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416|回复: 5

《登州府志》六序点注 方渭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0 11: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學習淺薄,本人在點注時遇到不少難斷難注之處,發此,供方家指正。



施閏章序

施閏章(1618-1683),明末清初江西宣城人,字尚白,號愚山,書齋名蠖齋。順治三年(1646 年)應鄉試中舉,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同年九月,奉使广西,遍游粤西诸山水。遷江西布政司參議,分守湖西道。後朝廷考選學使,御試第一,約順治十三年擢任提督山東通省學政按察司僉事(布政、提刑、學政三大衙門之一,其時僉事為學政司最高長官)。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授侍講,預修《明史》,進侍讀。施閏章一生勤于治績,深得民意。尤工詩文,飲聲海內,與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一時四方名士負籍問業無虛日,終年66歲,世人皆以國家失此良史才為可惜著有《學餘堂文集》、《試院冰淵》、《青原志略補輯》、《矩齋雜記》、《蠖齋詩話》等。施閏章為山東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文賦,也留下拔擢蒲松龄秀才第一的护才佳話。施閏章對登州有着難以割舍之情,這在《登州府志》整個編撰過程,尤其志書完稿之后更請大學者顧炎武為之審閱校訂,更是彰顯得淋瀝濃重。施閏章也給登州留下厚實的文化遺存,如《海鏡亭記》、《觀海市》、《望日樓觀日出》等詩文佳作。

郡邑之志與國史相表裏,書契以前尚已。1禹治水,行九州,始志山川、土田、物產為《禹貢》,其不具者見《山海經》。2或曰《山海經》非伯益作,志怪者之所託也,卒傳其書不廢。3《周禮》:“職方氏掌天下山川、圖籍,小史掌邦國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其法寖備。4楚左史倚相能讀九邱之書,5列國名卿或多未見。漢唐迄今書籍日繁,乃有《圖經》、《輿地考》及《一統志》諸書;6而郡縣亦各有志,所以載山川、稽戶口、考政治得失、人物高下,而諗謠俗之貞滛也。7其法8與史近,顧其事不隸乎史官9,書不獻乎天子,作且修者率皆其郡國之人。10或務塗飾相夸耀,11捃拾蕪穢,為薦紳先生所難言,12志之法於是大壞,去史益遠。夫天下之地、之事、之人物,其得聞於史官者鮮矣,史官聞而能筆於書者鮮矣,以一郡國之地、之事、之人物,散見諸書而能貫穿於尺幅、辨晰於俄頃者,抑又鮮矣13!然則志雖與史遠,其不可不存焉,一也14

1表裏,猶言如衣之表裏,如硬幣的兩面,不可或缺。
書契,文字。《释文》:“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  尚已,猶言很久。尚,上也、久也。已,同“矣”,語終辭。該句意為:在久遠的古代就有這樣的文字了。
(2)禹,即大禹,姒姓。大禹奉舜命治理洪水。所到之處,開山濬川,深大其流,使得注海。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記的是水害既除,土地本性得以恢復,大禹於是分別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九州之界,根據土地所產,定其貢賦之差。 《山海經》是古老而瑰偉的一部奇書,其中記述大量山海、物產與神話,其意與《禹貢》相類,所以說《禹貢》“不具者”(沒寫到的)就到《山海經》里去尋求。
3禹與益,同為舜時大臣。王充《論衡•別通篇》曰:“禹主行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所不至,以所見聞作《山海經》。”
益,即伯益,《史記》寫作“伯醫”;《國語》寫作“伯翳”。韋昭注:“舜虞官,少皞之後伯益也。”  志怪,是魏晉時興起的一種文學題材門類,多記神異怪誕之說。
卒,終于、最終。
(4)《周禮》是周公姬旦鑒于夏、商兩代禮樂制度所制訂的禮教大成,后經孔子等大儒梳理,到漢代已經成為“括囊大典,网罗众家”的后世大法。職方氏、小史、外史皆周時執掌王室及諸侯國史志典籍之官。
制度  寖備,猶言完備。寖,同浸,《廣雅·釋詁》:“寖,積也。”
5倚相,即左倚相,齊國公族小邾國人,左丘明之父。春秋時任楚國左史(歷楚國靈王、平王、昭王三代國君。見拙作《左丘明行事考》)。  九邱,即九州。《左氏春秋》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国《尚书传序》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五典》,八卦之说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邱,本寫作“丘”,因避孔丘之諱,清雍正之后凡“丘”一律寫作“邱”。
6“輿”即“地”。輿,即“疆輿”。  《一統志》,即全國輿地總志,始于元,明、清多次編修過《一統志》。
7shěn了解、知悉之意  謠俗,風俗傳言
貞,《廣雅·釋詁》:“貞,正也。”滛,放縱、邪肆,與“貞”互文對舉。《周禮·天官》:“去其淫怠”鄭玄注:“淫,放濫也。
8法,筆法,指旨趣。
9顧,轉折連詞。《經傳釋詞》:“顧,猶‘但’也。”  不隸,不隸屬。《洪武正韻》:“隸,附屬也。” 乎,於。
10作,指創作;修,指在創作基礎加以增刪。 且,或也。韓愈《答李翊書》:“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詞義同。 郡國,這里指本府縣。
11或,抑或,或者。 務,專力從事。《爾雅·釋詁》:“務,強也。” 相,單向施加影響。相當“給予”。 該句意為:或者強行包裝,給予褒獎。
12jùnshí,拾取。《類編》:“捃,取也。”
為,作。這里指寫作。
薦紳,指上層人物。《爾雅·釋詁》:“薦,陳也。”陳設。《禮記·玉藻》鄭玄注:“紳,帶之垂者也。”古代官員以紳束腰,一端下垂。該句是說:選取些蕪雜瑣事,寫縉紳們難以出口的混賬話。
13尺幅,亦稱尺籍。筆跡、文辭、書籍皆得稱之。王夫之《薑齋詩話》:“《公》《榖》二傳,先儒以為弟子問答之言,非如《左氏》勒為成書,原自不成尺幅。”即此。
俄頃,間。《玉篇》:“俄頃,須臾也。”
抑,也許、好象,收斂副詞。
14一,等同,一樣。《孟子·離婁》:“先聖後聖,其揆一也。”趙岐注:“言聖人之度量同也。”是說“史”與“志”同等重要,不可沒有。

登州東極於海,古萊、牟國,春秋之末為齊東鄙。1風濤洶湧,島嶼錯,遼左朝鮮諸海舶,2乘迅風,千里不移時至。3至或掠殺,得志輒颺去。4其地瘠而民貧,貧則無固志;多掠殺,則難生聚:登用是彫敝。5明末數十年變故屢作,軍旅頻仍,6爰設御史中丞為防撫,7而其勢潰決,不可收拾,肝腦塗地,燃指析骸。8余嘗聞父老言兵變諸遣事,未嘗不歎息出涕也。其間貞臣、勇將、義士、烈女之駢死9湮沒者,可10勝道哉?

1極,盡頭。 “萊”與“牟”當為不同時期的兩個國家。登州地,堯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穀。”(《書·堯典》)夏代斟鄩氏建國于此(見明泰昌《登州府志》)。西周與春秋時期為萊國(因其地在齊國之東,故又稱東萊),《春秋左傳疏》:“東萊,黃縣是也”。又《元和郡縣志》:“黃縣,古萊子國。”齊靈公十五年(前567年)伐萊,滅之,遷萊於郳(即小邾,在今棗莊市山亭區)。”牟國,當為萊國滅亡之后的牟婁(今萊蕪一帶)移民國。《續山東考古錄》:“周牟國,齊遷牟國於此(福山縣)。”戰國時為齊國附庸,因地處齊國之東,故稱“齊東鄙”,鄙,邊遠之邑。又稱“東表”。
2左,今黃海。面南,黃海位于左。
舶,船也,艘也。《廣雅》:“舶,舟也。”又《玉篇》:“舶,大船。”
此指黃海里的船舶。
3迅風,疾風。《爾雅·釋詁》:“迅,疾也。”
不移時至,是說“時不移而船到”,形容船行迅速。
4或,副詞常常《論語·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皇侃義疏:“或,常也。”  yánɡ,飛也。形容海盜來去之速。
5固志,堅強凝聚之志。《玉篇》:“固,緊固也。”  用是,因此。用,介詞表原因,因也; 是,代詞,此也。
6軍旅,事事。 頻仍,持續不斷之意。這里主要指禍害最為深重的崇禎四年十一月至六年七月的孔有德叛亂。(見《府志》卷十三、《明史》本纪第二十三)。
7爰,于是。《助字辨略》:“凡云‘爰、于是’者,皆相因而及之辭也。” 設御史中丞為防撫,是指崇禎初年“以關、寧道孫元化為登萊巡撫,改登州鎮為副總兵,以總兵張可大任之,以黃龍為島鎮,挂印總兵駐旅順口。”(《明史》本纪第二十三)這是登州有史以來級別最高(正二品)、規格最盛(軍政一統)的軍政長官之一。

