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054|回复: 8

[史部]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清·王鸣盛.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9 11: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愛如生數據

【书  名】十七史商榷(一百卷)
【作  者】[清]王鸣盛
【版  本】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
【格  式】PDF
【清晰度】清晰
【大  小】66.7MB
【书  影】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9-28 15: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这个版本好。我买了一本上海书店2006年版的点校本,错误太多,校对不严,十分恼火。
发表于 2008-9-24 22: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王鸣盛先生这本书非常好!上传这本书的楼上也很棒啊!
发表于 2008-10-3 10: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点校水平,还是看原刻本好,谢谢楼主1
发表于 2008-10-4 13: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点校水平,还是看原刻本好,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6: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鸣盛(1722—1797),清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江。江苏嘉定(属今上海市)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幼奇慧,四五岁日识数百字,县令冯咏以神童目之。年十七,补诸生。岁种试屡获前列,乡试中副榜,才名藉甚。苏抚陈大受取入紫阳书院肄业,东南才俊咸出其下。在吴门,与王昶德甫、吴泰来企晋、赵文哲损之诸人唱和;沈尚书归愚以为不下“嘉靖七子”。又与惠松岩讲经义,知训诂必以汉儒为宗。服膺《尚书》,探索久之,乃信东晋之古文固伪,而马、郑所注,实孔壁之古文也;东晋所献之《太誓》固伪,而唐儒所斥为伪太誓者实非伪也;古文之真伪辨,而《尚书》二十九篇粲然具在,知所从得力矣。
  先生以乾隆丁卯举江南乡试,甲戌,会试,中式;殿试,以一甲第二人及第,投翰林院编修。掌院事蒋文恪公溥重其学,延为上客。戊寅,人考翰詹,特擢一等,超迁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明年,典试福建;未蒇事,即有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之命。还朝,召对,天语甚温。会御史论其驰驿不谨,被议,镌级。寻授光禄寺卿。丁未,遭母忧,去职;以父年高,遂不赴补。家居者三十年。
  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主于校勘本文,补正讹脱;审事迹之虚实,辨纪传之异同;于舆地职官典章名物,每致详焉。《蛾术篇》百卷,其目有十:曰说录,说字,说地,说制,说人,说物,说集,说刻,说通,说系。盖访王深宁、顾亭林之意,而援引尤加博赡。古文纡徐敦厚,用欧、曾之法,阐许、郑之学。诗早岁宗仰“盛唐”,独爱李义山,吟咏甚富,集凡四十卷。
  自束发至垂白,未尝一日辍书。年六十八,两目忽瞽,阅两岁,得吴兴医针之而愈,著书如常时,七十六卒。
   来源于:http://baike.baidu.com/view/202454.htm
发表于 2008-10-10 15: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集团也出了标点本,想想找古刻本来看比较保险。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13: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灌水版主也不管管?

原帖由 bzwzt 于 2008-10-4 13:18 发表
现在点校水平,还是看原刻本好,谢谢楼主!

这样灌水版主也不管管?
发表于 2010-3-7 15: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史商榷》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作者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后辞官不仕,定居苏州;擅长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多种专门学问,撰有《十七史商榷》、《尚书后案》、《蛾术编》等书,成就卓著,是干嘉时期著名的考史学家。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伟大,流弊也积重难返。乾嘉时期的史家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意识,对中国古代史籍做了一次全面清理,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1 11:32 , Processed in 0.09812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