)邵經邦 《弘簡録》(清康熙刻本) 卷一百三十五 : 事而貫通之作通鑑記事夲末叅政龔茂良奏上孝宗
  (明)王雲鳳 《博趣齋稿》(明刻本) 卷十四記 : 眞西山讀書記通鑒記事本末以示學者未幾公遷去
  (明)鄭眞 《滎陽外史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 : 嘗考司馬通鑑東萊記事本末歐陽五代史皆不載郡
  (清)畢沅 《續資治通鑒》(清嘉慶六年遞刻本) 卷八 : 竹寨今從楊氏長編記事本末 獲戰艦三十艘鄭彥
  (清)陳鼎 《東林列傳》(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一 : 世之謨外此則温公記事本末誠古今得失之林也後
  (清)馮登府 《閩中金石志》(民國希古樓刻本) 卷四 : 嘗考司馬通鑑東萊記事本末歐陽五代史皆不載郡
  (清)何紹基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清光緖四年刻本) 卷三百三十六 : 卷 葉酉著 左傳記事本末 馬教思著 春秋三
  (清)嵇璜 《續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百八十七列傳 : 事而貫通之號通鑑記事本末參知政事龔茂良奏其
  (清)嵇璜 《續文獻通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六十三經籍考 : 樓也 陳邦瞻宋史記事本末十卷元史紀事本末四
  (清)李煥章 《織水齋集》(清乾隆間鈔本) : 别纂經濟類編宋史記事本末諸書行于卋學者亟称
  (清)陸心源 《元祐黨人傳》(清光緖刻本) 卷六 : 遣 草堂寺題名參記事本末韓崇厚墓志 蘇嘉傳
  (清)陸心源 《元祐黨人傳》(清光緖刻本) 卷八 : 大詔令通鑑長編參記事本末盧熊蘇州府志 鍾正
  (清)陸心源 《宋史翼》(清光緖刻潜園總集本) 卷九列傳第九 : 慰使 楊仲良長編記事本末一百四十四 使歸卽
(清)陸心源 《宋詩紀事小傳補正》(清光緖刻本) 小傳補正卷二 : 金國祭奠弔慰使 記事本末一百四十四 使歸卽
  (清)陸以湉 《冷廬雜識》(清咸豐六年刻本) 卷四 : 泰得之 改名明史記事本末 近代王尚書明史稿
  (清)穆彰阿 《(嘉慶)大清一統志》(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 卷三百三 : 事而貫通之號通鑒記事本末 張栻 綿竹人乾道
  (清)倪濤 《六藝之一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九十一 : 詞見於學士院中興記事本末君子無取也 右杭世
  (清)錢謙益 《絳雲樓書目》(清嘉慶鈔本) 卷一 : 事記 宋皇朝中興記事本末 宋紀編年 曾鞏隆
  (清)錢維城 《錢文敏公全集》(清乾隆四十一年眉壽堂刻本) 茶山文鈔卷四序 : 可學因讀史記通鑑記事本末頗多記憶往往撫掌談
  (清)秦緗業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清光緖浙江書局刻本) 卷十 : 閣待制差知單州 記事本末卷百一又卷百五 拯
  (清)王頌蔚 《明史考證攗逸》(民國嘉業堂叢書本) 卷十八 : 此誤庶爲世據明史記事本末及諸王世表改 厲汝
  (清)王頌蔚 《明史考證攗逸》(民國嘉業堂叢書本) 卷二十二 : 等一疏不聽見明史記事本末 孔兼投牒歸 按魏
  (清)謝旻 《(雍正)江西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十三 : 獲焉 楊陸榮三藩記事本末 左良玉傳云監軍御
  (清)徐乾學 《資治通鑒後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六宋紀一百六 : 而易之 此據中興記事本末修入 九月甲申丁進
  (清)徐乾學 《傳是樓書目》(清道光八年味經書屋鈔本) : 蔡紳 二本 宋史記事本末 二十八明馮琦 
  (清)徐松 《宋會要輯稿》(稿本) 食貨六一 : 之利臣又按中興記事本末言鎮江府吕城夾崗地
  (清)許鳴磐 《方輿考證》(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 方輿考證卷三十五 : 所築以備川蜀○明記事本末洪武三年蜀將王友仁
  (清)姚之駰 《後漢書補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七袁崧後漢書第一 : 書耶後世大事記及記事本末諸書皆祖述世叔者也
  (清)永瑢 《四庫全書總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卷四十七史部三 : 排比倫次略如袁樞記事本末之法體例固截然不同
  (清)永瑢 《四庫全書總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卷五十史部六 : 蓋馬驌繹史用袁樞記事本末體厚耀是書則用齊履
  (清)永瑢 《四庫全書總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卷五十四史部十 : 功績多乖事實乃倣記事本末之例以諸奏疏稍加詮
  (清)俞樾 《茶香室叢鈔》(清光緖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書本) 茶香室三鈔卷十四 : 霖蒼文宗欲作明史記事本末廣收十七年邸報弟於
  (清)曾國荃 《(光緒)湖南通志》(清光緖十一年刻本) 卷三十八地理志三十八 : 養春秋續傳記左氏記事本末周正釋經古今要略等
(清)曾燠 《江西詩徵》(清嘉慶九年刻本) 卷六十一明 : 學本經史撰宋元史記事本末詩入金陵社有蓮花山
  (清)張岱 《石匱書》(稿本補配清鈔本) 卷四十七 : 無閑户著書作皇明記事本末數十卷甫脱稿一夕城
  (清)張英 《淵鑒類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九十五設官部三十五 : 輯為一書謂之通鑑記事本末頗便觀覧上曰可速進
  (清)章學誠 《文史通義》(民國嘉業堂章氏遺書本) 文史通義内篇二 : 民男婦殉難之事用記事本末之例以事為經以人為
  (清)趙宏恩 《(乾隆)江南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十九河渠志 : 以殺汴徐之勢通鑑記事本末白昻引中牟之決以入
  (清)趙宏恩 《(乾隆)江南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十九河渠志 : 力皆入於徐矣通鑑記事本末王以旂開支河引水濟
  (清)趙宏恩 《(乾隆)江南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九十藝文志 : 嘉定許自俊 左傳記事本末 桐城馬教思 春秋
  (清)周壽昌 《思益堂集》(清光緖十四年王先謙等刻本) 日札卷二 : 史紀事本末 明史記事本末八十卷谷應泰撰四庫
  (清)朱壽朋 《東華續録(光緒朝)》(清宣統元年上海集成圖書公司本) 光緒一百八十三 : 有棠所著遼金二史記事本末一書發交南書房閲看
  (民國)柯劭忞 《新元史》(民國九年天津退耕堂刻本) 卷二百三十六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 義春秋續傳記左氏記事本末等書用薦爲永州路學
  (民國)李楁 《(民國)杭州府志》(民國十一年本) 卷一百四十五 : 當世榮之其續綱鑒記事本末有史識 公舉事實

按:以上51條“記事本末”,疑應作“紀事本末”。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10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6: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以下389條,大史公當爲太史公。