8結果因孫元化的用人失當與喪失作戰良機,使得叛軍首領孔有德得以屠城殘眾、生靈塗炭。
9駢死,比連而死,言死之多
10可,岂可,岂能。

天下之地不足恃,恃乎其人。1劉寵、太史慈,2登產也,以清節烈行著於漢季,後世過其里者有餘慕焉。蘇軾知登州不旬日而條議鹽榷,3所言皆利民,至今祀之。然則人材、吏治固非地所能限也。4登固有志,5燬於兵,自泰昌至今闕遺且四十年。6司理王君7購得寫本,余深愳放失,8屬王君及郡守楊、李二君9先後網羅分任,10其地之賢者及期以書來屬,草雖完,攷訂未具。11適吳門顧甯人為蒐閱校讎,12又三月而成。今郡守徐君、司理彭君,13始鳩工授梓,14成一郡文獻。條目備矣,其事變本末或缺有間焉,豈其闕疑耶?15君子觀於其書可以論其世矣,16即其地、其事、其人物。考政治稽謠俗,亦可得其槩矣17!若夫蓬萊三島、蜃樓海市之觀、神仙恍惚恠幻,18此固騷人達士之遊目騁心、臨風自得者,非志所能盡也。19
順治庚子20春正月提督山東通省學政按察司僉事江左21施閏章撰

1《說文》:“恃,賴也。” 其,語助詞,無義。
2劉寵,字祖荣,後漢牟平人。以明經舉孝廉,遷會稽太守,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山陰五六老叟齋百錢送寵,寵為選一大錢受之。累遷至司徒、太尉,卒于家。(見《後漢書·循吏列傳第六十六》,民國《牟平縣志》卷七)。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人年少忠义,為北海太守孔融所敬重,推薦給劉備。後為孫策所俘,并拜為折沖中郎將,被孫權委為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卒。(見《三國志·吳書四》,同治《黃縣縣志》)。
3旬,十日为一旬。“不旬日”犹言“不过十天”。 què,專營。蘇軾《私試進士策問》之六:“茶之有榷與稅非古也。”本志《前秩》云:(蘇軾)八年任。上議水軍狀,復乞罷登、萊兩州榷鹽令,竈戶賣與百姓,官收其稅。上從之。民困頓,蘇在郡未一月,即內召,士民感化,深惜其去之速也。後,立祠祀之,并祀名宦祠。
4然則,然而。朱孔彰經傳虛字義説:“然則,今用‘然而、然且’,字皆有承上起下之意。”固非,俗语“本不是”。
5是说登州本來有《志》。今蓬萊縣檔案館所藏明泰昌王言等序十八卷本《登州府志》即是。該本木板本,與王鼐手寫本不同。惜漫湮殘破,難以卒讀。
6泰昌為明光宗朱常洛年號,只一年(1620)。泰昌元年至順治十七年該序寫作時間整40年。
7司理,即司寇、司獄,官名,宋元時掌獄訟之事,明清稱推官。明璩崑玉《新刊古今類書纂要仕宦部外府知府》:“推官,正七品。郡理、司理,并推官也。”  王鼐,長治進士,順治十一年任登州府推官,後署登州知府。康熙五年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8愳,同“懼”。  放失,散失。《漢書·敘傳下》:“厥事放紛。”顏師古注:“放,失也。”
9屬,通“囑”。  楊奇烈,蓋州貢生,弱冠知沂州,有聲譽。順治十三年遷登州知府,任職一年陞濟寧道。歷按察司副使,分守登州道。  李經國,北直南宮貢生,順治十四年任登州知府。任職一年旋陞山西岢道副使。
10猶言搜羅人才,分配任務。
11及期,到期。《廣雅·釋詁》:“及,至也。”  屬,聚集、會集。《廣韻·燭部》:“屬,會也。”攷訂,考證、校訂。 具,完備。
12適,得也。
顧炎武(1613—1682)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清軍入關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蘇州為古吳地,故有“吳門”之稱。
蒐閱sōuyuè,檢閱,審訂。
13指登州知府徐可先,順治十五年任詳見徐可先序。  彭舜齡,登州府推官,夏邑進士,順治十六年任。
14《爾雅·釋詁》:“鳩,聚也。”  梓,《正字通》:“俗謂鋟文書於版曰梓。”後專指印刷。
15或缺有間,猶言“缺漏與不足”。  志書編寫有一條原則,曰“缺疑以慎言”。意思是對無文獻記載的事,對有疑問而無充分證據否定的事,要一仍其舊,不可妄斷。 “豈其闕疑耶?”(難道就是那個“缺疑以慎言”嗎?)即此意。
16觀於,看到。於,介詞,引進動作向的對象,相當于“”。
其書,指所修登州府志》。其世,《登州府志》所志之世。
17“考”與“稽”同義互文。
槩,同“概”,大概、梗概。
18若夫,轉折連詞。“若”、“夫”合用,表示另提起一事,相當于“至于”。 蓬萊三島,即蓬萊、瀛洲、方丈。
蜃樓海市,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以生折射或反射,把遠處景物顯示在海空,形成各種奇異景象。古人以為是蜃吐氣所致,故稱蜃樓。恠,怪的異體字。恠幻,幻化的怪異景象。
19明泰昌《登州府志》鈐貞元者題《神山現市》語:“倏忽不知人換世,乍觀蜃市各驚心。”
20順治十七年(1660年)。
21面南,安徽宣城位于長江之左,之東。故有江左、江東之稱。


徐可先序

徐可先(1615--1689),字聲服,號梅坡(又梅溪),常州武進人。順治四年(1647)丁亥科進士,授直隸束鹿縣知縣。順治五年(1648年),改任龍泉縣知縣、署慶元縣知縣,遷刑部主事。順治十五年(1658年)任登州府知府,後遷刑部郎中。康熙十六年(1677年)由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調任河間府知府後升提督山東通省學政按察司副使。所到之處,做好事多多,尤其為所任職各地編撰了彌足珍貴的方志史料,如修撰的有:順治《龍泉縣誌》、順治《招遠縣誌》、康熙《河間府志》,編訂的有順治《登州府志》等。


善為治者,在審其急而先圖焉,(1)能裨軍國則為之,能益民生則為之。(2)郡志之纂其亦不急之務,宜在所緩乎?(3)顧余涖登踰月,輙詢舊志,(4)知為兵燹湮燬。(5)前此諸臺及府若縣固常從事而未就緒。(6)夫郡志非所以裨益軍國民生,曷為諸臺及前之府若縣咸汲汲謀之?(7)(8)與余心合也。今天下東、西、南、朔,聲教敷施一統之業,(9)視古尤盛(10)。獨是鯨波未靖,來往憧憧。(11)尚厪當寧之宵旰。(12)

(1)善,擅長。圖,謀取。 是說:擅長理政之人,在于能分出急務而先辦。
(2)bì,《說文》:“裨,接益。”與下文“益”互文。
(3)其,副詞,用于反詰語氣,豈也,難道。 務,事。宜,應當。該句是說:修府志難道也是不急的事,應在緩行之列?
(4)顧,回首,猶“回過頭來看”。 lì,同莅。臨也,來也。  輙,同“輒”,副詞,立即、就。

