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29|回复: 1

武术活化石——神虎术(费永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6 17: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前言
一般资料均认为,中国武术文化的成型是在元明清之际,而在这之前的武术形式与古代军事技击关系更密切,技术本身与欧洲中世纪以前的主要表现为贵族武技和军事武技的搏击术,并未有什么大的不同,尚未以其质的特殊性,使自己与其它民族武技相区别开来。
武术文化完备形态成型的标志是门派、套路、内功的出现,另一主要的特点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即武术文化完备形态的形成,在理论、技术体系方面都深深地印上了儒家的痕迹。
如果照此推断,那只能说明中国武术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武术只是吸取了发展上千年的中国文化,如古典哲学、中医等,在最近几百年才形成我们所说的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是否真的从明清之际才形成自己质的特殊性,才真正称得上中国武术吗?
现在,有了一个突出的例证来证明中国武术的源远流长,这就是神虎术。
神虎术据传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史学研究证明,但从它独特而丰富的的技术与理论体系可以判断这一武术形式的历史久远。由于神虎术非常独特的运动风格,明显迥异于其他传统武术,武术界对神虎术有一个雅号——活化石。籍由其唯一传人公之于众,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一独特武术的许多特征,通过这种特征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的研究层面上挖掘早期武术发展规律,在更多的角度上解决我们目前对武术本质、功能的争论,并找寻武术发展的新起点。
笔者通过对神虎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师从神虎术唯一传人魏坚毅,系统研习了基本功法,正是要遵从身体力行的方法,以体悟的方式对神虎术进行系统学习、研究,并对神虎术的文化特征、技术体系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2.神虎术具有的“前武术文化特征”
所谓前武术文化,是基于《武术理论基础》等国家权威教材对武术文化史的解释,即中国武术成型于元明清时期,那么在这之前当属前武术文化时期,神虎术的前武术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
(1)受儒家文化影响少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较直观地反映出了传统文化各时期的特点,自汉代末期的二千多年以来,儒家文化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始终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它对于传统武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儒家文化倡导“礼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载:“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说:“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而综观我国传统武术的各个项目,都相应地呈现出了儒家“礼让”的气质——争斗而有礼让,即争也君子。
儒家把修身作为文化的根本,以修身为本,余为末事,故谓“夫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反映到武术上即“此拳本是修身炼气之术,长生不老之基,打人犹其余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包括仁爱、朴实、宽容、坚毅、谨慎、谦逊等一系列内容,后期武术的“武德”观念,恰恰就是以这些内容为主体而构成。“尚德不尚力”,如孔子重仁而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一般,武德观念存在本身就说明了武德和孔孟儒家仁学伦理的一脉相承,并对武术技术手段又给予了某些限制。中国武术家比武较技时主张“点到为止”、推广谦恭、恭敬,重视和合,甚至套路的出现也是具有作为间接比武,不伤对手的比赛手段,包括推手的出现,更是这种思想的高度体现。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神虎术体现的早期武术的特征:讲求张扬之气,胜敌为乐,动作本身因为要达到搏杀目的而本能地体现出直接的、原始的震撼之气,如伴随实战而出现的眼神、表情的变化、攻击本能激发而不自主的啸叫,等等。
神虎术武功讲究神奇幻变,盘耍催杀敌人为乐。神虎术表现的张扬之气,据称源于吸取了姜子牙振国之道:“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激励功臣勇士为国效忠誓死拼杀的非凡英武气概,以及猛虎搏斗时怪异的神情、形态、威势,等等,筋骨舒放,极具武人乐舞情致。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神虎术的成型应当早于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汉末,这些特点的确很符合风云变幻、百士争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风格。
同时应该看出,神虎术要求习练者具有的这种张扬之气,对于当今面临社会、文化环境飞速变化的民众具有积极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具有激励民风,拼搏向上的思想意义。
动作姿势上的特征:
中国武术的绝大部分拳种都讲求顶头悬、身体正直。原因之一是受儒家等传统哲学影响,如内家拳派都有按易演拳的说法,头为乾,为天,象征君子自强不息。儒家讲君子顶天立地,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即这种影响的表现。但从实战来说,顶头悬是有相当风险的,但中国武术由于传统理想人格和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在长期的传承、表演、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这一要领。
儒家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庸之道”,在身体的位置与姿式方面,儒家中庸之道的体现是要求立身中正,即头宜正直,正如武禹襄所谓“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要求神气中正,虽不可能时时处处都保持立身中正的要求,但身虽有歪斜之时,而精神上要始终保持立身中正的意念。
相反,头在神虎术训练中的外在作用变得很少:没有顶头悬,头为弓梢的说法。头部只是自然成为以腰腹为中心的整体运动的一部分。更为神奇的是在练习与实战中,包括眼、舌等部位也会自然伴随以腰腹为中心的整体运动而自然运动。对一般人而言,这种运动方式的确是不符合传统习惯“不动声色,泰然自若”的武术风格的。
神虎术的姿势与当今我们看惯了的各种武术姿式、造型迥然不同。神虎术在剧烈撕杀中,以高超的内功显示出奇绝怪然的怪打,玄妙莫测的醉打,特殊浪漫的戏打,虎舞夜战中那种呲牙裂嘴、虎人合一、身形奇特的怪姿,一浪激一浪的啸叫,展示了一种极高的搏斗艺术境界。  
(2)独特的技术结构特征
