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类赋》的出现,标志着宋初文坛重学风气的形成《事类赋》对汉晋赋艺的借鉴,反映了宋初赋坛接绪汉晋传统的倾向,这是宋人在文学上另辟蹊径的一种表现,《事类赋》表现出强烈的文学创作意识,非一般类书可比拟,其慧眼独具的学术见识也为普通类书不及.
续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 类书类存目三
《广事类赋》四十卷(内府藏本)国朝华希闵撰。希闵字豫原,无锡人,康熙庚子举人。希闵因校刻吴淑《事类赋》,病其未备,乃广为此编,附刻其后,凡二十七门,一百九十一子目,亦如淑例自注,然终不逮淑书也。
可见版本:
《事类赋注》(又名事类赋、类书读)三十卷 宋·吴淑著。中华书局1989.12一版(印数:2000),以明嘉靖十六年丁酉(1538)锡山秦汴思刊本为底本,参校宋绍兴十六年丙寅(1147)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清嘉庆十八年甲戌(1814)黄丕烈对宋本校补的配抄本、明嘉靖十一年癸丑(1533)无锡崇正书院华麟祥刻本、明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开封白玶刻本排印而成。
《重镌增广事类赋》(又名增广事类赋、广事类赋)四十卷 清·(无锡)华希闵撰注、清·华希闳重订。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锡山敬文堂刻本(芊园先生原刊为剑光阁本(清代傅崇榘编))。
《重订广事类赋》(又名嘉庆癸酉年镌重订广事类赋)四十卷 清·(无锡)华希闵著、清·周慎斋参、清·华希闳重订。清嘉庆癸酉年(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剑光阁原本,务本堂藏版,
《续广事类赋》(又名嘉庆庚辰重镌续广事类赋)三十卷 清·王凤喈撰注、清·王晋之校录。清嘉庆庚辰(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芸生堂刻本
《广广事类赋》三十二卷 清•吴通帛撰注、清•吴修源参订。清道光戊戌(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28))务本堂刻本。
《事类赋补遗》十四卷 清·张均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5一版,据清嘉庆辛未(清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刊本影印。
综合:
《大字增补事类统编》(又名增补事类赋统编、事类统编)九十三卷 清•黄葆真增辑。藏本为上海扫叶山房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正月重校石印本,据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刻本石印,32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