(5)xiǎn,《正字通》:“兵火曰燹。”  湮燬,沉沒毀壞。
(6)臺,舊時對人的尊稱,如稱官長為憲臺,平輩為兄臺、臺下。諸臺即諸位同僚。  若,連詞,與也,和也。
固常,一再、不斷之意。《集韻》:“固,一曰再辭。”  該句猶言:在這之前,各位同僚以及府與縣續修府志的事從未間斷,只是未完稿。
(7)夫,有指詞,此也、這也。
所以,表使動,使也。《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舉凶器必殺,殺所以生之也。”與此同義。 “非所以”即“不使”、“不能”。 為:為何。說文》:“曷,何也。
汲,通“急”。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8《助字辨略》:“適,正也。”適,副詞,正好、恰好。
9《爾雅·釋訓》:“朔,北方也。”  聲教,聲威教化。班固《東都賦》:“考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燭幽。”即此。  敷施,傳布施行。
10《小爾雅·廣言》:“視,比也。”猶言“比古代還偉大”。
11獨是,僅此,副詞,表范圍。  《廣雅·釋詁》:“靖,安也。”取明末清初永覺和尚《廣錄》“鯨波未靖於海南。鐵馬正驕於塞北。”之意,比喻國家動蕩未安。 “憧憧往來”語出《易·咸》,九四之卦(上兌下艮) 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的爻辭。此卦是說九四之陽既純且旺,于事有利。  該句意思是:僅僅局勢稍有未安,但未來大好。
12尚,副詞,表希望。  厪,又寫作廑,同僅,少也。 寧,靜也。 宵旰,夜晚。古代多用“宵衣旰食”、“宵旰憂勤”等來稱譽帝王勤政。該句意為:希望皇上稍息宵旰之勞。

登州一郡,三面洪濤,屏翰京師,控引遼左,1扼東南衝突之要,2乃分土僅六百餘里3;而緣海之地,自山母屺島口東至成山,4折而南至嘉雞汪,又折而西至東良海口,環抱紆;其間衛所墪堡,5棊布星羅者二百有奇,計其里道一千二百有奇。夫以區區之郡當彫瘵之餘,6非有富民足與保聚,非有重兵足與防守,非有高山深谿足與憑負:乃可虞者若彼,不可恃者若此。7使不勒成一書,俾當事有所取鑒,8不幾以地僻東隅,無關要害,而陰雨綢繆,且置弗問也9今試披覽圖籍衝次衝,應守者幾何?10登之兵弁足供捍禦否?11里甲保甲編戶者幾何?12登之生齒13足供徭役否?中地下地荒蕪者幾何?登之占籍足供墾闢否?14存留積貯倉庫之蓄幾何?脫遇緩急足備不虞否?15樓櫓斥堠16修葺之費幾何?脫遇頹圯,有所取給否?17饑饉兵戈多歷年所18,甫離瘡痏,雖勤撫字,能遽復舊觀否?1920也,島嶼不可無屯守,郡邑不可無防衛援昔證今,可因循苟簡否?21使當事者一深計之,22則兵在,所23必增;備在,所必飭24;餉在,所必儲;險隘在,所必嚴;流亡在,所必撫;賦役在,所必矜25;饑寒在,所必恤。於以壯渤澥之金湯26,鞏畿甸之藩輔27俾當釋霄旰之憂,28裨益軍國民生,孰大於是?29

1屏翰,保衛。《明史·靖江王宗謙傳》:“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詞義同。  控引,控制。
2扼,把握。與前“控引”互文。  衝突,突出。指文、榮地形深入大海。
3乃,卻、但。表轉折。  “六百餘里”猶云“六百餘里見方”。據乾隆《大清一統志》,登州府“東西距五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五十里”。該序稱“分土僅六百餘里”當包含府治“至遼東金州界旅順口五百里”之約數。
4緣海,沿海。 山母屺島,今寫作坶屺島,在龍口。  迆yǐ,曲折延伸。《說文》:“迆,衺行也。”
5迴,曲折。東良海口在招遠西海岸,故有環抱紆迴之說。
、所,元明清軍事守備與屯田軍的一種建制。《明史·兵志二》:“度要害地,係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  墪(墩)堡,古代軍事上設置的報警臺或堡壘。
6彫瘵之餘,猶言“凋殘敗壞之後”。彫瘵diāozhài病困。其時剛剛結束明末清初的戰爭。故有“彫瘵”之說。
7可虞,使人憂慮。 “若彼”與“若此”對舉互文,所指為同一事物。該句是說:令人憂慮的是這些,讓人沒底氣的也是這些。
8使,設使、假設,下同。 俾,使也。 當事,指管事官員。
該句是說:假使不寫成一書,使官員有所借鑒。

9,豈不。 幾,近也
陰雨綢繆,源于“未雨綢繆”(見《詩·幽風·鴟鸮》)。  也,通“耶”,表疑問語氣。 該句是說:豈近于因地處東部海疆,覺得無關緊要,而事到臨頭還不過問一樣嗎
10試,嘗試。
披覽,同“披閱”,展開卷軸觀看。以下是展觀時的聯想。 衝,交叉路口、口岸。極衝、次衝,猶言一級口岸、二級口岸。幾何,多少。
11兵弁bīnɡbiàn,士兵及低級武官總稱。弁,成年男子。捍禦,抵禦、護衛。
12里甲是源于周基層稅賦制度其主要功能是籍戶口,完稅賦。內容為:每110戶立一里,內中10戶含丁男數最多的戶主選為里長,余100戶分成十甲。里甲在于協助居民登記、估算并徵集地稅、丁稅及編訂納稅人名單(黃冊)。保甲制,是起于宋代的一種基層戶籍制度,主要功能是稽戶口,弭盜賊。內容為:每十戶立一牌,立牌長一人;每十牌立一甲,立甲長一人;每十甲立一保,為首者稱保長。保甲負責稽查戶籍,記錄個人行蹤,監視與舉報不法犯罪。
13本指長出乳牙的男女,這里指戶口、人口。古時,嬰兒長出乳齒方能登記戶籍。《周禮》卷三十五:“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释曰:“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者。”
14占籍,新入籍定居者。是說:那些荒地夠入籍定居人墾种的嗎?
15脫,連詞,假使、萬一,表假設。下同。
緩急,指危急之事或發生變故之時。《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同義。足備,足以應對。不虞,不可預料。
16樓櫓,又寫作“樓樐”;斥堠,又寫作“斥侯”,均用于瞭望敵情之用。不同者樓櫓是高臺,無頂,可建于地面或戰船之上;而斥堠是有頂的土堡。
17取給,供給。
18多歷年,“歷多年”的倒裝。所,語助詞,表不定之詞,與後來的“許”字相當。
19甫,副詞,方才,剛剛
瘡痏,瘢痕,猶俗言“瘡疤”。
撫,愛養人民,使其休養生息。遽,疾速。 該句說:剛剛脫離了戰爭傷疤,官吏雖然勤恤百姓,可是能迅速恢復原有景象嗎?
20虛字說》:“且字、况字、矧字之聲,進步展拓,與前文一路,愈展愈深。” 且也,有“況且”之意,用于引出另一話題。
21援,引也。
證,印證。 因循,循舊不改。
茍簡,猶言“茍且簡略”,簡單從事。
22一,一旦。《左傳·成公三年》:“一失其位,不得列於諸侯。”同此。是說:假如主事官員一旦處考慮。
23所,詞,表近指,相當于“那”。如“兵在,所必增。”“所”指代“兵”。是說:只要有軍事存在,那兵就必須增強。”字用法下同。
24,武備。 整治
25慎重。《大戴禮記·小辨》:“矜行以事君。”盧辨注:“矜,猶慎也。”
26於,在於。以,相當虛意“來”字。 渤澥,即渤海。清阮元《小滄浪筆談》:“萊州城北數十里,即渤解也,風濤黯淡,一望無際。”渤澥,本為渤海一部分,後指渤海全部。
金湯,金城湯池的簡稱。意謂金的城,沸水的城。形容城池險固。《漢書·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顏師古注:“金以喻堅,湯喻沸熱不可近也。”)
27指京城所轄的地區。甸,古代天子所屬五百里以內田地。畿甸,即京城。
藩輔,京城門戶。藩,籬笆、屏障。京城附近曰輔。
28俾,使也。該句意為:使日夜之憂。
29,代詞。指修志之事。

至若宮觀物產、風俗文章、職官人物,諸目1亦備列之以誌盛衰,記形勝、鑒得失、考貞淫2,成一郡之全書,而非諸臺及前之府若縣與余汲汲纂修所尚也3會學憲施公編輯既定,4余遂商之闔屬,付諸梓人,5以備當事者之取鑒云。
順治庚子6秋七月知登州府事蘭陵7徐可先題
1諸目,各個欄目。
2於以,相當于“在于來”。以,意同虛字“來”字。 貞淫,正邪。
3而,語詞。劉淇助字辨略‘而’字但爲語助,無所承轉,去‘而’字則不可以句也。”該“而”字即此。非,“豈非”的省寫,相當于“難道不是”。《書·大禹謨》:“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助字辨略》:“此‘非’字,猶云豈非,省文也。”與這里的“非”字用法相同。汲汲,同“急急”。
尚,遵循、追求。 也,同“耶”。該句意為:難道不是諸位同事及這之前的知府、縣令和我急于編修府志所追求的一樣嗎?