(漢)何休 《春秋公羊傳註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序 : 皆見於圓識是也故大史公云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
  (漢)鄭玄 《周禮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周禮注疏卷第三十九 : 虞以上曰共工者按大史公楚丗家云共工作亂帝使
  (漢)鄭玄 《禮記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禮記注疏卷第七 : ○大音泰注及下注大史公皆同離力智反下相離同
  (漢)鄭玄 《禮記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禮記注疏卷第七 : 同故知子張子也云大史公傳曰子張姓顓孫者案史
  (漢)鄭玄 《禮記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禮記注疏卷第七 : 張姓顓孫者案史記大史公姓司馬名談前漢人作太
  (漢)鄭玄 《禮記》(四部叢刊景宋本) 卷二 : 〇大音㤗注及下注大史公皆同〇離力智反下相離
  (三國)何晏 《論語注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論語注疏解經卷第十四 : 為異未審也沈氏云大史公封禪書云江淮之間一茅
  (晉)杜預 《春秋左傳正義》(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卷第一 : 先儒錯繆之意賈逵大史公十二諸侯年表序云魯君
  (晉)杜預 《春秋左傳正義》(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卷第一 : 已是故立文不同也大史公十二諸侯年表序云自孔
  (晉)杜預 《春秋左傳正義》(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卷第二 : 公魯君侯爵杜君采大史公書世本旁引傳記以爲世
  (晉)杜預 《春秋左傳正義》(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卷第二十六 : 盡然要亦有此理也大史公書稱武王克殷患殷民富
  (晉)杜預 《春秋左傳正義》(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卷第二十六 : 王克殷患殷民富侈大史公曰奢昬厚葬以破其産爲
  (南北朝)蕭統 《文選》(胡刻本) 卷十五 : 河之曲也善曰史記大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昆侖毛
  (唐)杜甫 《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四部叢刊景宋刊本) 卷二十一 : 南留 洙曰見周南大史公註 軍旅應都息寰區要
  (唐)李白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四部叢刊景明本)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卷之十五 : 榮可不與飮武帝問大史公知東方朔是歲星事見前
  (唐)陸德明 《經典釋文》(清抱經堂叢書本) 卷十一 : 公 音泰注及下注大史公皆同 忍離 力智反下
  (宋)陳與義 《箋注簡齋詩集》(元刻本) 卷六 : 世之曰虞氏春秋大史公曰虞稱非窮愁亦不能著
  (宋)程公説 《春秋分記》(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年表四 : ##### 或問大史公表十二諸侯篇言十二實
  (宋)程公説 《春秋分記》(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年表四 : 外夷狄之法且異乎大史公意也余曰不然也表十二
  (宋)程公説 《春秋分記》(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年表四 : 不然也表十二諸侯大史公意也表周天王内魯外諸
(宋)程公説 《春秋分記》(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年表四 : 侯而數吳春秋意也大史公自為一家之書度
  (宋)程公説 《春秋分記》(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年表四 : 則不可也問者又曰大史公意主外狄烏在其不可於
  (宋)范祖禹 《帝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六 : 十一月丙寅李淑讀大史公傳帝謂淑曰太史公欲行
  (宋)洪适 《隷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四 : 論但錯認其中數字大史公書齊有三騶子范史春秋
  (宋)洪适 《隷釋》(四部叢刊三編景明萬曆刻本) 卷三 : 立者誤也碑中多用大史公語唯聃然老旄之説不同
  (宋)胡寅 《斐然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一 : 帝也而顓辛無聞焉大史公所載特形容之虚語爾烏
  (宋)黄庭堅 《山谷外集詩注》(四部叢刊景元刊本) 山谷外集詩註卷十一 : 司馬談六家指要云大史公留滯周 白璧明珠多
  (宋)黄震 《黄氏日鈔》(元後至元刻本) 卷五十一讀雜史 : 見尚何義他求哉惟大史公賛宋襄公泓之師為禮讓
  (宋)黄震 《黄氏日鈔》(元後至元刻本) 卷五十一讀雜史 : 用史記間刪其字耳大史公謂魯連指意雖不合大義
  (宋)金履祥 《論孟集注考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孟子集註考證卷三 : 遷所謂農家者流 大史公六家指要無農家至班固
  (宋)金履祥 《論孟集注考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孟子集註考證卷三 : 史遷所謂農家者流大史公六家指要無農家至班固
  (宋)李昉 《太平御覽》(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 太平御覽卷第四百七十三人事部一百七十三 : 侯左右大亂 又曰大史公曰吾嘗過薛其俗閭里多
  (宋)林之奇 《尚書全解》(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二 : 等語漢儒多用之而大史公史記周本紀亦載其僞書
  (宋)樓昉 《崇古文訣》(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宋文 : 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大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
  (宋)吕祖謙 《吕氏家塾讀詩記》(四部叢刊續編景宋本) 吕氏家塾讀詩記卷第十七 : 文王居豐武王居鎬大史公曰成王北居洛邑定九鼎
  (宋)羅泌 《路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十三發揮二 : 者之去就可知矣而大史公乃以為漁隱于渭文王卜
  (宋)歐陽修 《詩本義》(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 詩本義卷第一 : 也關雎周衰之作也大史公曰周道缺而關雎作盖思
  (宋)潘自牧 《記纂淵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記纂淵海卷第一百六十九︻○著述部之四 : 聖賢發憤之所作 大史公傳 大雅言王公大人而
  (宋)蘇轍 《古史》(宋刻元明遞修本) 古史三十三 : 予聞之吾兄子瞻曰大史公言莊子作漁父盗跖胠篋
  (宋)孫奕 《示兒編》(元劉氏學禮堂刻本) 履齋示兒編卷之七 : 選舉㳂革紛如也自大史公效周譜以為表 相譚説
(宋)孫奕 《示兒編》(元劉氏學禮堂刻本) 履齋示兒編卷之十九 : 亦音由不定也 ○大史公六家要指論儒者以【六
  (宋)孫奕 《示兒編》(元劉氏學禮堂刻本) 履齋示兒編卷之十九 : ○又【縲絏】之中大史公傳作累紲之辱 與縲魏
  (宋)孫奕 《示兒編》(元劉氏學禮堂刻本) 履齋示兒編卷之二十三 : 作陂○顔氏家訓云大史公曰寧爲雞【口】无爲牛
  (宋)王欽若 《册府元龜》(明刻初印本) 册府元龜卷一百六十三 : 美之賜融外属圖及大史公五宗外戚世家 景帝子
  (宋)王欽若 《册府元龜》(明刻初印本) 册府元龜卷二百六十八 : 信怪物 物亦鬼 大史公書有戰國縱横權譎之謀
  (宋)王應麟 《漢藝文志考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 :  孔子徒人圖法 大史公曰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五十藝文 : 禮有五帝德帝繫蠶大史公取此二篇之諜及尚書集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之一百二十二官制 : 氏世興周史氏佚籕大史公回不先周室之大史也漢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二十三官制 : 史試學童 漢武置大史公以司馬談爲之秦漢以來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二十三官制 : 也 司馬遷傳談爲大史公注如湻曰漢儀注大史公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二十三官制 : 公注如湻曰漢儀注大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二十三官制 : 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大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二十三官制 : 也晉灼曰百官表無大史公在丞相上又衞宏所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二十五官制 : 人表中上等終古夏大史公 一本作大史令 上下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三十五官制 : 副於此者以其主賞大史公曰功有五品動勞功伐閱
  (宋)王應麟 《通鑒答問》(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 :  田單復齊 或問大史公附王蠋於田單傳後而不
  (宋)王與之 《周禮訂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十四 : 掌天官遷之父談稱大史公遷亦稱大史以天官治太
  (宋)王與之 《周禮訂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五十六 : 地謀變而王鳯亦云大史公書有地形阨塞不宜在諸
  (宋)衛湜 《禮記集説》(清通志堂經解本) 卷二十四 : 日官居卿非卑職也大史公自嘆文史星厯近于卜祝
  (宋)夏僎 《尚書詳解》(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卷八 : 海漢孔氏謂入渤海大史公河渠書并顔師古亦云入
(宋)謝枋得 《文章軌範》(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 : 其誰全之 引證 大史公疑子房以爲魁梧竒偉而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文帝所稱及詔䇿 大史公百三篇 十篇有録無書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録無書 馮商所續大史公七篇 商受詔續 漢著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氏世典周史至談為大史公大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周史至談為大史公大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 如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間 如淳曰漢儀注大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大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大史公文書而已晉灼曰百官表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已晉灼曰百官表無大史公在丞相上又衛宏所説多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之為公如説非也 大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反見父於河雒之間大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予先周室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建於明堂諸神受紀大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大史公仍父子相繼纂其職曰於
  (宋)徐天麟 《西漢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六學校下 : 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大史公書序略以拾遺補藝成一
  (宋)葉適 《習學記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習學記言序目卷第二十 : 之矣 史遷自序 大史公言春秋之義本於公羊董
  (宋)朱熹 《晦菴集》(四部叢刊景明嘉靖本)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九十二 : 藏于家熹之先君子大史公嘗獲從太師公遊而辱知
  (宋)朱熹 《儀禮經傳通解》(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三 : 六十四是角之數 大史公曰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
  (宋)祝穆 《方輿勝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六 : 翰林汪公及我君子大史公皆以學問文章顯重於世
  (宋)祝穆 《方輿勝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七 : 仙去廬在故曰丨丨大史公亦嘗登廬山白樂天草堂
  (元)陳繹曾 《文式》(明刻本) 卷下 : 序事議論相間頗有大史公伯夷傳之風 孟子公孫
(元)戴表元 《剡源集》(四部叢刊景明本) 卷二十二史論 : 氏固之所必有也大史公泛錄夫子門人以其嘗從
  (元)梁寅 《策要》(清嘉慶宛委别藏本) 卷一 : 之徒不能贊一辭○大史公曰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
  (元)梁寅 《策要》(清嘉慶宛委别藏本) 卷二 : 致思於是 帝堯 大史公曰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
  (元)梁寅 《策要》(清嘉慶宛委别藏本) 卷二 : 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大史公多見先秦古書故其言時
  (元)梁寅 《策要》(清嘉慶宛委别藏本) 卷四 : 其術近乎迂必也用大史公三紀大備之法范煜紀元
  (元)梁寅 《策要》(清嘉慶宛委别藏本) 卷六 : 生之缺也 循吏 大史公循吏傳序曰法令所以導
  (元)劉瑾 《詩傳通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六詩 : 以為文王稱王曰自大史公以來皆如此説子但歐公
  (元)劉履 《風雅翼》(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一選詩續編一 :  章華楚靈王臺名大史公言靈王作章華臺求周九
  (元)劉岳申 《申齋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書 : 四方學者稍具心目大史公有言巖宂之士趍舍有時
  (元)馬端臨 《文獻通考》(清浙江書局本) 卷六十八郊社考一 : 大祭祀讀禮法疏曰大史公禮書卽此禮法也天官 
  (元)盛熙明 《圖畫考》(四部叢刊三編景鈔本) 卷一叙古 : 昇龍圖山海經圖 大史公漢書圖大荒經圖 河圖
  (元)汪克寛 《春秋胡傳附録纂疏》(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 : 可知矣 史田單傳大史公曰兵者以正合以奇勝 
  (元)王惲 《秋澗集》(四部叢刊景明弘治本) 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第七十二 : 名雖存而形何見焉大史公閭閻之人雖砥行立名
  (元)吳澄 《禮記纂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四上 : 鄭氏曰申祥子張子大史公傳子張姓顓孫今曰申祥
  (明)陳鎬 《闕里志》(明嘉靖刻本) 卷二世家 : 安國生卭卭生驩 大史公曰詩有之髙山仰止景行
  (明)陳絳 《金罍子》(明萬曆三十四年陳昱刻本) 上篇卷一 : 之由此觀之大傳繆大史公益繆矣 蔽芾之棠昔者
  (明)陳耀文 《天中記》(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五 : 之不肯受 史記 大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
  (明)程敏政 《明文衡》(四部叢刊景明本) 皇明文衡卷之三十八 : 夫朝廷之士則不然大史公網羅舊聞上接春秋下迄
  (明)程敏政 《明文衡》(四部叢刊景明本) 皇明文衡卷之三十九 : 之長爲足以爲理夫大史公之論若是王生爲其徒矣
  (明)程敏政 《明文衡》(四部叢刊景明本) 皇明文衡卷之六十五 : 信碑 有序 予讀大史公書至紀信以身代死之事
(明)鄧夢文 《八卦餘生》(清乾隆文會堂刻本) 卷十一 : 往蹇者往人之蹇也大史公曰緩急人所時有也人在
  (明)鄧球 《閑適劇談》(明萬曆鄧雲臺刻本) 卷四 : 九齡鴿奴亦類之 大史公九流有陰陽家即孟子曰
