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抱缺堂主人 于 2015-7-27 09:26 编辑
楼主说了个我们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现象,点个赞。小生翻了翻资料,也想说几句,请大家批评。
说文曰:客,寄也。段玉裁说:“故自此托彼曰客。引伸之曰宾客”。而西周金文多“宾客”连文。所以,我认为客最早是指暂居某处的人。后来指宾客是有尊崇的意味。这两种意义基本上可以涵盖后世“客”的基本涵义。①贵客:故春秋战国时期称出使来聘的别国卿大夫为客,流亡他国担任卿大夫的被称作客卿,孟子就担任过齐国的客卿。《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宾客,令野修道委积。”贾公彦疏:“案‘大行人’,诸侯来朝曰宾,卿大夫来聘称客。”②寄客。因种种原因寄食于豪门贵族之人,汉以后社会地位低下。魏晋时分官、私两种,地位低于良人,高于奴婢。其身分卑微,普遍使用于农业生产。
楼主所说的战国时期四公子的门客三千是农奴之类的,个人觉得还是一定道理的。事实上,门客的地位也有高低,等级森严,所从事的事情一五花八门。比如有秘书、有会计,还有军师,有外交家,有打扫卫生的,还有采购物资的,等等。冯谖本来也是个低级的扫地的,基本上见不到孟尝君呢,靠着搞怪得到注意,后来又当薛地会计收租金,以三窟之计赢得孟尝君赏识,成为了座上宾。另外,魏公子的窃符救赵里的侯生和朱亥,都是市井之人,身份地位低下,但是因才能出众,被魏公子收揽,成为座上宾。说白了,这些都是政治势力,参与政治斗争外交斡旋,和后世的幕僚有点像。
另据《中国经济学史词典》,客是对依附者的一种称谓。比如,因不是本族人或本乡人,故称“客”。在主人庇护下从事的职务不同, 名称也不同。战国时有 “食客” 。汉代有“宾客” 。宾客除一部分从事生产外, 有的依靠豪门势力, 横行乡里。士人出身的还可做官。魏晋南北朝时期,客是对依附农民的统称。包括佃客、典计、衣食客等。三国时屯田民也称客, 是国家佃农。多数“客”是私家的, 受士族豪强庇护, 与主人结成依附关系, 是主人的私属。汉末三国初期, “客”既受大族庇护, 又为国家编户, 未经允许复除者, 仍须向国家服役纳税。三国以后, 与私人依附关系建立, 客的身分卑微化, 有时与“奴”并称, 僮仆中也包括客。“客” 的来源一是屯田民, 由国家佃农转为私家佃客; 二是士族豪强自募的失地农民和隐匿的 “逋逃”; 三是“免奴为客”者; 四是自卖为客者,如十夫客。“佃客”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客”, 向主人服役纳租, 不再向国家服役纳税, 如三国吴的“复客”, “赐民”, “守冢户”, 魏末赐给公卿的“租牛客户”,西晋户调式中规定按官品的占客和荫客,便确定了“客”的私属地位,承认了与主人的依附关系。“宾客”、“客”不一定与农业有关。“宾客”可转为“部曲”,对私人效忠,从事各种劳役,包括农业生产,主人对“宾客”负有保护责任。东晋南朝以后,私客得到发展。“都下人多为诸王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东晋元帝大兴四年( 321 )颁布“给客制度”, “客皆注家籍,皆无课役,其谷皆与大家量分”。完全确立了封建依附剥削关系,是士族大土地制度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于堂客,堂客即是妻子、夫人、老婆、婆娘、屋头的、娃儿的妈,讲堂客的除了重庆,有湖南,还有湖北武汉、黄陂、咸宁称之堂客。我猜想是因为旧时代男尊女卑,妇女依附男子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