4會,猶“趕上”。 學憲施公,即施閏章。學,是學政的省稱。 憲,即憲臺的省稱。見前注。 既定,猶“停當、完結”。
5闔屬,指府衙所屬官吏。 梓人,刻板印刷者。
6庚子即順治十七年(1660年)
7蘭陵指今之江蘇常州武進。梁武帝簫衍為今蒼山蘭陵人,登基后將武進更名為蘭陵縣,以示其不忘祖籍。之後人們將山東的蘭陵稱北蘭陵,常州的蘭陵稱南蘭陵。



三 任璿序

任璿(---1698)字政七,號具茨別號在庵,衛輝府(今新鄉)人。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科舉人,十八年己未科三甲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一年改戶部廣東司主事。歷戶部江南司員外郎、刑部廣西司郎中。二十四年告假歸里侍母。三十一年授中憲大夫,任登州府知府(正四品)。康熙三十三年,修《登州府志》並撰序。三十五年七月母卒守制,三十七年春卒於故里。著有《研齋集》一卷、《東園臥吟》一卷、《東園吟》四卷、《丹崖草》一卷、《東園遺稿》一卷、《似舫詞》一卷。

《志》者何?《志》,郡邑之跡也。跡則何為1乎?志跡為昔之所已然,不志之無以鑒前跡;為今之所既然,2不志之無以啟後:故志之也。是故3星野、山海、土田之不易4,沿革、戶口、風俗之屢更,逮乎5人物之盛衰,吏治之得失,典禮之大,軼事之細,莫不備志,故曰《志》也。何續乎?續以完乎其《志》焉。67昔之跡,昔《志》志之。然8闕而未載,載而未詳,詳而未核者,往往而有,則待乎增削。今之跡,昔《志》不及志之。政令殊昔,事例遵今,則待乎纂入;人情異趣,習俗異尚,人材嗣起,則待乎補綴。而無以增削之、纂入之、補綴之,則《志》不完,故續之。續之,所以完乎其《志》也。續之矣,而不居作者之名9。一切因仍,茍且共人生活,則如勿續。10否則啟款釀浮;11否則取青白。12記一人,而於其人有溢量;13記一事,而於其事有縟旨;14使後之議今,一如今之議昔:則何以為完書?15故續修之《志》,較始修之《志》功等,而倍難之。16

1為,位于句末,表疑問語氣。該句“為”與“乎”兩個疑問字迭用。
2為,作為。所,語助詞,無義。“已然”與下句“既然”均為過去式,但“已然”久,而“既然”近。
3是故,猶言“所謂”。《荀子·勸學》:“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是故”亦“所謂”。
4易,改變。《玉篇》:“易,轉也、變也。”
5乎,至于。爾雅·釋言:“逮,及也。”邢昺:“釋曰:亦謂相及也。”
6“何續乎”當為“何為續乎”的省句,即“為何要續呢”。 完,完備,完整。 乎,語助詞。
7爾,代詞,指示時間,相當于“那”。《策府元龜》卷六百九十一:“當爾之日,卿若持疑……”用法同。
8然,然而。使語意轉向“昔志”不足。
9不居,猶“不署”。
10因仍,因襲、沿襲。  茍且,隨便、不認真。  共人,“與人一起”之意。  生活,“生吞活剝”的省詞。唐劉肅《大唐新語》:“諺曰:‘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比喻生硬地抄襲與模仿。 如,不如。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語急例》:“古人語急,故有以‘如’為‘不如’者。”  該句是說:一切照舊,隨便與人生吞活剝,不如不續修。
11啟款,引出欲望。啟,“開啟”、“引出”之意。 款,欲望。《說文》:“款,意有所欲也。”浮,輕浮不實。 該句意為:不然,會引起私欲,釀出輕浮不實的文字來。
12媲,配也。 該句意為:不然,會黑白顛倒。
13溢量,猶言“出入”。
14rù,數個、多個。縟旨,多中心。
15則,承接連詞,那么。 何以,以何,介賓短語,相當于“憑什么”。
16是說“續志”與“原志”功勛相當,而難度却比“原志”成倍增加。

余不敏,來蒞茲土,於郡志三致意焉1。初余筮仕謬讀中秘書2未嘗司3纂修之事,敢自謂有著作才4嘗從事芸閣諸君子後5,竊聞6
之作史者矣:不虛媺、7不隱惡,事必懲實,意無苛刻,寧直而信,無文而偽。8夫郡邑之志,郡邑之史也。謂9作志而有殊於作史乎哉!爰偕10郡之賢人君子,尊吾所聞而釐定11乎舊志,詳覆參訂,12數易稿,而事始竣,蓋其慎也。13

(1)三,表多數。三致意,猶言“多次發話”。
(2)古人將出做官,卜問兇吉稱筮仕。這里指初出做官。  謬,妄也,謙詞。  dòu,句讀之“讀”,校勘書籍。  中秘書,皇家藏書處。《漢書·成帝紀》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祕書。  該句意為:我起初出來做官,是在中書省校古籍。
3司,主持、掌管
(4)敢,不敢。此亦俞樾所说“語急例”(见前注)。 自謂,自稱。

5芸閣,芸香閣省稱,秘書省的別稱,皇家藏書、校書處。唐盧照鄰《雙槿樹賦》:“蓬萊山上,即對神仙;芸香閣前,仍觀秘寶。”即是。
6竊聞,猶“暗自聽說”。清劉淇《助字辨略》:“凡云竊者,謙詞,不敢徑直以為何如,故云竊也。”
(7)měi,同“美”,善也。不虛媺,不虛妄美化。
(8)寧,副詞,必定、一定。  直,端正。  文,文飾。 偽,虛假。 意為:一定要端正、可信,沒有文飾與造假。
(9)謂,奈也、如也,俗語“怎么”。本句是說:怎么能說作志有別於作史呢!
(10)爰,于是,表承接。  偕,俱也,夥同也。
(11)釐,理也,這里是“修訂”之意。
(12)覆,審查、核查。
(13)蓋,總括副詞。前文是散說,到此是收束總括,有“都是”、“皆在”之意。

余用是1有感焉。登郡海環三面,衛所而外,州一縣七2。城在山間。環境計里千有數百,無規方五十里之平疇3,農力磽确斥鹵耳。4故凋敝困疲之形多,豐亨豫大5之象少。蓋6登之土瘠,登之民貧,登之賦繁而徭重。7是守土所急,宜繪圖上告,徐策治安者也。8與煩擾清靜也,與操切息事也。9知弊而去之,必盡,毋狃已成而因循10;知利而興之,必力,毋憚易轍而遲迴11。加意作人12,則人才日以盛;加意綏輯13,則孑遺14日以滋;加意風尚,則民俗日以淳。變通宜民,與時調劑,期於盡善而後已,余未之逮15也。雖然,竊有志焉,用以自朂。16且以17告後之來茲土者:前有以18鑒也,後有以啟也;法戒嚴而師資凜慎19,勿曰是《志》也跡焉已爾。20登郡幸甚!21是為序。
康熙甲戌22秋八月知登州府事鄘南23任璿題

