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618|回复: 0

养生就是平凡之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9 20: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6月11日 03:04 广州日报
http://health.ifeng.com/disease/xt/detail_2010_06/11/1609666_0.shtml




养生就是“不养生”

之所以说养生就是平凡之生活,实在是事出有因。常见有些人问该吃什么或不该吃什么,似乎这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岂不闻有句俗话:“听拉拉蛄叫,别种地了”,却是蕴涵着大道理、大学问。然当今社会,甚或有人索要生男生女之偏方,养生保健迷恋至此,却是一大祸害。中医若是如此,也就不是中医了。我以为该降降温,该去去火,不仅仅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也让整个社会冷静下来,因为大道理就在平凡中,就在生活中。



养生,你不要刻意去养生,如果你刻意去做就不是养生了。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张中行活了90多岁,足可称为“人瑞”了,有人问他的养生之道,他不以为然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无独有偶,生于1911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给他祝寿,有人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养生之术,季老笑着说:“我实在没有什么授之以人的养生‘秘诀’,养生无术就是术,没有‘秘诀’就是‘秘诀’。”二老所谓“不养生”,所谓“无术”,说的其实是一种对生命顺其自然的态度,一种恬淡从容的心态。



眼下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门话题,书店里也出现大量养生书籍,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指导养生的具体方法。大众对养生的追求虽尽可理解,但其盲目性,往往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却弄巧成拙、无病添病。比如《黄帝内经》中的养生防病之道,告诉我们的是大道理,大原则,如果我们按图索骥,照本宣科甚至教条化,自然是不得要领,所施于自己的养生方法也就离养生大道越来越远了,读者不可不思之。


这些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舆论如何正确引导,在于专业医生以及专业人士是否客观说话。由此看来,“养生热”现象涉及的,简单而言是职业道德规范,往大了讲是社会风气问题。


中医有这样一句话:“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是补,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补身体所缺,因此人体存在有病而补和无病而补。但无论是何种补法,均应该遵循“损有余而足补不足”这样的原则,“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这是要义。而判断阳有余还是阴有余,当如何损有余而补不足,则是医生的责任。顺便提醒一下,对于疾病的性质诊断,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百姓,而且临床与教学本就是两回事,教一辈子书不见得可以看病,临床医生则在教书方面或有欠缺。


眼下不少专业人士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有些人则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利益,即宣称某某什么产品对许多病有效,某某保健品可以使人聪明,点某某穴位可治疗某某病症等等,我以为这些至少是缺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法,违背中医整体指导原则的,更会影响中医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




不对自己下“黑手”,就是养生了

我在以往的讲座中,时常引用《吕氏春秋》中“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是谓养生”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倘若用白话来直译,那就是你首先要做到不要杀生,即不要对自己下黑手,更不要对他人下黑手,如此你就是养生了。我之所以这样讲,实是因为当下有不少人在对自己下黑手,更何况养生的含义绝不是仅仅几个方法而已,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告诫我们应该如何做人——这又是养性的问题了。


究竟何谓养生,养生的道理是什么?《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德性本是我们人人所共有的,德性的好坏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既然德性人人俱有,因此,我们要“道问学”。这里的“道”是遵循的意思,遵循什么呢?遵循问和学。到哪里去问和学?到最普遍的地方。最普遍的地方又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人说:养生就是跑步、锻炼身体;也有人认为:养生就是要疏通全身经络等。我的体会是,如果要想全面了解“养生学”的话,就应该首先从文化角度去审视它。“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两本古籍上,一处见于《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文,另一处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中的“本神”。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都学过,它出现在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的《养生主》这篇文章中。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它是从一种社会文化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应该如何去对待人生,处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如何从物质的世界中解脱出来。


所以说养生贵在顺其自然,贵在平淡安闲。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度才量力,淡泊名利,努力为之而不强为,对不平之事以平常心对待之,就能减少很多疾病产生的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2:19 , Processed in 0.10966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