  (明)董裕 《董司寇文集》(清雍正十三年宸翰閣刻少保公全集本) 卷三 : 國有史譜家之史也大史公作世家遡爲神明之裔而
  (明)董裕 《董司寇文集》(清雍正十三年宸翰閣刻少保公全集本) 卷三 : 卽百代可興是猶有大史公之遺意也謂為一家之良
  (明)董裕 《董司寇文集》(清雍正十三年宸翰閣刻少保公全集本) 卷三 : 有進于是者乎後有大史公遡神明之裔而列之世家
  (明)方應選 《方衆甫集》(明萬曆刻本) 卷九 : 由不圖游夏避席也大史公曰虞非窮愁無以著書
  (明)費元禄 《甲秀園集》(明萬曆刻本) 卷三十二文部 : 仁義而賤守節也視大史公抑又逺矣 天下竒才 
  (明)馮琦 《經濟類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經濟類編卷七十六 : 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大史公司馬遷等言歴紀壊廢宜
  (明)馮時化 《酒史》(民國景明寳顔堂秘笈本) 卷上 : 疎斥不復召用云 大史公曰漢興陸賈以辨說游公
  (明)馮時化 《酒史》(民國景明寳顔堂秘笈本) 卷上 : 事大要者著於篇 大史公曰先生之名見於詩書者
  (明)何鏜 《高奇往事》(明萬曆刻本) 卷七奇林 : 憐焉下詔無徙乳母大史公所謂談言㣲中亦可觧紛
  (明)胡維霖 《胡維霖集》(明崇禎刻本) 長嘯山房彚稿卷二序 : 譜外另有其羙卓哉大史公之家法已余所最旨旨泰
  (明)胡直 《胡子衡齊》(明萬曆曾鳳儀刻本) 卷八 : 莫䆒累世莫殫之弊大史公已譏之曰愽而寡要勞而
  (明)華夏 《過宜言》(清鈔本) : 道著两先生身為大史公介弟足不出户外性復好
  (明)江用世 《史評小品》(明末刻本) 卷六戰國 : 以報前日目笑之忿大史公於遂無貶辭故人多快之
  (明)江用世 《史評小品》(明末刻本) 卷七秦項 : 矣 蒙恬 史賛 大史公曰吾適北邊自道歸行
  (明)江用世 《史評小品》(明末刻本) 卷九 : 稱衞青霍去病傳爲大史公叙法之奇者然其論衞將
  (明)樂韶鳳 《洪武正韻》(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六 : 舒傳春秋深探其本大史公自序探禹穴班超傳不探
  (明)李長祥 《天問閣文集》(民國求恕齋叢書本) 卷四 : 其中者蓋易知之焉大史公曰伯夷叔齊得夫子而名
  (明)李賢 《明一統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六十七 : 官至郎中嘗受詔刪大史公書為十餘萬言又著春秋
(明)林章 《林初文詩文全集》(明天啓四年刻崇禎印本) : 與之官同地又同游大史公之門正宜以道相上下爲
  (明)劉魯生 《(嘉靖)曲沃縣志》(明嘉靖刻本) 卷四 : 生之事何殊焉然而大史公傷之而不咎之此言之昭
  (明)劉球 《兩溪文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九 : 皆篤師友好於吾家大史公兄弟則其手翰之來吾家
  (明)劉球 《兩溪文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二 : 乃考也惟先生生長大史公家目儀則耳誨言既稔且
  (明)劉三吾 《坦齋文集》(明萬曆六年賈緣刻本) 卷下 : 北嗚呼若䖏士誠如大史公所謂君子之富好行其德
  (明)劉元卿 《諸儒學案》(明萬曆刻劉應舉補修本) : 流多入於變詐刑名大史公他與申韓同傳非是強
  (明)陸應陽 《廣輿記》(清康熙刻本) 卷三 : 乃脱 周勃 沛人大史公曰絳侯勃始爲布衣時鄙
  (明)羅大紘 《紫原文集》(明末刻本) 卷五 : 也若以著述自附于大史公則吾豈敢 從叔新塘翁
  (明)羅明祖 《羅紋山全集》(明末古處齋刻本) 卷四 : 言耶 讀尹文子 大史公曰申韓皆原於道德之意
  (明)茅元儀 《暇老齋雜記》(清光緖李文田家鈔本) 卷三十 : 六為七擄之無窮此大史公所以為史記自以為五百
  (明)梅鼎祚 《西漢文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五 : 來朝上疏求諸子及大史公書上以問大將軍王鳳鳳
  (明)倪復 《鍾律通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六 : 十四是角之數也 大史公曰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脉
  (明)邵寳 《學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 : 乎又曷為其不召乎大史公不曰仕陳而曰居陳三嵗
  (明)孫應鰲 《四書近語》(清光緖刻孫文恭公遺書本) 卷四 : 而後行者不合九辨大史公誤原於輕信逸詩十辨左
  (明)唐順之 《荊川稗編》(明萬曆九年刻本)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編卷之七十二 : 又如史記衞靑傳後大史公曰蘇建嘗責大將軍不薦
  (明)汪道昆 《太函集》(明萬曆刻本) 卷九十九 : 能不歆歆然慕之昔大史公畱滞周卒歸之命信矣
  (明)王九思 《渼陂集》(明嘉靖刻崇禎補修本) 續集卷中 : 丈夫何如也宜有傳大史公曰一孝立萬善集亶其然
  (明)王世貞 《弇州四部稿》(明萬曆刻本) 卷一百十文部 : 曰子糾小白庶兄也大史公世家襄公次弟糾奔魯其
  (明)王應電 《周禮傳》(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下 : 漢郡國上計亦先送大史公也典灋一定永為遵守其
  (明)王志長 《周禮注疏删翼》(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巻十六 : 漢郡國上計亦先送大史公也典法一定永為遵守其
(明)吳訥 《文章辨體》(明天順刻本) 卷四十題跋 : 善戯謔兮不為虐兮大史公書有滑稽列傳皆取乎有
  (明)吳訥 《文章辨體》(明天順刻本) 卷四十一雜著 : 不醇而遂以毒天下大史公曰法後王何也以其近已
  (明)熊明遇 《文直行書詩文》(清順治十七年熊人霖刻本) 文選卷四 : 有觀風采詩之官而大史公自敘亦曰南登廬山浮湘
  (明)熊明遇 《文直行書詩文》(清順治十七年熊人霖刻本) 文選卷十六 : 依玄武殿之左个有大史公之義在天官書曰北官玄
  (明)徐紘 《明名臣琬琰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 :  越國公新廟碑代大史公作方遜志 丈夫之遇於
  (明)徐渭 《古今振雅雲箋》(明末刻本) 卷五 : 寞守徳之宅○窮愁大史公曰虞卿非窮愁不能著書
  (明)徐渭 《徐文長逸稿》(明天啓三年張維城刻本) 卷三 : 容岀自游人匣將遺大史公瀛洲何限景較此得無同
  (明)楊廉 《楊文恪公文集》(明刻本) 卷三十八 : 以爲不逮所料予謂大史公誤矣張良類以柔取勝善
  (明)楊嗣昌 《楊文弱先生集》(清初刻本) 卷五十五 : 不責衣食歲絹千疋大史公曰江陵千樹橘可當封君
  (明)余有丁 《余文敏公文集》(明萬曆刻本) 卷二 : 間惟適既以子貴稱大史公矣門不加闢騶馭不加益
  (明)余之禎 《(萬曆)吉安府志》(明萬曆十三年刻本) 卷三十四 : 公之像凛然如生乎大史公毎最喜古名節士平生經
  (明)張鳳翼 《句注山房集》(明刻本) 卷十五銘 : 鼐之昻俱庠生嗚呼大史公謂自古富貴而名堙滅者
  (明)張時徹 《芝園集》(明嘉靖刻本) 定集卷四十八史論一 : 興漢也 周亞夫 大史公謂周亞夫用兵持威重執
  (明)張元諭 《篷底浮談》(明隆慶四年董原道刻本) 卷七 : 多誣勢所必至者也大史公必欲歴敘上古帝王相傳
  (明)張元諭 《篷底浮談》(明隆慶四年董原道刻本) 卷八 : 此非子之座也詳勸大史公之意是以知將雨及商瞿
  (明)張元諭 《篷底浮談》(明隆慶四年董原道刻本) 卷八 : 不可尚已盖實録也大史公不採孟子而信邪説陋矣
  (明)張元諭 《篷底浮談》(明隆慶四年董原道刻本) 卷十一 : 食是信野語誕說也大史公遂言說爲胥靡築於傳險
  (明)張元諭 《篷底浮談》(明隆慶四年董原道刻本) 卷十一 : 乃恭默思道爲異耳大史公稱武丁卽位思復興殷而
  (明)張元諭 《篷底浮談》(明隆慶四年董原道刻本) 卷十一 : 舉以爲相非有據也大史公自以意加語耳蔡傳遂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一 : 子軍皆異賢之意也大史公廷尉吳公謁者僕射鄧公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二 : 對文王曰唯疑註與大史公云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二 : 又睠顧貌孔子世家大史公曰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噐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五 : 種目橘也汝父嘗稱大史公言江陵千樹橘當封君家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六 : 靈揚其灰以徵後龜大史公龜策列傳本文無此語舊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七 : 也其秦漢之侈心乎大史公作封禪書則以爲古受命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九 : 殺正謂袖椿也史記大史公曰韓子稱長袖善舞又董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十 : 同又僕也司馬遷傳大史公牛馬蘇亮傳昔以摩
  (明)張自烈 《正字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卷十二 : 示兒編顔氏家訓云大史公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此
  (明)周聖楷 《楚寳》(明崇禎十四年刻本) 卷二十四孝友 : 之事以相例固哉按大史公循吏傳云石奢爲楚昭王
  (明)周聖楷 《楚寳》(明崇禎十四年刻本) 卷二十九列女 : 父遣爲宅汝父恒稱大史公言江陵千樹橘當封君家
  (明)周聖楷 《楚寳》(明崇禎十四年刻本) 卷三十一異人 : 江上因命曰胥山 大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
  (明)朱長春 《朱太復乙集》(明萬曆刻本) 卷二十一 : 得全誣則刪撰之難大史公采本上據周前秦先名書
  (明)朱曰藩 《山帶閣集》(明萬曆刻本) 卷二十六 : 也恤人者體國者也大史公序循吏止云不伐功矜能
  (清)包世臣 《藝舟雙楫》(清道光安吳四種本) 卷四論文四 : 好荀卿屈原呂不韋大史公書班陳范三史杜氏通典
  (清)曹寅 《全唐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七百九十聯句 : 錫 滞周慚太史 大史公留滯周南今榮忝慚古人
  (清)曹煜 《繡虎軒尺牘》(清康熙傳萬堂刻本) 二集卷七 : 幅青氊無罣無碍因大史公事竭蹶弗遺餘力今冬明
  (清)陳孚 《詩傳考》(清嘉慶九年堯山刻本) 卷一 : 乎風之體爲雅之小大史公稱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
  (清)陳奐 《詩毛氏傳疏》(清道光二十七年陳氏掃葉山莊刻本) 卷四 : 云蚤乖戾索隱云大史公採襍說而爲之記是矣 
  (清)陳立 《白虎通疏證》(清光緖元年淮南書局刻本) 卷二 : 易傳禮記春秋國語大史公記黄帝顓頊帝嚳帝堯帝
  (清)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説考》(清刻左海續集本) 卷一下虞夏書一唐書 : 翳與伯益爲二未知大史公疑而未決邪抑亦謬誤爾
(清)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説考》(清刻左海續集本) 卷十六周書十 : 尚書故謬誤爾 案大史公嘗從孔安國問古文尚書
  (清)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説考》(清刻左海續集本) 卷三十二尙書序 : 康誥當云康王之誥大史公於般庚曰三篇於顧命康
  (清)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説考》(清刻左海續集本) 卷三十二尙書序 : 知即用書序與否而大史公臚取十有八九則漢時書
  (清)陳玉樹 《毛詩異文箋》(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卷八 : 本紀古公凡十一見大史公意亦以古公為大王本號
  (清)刁包 《用六集》(清康熙刻本) 卷四書 : 矣 與高薦馨書 大史公遊行天下歴覧名山大川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三篇上 : 其文籀謂能繹其義大史公作史記曰余讀高祖侯功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三篇上 : 余讀高祖侯功臣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大史公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三篇上 : 公讀列封至便侯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曰餘讀諜記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三篇上 : 之際曰餘讀諜記曰大史公讀春秋曆譜諜曰大史公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三篇上 : 公讀春秋曆譜諜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繹其事以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三篇上 : 告曰楚幕有烏皆是大史公書借爲牒劄字 从言枼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五篇上 : 窮也亦假字爲之大史公自序史記石室金匱之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篇上 : 驢騾駃騠騊駼驒騱大史公皆謂爲匈奴奇畜本中國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二篇上 : 定有鹵縣謂西方也大史公曰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二篇上 : 讀也尚書克由繹之大史公自序史記石室金匱之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三篇下 : 部# 東楚謂橋 大史公曰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四篇上 : # 車迹也已矣故大史公言好學深思不若卜子言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五 : 十五卷合叙而言也大史公自序班氏序傳皆別自爲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五 : 作韵語以終之略放大史公自序云 古者庖犧氏之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五卷下 : 後人今未可强說耳大史公自序內云凡百三十篇五
(清)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卷十五卷下 : 書樂易禮春秋爲六大史公自序列易禮書詩樂春秋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一下 : 今文尙書作祖禰也大史公封禪書云文帝使博士諸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一下 : 五帝本紀嗟伯夷豈大史公以意補夷字與 女作秩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二 : 以為虞或以為夏又大史公系皋陶謨於夏本紀故謂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二 : 時惟幾 史記樂書大史公曰余每讀虞書至於君臣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 : 蓋今文尙書作酓而大史公仍之非大史公好為改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 : 而大史公仍之非大史公好為改易矣其義則當為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 : 貢非謂壁中古文也大史公自序曰秦撥棄古文又曰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 : 傳如文心雕龍所云大史公錄司馬相如自序為之傳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 : 州之上有於是二字大史公增之也 四墺既宅 墺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十一 : 玉裁按作舟航者蓋大史公述津之故訓作津涯者後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十一 : 治不如去遂亡也蓋大史公用古文說與仲任所據歐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十二 : 漢時民閒所得大誓大史公徵引之有曰離逷其王父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十三 : 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大史公引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十四 : 縢篇有古文說今按大史公自於尙書外兼采他書云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二十八 : 定魯王裁按此篇蓋大史公隱枯錄之 卷二十九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十二 : 迺作盤庚三篇 按大史公曰盤庚三篇漢石經三篇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十二 : 康誥當云康王之誥大史公於般庚曰三篇於顧命康
  (清)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卷三十二 : 大史公臚舉十取其八九則漢時書序盛行非俟孔安
