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00|回复: 0

乡村与诗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5 2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归乡有日,可记者颇多。
日暮与家人门前散步,至山水胜处,鸥鹭翩跹,尽显易安居士《如梦令》之意趣。所谓“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正此间写照。今年天气极反常,时值腊月,却温暖如春。门前湿地,成了鸟儿天堂。即使夜深之时,也能听见来自山林的啾鸣声。
三十、初一,连续两天大雾。站在门口,只能看见院墙,余则渺渺茫茫,恍若天地被收入帷幔。大雾迟迟不散。我去县城接人,开始还打着雾灯,但越靠近城里,雾越少。当乡村被大雾笼罩时,城里几乎就没雾,满是阳光。城里的雾谓之霾,乡村的雾还是雾,且是一种美丽的景观。
入乡随俗。据地方志记载,“正月初旬,内有丧者之家,亲友展礼灵前,谓之拈新香”。乡村最重祭祀之礼。初一大早,族中各家派出代表“拈新香”。今天又到江山村、夏家村“展礼灵前”。在乡村,死者为大。在祭拜死者之后,才轮到生者欢庆节日。
又,乡村的物产丰富。古饶州,地杂湖山,襟连吴楚,“泽有鱼、虾、菱、芡、茭、萑之利,山有果实竹木之饶。”。尤以鱼类最丰富。《诗经·周颂·潜》云:“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漆沮,古秦地之水。鳣鲔鲦鲿鰋鲤,据说就是鲤鱼、鲥鱼、参鱼、黄额头和鲇鱼。我对秦地不熟悉。此诗若非出自《周颂》,我还以为是写老家物产。这其中,鲦鱼最为亲切。老家称之为参鱼。以其出游从容行动迅捷之故,又称“游参”。据说庄子与惠施在濠梁所观者,正是此鱼。老家夏天涨水季节,最多鲦鱼,成群结对,密密麻麻,极易上钩。我最爱吃的鲿鱼,又名黄颡鱼。颡者,额也。老家称之为黄额头。与“春不老腌菜”同煮,极鲜美。老家还有一种羹,以鲇鱼肉为料,叫“鲇鱼糊”,是很有名的小吃。
我不知道这首诗所述何以竟是秦地,又为什么所列举者偏偏在鄱阳湖同样具有代表性。甚至,连作为标题的“潜”,也是我童年记忆里极熟悉的捕鱼方式。我如果是个博物学家,真的要考证一下,黄河流域的鱼到底是怎么游入长江流域的?难道《诗经》所言并非秦地?
真是匪夷所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0:35 , Processed in 0.0759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