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916|回复: 3

[周易] 读易管见一卷【清·程延祚.清三近堂刻本】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 09: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  名】读易管见(一卷)
【作  者】[清]程延祚
【版  本】清三近堂刻本
【格  式】PDF
【清晰度】清晰
【大  小】527KB

【书  影】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7 06: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了,读了。谢楼主。

全书清晰度佳。内容来说,一承宋儒家法,说理透澈。书中,程氏强调了易之主要特征,其中关于“易简”便说了四小节,可谓苦口婆心。书中谈及:无形者皆易简也,有形者皆险阴也。这与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同理。程氏虽为儒者,但观其论述,已得道家三昧。
发表于 2008-2-13 15: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首先,要感谢楼主的辛苦。图像非常清楚。
其次,要指出楼主的错误。作者是清代程廷祚,而非“延祚”,“廷”“延”形近易讹。本书大题下即有“上元程廷祚学”六字。程氏生于1691年,卒于1767年,江苏上元人。字启生,号绵庄,晚号青溪居士。曾应博学鸿词科,未中。此后不复应举。学宗颜(元)李(左土右恭),学务实用。治经以墨守汉学宋学为非,留心天文、地理、河渠、食货、兵、农、礼、乐等。著有《易通》、《大易择言》、《易说辩正》、《尚书通议》、《晚书订疑》、《青溪诗说》、《鲁说》、《礼说》、《春秋识小录》等。传见《清史稿》卷480。
《读易管见》14篇、题辞一则,都是单篇论文,类似于高亨先生《周易杂论》。其中《论易简》分三篇,故或可称为16篇。

[ 本帖最后由 cjc 于 2008-2-13 15:52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3 15: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近堂简介

黄道周漳浦讲学处“明诚堂”,其前身“东皋书舍”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明诚堂”系其学生张天维、林翰冲等集资,就“东皋书舍”原址改建,落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座西北向东南,前后三进,占地1058平方米。前面有石埕,外加围墙。三进之间都有天井和两庑。中厅与后厅之间的天井特别大,中间有一座石砌“天方图”(俗称天地盘),正方形,二层。下层边长5米,高0.37米,形成环台台阶;下层边长3.78米,高0.42米。平面刻划纵横交错的线条,构成一万多个间距不同的小方格,与8个同心圈交错。古今学者未能理解其用途,或认为是演译易经解说天象的教具。天文学者伊世同教授认为,这是黄道周讲学论道时的主要演示教具,也是自学易理、易数时的演算、释图工具。用来释天论地、天文历法、讲解易学数理本原及其演变。天地盘依据的是闽南地方尺、实即厚尺,石案高同地面两层,象征地数为阴,案面所刻划的圆规象征天(即天圆地方)。伊世同认为,天地盘是析解黄道周历、数思路的一把锁匙。
崇祯十五年,黄道周已决心不再当官,要在故乡讲学度余生,上疏辞职。他的学生张天维、林翰冲等集资,就东皋书舍旧址改建为“明诚堂”书院,作为黄道周讲学处。崇祯十七年三月初落成,于十一日举行过一次盛大的讲学大会。之后,学生们经常来听讲。建“明诚堂”的同时,漳州的学生们也在江东建“邺山讲堂”作为黄道周讲学处。清兵南下的消息传到漳州,道周率学生们在邺山袒发而哭三天。后道周往南京扶持南明政权。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就义于南京。隆武帝在福州闻报,追赠黄道周为文明伯,谥忠烈,赐祭,明诚堂赐名为文明书院。
在黄道周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只在明诚堂后厅祀他的神主,前厅被和尚占为佛室和住处。康熙后期,清廷开始开放对黄道周的纪念和学术研究,漳浦知县陈汝咸重修讲堂,资以纪念。
黄道周在漳州的另一个讲学处为邺山讲堂。邺山讲堂位于龙海市江东桥向西溯溪北上1.5公里南岸的邺侯山山麓,此地古称蓬莱渡。黄道周在此讲学时,“当道缙绅、四方人士,环江拱听者,日以千艘”。
黄道周建邺山讲堂谋划十年,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先筑三近堂于峡中,次筑与善堂于峡北,后筑乐性堂于峡南。竣工后,成为黄道周及门人“雅集课艺,因文证圣”的主要场所。
三近堂为邺山书院最早讲学之所。堂有轩有庭,庭有梧桂,庭近江,临于钓台。约二丈前,勾曲廉,有砚山。砚山之前,为左翼室,曰檀院。西望江源,诸峰蜿蜒,背负山河。
乐性堂又称讲堂,位于三近堂之南,为黄道周及门人考论之所。乐性堂背负芙蓉峡,石林簇立,江水环之。
与善堂、三近堂、乐性堂先后于崇祯十七年五月至八月落成。乐性堂落成后,曾有盛大集会,与会者多达404人,并举行正规讲仪。
黄道周在邺山书院的讲学活动按一定程序进行。其《邺山讲仪记》中有详细规定和记载。正如潘思榘在《重修邺山讲堂碑记》中所述:“讲仪具琴瑟钟鼓,立监史,读誓戒,献酬歌诗,主宾百拜,四方问业之彦,溯江而会者数百人。盖礼乐彬彬河汾矣,何其盛也”。清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初五日黄道周慷慨就义于南京东华门后,其妻蔡玉卿曾携子匿于邺山下。顺治七年(1650年)张天维率邺山讲堂弟子祭奠黄道周亡灵。
乾隆十四年(1749年),漳州知府金溶鸠工重修邺山讲堂,并延名师讲学,尽复书院旧观。
邺山讲堂摩崖现存有石刻11处,明黄道周题刻“蓬莱峡”、“芙蓉峡”、“道不绝风”、“墨池”、“游磬”(于溪水中,潮涨则没,潮退则显)5处;清乾隆己未进士、河间知府黄可润题刻“得珠”、“冠峰”、“蕉叶”3处;清乾隆戊辰进士、崇义县知县黄宽题刻“黄岩洞”、“静如太古”2处;清乾隆丁未进士、御史单德谟题刻“南来”(原为“吾道南来”,“吾道”2字塌毁)1处。
黄道周墓在漳浦县城北郊之北山位于道周之父青原公墓侧。黄道周抗清失败,就义于南京,首级被传到徽州示众,门人陆自岩以千金购得,合身首葬于南京凤台门外五里处,立黄石为记。几年后,道周的长子黄子中与道周门人赵子璧往南京收回父亲骨骸,归葬漳浦北山。道周的夫人蔡玉卿,受隆武帝诰封为一品夫人,道周死后,她隐居平和县南胜龙潭。死后,其子孙于康熙元年运棺至漳浦北山,合葬于黄道周墓。墓碑镌“明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前詹事府少詹事、经筵讲官,赠文明伯,谥忠烈,石斋黄先生,暨配诰赠一品夫人,谥孝徽蔡氏之佳域。时在壬寅冬谷旦立石”。
与黄道周同时就义的四位学生,被尊称为“四君子”,其骨骸也于康熙二十九年由黄道周的第四子黄子平去南京迁来,葬在黄道周墓右前方,墓碑镌“殉节门人四君子之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11:21 , Processed in 0.07070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