  (清)方苞 《望溪集》(清咸豐元年戴鈞衡刻本) 文集卷一讀經 : 秘府而外藏書甚希大史公書宣成閒始少岀自向校
(清)方以智 《通雅》(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四 : 南都賦天地之睢剌大史公書私心剌謬劉向傳朝臣
  (清)馮景 《解舂集詩文鈔》(清乾隆盧氏刻抱經堂叢書本) 文鈔補遺卷一 : 不然曰不讀歷書乎大史公明曰天下有道則不失紀
  (清)傅占衡 《湘帆堂集》(清康熙六十一年活字本) 卷十三 : 索居難覯三則狂矣大史公何人而衡亦敢言身没而
  (清)顧炎武 《日知録》(清乾隆刻本) 日知録卷二十 : 例於此餘並不注 大史公者司馬遷稱其父談故尊
  (清)顧炎武 《日知録》(清乾隆刻本) 日知録卷二十三 : 程氏出程伯休父大史公自序云重黎氏世序天地其
  (清)官修 《韻府拾遺》(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下 :  史記五帝本紀贊大史公曰余嘗西至丨丨北過涿
  (清)官修 《韻府拾遺》(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九十七 : 上生仲吕為角史記大史公自序誅籍業帝天下惟寧
  (清)官修 《韻府拾遺》(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下 : 心 弗能易 史記大史公自序扁鵲言醫為方者宗
  (清)桂馥 《説文解字義證》(清同治刻本) 卷十三 : 土塯李斯傳塯作匭大史公自序作簋徐廣云簋一作
  (清)賀貽孫 《詩觸》(清咸豐敕書樓刻本) 卷一 : 康王晏朝關睢刺之大史公曰仁義陵遲鹿鳴刺焉刺
  (清)賀貽孫 《詩觸》(清咸豐敕書樓刻本) 卷一 : 詩不入絃歌不作也大史公曰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
  (清)賀貽孫 《詩觸》(清咸豐敕書樓刻本) 卷一 : 豈其然歟楊升菴曰大史公作史日左傳與毛傳未岀
  (清)賀貽孫 《詩觸》(清咸豐敕書樓刻本) 卷一 : 不類而索隱亦曰此大史公採雜説而為此記耳○栢
  (清)賀貽孫 《詩觸》(清咸豐敕書樓刻本) 卷六 : 祖宗而子孫不與焉大史公謂宋襄公欲爲盟主正考
  (清)賀貽孫 《詩觸》(清咸豐敕書樓刻本) 卷六 : 克之頌魯僖乎然則大史公之説謬矣且夫周頌平夷
  (清)賀貽孫 《水田居文集》(清道光至同治間水田居全集本) 卷二 : 乎篇中論斷詳密較大史公酷吏傳更暢言之眞是經
  (清)賀貽孫 《水田居文集》(清道光至同治間水田居全集本) 卷三 : 金其書可謂善矣而大史公譏之為孔氏之聞者豈非
  (清)賀貽孫 《水田居文集》(清道光至同治間水田居全集本) 卷三 : 名亦可也且子不見大史公乎彼能譏吕文信至所自
  (清)賀貽孫 《水田居文集》(清道光至同治間水田居全集本) 卷三 : 門鼎盛兩相對照如大史公報任安書筆屢千言始終
  (清)洪亮吉 《春秋左傳詁》(清光緖四年授經堂刻本) 春秋左傳詁二十 : 昭公與此全乘未知大史公何據而爲是說 未有立
(清)胡承珙 《小爾雅義證》(清道光七年求是堂刻本) 卷二 : 也又手部㩅或从抽大史公曰紬史記石室金鐀之書
  (清)胡承珙 《毛詩後箋》(清道光刻本) 卷一 : 湫虞東學詩曰史記大史公畱滯周南摯虞言古之周
  (清)胡承珙 《毛詩後箋》(清道光刻本) 卷一 : 云三家以爲刺詩者大史公曰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
  (清)胡承珙 《毛詩後箋》(清道光刻本) 卷十八 : 渭水之南雍郿閒也大史@@公云雍㫄有吴陽武畤雍東
  (清)黄廷桂 《(雍正)四川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八 : 校書郎中嘗受詔刪大史公書為十餘萬言又著春秋
  (清)黄以周 《禮書通故》(清光緖十九年刻黃氏試館本) 第四十七 : 竹使符也賈公彥云大史公本紀漢文帝二秊初與郡
  (清)黄中堅 《蓄齋二集》(清乾隆刻本) 卷七 : 後百餘年楚有優孟大史公必不鹵莾若此當是簡錯
  (清)惠棟 《易例》(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卷二 : 究為躁卦例飛伏也大史公律書曰冬至一隂下藏一
  (清)惠棟 《九經古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九經古義四 : 水 見鄭氏易注 大史公从孔安國問多得古文之
  (清)惠棟 《九經古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九經古義五 : 也又手部㨨或从抽大史公曰紬史記石室金鐀之書
  (清)惠棟 《九經古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九經古義十六 : 而歸徐廣曰一作饋大史公采古文論語本作饋 居
  (清)江永 《禮書綱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三 : 事卒為終消盡為澌大史公傳曰子張姓顓孫今曰申
  (清)江永 《禮書綱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七十四 : 也 並荀子禮論 大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
  (清)江永 《禮書綱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七十五 : 不可廢改也同上 大史公曰夫禮由外入樂自内出
  (清)金榜 《禮箋》(清乾隆五十九年方起泰胡國輔刻後印本) 卷一 : 號曰司馬穰苴兵法大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
  (清)金鶚 《求古録禮説》(清光緖二年孫熹刻本) 卷一 : 中嶽崧高語時制也大史公封禪書及尙書大傳白虎
  (清)康有為 《孔子改制考》(民國萬木草堂叢書本) 卷十七 : 道也 孟子滕文 大史公曰三晋多權變之士夫言
  (清)雷學淇 《介菴經説》(清道光通州雷氏刻本) 卷一周易 : 傳今亦無此文也考大史公自序及董子繁露賈子新
  (清)李調元 《童山集》(清乾隆刻函海道光五年增修本) 詩集卷二十五 : 爐寒 客有呼余爲大史公者作二詩答之 吉士何
  (清)李光坡 《周禮述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七 : 地謀變而王鳳亦云大史公書有地形阨塞不宜在諸
(清)李煥章 《織水齋集》(清乾隆間鈔本) : 叟隨之官登高門弔大史公遺跡曰丈夫當如是矣歸
  (清)李煥章 《織水齋集》(清乾隆間鈔本) : 漢之周茫茫莫辨且大史公之五十二萬言萬古為昭
  (清)李鍇 《尚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八 : 無道左史文亦分明大史公何據而為此説譙周亦不
  (清)李鍇 《尚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三 : 和是為武公楊慎曰大史公未見毛詩左傳附㑹至此
  (清)李鍇 《尚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十三 : 孔叢子休葢穆公相大史公不言也說苑楚成王使魯
  (清)李林松 《周易述補》(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周易述補五 : 曰此十翊之逸篇也大史公自敘曰春秋弑君三十六
  (清)李榮陛 《尚書考》(清嘉慶刻李厚岡集本) 卷二 : 云秦始皇漢武帝及大史公咸升其巖望九江而眺鐘
  (清)李榮陛 《尚書考》(清嘉慶刻李厚岡集本) 卷五 : 元此似是而實非也大史公漢興以來諸侯世表功臣
  (清)李貽德 《春秋左氏傳賈服注輯述》(清同治五年朱蘭刻本) 卷十四 : 農穡商工不知遷業大史公紀貨殖傳曰待農而食之
  (清)李元度 《國朝先正事略》(清同治刻本) 卷三十六 : 毁武王則託諸伯夷大史公尊黄老故好采異端雜說
  (清)李祖陶 《國朝文録》(清道光十九年瑞州府鳳儀書院刻本) 湘帆堂文錄 : 索居難覯三則狂矣大@@史公何人而衡亦敢言身没而
  (清)李祖陶 《國朝文録》(清道光十九年瑞州府鳳儀書院刻本) 湛園未定藳文錄卷一 : 萬里之外此何為者大史公書言老子即老萊子年百
  (清)梁國治 《國子監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五十九藝文三 : 也大史公適魯觀孔子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
  (清)梁玉繩 《史記志疑》(清廣雅書局叢書本) 卷一 : 文選載報任少卿書大史公牛馬走司馬遷亦是自稱
  (清)廖志灝 《燕日堂録七種》(清康熙刻本) 卷一廬雲萟草 : 則千載之華衮弗彰大史公乃秉筆直前若左氏之傳
  (清)劉寳楠 《論語正義》(清同治刻本) 卷二十一 :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大史公讀春秋厤譜牒至周厲王
  (清)劉逢禄 《尚書今古文集解》(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卷三十 : 十 書序第三十 大史公說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
  (清)劉逢禄 《尚書今古文集解》(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卷三十 : 徽以下爲舜典非也大史公親見孔安國所得古文尙
  (清)劉始興 《詩益》(清乾隆八年尚古齋刻本) 卷十四詩辨總 : 謂詩者中聲之所止大史公亦謂三百篇夫子皆弦歌
  (清)盧文弨 《常郡八邑藝文志》(清光緖十六年刻本) 卷六下 : 遷又曰世主天官爲大史公者豈以大小史之下繼以
(清)倪濤 《六藝之一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十五 : 立者誤也碑中多用大史公語唯聃然老旄之說不同
  (清)倪濤 《六藝之一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百五十八 : 易作藍尾 俯仰 大史公作頫仰漢書作俛仰 擊
  (清)牛運震 《讀史糾謬》(清嘉慶二十三年刻空山堂全集本) 卷一史記 : 決非太史公手筆蓋大史公作方伎等傳太抵傳其精
  (清)潘衍桐 《兩浙輶軒續録》(清光緖刻本) 卷四十三 : 喜漆園吏吃公子及大史公書困戹久之道光戊申始
  (清)彭蘊章 《歸樸龕叢稿》(清同治刻彭文敬公全集本) 卷七 : 處士之義不亦難乎大史公爲貨殖立傳蓋有感也 
  (清)杞廬主人 《時務通考》(清光緖二十三年點石齋石印本) 卷十七商務一 : 能急國難而達事變大史公貨殖立傳甚有見地益徴
  (清)錢澄之 《田間詩文集》(清康熙刻本) 文集卷二十四墓表 : 但篇成卽似沈䣯於大史公與唐宋諸大家之言而岀
  (清)錢林 《文獻徵存録》(清咸豐八年有嘉樹軒刻本) 卷四 : 言禮之士多許之又大史公書功臣表漢九年吕澤死
  (清)屈復 《弱水集》(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 卷九 : 世之功而死非其罪大史公作本傳意言未謀叛逆此
  (清)全祖望 《鮚埼亭集》(四部叢刊景清刻姚江借樹山房本) 卷二十一碑銘 : 平涼府蔣公墓表 大史公作史記特立循吏列傳循
  (清)阮元 《經籍籑詁》(清嘉慶阮氏琅嬛仙館刻本) 卷二十三下下平聲 : ○丨者名也【史記大史公自序】其實中其丨者謂
  (清)阮元 《經籍籑詁》(清嘉慶阮氏琅嬛仙館刻本) 卷二十三下下平聲 : ○丨别名也【史記大史公自序】集解引李奇○丨
  (清)尚秉和 《辛壬春秋》(民國十三年刻本) 叙目第四十八 : 焦陳 吳云此最近大史公 述湖南第四莽莽三秦
  (清)沈廷芳 《十三經注疏正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六十三 : 也 逸國語作淫 大史公曰 史衍字 近寶節疏
  (清)沈兆澐 《篷窗續録》(清咸豐刻本) 卷下 : 傳論鄒鳴鶴 論曰大史公紀循吏首孫叔敖中如
  (清)宋鑒 《尚書考辨》(清嘉慶四年刻本) 卷三 : 得十六篇具有冏命大史公從安國問得其説載入周
  (清)宋翔鳳 《孟子趙注補正》(清光緖廣雅書局刻本) 卷二 : 云申祥子張子又云大史公傳曰子張姓顓孫今曰申
  (清)宋翔鳳 《樸學齋文録》(清浮谿精舍叢書本) 卷三 : 事表明其人謂之譜大史公者曰譜牃獨記世謚其詞
  (清)孫詒讓 《籀廎述林》(民國五年刻本) 卷七 : 殺之宣室褚少孫補大史公書亦云武王圍紂象廊自
  (清)孫詒讓 《籀廎述林》(民國五年刻本) 卷八 : 句此上下互易與大史公所見不同又說文又部#
(清)孫詒讓 《周禮正義》(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刻本) 卷五十二 : 易傳禮記春秋國語大史公記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
  (清)王夫之 《四書訓義》(清光緖潞河啖柘山房刻本) 卷廿三孟子一 : 所宐精而明辦也大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
  (清)王筠 《説文解字句讀》(清刻本) 卷十五 : 而無點畫俯仰之勢大史公自序周道旣廢秦撥去古
  (清)王念孫 《廣雅疏證》(清嘉慶元年刻本) 卷一上 : 恬怠是也撥者史記大史公自序秦撥去古文焚滅詩
  (清)王念孫 《讀書雜志》(清道光十二年刻本) 漢書第九 : 朝事篇而作時史記大史公自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
  (清)王士俊 《(雍正)河南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七十三 : 非慕藺承餘休嘗讀大史公今日把酒酧墓周當時朱
  (清)王先謙 《續古文辭類纂》(清光緖虛受堂刻本) 卷六序跋類三 : 博取必萃而不遺亦大史公著書多好奇之意與顧太
  (清)王引之 《經義述聞》(清道光刻本) 經義述聞第三 : 今文尚書如此史記大史公自序帝辛湛湎 易林賁
  (清)王引之 《經義述聞》(清道光刻本) 經義述聞第九 : 世家作紂沈湎于酒大史公自序曰帝辛湛湎沈酗即
  (清)王引之 《經義述聞》(清道光刻本) 經義述聞第二十一 : 馬遷傳聖人不巧 大史公自序巧誤爲朽 時變是
  (清)王引之 《經義述聞》(清道光刻本) 經義述聞第三十一 : 慈孝不敢淫暴史記大史公自序曰敦厚慈孝是也墨
  (清)文行遠 《潯陽蹠醢》(清康熙穀明堂刻本) 卷五 : 極高峻人所罕經也大史公東遊登其而遐觀南眺
  (清)吳暻 《左司筆記》(清鈔本) 卷十 : 後 卷十 雜税 大史公論桑弘羊善理財民不益
  (清)吳汝綸 《桐城吳先生詩文集》(清光緖刻桐城吳先生全書本) 文集卷一 : 此觴以侑汝綸進曰大史公有言神大勞則竭形大勞
  (清)吳汝綸 《易説》(清光緖三十年王恩紱等刻桐城吳先生全書本) 易説弟一册 : 而同之豈有當哉 大史公引易曰臣弑君子弑父非
  (清)吳士玉 《駢字類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六十三器物門十六 : 織綜 圖籍 史記大史公自序維我漢繼五帝末流
  (清)吳襄 《子史精華》(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一百三人事部七 : 丨 探禹穴 史記大史公自序年二十而南游江淮
  (清)蕭穆 《敬孚類稿》(清光緖三十三年刻本) 卷十二傳 : 子取槩乎皆嘗有聞大史公歎文辭不少槩見聞見皆
  (清)許濬 《許子詩文存》(清康熙刻本) : 增抗拒猜疑之形迹大史公作史記於漢楚間纎微必
  (清)姚範 《援鶉堂筆記》(清道光姚莹刻本) 卷十六史部 : 能自立葢非天乎卽大史公末二句之意索隱解非
(清)佚名 《漢書疏證》(清鈔本) 卷十二 : 後世枝流分裂之大史公習道論六家要指言道家
  (清)佚名 《史記疏證》(清鈔本) 卷三十八 : 三十 黄氏日抄曰大史公備述羣臣奏辭皇帝恭讓
  (清)俞樾 《易貫》(清光緖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書第一樓叢書本) 易貫一 : 子曰文王幽於羑里大史公曰文王囚而演周易然則
  (清)臧琳 《經義雜記》(清嘉慶四年拜經堂刻本) 卷二十五 : 易戹陳蔡作春秋乃大史公遭李陵之禍而著史記故
  (清)臧庸 《拜經日記》(清嘉慶二十四年武進臧氏拜經堂刻本) 卷一 : 說文之本眞而毛公大史公鄭康成孫叔然韋宏嗣張
  (清)臧庸 《拜經日記》(清嘉慶二十四年武進臧氏拜經堂刻本) 卷六 : 人轅固傳詩者庸案大史公以公孫固與荀孟韓非同
  (清)臧庸 《拜經日記》(清嘉慶二十四年武進臧氏拜經堂刻本) 卷九 : 後人所述也而亦稱大史公序述淺陋一何誣也按今
  (清)臧庸 《拜經日記》(清嘉慶二十四年武進臧氏拜經堂刻本) 卷九 : 方太史公之三章按大史公三章一淳于髡二優孟三
  (清)臧庸 《拜經日記》(清嘉慶二十四年武進臧氏拜經堂刻本) 卷十 : 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大史公曰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
  (清)詹賢 《詹鐵牛詩文集》(清活字本) 文集卷六墓誌銘 : 善行不可枚舉所以大史公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
  (清)詹賢 《詹鐵牛詩文集》(清活字本) 文集卷七壽序 : 未可存而不論也昔大史公語言妙天下其傳循吏也
  (清)張聰咸 《左傳杜注辨證》(清聚學軒叢書本) 卷六 : 合 宋衷世本注引大史公書云元王仁生貞王介與
  (清)張廷玉 《也足山房尤癯稿》(明崇禎刻本) 卷六 : 鐵筆直紀盖大史公之遺也景澤遜而以考有以矣余
  (清)張玉書 《佩文韻府》(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御定佩文韻府卷六十九之一 : 以代結繩之政史記大史公自序虙羲至純厚作易丨
  (清)張玉書 《佩文韻府》(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御定佩文韻府巻八十五之六 : 畧 頗謬 揚雄文大史公記六國歴楚漢訖麟止不
  (清)鄭觀應 《盛世危言新編》(清光緖二十三年成都刻本) 卷十一強兵四 : 其廢也蓋已久矣 大史公嘗被宫刑以家貧不能自
  (清)周廣業 《經史避名匯考》(清鈔本) 卷五 : 其文略不具月表序大史公讀秦椘之際然則史所据
  (清)周壽昌 《漢書注校補》(清光緖十年周氏思益堂刻本) 卷四十二 : 經解賈子胎教雜事大史公自序說苑建本篇皆引之
  (清)朱大韶 《春秋傳禮徵》(民國適園叢書本) 卷一 : 增嵩高爲中嶽之文大史公首述其言風俗通說文俱
  (清)朱鶴齡 《尚書埤傳》(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三 : 者必戰國䇿士之言大史公好奇而信之不可不辨 