1用,相當于“以”,用來表示憑借或原因。用是,因此。
2即蓬萊縣、黃縣、福山縣、棲霞縣、招遠縣、萊陽縣、文登縣與寧海州。此序寫作于康熙33年(1694 年),去此序41年之后的雍正13年(1735年)榮成、海陽方立縣。
3規方,即俗云“方圓”。  平疇,這里指平坦土地。
4磽确qiāoquè,土壤堅硬貧瘠,即膠東人稱“石砢垃地”。
斥鹵,鹽堿地。《書·禹貢》:“厥土白墳,海濱廣斥。”鄭玄注:“斥,謂地鹹鹵。” 該句是說:農民將力氣使在砢垃地與鹽堿地上。
5豐亨,富足通順。《廣韻》:“亨,通也。”通達、順利。  豫大,大豫的倒裝,意為“非常安樂”。《爾雅·釋詁》:“豫,樂也。”
6明盧以緯《助語辭》:“發語之端,用一蓋字,卽是大凡之意。”
7賦,田地稅,泛指賦稅。  徭,徭役、兵役的總稱。
8是,此,承上指代。 宜,應該。 徐策,緩和之策。
9 …………”,同“與(如)其……則寧愿……”,表比較選擇的固定詞組。《史記·魯仲連傳》:“吾與富貴而詘於人,甯貧賤而輕世肆志焉。”用法同。 煩擾,煩擾百姓。 操切,操之過急。
10毋,副詞,表禁止或勸阻,相當于“別”、“不要”。  niǔ,拘泥。《玉篇》:“狃,習也。”該句意為:別拘泥已經存在的東西而死守不前。
11dàn,畏難,畏懼。《說文》:“憚,忌難也。”
易轍,改道。這里指改變政法。  遲,遲疑、猶豫。迴,回避、逃避。  該句意為:不要畏懼變法而遲疑逃避。
12加意,加大注意力。作人,培養人。《詩·大雅·棫樸》:“周王壽考,遐不作人。”孔穎達疏:“作人者,變舊造新之辭。”
13綏輯,安撫聚集。《舊唐書·忠義傳》:“綏輯將士,完繕城郭。”意同此。
14孑遺,殘存者,遺民。《明史·忠義傳四》:“三陷之後,城中幾無孑遺。”與此同義。
15逮,及也、達到也。
16朂xù,同“勖”。《說文》:“勖,勉也。” 自朂,自勉。
17且,而且。以,後面省略“此”字,“此”指代冒號後面的話。
18以,語助詞,無義。《書·堯典》:“以親九族。”黃生《字詁義府合按》:“以,語詞也。”下同。
19法,指前鑒後啟的理政韜略。
戒嚴,周密。
師資,可效法的資源。
凜慎,嚴肅慎重。
該句意為:前鑒後啟的理政經驗非常嚴密,可效法的資源很是嚴肅慎重。

20猶言此志不是故事羅列,而有理政經驗在其中。
是《志》,此《志》也。
焉已爾,語助詞。焉、已,皆語終詞,語已盡而意有餘;三個語詞合用,有加重語氣作用。 該句是說:不要說這本《府志》是舊事的流水賬啊。

21該句前省略了“如是”、“誠如是”。完整句子當是:誠如是,則登郡幸甚。
22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
23鄘,古國名。周武王滅商,分紂王城為邶、鄘、衛三國,都以南曰鄘(鄭玄《毛詩疏》)。鄘南,今河南新鄉。



[ 本帖最后由 东莱野老 于 2011-8-3 13:5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1: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永泰序

永泰(約1687---?),原名石安,正白旗人。年二十七歲由伊兄石勇於散秩大臣一等子兼一雲騎尉任內恭遇皇上。雍正五年年四十由筆貼式補授湖南湘鄉縣知縣,十年五月題陞永綏同知,十二年五月內題補湖南辰州府知府,乾隆六年任登州知府。後遷工部郎中。

《周禮》職方氏掌天下之圖,辨其邦國、都鄙(1)人民與其財用,周知其利害,(2)勒為成書。(3)歷代遞(4)興,史冊鱗次(5),因革損益,按籍可稽(6)。我朝文教覃敷,(7)恩施廣被,(8)一道同風,六服群辟。(9)聖天子念切民依,(10)繪圖(11)御座,運星辰於掌上,疇應雨暘;(12)列畛域於扆間,功垂帶礪。(13)

(1)邦國,指畿外諸侯。都鄙,指畿內采地。
(2)周知,遍知。《廣雅•釋詁》:“周。徧也。”  利,指金锡竹箭等物產。害,指神奸,鐘鼎所象百物也。
(3)古代無紙,書簡要皮條編成冊。勒,編纂。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春秋書》:“勒為一卷,以垂將來。”“為”即“成”。《廣雅•釋詁》:“為,成也。”
(4)遞dì,更替。《爾雅•釋言》:“遞,迭也。”
(5)鱗次,如魚鱗有次序,是說既多又有序。
(6)稽,考。
(7)覃敷,漫布。覃,《爾雅•釋言》:“覃,延也。”敷,傳布。
(8)恩施,指皇帝恩賜。《後漢書•桓帝紀》:“務崇恩施,以康我民。”即此。廣被,與“覃敷” 同義對舉。
(9)一道,猶言“整個世道”。 六服,王畿以外六種不同等次的諸侯國。“一道”與“六服”皆指天下,同義對舉。 群辟,猶言“群起效法”。《逸周書•祭公》:“天子自三公上下辟于文武。”孔晃注:“辟,法也。”
(10)切,深也。《漢書•霍光傳》:“光聞之,切讓王莾。”顏師古注:“切,深也。” 民依,民安。《詩•大雅•公劉》:“篤公劉,于京斯依。”朱熹注:“依,安也。”此句意為:皇帝深愛其民,百姓愈能安居。
(11)圖,板圖,疆輿之圖。
(12)應,承受。《爾雅•釋言》:“應,受也。”  暘,這里指太陽。意謂:大地承受着雨露陽光。
(13)畛域zhěnyù,本指田畝界限,此指天下四方之圖。  扆間yǐjiān,宮殿窗與門之間。   帶礪,衣帶與砥石。《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裴駰引應劭曰:“帶,衣帶也;厲,砥石也。河當何時如衣帶,山當何時如厲石。言如帶厲,國乃絕耳。”此言功垂萬代四方。

康熙甲寅年(1)詔修《大清一統志》,寶籙(2)輝煌,爭光日月;掌之太史,秘閣流芳(3)。雍正七年,世宗憲皇帝(4)復詔增修《一統志》及各省《通志》;煌哉,鉅典!布之遐邇,無不同軌同文矣(5)。凡在州牧侯伯,(6)凜遵風化,仰沐鴻休。(7)若非簪筆之臣(8),不敢漫為記載。然民風土俗,燥濕隨時,疆域官司,增除異制。膺(9)茲土者,漫不經心,倘一旦輶軒策問,(10)太史巡風,(11)車轍所周,(12)郡縣茫無以應,則重負我皇上勤求民隱之心(13),隕越良深(14),栗栗(12)危懼。

(1)康熙十三年,(1674年 )
(2)寶籙bǎolù,傳說中鳳凰授予黃帝的圖箓,亦稱寶圖。這里指帝業。如《郎潛紀聞》:“寶籙中興。”是也。
(3)是說永遠寶藏在秘閣之中。
(4)即清雍正皇帝,名讳:胤禛;廟號:世宗;謚號:憲。
(5)是說詔布天下,不論中原與邊遠,無不同一體例、規制。
(6)《字彚》:“牧,古者州長謂之牧。”《書》孔穎達疏:“《王制》云:‘千里之外设方伯,八州八伯。’然则牧、伯一也。伯者,言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7)凜遵,嚴肅、莊重地遵從。 鴻休,鴻福、大福。《左氏春秋》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杜預注:“休,福祿也。”
(8)古代,皇帝近臣、書吏插筆于冠或笏之中,以備隨時記錄、顧問。簪筆之臣,指學貫古今刀筆重臣。
(9)膺,躬親,主持。猶言親自管理。
(10)輶軒yóuxuān,本為古代使臣所坐之輕車。此指使臣。  策問,本為古代取士的一種方式。設問,令應試者對答,謂之策對。這里指“查問”。
(11)太史,秦漢時掌管歷史與歷法的長官。巡風,采風。
(12)所周,意為“假若來了”。所,假設連詞,假若。 周,至、到。  
(13)重負,深負。 隱,病痛、疾苦。《廣韻》:“隱,痛也。”
(14)隕,失也。 越,治理。《廣雅•釋詁》:“越,治也。”  隕越,猶言失職。  良,程度副詞,很、甚。
(15)“栗”同“慄”。 栗栗,因懼怕而發抖。

泰奉恩綸(1),調任登郡,蒞事三月。考閱前志,學臣江左施(2)創于順治庚子(3),郡守任璿續于康熙甲戌(4),雖規模大備,然歷年久遠,殘缺頗多。登雖僻處海濱,而近日之民風土俗嶐嶐日上(5),所當博採老成(6),遐稽典籍(7),彚輯成編,以備顧問(8)。集中條目,皆仿前格,增闕補遺,並續甲戌以後之聞見(9)。覽山川形勝,凜然有青齊屏翰之思(10);披賦役井疆,殷然有靈雨桑田之意(11)。考學校而思作人,驗民情而懷保乂(12)。前人宦績,何以克紹(13)?芳徽古蹟彫零,奚以振興聾瞶(14)?凡皆守土所有事(15)。泰不鄙荒陋(16),公餘之下搜羅成帙(17),分類為門,務期十州邑(18)之雲山風物,彚於尺牘(19)之間,而億萬姓之悲戚懽愉,薈於几筵之地(20)。憶昨歲,泰之守辰州也,地處苗荒(21),與今之海疆相等。泰蒞任後百務未遑(22),亟(23)修郡志。前之考訂與今之編輯同一夙興夜寐(24),毋曠厥官之意。(25)而如曰莫為之前,雖美勿彰;莫為之後,雖盛勿傳。(26)泰竊凜凜不敢自居于述者矣!(27)是為序。
乾隆七年(28)歲次壬戌六月望(29)後五日,知登州事三韓(30)永泰石安氏(31)題

