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58|回复: 0

三位盛字科老生(吴小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4 16: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盛藻
  "盛"字科生翘楚,实应推李盛藻为一时之冠。据唐伯弢著《富连成三十年史》,记盛藻"自谭富英、孙盛辅去后,恒以一人支持广和(楼)台柱者亘六年之久",足见其影响之大,叫座力之强。至30年代前,"盛"字科各行人才已在科内效力若干年,都想出科自谋生路。故盛藻一去,牵动了大批好角,科班一时确呈断层局面,以致一度形成僵局。而对富连成情有独特钟的观众如我本人亦其一分子,乃于盛藻出科后仍追着他的班看戏,跑遍东、西、南三城,其实倒并非专看盛藻,实因其重要配角都是好几年中经常爱看的老相识也。
  我看盛藻的戏,可分两个阶段。即出科前与挑班后。剧目相重复者亦多。但在科内所演,有时能看到折子戏,如《法门寺》、《寄子》、《广泰庄》、《借赵云》等;而挑班时所演多重头大戏,如《四进士》、《借东风》、《苏武牧羊》、全部《火牛阵》、全部《审潘洪•黑松林》、全部《浔阳楼》等。几年之间,我对盛藻印象确有"每况愈下"之感。盖我所看之戏既多,便感到盛藻的长进太少。尽管他谭派、高派、马派戏都拿得起来,但学谭不纯,学高无力,学马不帅,乍看还有新鲜之感,看多了就不解渴了。
  但李盛藻能戏极多,有些戏已濒于失传,他却能演,且有特色,非出杜撰。我举三个较突出的例子。一是我亲在北京三庆戏院看他和茹富兰合演《雄州关》,当韩世忠(李扮)听其子韩彦直(茹扮)说奸臣孙浩已死,一时情急,提枪就刺,彦直持锤翻一抢背,极为精彩。而此戏在当时舞台已绝迹若干年了。二是余叔岩于1939年在国乐公司录唱《沙桥饯别》后,此戏立时脍炙人口。但余本人在台上从未演过,这段二黄三眼只是平时调嗓所唱。李盛藻乃于舞台正式演出,使观众得悉此戏全貌。有的老观众说,自龚云甫逝世后,此戏便无人唱,论者都认为李有兴灭继绝之功。三是1948年,李贴演全部《蟠桃会》,自扮吕祖,我是在收音机中听到的。是晚李嗓奇佳,高、亮、脆、润兼而有之。记得景孤血先生在报刊上评论,喻盛藻之唱工嗓音如赏玩"玻璃翠",玲珑剔透。解放后盛藻长期患病,渐入颓唐,无复往昔之精神面貌矣。

贯盛习
贯盛习为贯大元三弟,在科中初习老生。后因"盛"字科缺少硬里子,盛习乃专以硬里子老生应工。他与李盛藻合演《借东风》、《四进士》,不仅珠联璧合,且为主角增色。如演《四进士》毛朋,读信时念白一时无两;又如《浔阳楼》演戴宗,一句散板竟博得满堂喝彩。出科后先傍李盛藻,后搭谭富英班,演《珠帘寨》程敬思,彩声竟压过富英的李克用。1937年金少山北来,乃与金合作。曾配金与言慧珠合演《二进宫》,金嗓宽远,贯音畅亮,相形之下,言慧珠竟有噤不成声之势。张君秋组班,贯盛习乃正式挂二牌,专唱老生戏。一度兼搭毛世来、吴素秋班,盛习演《坐楼杀惜》,"杀惜"一场,有脱巾戴巾动作,为其他演员所无。我曾询之贯大元先生,拟从学此戏,时已在"文革"期间,我入牛棚而贯老病逝,此愿遂终未能偿。解放前夕,贯盛习傍赵荣琛;解放初又一度傍程砚秋,后乃自挑大梁。因他常在外地,遂失去观看机会。子名镇山,亦演老生,嗓音颇似乃父。

刘盛通
 "盛"字科里子老生,享年最高而腹笥最博,厥推刘盛通。盛通为刘景然之子,自属家学渊源。在台上极为规矩,虽演扫边角色,唱念做表皆一丝不苟。《马思远》之汉刑部堪称一绝。出科后曾搭梅、马等大班,后长期傍杨宝森。宝森加入天津京剧团,盛通乃入北京京剧团,并经常为人"说"戏。举凡谭、余两派名剧,一腔一字,经盛通条分缕析,皆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窃谓盛通在台上真有鲍吉祥之风,较马盛龙之艺高出数倍。据说马亦富连成出身,惟"盛龙"并非本名。艺实平平,惟久傍马连良,得地利人和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4 14:53 , Processed in 0.07375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