(清)朱駿聲 《説文通訓定聲》(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鼎部弟十七 : 陽也【轉注】史記大史公自敘其實中其聲者謂之
  (清)朱坤 《餘暨叢書》(清乾隆刻本) 乙卷 : 循吏酷吏二傳後 大史公傳循吏終春秋五人孫叔
  (清)莊述祖 《尚書今古文考證》(清道光刻珍埶宧遺書本) 卷七尚書序 : 文在分器前今文傳大史公書皆以爲在克殷後二秊
  (清)鄒漢勛 《讀書偶識》(清光緖左宗棠刻本) 讀書偶識二 : 翳者卽此伯益也故大史公書以益翳是二人 咨十
  (清)鄒漢勛 《讀書偶識》(清光緖左宗棠刻本) 讀書偶識四 : 詩汝旁人所作漢書大史公畱滯周南如湻曰周南洛
  (清)鄒漢勛 《斅藝齋文存》(清光緖八年刻鄒叔子遺書本) 文存卷一 : 年置莽日九疑縣十大史公書舜葬蒼梧曰零陵山海
  (清)鄒漢勛 《斅藝齋文存》(清光緖八年刻鄒叔子遺書本) 文存卷五 : 表敘 表殘 余讀大史公六國秊表考之春秋左氏
  (清)鄒漢勛 《斅藝齋文存》(清光緖八年刻鄒叔子遺書本) 文存卷五 : 諸書多有不合又與大史公自箸本紀世家亦相齟齬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訓故# 見新書而大史公與賈嘉通書世家列傳諸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秋而同其年月爲尋大史公言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數家隆于神運上言大史公讀春秋歷譜牒蓋即其書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備左氏至小鐂而備大史公時二鐂未生惟公羊義爲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氏傳三十卷○鐂曰大史公時名左氏春秋蓋與晏子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至秦繆編次其事則大史公固以序爲孔作後人無容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士所見左氏春秋即大史公所見古文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不立學官後遂亡佚大史公猶得見之然今文家但知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凡十四事時難者以大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大史公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大史公違戾五經謬孔子言及左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非筮辭邪且蓺文志大史公百三十篇列于春秋家古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讖緯之本誰爲之邪大史公稱燕齊怪迂之士則齊學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孔穎達春秋疏賈逵大史公十二諸矦年表序云魯君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氏特武帝所不信而大史公所見左氏又非若今本耳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之然左氏傳授不見大史公書班固别傳亦無徵當東
  (民國)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叙録》(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 武庫正直其墓是則大史公亦僞造樗里子語以媚漢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遷官大史令而自署大史公褚少孫亦自題褚先生此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無其比或言遷書署大史公者則東方朔爲書之若然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容爲今文家所不信大史公世治周易 談受易于楊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是也謂孔子作易者大史公所不箸施孟梁丠所不言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亡有昭晢於是者矣大史公秦楚之際月表曰五年之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神仕者致地示物鬽大史公曰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序 孟軻之受業則大史公箸其事矣師曾者何徵而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百官公卿表 識于大史公書者叔孫通伏生冣箸僕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于大麓之文古文家大史公說曰堯使舜入山林川澤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成五服至于五千大史公說爲五千里馬鄭說爲萬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此非百里所能容也大史公言魯衛各四百里上應周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一 : 于悃愊哉埶激則然大史公曰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二 : 皆可覩大史公世家所述大略同兹蓋字與今異者則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二 : 誠是鄙意左氏古文大史公時有義訓子政說苑斯類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二 : 然前世蒙恬淮南王大史公輩悉謂成王幼在襁褓此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二 : 主漢獻唐昭之儔耳大史公曰爲人君父而不知春秋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文錄卷二 : 中取韵者蓋過半昔大史公以爲詩三百篇孔子皆弦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别錄卷一 : 名之曰絕轡之野凖大史公五帝本紀神農氏世衰諸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别錄卷二 : 望之滿洲政府者大史公云在日月之際此固不足與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别錄卷二 : 中國無孔子左丠明大史公輩則自共和以訖二世其
  (民國)章炳麟 《太炎文録》(民國章氏叢書本) 别錄卷三 : 人性大可見矣善乎大史公曰自含血戴角之獸見犯
  (民國)章炳麟 《新方言》(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卷二 : 食言亦謂之既史記大史公自序曰不既信不倍言義
  (民國)章炳麟 《新方言》(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卷九 : 采椽櫟榱也 史記大史公自序索隱引 漢書司馬
  (民國)章炳麟 《訄書》(清光緖三十年重訂本) : 韋解又言莒爲已姓大史公又以莒爲嬴姓是三姓也
  (民國)章炳麟 《訄書》(清光緖三十年重訂本) : 淮南王安爲離騷傳大史公嘗直舉其文以傳屈原在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20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1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6: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以下63條,”安微省“當作”安徽省“
1894年1月28日《申報》第7463號 第12頁 :○○沈秉成片再據安微省亳州紳民前以已故漕臣
  1895年3月18日《申報》第7867號 第14頁 :○福片再准工部咨安微省城西門外清水塘地方造
  1906年9月21日《申報》第12006號 第16頁 :一體遵照辦理所有安微省額設馬田曠廢已久應飭
  1915年12月23日《申報》第15399號 第2頁 :警務處處長仍兼任安微省會敬察廳廳長此令
  1916年8月2日《申報》第15615號 第3頁 :究辦以安人心旅滬安微省議員李迺環許鳳慈譚惟
  1916年9月22日《申報》第15666號 第11頁 :登入來函爲盼旅滬安微省議員通訊處啓
  1919年4月29日《申報》第16591號 第7頁 : 皖省兵變後所聞安微省公署雖有衛隊防護然兵
  1919年4月30日《申報》第16592號 第3頁 : 北京電 安微省議會電蘇民欲開龍岱二
  1919年10月1日《申報》第16746號 第7頁 :杜樹榮等呈稱已故安微省長黄家傑前清由翰林出
  1921年1月18日《申報》第17212號 第10頁 :酒聯合會叩霰又致安微省長電云安慶聶省長鈞鑒
  1922年10月26日《申報》第17844號 第10頁 :台鑒頃閱貴報載有安微省城總商會會董啓事一則
  1927年2月14日《申報》第19375號 第15頁 :埠華洋義賑會昨接安微省長高世讀·總司令陳調
  1927年5月14日《申報》第19458號 第13頁 :調查學潮該部又受安微省黨部之託介紹旅滬皖籍
  1927年12月27日《申報》第19683號 第6頁 :無任激切待命之至安微省政府叩有 方鼎
  1928年9月14日《申報》第19935號 第4頁 :辦、乞示遵案、又安微省工總整委會等庚電稱、
  1929年12月5日《申報》第20369號 第9頁 :車典禮、 安微省政府增厚警衛實力、指
  1930年6月29日《申報》第20564號 第14頁 :埠招商局昨特電致安微省政府與首都衛戍局令部
  1933年6月2日《申報》第21600號 第18頁 :各,鳥類本院江蘇安微省鳥類甚多,而福建河北
  1934年1月31日《申報》第21839號 第9頁 :政府代表顧厚熙、安微省政府代表范家涂、及豫
  1934年9月30日《申報》第22073號 第13頁 :萬七千六百元安微省歙昱路公債第四次抽籤
1935年9月12日《申報》第22408號 第14頁 :訟累而利進行案(安微省土地局提) (
  1935年10月16日《申報》第22441號 第21頁 驊 :因為發報機關——安微省政府——把多處地名併
  1935年12月18日《申報》第22504號 第9頁 :令、任命李順卿爲安微省立安微大學校長、此令
  1935年12月27日《申報》第22513號 第12頁 :議敎辦法 安微省政府製定安徽省貨施初
  1936年3月25日《申報》第22593號 第13頁 :合作短期貸欵、以安微省建設、全國經委會、及
  1936年3月29日《申報》第22597號 第12頁 :抽籤還本 安微省歙昱路公債第七决抽籤
  1936年3月29日《申報》第22597號 第12頁 :中國農工銀行·及安微省政府·曁皖各縣政府·
  1936年4月22日《申報》第22621號 第10頁 :、俾利進行為茶、安微省政府主席劉鎭華號印、
  1936年4月27日《申報》第22626號 第10頁 :關係、經决議電請安微省政府維持洋莊茶棧、貴
  1936年5月6日《申報》第22634號 第10頁 :府、當經據情轉電安微省政府並批示在案、查茶
  1936年5月9日《申報》第22637號 第17頁 安徽大學畢業生金瑜 : 我家是在安微省休寗縣離省十里的一個
  1936年7月21日《申報》第22709號 第15頁 :其茶區原由實部與安微省政府會同辦理、近實部
  1936年7月21日《申報》第22709號 第15頁 :事宜、並决定交由安微省政府辦理、吳覺農氏業
  1936年7月29日《申報》第22717號 第10頁 :各物旋卽散佚、現安微省立圖書館所保存者、僅
  1936年9月25日《申報》第22775號 第14頁 :逐年增加 安微省最近五年度敎育經費計
  1937年4月28日《申報》第22980號 第3頁 :通過、㊅國府交議安微省廿五年度地方普通歲入
  1937年4月28日《申報》第22980號 第4頁 :府二十二日令、㊀安微省政府委員兼主席劉鎮華
  1939年1月10日《申報》第313號 第3頁 :令、派擭歐團代理安微省保安處副處長、此令
  1939年1月10日《申報》第313號 第3頁 :區行政督擊專員兼安微省第九膩保安可令毛龍烹
  1939年1月10日《申報》第313號 第3頁 :此令、派鄭曼明爲安微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此
1939年1月31日《申報》第23321號 第14頁 :中、始克實現、査安微省現在通郵區域、祇蕪湖
  1939年6月1日《申報》第23438號 第13頁 :多、遂暫行結束、安微省立安徽大學遷抵沙市後
  1939年8月22日《申報》第23520號 第12頁 :中央大學畢業曾任安微省立廬州師範校長盧宜慶
  1939年11月17日《申報》第23606號 第11頁 包天笑 :省人,再其次要數安微省人,連四川廣東兩省人
  1940年7月18日《申報》第23840號 第8頁 :、浙贛鐵路沿綫·安微省南部·江西省·永嘉(
  1940年11月17日《申報》第23962號 第4頁 :(四)派林中太爲安微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
  1941年6月23日《申報》第24170號 第7頁 :·南京市之花牛油安微省之菜子油·江西省之芝
  1943年2月10日《申報》第24728號 第2頁 :七)任命劉祖望爲安微省政脊政務廳廳長、(八
  1943年2月17日《申報》第24735號 第2頁 :安司令、高冠吾兼安微省中將保安司令、楊揆一
  1943年2月22日《申報》第24740號 第2頁 :二十一日中央社電安微省稅務局蕪湖區稅務分局
  1943年2月22日《申報》第24740號 第2頁 :社電中日文化協會安微省分會、爲聯絡省垣中日
  1943年4月14日《申報》第24791號 第2頁 :決議通過、(一)安微省政府高省長呈、擬請任
  1943年5月26日《申報》第24833號 第2頁 :省特派員。(一)安微省政府高省長呈,本府參
  1943年6月24日《申報》第24862號 第2頁 :廿三日電 安微省長高冠吾十九日由京蒞
  1944年5月19日《申報》第25186號 第1頁 :前往中國青年館,安微省無湖分館,及本縣新運
  1944年9月12日《申報》第25302號 第2頁 :,浙江省之嘉興,安微省之當塗,上海特別市轄
  1945年3月14日《申報》第25483號 第1頁 :並擬任命葉雪松爲安微省第一區淸鄕督察專員案
  1946年12月10日《申報》第24721號 第3頁 本報特約記者柏毓文 :者柏毓文 安微省政府雖然設在合肥,却
  1948年4月24日《申報》第25210號 第6頁 :位。 又據安微省政府敎育廳來函,安徽
  1904年4月30日《安徽俗話報》第二期 第26頁 :卽司查考的看起來安微省的煤礦也著實不少但是
1923年1月《孤軍》第一卷第四、五期 第92頁 哀時 :七月三日 安微省城兵變北伐先鋒隊第一
  1937年5月1日《食貨》第五卷第九期 第17頁 加藤繁著周乾濚譯 :軍,潰於符離(今安微省宿縣北),又感覺到那
  1940年4月10日《解放》第一百零三期 第22頁 蘇明 :就可以上下其手。安微省霍山縣陶廠聯地主某明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枚6,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2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7: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
(漢)王逸 《楚辭》(四部叢刊景明翻宋本) 卷二九歌章句第二離騷 : 日佩以金玦弃其也苟子曰絶人以玦皆取弃絶之
  (漢)揚雄 《方言箋疏》(清光緖刻民國補刻本) 卷十二 : 嬴音盈 【箋疏】 苟子非相篇與世偃仰緩急嬴
  (漢)揚雄 《方言箋疏》(清光緖刻民國補刻本) 卷十三 : 注曾子問云戒猶備也苟子儒效篇周公勝敵而愈戒
  (漢)揚雄 《方言箋疏》(清光緖刻民國補刻本) 卷十三 : ## 同並與# 通苟子正論篇云故魯人以榶衛
(唐)韓愈 《韓集箋正》(民國瑞安陳氏湫漻齋本) 韓箋一 : 祝 句見說苑雜言篇苟子子道篇作裾裾 和赤藤
  (唐)韓愈 《詳注昌黎先生文集》(宋刻本) 文集卷八聮句 : 】舌病也音巨禁切苟子正論云舌蔽口也 匡
  (唐)韓愈 《朱文公校韓昌黎先生集》(四部叢刊景元刊本)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之五 : 云太公两齒事見古本苟子虞翻呉志只載其上書謂
  (唐)韓愈 《朱文公校韓昌黎先生集》(四部叢刊景元刊本)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之五 : 臨 簷或作閻方云考苟子史記子貢傳閻字為正 
  (唐)李白 《李詩選注》(明隆慶刻本) 卷六 : 縱放實天下之奇作苟子天論篇云明扵天人之分
(宋)胡宏 《知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胡子知言卷第三 : 萬民而天下皆正矣 苟子曰有治人無治法竊譬之
  (宋)黄裳 《演山集》(清鈔本) 演山先生文集卷第三十九 : 而王佐之斈可得聞乎苟子曰斈者以聖王為師揚子
(宋)史炤 《資治通鑒釋文》(清十萬卷樓叢書本) 卷十二 : 其先西域人以國為姓苟子其名 鞠仲 鞠居六切
  (宋)司馬光 《集注太玄》(明鈔本) 卷一 : 丘陵如君子之擇術也苟子曰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五十三藝文 : 十一篇稱堯問非古語苟子大畧篇舜學於務成昭注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七十八車服 : 路車大夫大車士飾車苟子禮論天子大路越席以養
  (宋)王應麟 《玉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玉海卷第一百三十四官制 : 重所以均 周爵名 苟子正名篇後王之成名刑名
(明)劉績 《三禮圖》(民國湖北先正遺書景文津閣本) 卷三 : 俱說夢矣 ### 苟子曰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