(1)恩綸,皇帝旨意。王勃《春思賦》:“夕憩金閨奉帝綸。”其意同此。
(2)指山東學政施閏章,施閏章安徽宣城人,面南,宣城在江左,亦即江東。
(3)即順治十七年(1660年)。永泰以為《登州府志》創于施閏章,此說不確。
(4)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5)嶐,突起。嶐嶐日上,猶蒸蒸日上。
(6)王引之《經傳釋詞》:“所,猶可也。”所當,該當、應當。《漢書•梅福傳》:“廟堂之議,非草茅所當言也。”其義同此。  老成,年高博望之人。
(7)遐稽,遠查。遐稽典籍,猶云“考查古籍”。
(8)顧問,參考咨詢。猶言備“輶軒策問”、“太史巡風”之用。
(9)甲戌,指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即任璿續修《登州府志》之年。
(10)青齊,《禹貢》青州含齊國的全部,青齊迭稱,指古齊國。  屏翰,屏障。  該句意為:博覽山川名勝,肅然而生齊地屏障的責任。
(11)披,開也。  井疆,井邑,鄉村。《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廣韻釋詁》:“殷,大也。”  該句意為:開征鄉村稅賦,大有好雨时至,,沃野丰登的心願。
(12)作人,育人(見前注)。  保乂bǎoyì,治理而使之安定。
(13)宦績,政績。  克,能也。克紹,能夠繼承。《書•冏命》:“俾克紹先烈。”孔穎達注:“使能繼先王之功業。”
(14)芳徽,“芳”與“徽”同意連緜,形容美觀妙作。  奚以,何以,相當于“怎么才能”。 振興聾瞶,意思是喚醒聾子瞎子。比喻使之復活,重放異彩。
(15)凡、皆,均總括之詞。 守土,指知府。  所,猶“之”。王引之《經傳釋詞》:“所者,指事之詞。” 有,語助詞,用于句中,無義。  該句意為:皆知府之事。
(16)猶言“不怕鄙薄才疏”。
(17)成帙,成卷、成冊。
(18)其時榮成與海陽已經立縣,登州所轄共一州九縣:
(19)上古無紙,以簡牘為文字載體。牘即木板,長尺,故稱尺牘。後稱書冊為尺牘。
(20)懽,同歡。 薈,聚集、匯集。  幾筵之地,古代祭祀的几案席間,以示其鄭重其事。
(21)辰州地處湖南西南部,苗族聚居地。荒,荒蠻之意 。
(22)遑,暇也。未遑,猶不得閑。
(23)亟,急也、疾速。
(24)夙興夜寐,猶言早起晚睡,形容勤奮不怠。
(25)《正字通》:“曠,空也,虛也。”毋曠,猶“無不合”也。 《爾雅•釋言》:“厥,其也。”  厥官,當指“縣官”(赤縣之官)、皇帝,即雍正增修《一統志》的復詔。
(26)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意為:不要做在別人前头,虽是好事却无人知晓;不要做在別人后头,虽然盛大却不能流传下去。
(27)該句是說:我暗自心驚,不敢以作者自居。
(28)乾隆七年,即1742年壬戌。
(29)歲次,歲在。 望日,每月十五日(見前注)。
(30)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三个部落联盟。這里指永泰的祖籍。
(31)石安氏,永泰的原姓名。永泰胞兄為石勇。


五 方汝翼序

方汝翼: 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祖籍浙江,直隸清苑縣人(今河北清苑縣)。咸豐五年(1855)乙卯科順天鄉試舉人,遵例報捐主事,分刑部。同治元年(1862)考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察一等。五年任湖廣司主事,七年八月因神機營辦理發審事件有功,加四品銜。九月升河南司員外郎,九年八月升福建司郎中,候補知府。十三年四月候補海關道員,二品銜,加三級奉。光緒三年十一月授山東登萊青道兼東海關監督辦洋務,四年二月到任。三月捐助晉賑,賞載花翎。八年,因援護朝鮮案,授三等軍功。十二年五月升甘肅按察使,十四年任江西布政使。十七年因籌解甘肅新餉有功,給頭品頂戴。十九年任江西巡撫,不久即返回江西布政使任,清理財務,整飭吏治,以及賑災勸學,士民愛戴,至今稱頌不衰。二十一年因病解歸,卒于家。方汝翼是洋務派的中堅人物,協助李鴻章成立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公司(中德“宝兴”公司),影響了清末民初一批人。

修志之難,昔人論之詳矣!其疆邑之沿革、地利之廢興、民俗之轉移、吏治之張弛,與夫(1)名官鄉賢、忠孝節義、畸人軼事(2)之可傳者,不詳則事不該(3),而過詳則傷善(4);不簡則要不舉,而太簡則傷略。舉其大則見以為不勤小物(5);忽羸豕(6)、弛童牛(7),而細故毛舉,則謂之不知類。(8)至於湮遠(9)之事,或傳之而近誣(10),不傳即生羊而亡(11)。禮正,不獨文之不酌諸古,不適於用。(12)為足見秉筆之匪易也。(13)然人每謂創為難,因非難,(14)不知因而至於無可因(15)。且能以所因善所創(16),則因之難,有更甚倍於創者。
(1)夫,代詞,那、彼。《史記•日者列傳》:“此夫老子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劉師培云:“夫,卽彼字,與《論語》‘夫人不言’之夫同。”
(2)畸,同奇,不尋常、特殊。《集韻•支韻》:“奇,異,也作“畸”。”  軼事,零散卻不平常的事。
(3)該,完備。《廣韻•咍韻》:“該,備也。”《莊子•天下》:“不該不徧,一曲之士也。”其義同此。
(4)善,工巧、妥當。
(5)見,用於動詞前,表被動。  勤,奮力也。《左氏春秋》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杜預注:“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該句意為:寫大事,則被說成是無心小事。
(6)忽,不經心。忽羸豕léishǐ,是說沒留心母豬。《易•下經》:“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是說母豬有所約束(金柅nǐ)才貞吉。如果不系而往,那么母豬定會焦躁踢踏。
(7)弛,放縱。 童牛,無角小牛。《易•上經》:“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牾ɡù,即關牛的欄圈。童牛放縱,強爭不息。
(8)細故,猶言細瑣之事。  毛舉,列舉瑣細之事。顏師古《漢書刑法志》曰:“毛舉,言舉毫毛之事。”  不知類,猶言不明事理。《呂氏春秋•達鬰》:“得其細,失其大,不知類耳。”高誘注:“類,事。”  意思是:瑣細之事一齊涌上筆端,那叫不明事理。
(9)湮遠,久遠。《新唐書•李多祚傳》:“後入中國,世系湮遠。”其義相同。
(10)或,抑或、也許。 誣,虛妄不實。《說文》:“誣,加也。”段玉裁曰:“不以實皆曰誣。”
(11)《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說的是:古時諸侯有每月告朔於廟之禮,而且有祭,謂之朝享。魯自文公怠於政禮,始不視朔,廢朝享之祭。雖然如此,有司仍然供備其羊。子貢見其禮廢,故欲並去其羊。孔子聽說后很不高興,制止了子貢。在孔子看來,供祭祀的羊不在了,告朔之禮也不存在了。所以不去其羊,欲使後世見此告朔之羊,知有告朔之禮,或許有一天能恢復舊制。 餼羊,活羊,亦即“生羊”。該句是說:如果不傳,連告朔禮也都消亡了。
(12)該句是說:“正理,續修之志,文字不能盡抄舊志,其內容也滿足不了變化著的今天。” 禮,事理。《禮記•仲尼燕居》:“禮也者,理也。”禮正,猶言“正理”。  不獨,不只。   酌,取也。《玉篇•酉部》:“酌,取也。”  諸,“之于”的合詞。  不適,不敷、不足。
(13)為,介詞,後省略賓詞“之”字,對此。  秉筆,執筆,即寫作。  《廣雅•釋詁》:“匪,非也。”副詞,表否定。相當于“不”。
(14)每,副詞,每每,常常。  創,猶言第一次撰寫。 為,語詞。《史記•樂書》:“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子爲能知樂。”同此。  因,沿襲、承接。《廣韻•真韻》:“因,仍也。”這里指“續作”。
(15)不知,豈不知。 前一“因”指續修府志事,後一“因”指續修所憑借的資料。是說:豈不知續修時却沒有可依據的材料。
(16)且,而且。善,好于。該句譯文:而且能用續修超出原創。
登州郡志迄今百三十年無因(1)之者矣。縱使(2)志切修明(3),毅然(4)有遠紹旁搜,崇教維風之雅意,而周咨僚佐既未必盡(5);留心文獻,即彼都人士間有得前人手錄者一二編(6),亦祇抱殘守缺,(7)而不免魯魚亥豕(8)之訛。於此,欲續纂成帙,以信今而傳後也,不綦難哉!(9)

