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93|回复: 0

探秘台北故宫:文化宝藏如何迁到台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09: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01月20日 10:47南方都市报
http://culture.ifeng.com/guoxue/200901/0120_4087_977592.shtml


1月12日晚上10点30分,12集纪录片《台北故宫》的第一集《国宝迁台》在央视一频道播出。头一天,该片的总撰稿胡骁狠狠地睡了一觉,弥补连日来紧张的改稿和剪辑工作。为了这天的播出,他和总导演周兵等人已经忙碌了整整三年多。
如他预期的,片子很快引起反响。第二天网上有人感叹,自己从来不知有这样一段文物迁台的历史,有那么多中华国宝珍藏在台湾。包括胡骁,他回忆自己第一次到台北故宫是在2003年,“里面什么肤色什么口音的人都有,唯独没有大陆人,特别感慨。”
“从庙堂之高到漂泊江湖之远”,是胡骁对这些国宝辗转过程的一个总结。《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并分门别类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玉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
把桌椅全拆掉,才把文物全运上船


连玉做的蝈蝈须子都保存很好

《台北故宫》播出的时候,恰好是国宝迁台60年。从1948年12月起,5000多箱文物分三批陆续从南京下关码头出发,驶向台湾。“就在纪录片播出时的60年前,文物还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泊”。


这些陆续漂向台湾的65万件文物多为中国历代皇家收藏,是中华国宝“精华中的精华”。包括现存铭文最长的毛公鼎、西周散氏盘,传世仅数十件的宋汝窑瓷器,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煌煌巨制《四库全书》,苏轼《寒食帖》和黄庭坚《花气熏人帖》,乾隆皇帝珍爱的《富春山居图》;百姓熟悉的翠玉白菜、猪肉形石;以及阎立本、米芾、蔡襄、宋徽宗、文征明、唐伯虎等从唐代到清代的历代名家书画。其中从北京紫禁城搬出的那批国宝,现在依然以当年《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首字编号,与每一间故宫殿阁相对应。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入侵热河,窥伺华北。行政院代理院长宋子文下令国宝迁至上海,并代表政府表示待“北平安静,原物仍运还”。


但北平此后再无安静。从1933年2月到1949年元月,故宫博物院文物先后经过南迁、西上、东归、北运、迁台,历时十余年的长征躲避战火,再也没有回到北京。“这当中几乎没有一件文物受到损害,也没有丢失过一件。不管是很容易受损的瓷器、玉器,包括我们看到翠玉白菜上刻的蝈蝈的须子都保存很好。这在人类战争史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而且学术研究从没中断,这些专家们,他们是本着自己的良心做了这样一件事情。”胡骁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22:22 , Processed in 0.0818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