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41|回复: 0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 0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署、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署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 本帖最后由 东施 于 2007-7-3 07:2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16:28 , Processed in 0.0882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