(1)無因,指沒有續修過《登州府志》。永泰續修于乾隆七年(1742年),距光緒七年(1881年)此序寫作為139年。
(2)“縱使”與其後的“亦祇”構成“縱使……亦祇……”讓步關系復句。
(3)志切,指意向真切。 修明,行动明智。《國語•晉語五》:“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韋昭注:“修,行也”)
(4)毅然,決然,猶言“一定要……”。《說文》:“毅,有決也。”
(5)“既”與“盡”互文。該句意為:問遍了同事也未必都弄清楚。
(6)“留心文獻”主詞是“彼都人”;“彼都人”指登州府人。 間有,間或,偶爾。
(7)祇,只也、仅也。  亦祇,也只是。 抱殘守缺,指書籍殘破不全。
(8)魯魚亥豕,以訛傳訛之意。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9)信今傳後,是說:取信于現在,流傳于後世。 不,豈不。  綦,通“極”,甚也。

解梁賈君筱樵(1),由侍御出守是邦(2),修舉百廢,亟起而力任之(3)。訪遺聞羅故實(4),增以百三十年事跡於舊志;亦復斟酌損益,多所折衷:三閱載(5)而始成,顏(6)曰《登州新志》。予公餘披讀,見其文省而事增(7),且於表彰中寓善善惡惡之意,(8)誠有與宋子京之《新唐書》,歐陽永叔之《新五代史》先後。(9)同揆(10)者不禁喟然(11)曰:“修志難,修《登志》尤難!惟筱樵太守獨任其難,迺(12)成此難能可貴之舉。”予於難贊一詞之際(13),妄綴數言,願後之守斯土者,毋畏難而苟安尔(14)!
    光緒七年嘉平望分(15)守登萊青兵備道東海關監督(16)樊輿(17)方汝翼序並書

(1)解梁,古地名,春秋時晉地,三國關羽故里。故城在今山西省臨晉縣西南。此以顯地指代賈瑚籍貫。賈君,指賈瑚,見《賈瑚序》注。
(2)侍御,即御史。  邦,本是古代諸侯封國的稱呼,這里指的是“地邦”。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邑部》:“邦,《周禮》故書‘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謂土界。”  是邦,這一方土地。
(3)亟,表時間副詞,急也、速也。 力任,猶全力擔當。
(4)故實,有意義的舊事、實事。《國語•周語上》:“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故實。”韋昭注:“故實,故事之是者。”
(5)三閱載,猶“閱三載”,經過三年。
(6)顏,額也,眉上髪下部位。這里指題寫書籍封面。
(7)《新唐书》修成后,曾公亮上皇帝表,颇为得意地说:“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前”與“舊”,均指《舊唐書》。)“文省而事增”由此而來。
(8)即“該表彰的表彰,該鞭笞的鞭笞”之意。歐陽修在給尹師魯的信中說,“史者國家之典法也”,史書記載“君臣善惡,與其百事之廢置”,目的在於“垂勸戒,示後世”。他以為這就是孔子作《春秋》的“義例”與“筆法”。
(9)誠,副詞,真、確實。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陆)人。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宋吉州廬陵(今江西永豐)人。自撰《新五代史》。《新唐書》與《新五代史》重修動機在於改變舊書蘩雜拖踏,無“善善惡惡”筆趣。 該句意為:《登州府志》與《新唐書》、《新五代史》同此機杼,所不同者,先後而已。
(10)同揆tónɡkuí,掌管此事的同事。
(11)《說文》:喟,大息也。《論語•子罕》:“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何晏注:“喟然,歎聲也。”
(12)迺,同“乃”, 承接之詞,猶“然後”。
(13)《史記•孔子世家》: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小爾雅•廣詁》:“贊,佐也。”此處意為連子夏這樣的高徒也不能有一處修改。以“難贊一詞”說《登州府志》文思之高。
(14)茍安,“茍且偷安”的省詞,貪圖目前的安逸,不求將來的發達。此處指因畏難而不前。
(15)嘉平,臘月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   望分:特指夏曆每月十五日,又稱望日。望,月相名。夏曆每月十五日(有時為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運行到太陽與月亮之間,太陽從西方落下,月亮恰好從東方升起,其時月亮最圓,叫望。《初學記》卷一引《釋名》:“望,月滿之名也,日月遙相望也。”  
(16)登萊青道設於清朝中期,是山東省三個地方道之一。轄登州、萊州、青州3府,計26個州縣。其職責是輔佐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兩衙門,對所轄之府、縣(州)的政務進行督察,考核其政績,督察稅賦;“推賢舉能”,“教化平民”;督察地方駐軍,加強國防,鞏固地方統治。登萊青道初駐萊州(今掖縣城)。煙臺開埠後,清朝出於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需要, 1862年3月,登菜青道遷駐煙臺,登萊青道又增加管理煙臺地方上的外事、守備等事務。道台由朝廷直接任命,為正四品官員。
(17)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中山靖王之子劉修為樊輿侯。樊輿,即後之清苑縣地。


六 賈瑚序

賈瑚,字殷六,號小樵(又寫作“筱樵”),山西省解州直隸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咸豐九年己未二甲進士,同年任庶吉士散館,十年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十一年為湖北學政,同治八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後改任雲南道監察御史(掌雲南道御史),陜西道監察御史,遷巡城御史(巡視西城)。天津“采生折割”教案波及北京時,賈瑚以禦史身分奏《為請飭步軍統領等衙門嚴輯拐幼孩匪徒摺》。光緒二年(公元1876)任登州知府,下車尹始,即籌劃增修《登州府志》,并于光緒七年完稿付梓。

論著之文創作為難,因事(1)為易。然,因之而必有所損益,則裁成釐定擬諸創作,不得收事半之功。(2)昔者先聖以“春秋”為《春秋》(3),筆削惟(4)嚴,群賢不能贊一辭。今不修《春秋》之文,往往猶見於“三傳”率詞以揆其方,視聖經所載筆,(5)誠不登泰山不制其陵陂崺峛者矣。(6)後世有述,雖無敢望塵於先聖(7),而如宋子京之《新唐書》,事增而文減;歐陽永叔之《新五代史》,有善善惡惡之意:皆自謂突過前人。(8)然,至今《四庫書目》劉氏、薛氏之書亦復並著於錄,(9)蓋損益之難如此。(10)

(1)為,判斷詞“算是”。  因事,沿續其事,指續修《登州府志》。
(2)則,那么。事理處于推斷的情况之下,假設關系連詞。 裁成,剪裁入選材料。  釐定,整理確定。《廣韻•之韻》:“釐,理也。”  擬,模仿、效法。  諸,“之于”合詞。劉淇《助字辨略》:“不得,猶不可也。”此為“不能”。  是說:因為續修之志比附于舊志之后,所以對新舊材料都要權衡、取舍考量,仿效舊志成法,因此難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先圣,指孔子。下同。 第一个“春秋”指鲁国史记;第二“春秋”,指孔子所作经《春秋》。
(4)“筆”是寫,“削”是在竹簡上刮剝而將文字除掉。惟,也寫作“維”、“唯”,語助詞,位于句中。
(5)該句意為:而今是在修《登州府志》,不是在寫《春秋》,但也還依稀看到 “三傳”依《春秋》詞句揣度的義理與筆法。  猶,已也。猶見,已經看到。《春秋》僖公三十一年:“乃免牲,猶三望。”《公羊傳》:“猶者何?通可、以、已也。”此處當為“已”的意思。  三傳,指《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三部解釋孔子經《春秋》之書。  《爾雅•釋詁》:“率,循也。”  揆kuí,《說文•手部》:“揆,度也。” 方,義理、法則。  聖經,指經《春秋》  載筆,猶言筆法。
(6)制,《玉篇》:“制,斷也。”不制,猶今言“不管”。  陵陂línɡbēi,山體陡峭、壅塞之意。崺峛yǐlǐ,同“峛崺”, 又寫作“邐迤”,形容山勢曲折綿長。  該句意為:真是不登泰山不關心它山勢陡峭與曲折啊。言外之意則是:因為要修志,自然就關心起《春秋》的義理與筆法來。
(7)有述,有所評論。  望塵,緊隨其後之意。《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望塵”出于此。該句是說所修的《登州府志》不敢與孔子《春秋》媲美。
(8)意為:也應該和宋祁與歐陽修都說自己所作超越了前人之書(《舊唐書》與《舊五代史》)差不多。  突過,超過。
(9)劉氏、薛氏,指《舊唐書》監修者後晉劉昫、《舊五代史》監修者薛居正。  亦復,俗語“也還”。該句意為:《新唐書》與《新五代史》雖然做出越乎尋常的努力,但《舊唐書》與《舊五代史》并未因此而消亡。
(10)損益,增刪。意為續修難得“事半之功”。

