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02|回复: 0

闲话湖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8 11: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笔是湖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孕育、产生于湖州丰蕴的文化环境中。作为文物之邦,湖州为书于竹帛时代的人们贡献了辉煌灿烂的湖笔文化。湖笔不仅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湖州文化的骄傲与投影。

湖笔源远流长,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雏形的湖笔已经萌芽。据记载:湖笔发源于湖州善琏镇,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说起善琏,它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有着不解之缘。相传秦朝著名武将蒙恬曾在此改良毛笔。关于蒙恬制笔,西晋张华《博物记》、崔豹《古今注》均有相类载录:蒙恬始作秦笔,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是也。《归安杂录》亦载,善琏古称蒙溪。相传秦始皇东巡,命护驾大将蒙恬屯兵游城,镇抗吴越。蒙纳卜夫人,随征塞上。卜夫人,字香莲,贤而慧,取羊毛、兔毫制笔、书于帛,仕尉皆颂其才。后蒙恬遇难,夫人携幼子颖,由门客卜迁、沈且三人伴归故里善琏隐居,授乡民以制笔三技。自秦以来,湖州善琏人制笔技艺世代相传,全镇几乎家家出笔工。魏晋时期,湖笔已崭露头角。晋代时,湖州一带的笔工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制笔技术,开始采用狸毛作蕊、兔毫作披的先进制笔方法,笔杆除了竹杆以外,并有金杆、银杆等精良品种。
特别是宋室南渡以后,江南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许多笔工亦随着北人南迁流寓湖州,并与湖州本地的笔工结合,适逢其时,湖笔勃然兴盛,湖州自此逐渐成为中国制笔中心。此时湖地的毛笔中既有用鹿毛、猪鬃等为原料制成的硬毫笔,也有用羊毛、鸡毛为原料制成的质地柔和的羊毫笔、鸡毫笔。历史演进到元代,湖笔取代了宣笔,开始确立其在我国制笔业中的领军地位。对此,《事物掌故丛谈》曾言:今笔以湖州所制之笔为最佳,故世称湖笔。然湖笔之闻名实始于元朝,前所未闻。从此,笔与湖州结缘。湖笔走向世俗乡村,湖笔之名家喻户晓。至元,湖笔在深厚的吴越文化的滋养下,以一种精致、爽利的书写文化向世人嫣然展开其迷人的新姿。究其原因,概有三点:一、经济发达。宋元时期,湖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宣州。当时湖州粮食充盈富足,蚕丝产量为全省之冠,采石、陶瓷业发展迅速,湖州经济的发展为湖笔的兴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原料优势。湖州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南岸,盛产湖羊。湖羊的毛质具有毛细、锋嫩、色白、质净等特点,特别适宜于制作柔润适中的长锋羊毫笔。由于湖羊为当地之特产,当地的羊毛价格也相对较为低廉。明人谢在杭云:今吴兴兔毫佳者值百钱,羊毫仅二十分之一。低廉的羊毫价格,为湖笔的发展无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工艺技术先进。宋元嬗递之际北方战争频繁,致使包括优良笔工在内的技术人才向南方流徙,相继来到湖州等江南地区生活,由此也把他们的制笔技术带到了湖州。湖州一带的笔工在总结自己制笔工艺特长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宣笔制作中的许多先进经验,致使湖笔的制作工艺更趋完善成熟。

湖笔亦称湖颖,湖颖,是湖笔最大的特点。所谓,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发亮的缝颖,业内人士称之为黑子。由此可见,湖笔所以取代宣笔不仅是历史时代的变迁,关键还在于湖笔的内在品质,也就是制作技术标准和书写效果上的质量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三义四德。所谓三义,是就技术层面而言,指精、纯、美。指拣、浸、拨、梳、结、配、择、装等道工序一丝不苟;指制笔选料严格细腻,崇尚千万毛中选一毫的工作态度;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书、装潢等的和谐统一。所谓四德,则是从书写效果而言,就是齐、锐、圆、健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是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指圆转如意挥写自如;指健劲耐用,不脱散败,有弹力而显书者笔力。湖笔的声名、影响,端赖于其做工坚持传统的制笔方式。明代学者方以智认为一支好笔必须具有心、被、柱、副,这和《笔经》里说的桀者居前、毳者居后,强者为刃、耎者为辅是一致的,一支毛笔头,心内要有锋,心外要被以颖毫,心内的顶峰处要有最好的颖毫作柱,副是指辅助衬托的毫毛也应细致考究。

由于使用者兴趣、习惯的不同,历代文人、学者、雅士对湖笔品种都各有偏爱。像王羲之习用鼠须笔、张茂先惯用鹿毛笔、郑虔用麝毛、白居易和黄庭坚用兔毛,赵孟兆页用鼬毛、董其昌用鸡毛、何绍基用羊毫等等。笔毛的硬、软、弹力不一,就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工具,不但使中国的书法绘画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创造,也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之产生深厚的感情,工艺越发精湛。

湖笔在古时,人们曾经赋予各种别致的代名,其称传流至今。一曰管,《笺》,彤管,笔亦管也;二曰管子:唐《开元遗事》:有一书生,进谒李林甫,称笔为管子;三曰毛颖,宋人陈渊《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四曰管城子,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恬赐之汤沐,而封诸侯管城,号曰管城子。笔为蒙恬所造,故称。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曰: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文兄有绝交书;五曰管城侯,《文房四谱》有此一说。又文嵩《管城侯传》:宣传毛元锐,学文锋,封为管城侯;六曰中书君,《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宋代苏东坡《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即咏此事;七曰毛锥,南宋人杨万里《诚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剑右毛锥;八曰毛锥子,《新五代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九曰毫、毫素,晋陆机《文赋》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拟。李善注:毫,笔也,书谦曰素,故亦作毫素;十曰毫锥,《白乐天集》:乐天与元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目为毫锥;十一曰秋毫,苏东坡《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十二曰健毫、圆锋,《山堂肆考》:唐时,赶考举子将入场之际,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名笔。其价高过平时十倍,号定名笔;十三曰羊毫、狼毫、兼毫,湖笔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两种混合制成。羊毛笔头乘羊毫、狼毛笔头称狼毫、两种混合笔头称兼毫。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称谓之别称;十四曰龙须,《龙须颂》:再释其笔,曰龙须友。笔有一副颂誉联:龙须作友,鸲眼流光。龙须指笔;十五曰兔毫、麟管,楹联:兔毫推赵国,麟管赐张华,这里有两个典故。上联出自王羲之的《笔经》:汉时诸郡献兔毫,惟有赵国毫中用。下联出自东晋王嘉的《拾遗祀》:张华著《博物志》,晋武帝赐给名笔麟角管,以为鼓励;十六曰鸡距、鹿毛、鼠须、麟角,有一对联:鸡距鹿毛花开五色,鼠须麟角笔扫千军。上联鸡距鹿毛均为古代名笔。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鸡距笔赋》: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本之功。后者典出《唐书地理志》:蕲州蕲春郡士贡:白纾箪,鹿毛笔。下联鼠须麟角亦俱为古名笔。《笔经》云: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劲强有芒。”“麟角即为麟角管;十七曰佩阿、昌化,《致虚阁杂俎》:笔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十八曰湖颖。真是十八般名称冠湖笔,湖颖之技甲天下


[ 本帖最后由 东施 于 2007-7-28 11:2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00:58 , Processed in 0.12473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