按:以上数条“苟子”,疑皆当作“荀子”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3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2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7: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
(晉)陳壽 《三國志》(百衲本景宋紹熙刊本) 卷十九魏書十九 : 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楊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
  (南北朝)徐陵 《徐孝穆集》(四部叢刊景明屠隆本) 卷四 : 喙之臣豐畢將興特挺鷹楊之佐明公量苞金鉉神表
(宋)劉克莊 《後村集》(四部叢刊景舊鈔本) 卷五十四 : 之勞褒崇非過絫疏避鷹楊之拜終始報謙卿既牢辭
  (宋)劉克莊 《後村集》(四部叢刊景舊鈔本) 卷一百二十 : 生太平世聳聞渭叟之鷹楊雖從道遥遊不覺鴻之
  (宋)歐陽修 《新唐書》(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三十五諸夷蕃將 : 洮縣主皆賜姓武以左鷹楊衛大將軍卒年四十六贈
  (宋)邵雍 《夢林玄解》(明崇禎刻本) 卷五夢占 : 之豫徵也武將兆之王鷹楊萬里百戰百克拜將封侯
  (宋)司馬光 《資治通鑒考異》(四部叢刊景宋刻本) 資治通鑑考異卷第四 : 黨太守疾據襄垣續遣鷹楊將軍趙擬梁余都尉李茂
(明)高岱 《鴻猷録》(明嘉靖四十四年高思誠刻本) 卷四 : 士以為之輔成周伐罪鷹楊興炎漢仗義群策畢舉
  (明)高啓 《鳬藻集》(四部叢刊景明正統刊本) 卷五 : 五營虎衛之師㑹數道鷹楊之駢脇者盡操闈戟蓬
  (明)賀復徵 《文章辨體彙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六百四十三 : 述職巡禦治兵于朔方鷹楊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
  (明)胡謐 《(成化)山西通志》(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山西通志卷之十六 : 將者師律詩美吉甫維鷹楊公瑣千歲名不亡歷代出
  (明)胡文煥 《群音類選》(明胡氏文會堂刻本) 官腔類卷十三 : 逐征雲慘心隨去路長鷹楊殺氣有三千丈强梁管教
  (明)黄汝亨 《古奏議》(明萬曆二十九年吳德聚刻本) : 群小競起進秉國之位鷹楊天下鳥鈔求飽吞饑及骨
  (明)焦竑 《國朝獻徵録》(明萬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館刻本) 卷五公一 : 糧修道出游兵偵邏遣鷹楊將軍呂毅等前哨至隘留
  (明)焦竑 《國朝獻徵録》(明萬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館刻本) 卷一百八都督府三 : 過薄命充鷹楊將軍交趾平毅與有勞命掌交趾都司
  (明)李默 《群玉樓稿》(明萬曆元年李培刻本) 卷四 : 張䘚狂有煒憲矦虎視鷹楊勇必犯難謀不剛提兵
  (明)李時勉 《古廉文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六 : 竿渭水澹乎此心既出鷹楊名垂古今 顔子讃 簞
  (明)李文鳳 《越嶠書》(明藍格鈔本) 卷六 : 驃騎將軍朱榮劉劄出鷹楊將軍吕䝘方政神機將軍
  (明)李文鳳 《越嶠書》(明藍格鈔本) 卷六 : 多溪澗慮賊有伏先遣鷹楊將軍吕毅哨探及檄都督
  (明)李文鳳 《越嶠書》(明藍格鈔本) 卷六 : 癸丑次芹站是日先遣鷹楊將軍方正游擊將軍王恕
  (明)李文鳳 《越嶠書》(明藍格鈔本) 卷十 : 溝澗深廣林木蒙翳調鷹楊將軍指揮僉事吕毅等前
  (明)李文鳳 《越嶠書》(明藍格鈔本) 卷十 : 兩傍路逕俱有伏兵調鷹楊將軍都督僉事吕毅拜都
  (明)李文鳳 《越嶠書》(明藍格鈔本) 卷十 : 浮橋拜於市橋置堡調鷹楊將軍芳政等游擊將軍王
  (明)李賢 《明一統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三 : 軍右衛親軍總管卒子鷹楊孫成祖皆世襲佩金符 
  (明)李汛 《(嘉靖)九江府志》(明嘉靖刻本) 卷四 : 而能擊【詩曰】時維鷹楊 鴈 大者曰鴻小者曰
  (明)廖道南 《楚紀》(明嘉靖二十五年何城李桂刻本) 卷五十登績内紀後篇 : 覩地天㤗通若師尚父鷹楊凌空若尹吉甫彪怒即戎
  (明)劉三吾 《坦齋文集》(明萬曆六年賈緣刻本) 卷上 : 主資以戡定效用者將鷹楊其人徐常兩王開國盡臣
(明)茅瑞徵 《皇明象胥録》(明崇禎刻本) 皇明象胥錄三 : 諜芹站兩傍並有伏遣鷹楊將軍呂毅等搜捕哨至昌
  (明)梅鼎祚 《古樂苑》(明萬曆刻本) 卷二十八舞曲歌辭 : 政以綱外簡虎臣時惟鷹楊靡順不懐逆命斯亡
  (明)莫如忠 《崇蘭館集》(明萬曆十四年刻本) 卷一 : 梁千金得猛士桓桓奮鷹楊願欲一當百格虜擒名王
  (明)歐大任 《歐虞部集十五種》(清刻本) 西署集卷六 : 將軍出鎭西夏 一代鷹楊岀武威虎頭燕頷似君稀
  (明)歐陽保 《(萬曆)雷州府志》(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卷十二兵防志一 : 事則虎豹在山有事則鷹楊擊神氣之助非渺小矣
  (明)邱濬 《瓊臺會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卷二十 : 驃騎將軍朱榮劉劄出鷹楊將軍吕毅方政神機將軍
  (明)邵經邦 《弘簡録》(清康熙刻本) 卷二十八 : 歸尋爲周興等誣與右鷹楊將軍趙懷節反捕繫詔獄
  (明)邵經邦 《弘簡録》(清康熙刻本) 卷四十三 : 疏勒王武德中來朝拜鷹楊大將軍封天山郡公留籍
  (明)申時行 《大明會典》(明萬曆內府刻本) 卷四十二戸部二十九 : 南京錦衣虎賁左右及鷹楊等四衛空閒倉厫
  (明)申時行 《大明會典》(明萬曆內府刻本) 卷一百五十一兵部三十四 : 衣旗手虎賁左右興武鷹楊金吾前後羽林左右龍驤
  (明)申時行 《大明會典》(明萬曆內府刻本) 卷一百八十刑部二十二 : 衛南京府軍後衛南京鷹楊衛南京豹韜左衛南京江
  (明)沈國元 《皇明從信録》(明末刻本) 卷六 : 以豪傑茂輿之才虎視鷹楊之勇濟之以計謀宏遠之
  (明)施沛 《南京都察院志》(明天啓刻本) 卷三十五公移 : 號一千六百二十六號鷹楊衛高完住 北字一千六
  (明)孫承宗 《高陽集》(清初刻嘉慶補修本) 卷十一序文 : 遺瀋狎于作好一旦投鷹楊之會而驕語乘伍安在爲
  (明)孫旬 《皇明疏鈔》(明萬曆自刻本) 卷六十征討一 : 賊都督僉事柳升黃中鷹楊將軍江浩徐泰都指揮徐
  (明)唐錦 《(正德)大名府志》(明正德刻本) 卷十文章志 : 毬塲内一一閲試無不鷹楊異状虎欔竒姿或錦爲
  (明)唐錦 《(正德)大名府志》(明正德刻本) 卷十文章志 : 魚興西周渭濵釣叟如鷹楊念兹徃事不復道落日返
  (明)唐順之 《荊川稗編》(明萬曆九年刻本)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編卷之四十四 : 未足信况談兵哉周詩鷹楊外無他語周公曰惟文王

