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楼主: 24601

山西省方志合集[民国时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顺縣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居大行山之巅,为两河(河南、河北)三晋战略要地。
原属潞城;明嘉靖八年,晋、豫、鲁三省十五万官军镇压了陈卿领导的农民起义后,割黎、潞、壶三县地置平顺县;清乾隆二十九年裁县为乡;民国纪元,县治恢复,四年又裁,六年再复。
古迹:七宝塔、大六院、天台庵、龙门寺、龙祥观、金灯寺、金灯寺石窟、九天圣母庙等八大名胜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并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县志暂缺待补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 17: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屯留位于上党盆地西北部,四周与长治、长子、襄垣、安泽、沁源、沁县为邻。
殷商时为余无戎;西周时为徐;春秋时称留吁,一作纯留;战国时始称屯留;汉置屯留、余吾两县,东汉余吾并入屯留;唐武德五年县城由今故城村迁现址霍壁。

县志暂缺待补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 17:5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長治 位于上党盆地中心
商周时为黎侯国;西汉置壶关县,东汉为上党郡治;隋置上党县,唐、五代、宋、金、元均属上党县;明废县入潞州,嘉靖复置县,称长治县,为潞安府治;清因之。

山西省长治县志
清 陈泽霖 鉴定 杨笃 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百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 17:4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長子縣 位于省境东南,长治市西侧。
相传是上古尧帝长子丹朱的封邑,因此而得名;秦为上党郡治;西汉署长子县,上党郡治此;汉魏俱为长子县;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是为西燕国都;北魏仍为长子县;北齐废了;隋开皇九年寄氏县来治,于十八年改寄氏为长子;从此,县名历代均不改。
法兴寺 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为我国现存古塔中所仅见。
丹朱岭 古为长平关,秦将白起全歼赵兵四十万即在关南地区。

山西省长子县志
清 豫谦 修 杨笃 纂
清光绪八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百零一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壶関縣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与河南林县、辉县接经,西与长治县为邻,北与平顺县为界,南与陵川县毗邻。
因以壶口为关,故名壶关;商周间为黎侯国地;汉置壶关县;壶关县名虽老,然北魏以前多不在个县境内。
紫团山 位于壶关县东南树掌镇一带,苍翠蓊郁,景点众多。
真泽宫 始建于唐昭宗乾宁元年,现存望河楼、当尖楼、钟鼓楼、子孙殿、后宫殿等 100多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做工精细,殿堂气势雄伟。

县志暂缺待补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 17:4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陵川縣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与河南接壤,西南与晋城为邻。
秦代属高都县;汉属泫氏(高平)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县;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晋城,至元三十一年(1294)复置;今因之。

山西省陵川县志
民国 库增银 修 杨谦 纂
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百零六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平縣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和陵川县交界,西与沁心水县为邻,南靠晋城,北连长治、长子两县。
战国时为长平,初属韩,后属越,长平之战后秦置高都县;两汉至两晋均为泫氏县;北魏和平五年(464)改泫氏县为元氏县,永安二年(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二县,高平之名始于此,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为高平,泫氏县并入;唐武德元年(618年)于长平置盖州(今高平米山镇),贞观元年(627)废;之后,高平归属屡变,县名无改。
谷口 又名哭头,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此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形若布袋。公元前 260年,赵将赵括鲁莽轻敌,率军攻秦,秦军佯败后退,诱赵军进入谷口,并出奇兵断赵后路,围困赵军达46天之久。因外无援军,内无粮草,赵括率军突围,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弃甲投降,秦将白起下令将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谷口便是主要的坑杀他。后唐玄宗李隆基作潞王时途经谷口,今有司将尸骨掩埋,并建“骷髅庙”祀之。

县志暂缺待补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 17:5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4: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沁水縣 位于晋城市西北,地处太行、太岳一条三山之间
沁水古为端氏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古县治在今沁水县城东郑庄乡西城村;北魏时,在今县城西分设东永安县;北齐时,改为永宁县;隋开皇三年(583),端氏县治迁今县城东端氏村,隋开皇十八年(598),永宁县改称沁水县,县治迁今县城;元至元三年(1266),端氏并入沁水县;今因之。
下川遗址 位于县境西南下川台一带,出土文物以典型的细石器为代表,为探讨广泛分布在中国,日本、中亚、北美等地的这一细石器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圣天寺
汤王庙(俗称大庙)

县志暂缺待补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 17: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4: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城縣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西与临汾、运城两地区为邻,北与长治市接壤,东、南与河南省毗连。
秦初置高都县;北魏置建州、高都郡;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丹川县;唐村改称泽州晋城县;明代晋城县并入泽州;清代改名凤台县;民国初复称晋城县。
开化寺、景德桥、阳城海会寺等。

