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77|回复: 2

《南汉书》何泽传考异“志疑”之志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6 08: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汉书》何泽传考异“志疑”之志疑
  清梁廷楠《南汉书·何泽传》,是据《唐摭言》卷九“何泽”条、《新五代史》卷六二《何泽传》和《资治通鉴》卷二七三“癸卯帝猎于近郊”条参修的。然而对所据材料的正确性不能全信,因而考异中写下如下一段文字以“志疑”:
  “然有可疑者:《摭言》谓乾宁中,泽随计至三峰行在,永乐崔公即泽之同年丈人,闻泽来,以一绝振之曰:‘四十九年前及第,同年唯有老夫存。今日殷勤访我子,穏将鬐鬛上龙门。’是泽先与崔同举进士,不第。至乾宁中再举时,已阅四十九年也。欧《史》:‘晋髙祖入立,召为太常少卿,以疾卒。’由乾宁中推至晋高祖天福元年,已四十余年,合之四十九年,则九十余年矣。其未与崔同举之前,为年几何尚未可考,岂非在百岁以外乎?又《通鉴》注引薛《史》云:贞明中,陟荐其才。而《通鉴》于贞明元年已云陟自是与梁绝矣,何复有表荐之事耶?今惟依《[十国]春秋》作官[劉]隐从事,余合《摭言》、欧《史》、《通鉴》而具书之,且志疑于此。”(175)
  “志疑”云云,笔者复不无疑窦存焉。
  首先是“同年”何义?作为一般语词,在同一年应举、同一年赴试的意义上使用的情况,不能说绝对没有。但作为专有名词,它除了《国史补》说的,继而复被《唐摭言》引入书中的“俱捷谓之同年”外,别无它义。《摭言》记何泽事,既说 “永乐崔公,即泽之同年丈人”,崔诗中复说“今日殷勤访我子”,崔明明是何泽的长辈行。崔“四十九年前及第”的“同年”,只能是何泽的父辈,即泽之父何鼎,怎能牵扯到“泽先与崔同举进士不第”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六四录崔此诗,拟题即作《赠同年子何泽》。清徐松《登科记考》即以《唐诗记事》录载的《摭言》“何泽条”为据,系何鼎与崔安潜同为大中三年(849)及第进士。
  其次是何泽的年龄。“志疑”引欧《史》语紧前数句,即有“乃以太仆少卿致仕,居于河阳。泽时年已七十,尚希仕进,即遣婢宜子诣匦上章言事,请立秦王为皇太子。”《通鉴》系此事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八月。(278/9087)离“晋髙祖入立”之天福元年(936)仅隔三年。则乾宁四年(897)“泽随计至三峰行在”时,年龄不过三十出头。且可反证:“四十九年前”泽尚未出世,怎能“与崔同举进士不第”?
  另,《传》文“乾宁中举进士”一节,几全据《摭言》。 “永乐崔公”作“崔某”,其名可考而却失考。《唐诗纪事》卷六六作 “永乐崔公安潜”,已经载明其人究竟是谁。何泽之未能及第,原文只说:“时主文与夺未分,又会相庭有所阻,(时崔相公彻恃权,即永乐犹子也。)因之败于垂成。”而《传》文作:“会崔彻为相,颇不满于泽,意别有属。主试者得泽卷,心赏之,而重违彻旨,遂落第。”以意添枝加叶,亦有失史家的严谨。(2015-2-6首发于数典书院)
发表于 2015-2-18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论有一定的依据,只可惜本人对此不大了解,只能是佩服楼主。不能参与讨论了。
发表于 2015-2-27 08: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否能举出相关叙述的原文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7 00:08 , Processed in 0.08383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