按:以上“鹰楊”,似皆当作“鹰揚”。

点评

承蒙指正,已校改,谨致谢意,赐金拐子5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6-7-30 16:2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7: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
(元)曉山老人 《太乙統宗寳鑒》(明鈔本) 卷六 : 義有所取焉唐太宗真觀元年丁亥嵗民基太乙入未
  (明)何景明 《雍大記》(明嘉靖刻本) 卷二 : 秀石門二縣置泉州眞觀元年廢稷州以武功好畤盩
  (明)何景明 《雍大記》(明嘉靖刻本) 卷二 : 德元年析置鹿苑縣眞觀元年省鹿苑天授二年隷於
  (明)何景明 《雍大記》(明嘉靖刻本) 卷二 : 城置終南縣八年省眞觀元年廢稷州復隷雍州天授
  (明)何景明 《雍大記》(明嘉靖刻本) 卷二 : 原縣隷北泉州太宗眞觀元年廢三原縣改蕐池縣爲
  (明)盧希哲 《(弘治)黄州府志》(明弘治刻本) 卷四宫室 : 州北一百二十里唐真觀元年伏虎佳禅師化創立兵
  (明)佚名 《萬法歸宗》(明刻本) 卷二 : 法】 【和合呪】眞觀元年五月五日萬囬聖僧生
  (明)朱棣 《神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本) 卷六 : 法師三論悟其宗旨真觀元年出還丹陽講華嚴涅槃
  (清)陸心源 《唐文拾遺》(清光緖刻本) 唐文續拾卷十一 : 恨攀轅之□祖信唐眞觀元年三月七日吏部授盧州
  (清)許鳴磐 《方輿考證》(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 方輿考證卷二十三 : 二年於縣置西德州眞觀元年州廢屬東和州二年屬
  (清)佚名 《史記疏證》(清鈔本) 卷四十二 : 記漢軹縣屬河内唐眞觀元年省入孟州濟源縣故城