学术界有这样的共识,在评价一种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完善程度时,它是否具有这样一个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标准:用简单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表述清楚。具体到武学来讲,就是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对基本技术风格的简洁、清晰的描述;对实际应用多种复杂变化的充分涵盖。而神虎术技术体系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
神虎术理论对基本技术风格描述与指导的简洁性:
动作是一切运动技术的基础,对传统武术也一样。通过对基本动作指导理论进行分析,正是学习、研究一种技术体系的门径。
神虎术技术体系的基本指导理论简单简明:任何动作都是以腰腹为中心身体各关节同步运动(术语称:大活全体统一的“反常态”弧形运动)。这种要求使得动作具有在姿式、轨迹、力量、节奏、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运动。神虎术技术的完整信息都刻录在了基本功的第一个动作中:坐山桩。其动作结构分五个部分:预备式,旋缩运动,卷缩运动,弧形合一运动,撑旋裹拨、四心一田运动。这五个部分都是在不同层次体现以腰腹为中心身体各关节同步运动。神虎术的完整技术体系几乎都是由这个基本动作衍生而出,甚至包括高级的地躺技术与腾空技术。
这是一种高度概括的理论指导,它使得神虎术技术具有完全独有的风格,并被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应该说,正是这种理论的简洁性,对于在神虎术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保持其基本技术风格的纯洁性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值得说明的是:神虎术特殊的动作方式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不可理解,甚至被一些只看过动作图片的研究者嘲讽为不符合力学原理。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运动训练中,神虎术传人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神虎术理论体系对实际应用中复杂变化的充分涵盖:
神虎术基本桩式:“坐山桩”衍生出的技术变化有:
基本桩势:蹲山桩、守山桩、行山桩、回山桩、滚山桩、正独立桩、侧独立桩等。这些桩势涵盖了健身、实战对身体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基本步法:提山步、磨山步、赶山步、绕山步、回山步、探山步、窜山步等。包含了实战中应用的各种移动方法。
衍生出的基本阵法内容:阵势、阵距、阵位、阵机、阵奏、阵数、生死盘、抢门择营等。包含了实战中距离,相对位置、战机、战术安排等等内容。
另外,在涵生出的每一桩式中对人体的各部位锻炼也非常全面,单从蹲山桩正常站立和卧山桩支撑地面的部位就包括:拳、掌、指、肘、足掌,非正常姿势站立包括足弓、足弓外侧、足跟、膝关节,对上下肢各关节的全面锻炼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这种锻炼是一种系统练习,按一定程序一步步进行,内容丰富,过程严密、安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种运动特点对于现代体育的竞技训练、健身锻炼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神虎术没有套路,神虎术简单的动作指导思想达到了一整套技击、健身体系的需求。基本的技术结构,以及各种变化、变型,神虎术只用一个基本桩式来刻录和衍生。这种结构类似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DNA基因结构:一个DNA结构包含了一种生物的所有遗传信息。这就是神虎术技术特征的重要体现。  
(3)独特的审美特征
属于美学这一范畴的东西散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各派的理论与实践之中,中国古典哲学认为美的本质就是自然,中国文化在不同领域都提出“天人合一”这一命题,就是因为这种传统文化习惯在一切领域贯彻唯美的精神。
武术也不例外,中国古典哲学的传统美学范畴无一不体现在武术活动之中,尤其是在元、明、清武术大盛之时,包括了我们所说的气、神、意、韵等,都集中体现于武术活动之中。在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下,尤其是宋、元娱乐武术的兴起后,武术明显承载了更多对美的需求。
神虎术在其理论修养与技术动作层面上,也反映出这种唯美主义,但是,同后期武术不同的是,神虎术的审美意识,紧紧地扣在实战搏杀这条原则之上,追求美的注意力也与搏杀实战的目的须夷不离。
神虎术是一种象形拳,它充分展示了猛兽的狰狞恐怖的神态:全身筋肉骨节撑旋裹拔后呈现出的力势、两耳竖威,双目圆睁。搏杀中,身体内在涌现出奇特节奏感、警觉灵变的神气杀威;活丹田激发而出的清越激昂的啸声;显示了多姿多彩的奇妙搏杀气势。
魏坚毅说过,神虎术的动作是一种大美,这是一种符合自然之道的美,神虎术的美正如欣赏动物的捕食,看猛兽捕食,它的力量、速度、神情始终如一,统一于“捕杀”这一目的之下,这就是一种原始的美。这一点,神虎术可以说较明显地区别于后期武术。
在实战方面,搏杀是第一目的,许多注重实践的民间门派都强调一点:打人如亲嘴,文雅的说法是“引进落空合即出”,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如何让自身的杀伤力充分作用于对手,强调的是自身劲力与对方的充分接触,并且不给对手以任何逃脱的空间。而在人的身体接触中,可能没有更接近得超过阴阳交合的,这一点,神虎术独得其妙,甚至于在实战中直接演绎其欢娱情志,这也许是早期武术才可能具有的直接与坦率,更是后期受到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约束的武术所无法接受和肯定的。  

3.结论:
神虎术这一古老的中国武术在建拳思想、技术体系、审美观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神虎术的武术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勇于尝试、建功立业、勇武任侠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提高民族进取心,应对新环境新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2)神虎术独特的运动方式是中国传统体育手段的宝库,是一个宝贵的身体文化资源,对现代体育的竞技训练、健身锻炼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3)神虎术的技击观、紧扣实战搏杀主题的审美意识,可以使我们较客观地把握早期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分析,找寻武术发展规律,借此在更多的角度上解决我们目前对武术本质、功能的争论。不仅有利于传统武术的挖掘工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武术转型期,这种研究有利于审视我们的武术发展工作,并找寻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的坐标。
发表于 2008-1-3 1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07:43 , Processed in 0.07624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