县志暂缺待补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 17: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4: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陽城縣 位于山西省南部
古称濩泽,为尧舜夏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战国时迭属韩、魏。汉置县,治所在今县城西15千米的泽城村,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封邓鲤于泽,为侯国;三国魏黄初之年(220年)废侯国复县;北兴安二年(453年),县治由泽城迁往今县城,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唐武德元年(618年)濩泽为泽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宝元年(742),改濩泽为阳城县,天祐二年(905年),复称濩泽;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易名阳城;金升阳城为州;元中统元年(1260年),州复为阳城县;明、清时属泽州和泽州府;民国三年,属冀宁道。
海会寺 该寺建于唐代,后历代重修。
龙泉寺

山西省阳城县乡土志
清 杨念先 撰
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七十四号
成文出版社



山西省阳城县志
清 赖昌期 总修 潭沄 卢廷棻 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百零五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7: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東道

共三十五個縣:

安邑縣、临汾縣、洪洞縣、浮山縣、鄉寧縣
安泽縣、曲沃縣、翼城縣、汾城縣襄陵縣


吉  縣、永济縣、临晋縣、虞鄉縣、荣河
萬泉縣、猗氏縣、解  縣、夏  縣、平陆

縣、新絳縣、垣曲闻喜縣、絳  
稷山縣、河津縣、霍  汾西縣、灵石

赵城縣、隰  縣、大寧縣、蒲  縣、永和

(現只有紅色顯示的縣志)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0 14:1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邑縣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北起吕梁山南麓与临汾市接壤;东界中条山与晋城市毗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

山西省解州安邑县志
清 言如泗 修 吕瀶 纂修
清乾隆二十八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三八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2 17:4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汾縣 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东为太岳山余支,西有吕梁山余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川。
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远在1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活在这里。因地处平水之阳,古称平阳,据《尧典》记载,原始公社时代的帝尧即在平阳建都,故有“尧都平阳”之称。夏、商、周时代,均属冀州之地,春秋时代划归晋国的版图。战国时期属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为河东那,汉朝时改为河东郡的平阳县,直到隋开皇三年平阳才改为临汾郡的临汾县并一直沿用至今。西晋时,匈奴族刘渊曾建都于此,国号为汉。临汾在隋朝是临汾郡的所在地;唐、五代晋州所在地;宋代是平阳府所在地;元代是晋宁路所在地;明、清两朝均为平阳府所在地;民国初年属河东道。

山西省臨汾縣志
民囯 劉玉璣 修 張其昌 纂
民囯二十十三年鉛印本
中華方志叢書 華北地方 第四一五號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2 17:4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洞縣 位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北端,北依霍州市,南接临汾市,东靠古县、安泽、西与蒲县、汾西接壤。
西周为杨候国,汉置杨具,隋义宁二年改称洪洞县
文物古迹有广胜寺、古大槐树处和苏三监狱。广胜寺位于县城东北十七公里的霍山南麓。始建于东汉,重建于元、明时期,寺内有金版藏经和唐、宋、明石碑百余幢,其建筑中有著名的飞虹琉璃宝塔和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幅元代戏剧壁画,寺旁霍泉为三晋名泉之一。古大槐树处,位于城北一公里的贾村西侧,是明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向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移民时聚集的地方。移民为怀念家乡,便以大槐树为记,传于后代。苏三监狱是我国观存最早的一座明代监狱。明代正德年间,北京名妓苏三蒙冤落难,囚于此监。后因戏曲《苏三起解》闻名遐迩。

山西省洪洞县志
民国 孙奂仑 修 韩垌 等纂
民国六年铅印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七十九号
成文出版社



山西省洪洞县水利志补
民国 孙奂仑 等纂修
民国六年铅印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八十号
成文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8 09: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縣 地处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线。西靠临汾、襄汾、南临翼城,东南毗沁水,东连安泽,北接古县。
东汉属河东在陵县地。晋属平阳郡,北齐为禽昌县地。唐武德二年置浮山县,三年改神山县属晋州。金大定七年复称浮山县。兴定四年改名忠孝县,元复称浮山县,至今。
文物古迹有位于县城五公里处的老君洞,建于唐武德二年,是一座石结构古建筑。明代嘉靖甲子年至万历三年重修,在门洞两旁墙壁上缀了39块“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石刻,是我省最早、保存完整的石刻连环画,图文雕刻细腻,石面光滑如镜。上午,从左壁可观到塔儿山全景;下午,从右壁上可照出二峰山倒影。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在县博物馆里还陈放着两颗神奇的佛珠,一是圣中佛珠,储色琉璃制成。二是三宝佛珠,系象牙制成。这两颗奇妙的艺术珍品是清慈禧太后赐予浮山大官僚新继祖的宝物。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该县文演河乡产的小米颗粒饱满,颜色金黄,煮成粥香甜可口,堪与“沁州黄”媲美。浮山民间剪纸,不仅在全国享有盛誉,而且打入国际市场,向意大利、芬兰、美国、日本等地销售,获“剪纸之乡”的美称。

山西省浮山縣志
民囯 任耀先 修 張桂書 纂
民囯二十四年刊本
中華方志叢書 華北地方 第四一六號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8 13:1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3:02 , Processed in 0.07889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