按:以上十一条“眞觀”似皆应作“貞觀”。

点评

承蒙指正,已照改。改正后的数据将在《中国基本古籍库》V7.1版集中发布。谨致谢意,并奖励金瓜子3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5-10-26 08:3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以下毫州当作”亳州“

1873年1月9日《申報》第218號 第4頁 :軍營迭保知縣題補安徽毫州知州九年九月委署泗
  1873年2月12日《申報》第241號 第4頁 :服族叔徐友梅曾在安徽毫州佃種地畝九年秋間徐
  1873年3月28日《申報》第279號 第4頁 :日探悉單興梆潛回安徽毫州原籍卽刁文煥陳等督
  1874年8月25日《申報》第713號* 第5頁 :項查該勇等均籍隸安徽毫州一帶當卽檄令該提督
  1877年12月20日《申報》第1737號 第4頁 :兩分赴山東曹州府安徽毫州各路探買米石並發祥
  1879年2月18日《申報》第2090號 第3頁 :呂海檀楚雄歲正諭安徽毫州唐子庚安慶陝西韓城
  1880年9月15日《申報》第2650號 第3頁 :歐慶銓高州○復訓安徽毫州吳承源國山東民李恩
  1884年10月18日《申報》第4137號 第9頁 :前因母病請假豊回安徽毫州原籍省視兹據呈稱丁
  1885年3月6日《申報》第4269號 第11頁 此本未完 :等在汝甯府傳教聞安徽毫州起有天主堂想要糾人
  1886年9月9日《申報》第4814號 第11頁 :遇缺卽選五年選授安徽毫州義門巡檢因江西軍務
  1889年4月15日《申報》第5741號 第12頁 :宋金和宋糢糊分隷安徽毫州渦陽河南汝陽商確山
  1889年6月18日《申報》第5805號 第14頁 :復綏德州等城前在安徽毫州鳳凰寺地方打仗左腿
  1889年7月20日《申報》第5837號 第13頁 :恭摺仰祈聖鑒事竊安徽毫州營都司郭占元升補龍
  1890年2月15日《申報》第6040號 第2頁 :其生於寅年者則有安徽毫州知州進士曾蔚巖先生
  1890年3月8日《申報》第6061號 第11頁 :朗阿巴圖魯李成金安徽毫州人曾在前陜甘督臣左
  1890年10月20日《申報》第6287號 第2頁 :維揚據云途次聞得安徽毫州地方於八月中旬走水
  1891年5月5日《申報》第6477號 第12頁 :記名提督張士元係安徽毫州人於咸豐年間投入皖
  1891年10月31日《申報》第6656號 第1頁 :准其在河南省城及安徽毫州地方捐建專祠並將生
  1891年11月10日《申報》第6666號 第12頁 :記名提督李永等係安徽毫州人遵其故母一品命婦
  1892年3月22日《申報》第6792號 第3頁 :長江安慶恊謂聲署安徽毫州王懋勲均辭知縣梅長
1892年5月29日《申報》第6860號 第12頁 :南匯孫維嶽常州歲安徽毫州項汝瑚寗國陜西盩厔
  1893年8月5日《申報》第7288號 第13頁 :名提督李承先籍隸安徽毫州起家行伍咸豐六年髮
  1893年10月15日《申報》第7359號 第12頁 :葆珠現年五十一歲安徽毫州人咸豐十一年由監生
  1894年9月8日《申報》第7681號 第14頁 :旨准在河南省城及安徽毫州原籍地方捐建専祠在
  1894年9月22日《申報》第7695號 第2頁 :提督程從周軍門在安徽毫州募勇八營金陵募勇二
  1896年5月21日《申報》第8293號 第12頁 :在案兹據該總兵自安徽毫州原籍咨稱世俊由豫起
  1897年3月2日《申報》第8573號 第10頁 :甘樹勳揚州來委署安徽毫州汪錫麟蕭縣劉本意三
  1897年3月2日《申報》第8573號 第10頁 :軍捕通判姚繼衡署安徽毫州汪錫麟蕭縣劉本意三
  1897年3月11日《申報》第8582號 第9頁 :捕通判姚别駕繼衡安徽毫州汪刺史錫麟亦來省禀
  1897年3月28日《申報》第8599號 第11頁 :恭摺仰祈聖鑒事竊安徽毫州營都司梁新元叅革遺
  1901年3月6日《申報》第10012號 第12頁 :病奏請開缺回籍在安徽毫州原籍居住近聞調理就
  1902年7月28日《申報》第10515號 第12頁 :李燦漳年四十六歳安徽毫州附生由候補縣丞光緒
  1902年10月24日《申報》第10603號 第3頁 :歲身長面黑鬚半臼安徽毫州人前曾在河南歸德府
  1903年3月22日《申報》第10745號 第1頁 :俱一百歲四十五年安徽毫州縣民陳洪如年一百六
  1906年12月6日《申報》第12082號 第2頁 :獲咎蔡御史曾源爲安徽毫州宗胡徵賄買一摺總憲
  1909年4月23日《申報》第13008號 第5頁 :展設河南周家口至安徽毫州電線一展設黑龍江電
  1918年3月3日《申報》第16177號 第10頁 :國分行改爲收稅處安徽毫州地方現因土匪蠢動地
  1919年8月31日《申報》第16715號 第18頁 :軍營迭保知縣題補安徽毫州知州九年九月委署泗
  1923年6月5日《申報》第18058號 第6頁 :江嘉興)馬少周(安徽毫州)趙義章(徐州府)
  1923年7月21日《申報》第18103號 第10頁 : 字林西報安徽毫州通信云毫州地方情形
1924年2月25日《申報》第18314號 第7頁 :有藉軍人包運者現安徽毫州江蘇徐州一帶之販運
  1926年6月4日《申報》第19128號 第9頁 :擊該會之時婁尙在安徽毫州渦陽並未在歸德也當
  1927年9月28日《申報》第19594號 第6頁 :面攻豫靳雲鴞敗退安徽毫州徐圖再舉唐生智
  1934年12月7日《申報》第22140號 第12頁 :各方唁電 安徽毫州申報分館葉九薌電上
  1935年11月3日《申報》第22459號 第14頁 :西新淦顧君一條、安徽毫州估衣街陳君四條、其
  1905年3月6日《繡像小說》第四十五期 第29頁 南亭亭長著願雨樓加評 :般刑 却說安徽毫州地方原是箇最蠻野不
  1904年6月28日《安徽俗話報》第六期 第16頁 :岸毫城地方(現在安徽毫州)用伊尹做了宰相在
  1909年《陜西官報》宣統已酉第十二期 第124頁 :展設河南周家口至安徽毫州電綫一展 設黑龍江
  1923年11月朔日《偵探世界》第十三期 第62頁 張碧梧 :  宋鼎宣煜之安徽毫州 這警察見是

点评

承蒙指正,已照改。改正后的数据将在《中国近代报刊库》V2.0版集中发布。谨致谢意,并奖励金瓜子10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5-10-26 08:4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0-25 19: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报刊,以下角直当作甪直,甪直是一个地名。

1876年12月27日《申報》第1436號 第3頁 :用直土地自是每至蘇州角直人無敢至元妙觀者姚
  1897年10月29日《申報》第8814號 第4頁 :訊究○沈桂生家在蘇州角直鎭來滬訪友不遇遽爲
  1923年9月1日《申報》第18145號 第13頁 :仍乘利澤汽輪前往蘇州角直鎭從事測量該處河道
  1927年11月23日《申報》第19649號 第9頁 :匪連刦商輪農家聞蘇州角直鄕三江口河面前日角
  1929年2月23日《申報》第20087號 第17頁 : 教育部爲保存蘇州角直鎭楊惠之遺塑、特由
  1929年2月27日《申報》第20091號 第11頁 :視察敎育部爲保存蘇州角直鎭保聖寺、唐代楊惠
  1929年3月9日《申報》第20101號 第12頁 :保護唐塑 蘇州角直唐塑、自本月四日經
  1929年3月16日《申報》第20108號 第17頁 :、該部成立後、以蘇州角直保聖寺佛像與壁畫係
  1929年8月3日《申報》第20246號 第12頁 :考查團、四限期將蘇州角直鎭年久失修之唐塑佛
  1929年11月30日《申報》第20364號 第12頁 :六、限期完成保護蘇州角直唐塑佛像及其房屋之
  1929年12月26日《申報》第20390號 第9頁 :的任務在辦理保存蘇州角直鎭保聖寺唐塑佛像事
  1931年4月29日《申報》第20858號 第11頁 志政 :親生平嗜古成癖前蘇州角直唐塑佛像之保管即由
  1932年12月16日《申報》第21443號 第14頁 :西成里二十七號與蘇州角直女子李三媛(二十一
  1932年12月25日《申報》第21452號 第13頁 :更加意研求、上月蘇州角直保聖寺古物館告成、
  1933年10月24日《申報》第21743號 第7頁 :崇明爲一區、蘇州角直鄉連刦七家 
  1933年11月13日《申報》第21763號 第12頁 :或入社者、可逕向蘇州角直百合文藝社發行部接
  1933年11月24日《申報》第21774號 第7頁 :、(二十日)蘇州角直全家被殺慘案 
  1933年11月26日《申報》第21776號 第11頁 :警前往檢騐、蘇州角直命案情節離奇 
  1934年3月27日《申報》第21888號 第8頁 :、緝捕餘犯、蘇州角直西市暗殺案陸福生有
  1935年1月22日《申報》第22183號 第15頁 一葉 :之的作品,曾趕來蘇州角直鎭看過楊惠之雕塑的
1939年6月27日《申報》第23464號 第8頁 :敢出城一步、蘇州角直鎭突被日軍封鎖
  1940年3月25日《申報》第23726號 第6頁 :具重大意義、蘇州角直鎭日軍厭戰自殺唐塑
  1946年6月27日《申報》第24555號 第10頁 劉獅 :如唐代楊惠之塑於蘇州角直所塑之佛像,距今近
  1948年5月31日《申報》第25247號 第4頁 :勝將軍」號,首與蘇州角直嚴大淼之無名健烏對

点评

承蒙指正,已照改。改正后的数据将在《中国基本古籍库》V7.1版集中发布。谨致谢意,并奖励金瓜子5枚,盼继续赐教。  发表于 2015-10-26 08:4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05:56 , Processed in 0.099576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