登州有志舊(1)矣。據其序,言草創於愚山(2),討論於亭林(3),然按所編次覈其斷制,似非二公雅意之所存也。(4)其後政七任公(5)續之,因而無所損益(6);又其後,石安永公因之而惟益以新設二縣:(7)以迄於今百有三十年所(8),並無復有因之者矣。今余來斯,爰究爰度,(9)架閣塵封,(10)斷爛不屬,(11)守尹之姓名其不存者十七八,(12)即以(13)問吏,莫知所對;欲求其遺事,而當時故老(14)皆無在者:則前此守土諸君有不得不任其責者矣。(15)余甚懼焉。失今不圖,後復何觀?(16)愾!我寤歎是余之責也。(17)

(1)《爾雅•廣詁》:“舊,久也。”
(2)草創,始創。 愚山,施閏章號。
(3)顧炎武,號亭林,梁啟超稱其為“清學開山之祖”。
(4)覆,審視也。《爾雅•釋詁》:“覆,審也。”  斷制,猶言“裁斷”。  該句是說:根據編排,審視寫作意圖,好象有失施、顧二公原意。
(5)後政七任公,任公,任璿,字政七。河南新鄉進士,康熙三十一年(1692)任登州知府并續修《登州府志》。
(6)意思是:沿襲舊志的體例與欄目。
(7)石安永公,即永泰,乾隆六年(1741)任登州知府并續修《登州府志》。  雍正十三年(1735)裁大嵩衛置海陽縣、裁成山卫置荣成县。  該句是說永泰同樣沿襲舊有的體例與欄目,只是在內容上增加了兩個新立縣。
(8)所,猶後來“許”字,表不確定數。事實是賈瑚修志距永泰修志整一百三十九年。
(9)《爾雅•釋詁》:“斯,此也。”指代登州。  爰,語詞。《爾雅》:“粵、于、爰,曰也。”《說文通訓定聲》:“皆發聲之詞。”究、度,猶今言“調查研究”。
(10)此指原《府志》庋之高閣,滿是塵土。
(11)斷爛,本指編訂简冊的繩索朽壞。这里指書籍敗壞散亂。 不屬,不連接也。
(12)守尹,府郡長官。  十七八,十分之七、八。
(13)即,假若。劉淇《助字辨略》:“卽,若辭。”  以,虛意“來”字。無實意。
(14)故老,年高識廣之人。
(15)那么,先前在此任知府的各位有不能不承擔的責任。
(16)猶言:今天不圖謀續修府志,將來又有什么可參考的呢?
(17)愾xì,歎息。  寤歎,睡不着而歎息。唐張九齡《在郡秋怀》:“寂寞游子思,寤歎何人知?”同此。  該句猶言:我已經感覺到責任的所在。

夫是余之責也(1):夫惟新是圖(2)。周咨十部牧(3),令禮羅(4)郡地鄉人士君子,旁搜遠紹,(5)商榷損益,(6)始於光緒已卯五月之朔,訖於辛已冬季,(7)修飾潤色,凡若干卷,勒為新編;雖不盡因施、顧之舊(8),亦庶不戾於子京、永叔之遺意也乎?(9)嘗謂郡縣之志,守土者固無以辭其責;然吏從遠方來,於茲土素無雅故(10),惟鄉人士君子有篤念桑梓論著於錄者,(11)而後長吏有所因以藉手。(12)昔者,先聖言夏殷之禮,而愾歎於杞宋文獻之不足徵,(13)良有以也。(14)茲瀏覽所屬舊志,其因此以成書者,章矣!(15)今茲之役求之不少概見,何歟?(16)夫留心文獻未可以責於俗吏,(17)而能以論著成書有資文獻者,亦未可以望之於俗人!(18)彼其人已雅意著述矣,類不樂與俗吏為周旋,(19)使(20)出其所著投諸吏手,鮮有不按劍以相眄者。(21)此其秘而不出也,固然其無足恠。(22)今余為此役竊不敢自儕於末俗矣,(23)乃亦求之而不出,(24)豈郡地諸牧今猶有未能免俗者乎?(25)抑亦諸君子懲於曩之按劍遂痛於獻玉者之再刖乎?(26)否則留意於文獻者寡而無復如昔日人士之盛也乎?(27)余甚惑焉。

(1)夫,有指詞,這、那。指續修《府志》。  是,判斷詞。是說:這續修《府志》是我的責任。
(2)夫,語端詞,無義。 “惟……是……”,固定結構。惟,只、只有。是,句中助詞。如“惟利是圖”,即“只圖利”。 該句承上,是說:這個責任就是“只圖新”。
(3)周咨,猶言“遍訪”、“遍詢”。  十部牧,指登州府屬下九縣一州的長官。
(4)禮羅,意謂“以禮相請”。
(5)又寫作“旁蒐sōu遠紹”,意為:廣泛搜集,远及古人。韓愈《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旁,廣也。
(6)商榷,也作“商搉”,商討、斟酌之意。  損益,增刪。
(7)猶言:自光緒五年(1879)五月初一,至光緒七年(1881)冬。
(8)雖然沒有完全沿用施閏章、顧炎武的舊說。
(9)庶,近于,差不多。《正字通》:“庶,近也。”  戾,違也。  該句是說:也與宋祁、歐陽修的初衷差不多了吧?
(10)嘗謂,即“我曾說過”。 雅故,猶“宿願”、“宿求”。意為:官吏從遠方來,對於這方土地向無撰集故實的想法。
(11)篤念,特想。 桑梓論著,猶“鄉土著作”。《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桑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東漢以後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12)有所因,有所遵循。  藉手,借人之手以為己用。《左氏春秋》襄公十一年:“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即此。該句是說:知府借助鄉土著作獲取依據。
(13)愾歎,感嘆。徵,證明、驗證。《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是說孔子因杞、宋的資料不足,難以對杞與宋說出個所以然。
(14)良,副詞,甚也、很也。 以,由;有以,有因由、有道理。《史記•田横傳》:“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即此。
(15)其,指代“舊志”;因,以也,依也;此,代“不足徵”。以,而也,承接連詞。 章,顯露。 是說:舊志就有憑借一些不足徵的東西而寫成的,這一點,非常明顯。
(16)茲,代詞,相當“此”、“這個”。 役,事,事情,這里指“修志”。《左氏春秋》昭公十三年:“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賜之。”杜預注:“役,事也。”  求,獲得、得到。 概見ɡàixiàn,概略的記載。《史記•伯夷列傳》:“余以所聞由(許由)光(務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司馬貞索隱:“概是梗概,謂略也。”  該句是說:這次府志續修得到的不少是梗概性文字,為什么?
(17)責,要求、期望。是說:留心文獻的事不能指望俗吏。
(18)能著書且能提供史料的,也不能指望俗人。
(19)其,語助詞,無義。彼其人,即“那人”。 雅意,好興致。 類,皆、大抵。《史記•伯夷列傳》:“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詞義同。 為,語助詞,無義。
(20)使,設使、假使。
(21)鮮,少。 按劍,以手撫劍,預示攻擊。  眄miǎn, 斜視。《說文》:“眄,袤視也,秦語。”《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曰眄。”是說俗吏出于妒忌而不容於人。
(22)這就是他藏而不獻的原因,這本來不足為怪。 恠,同怪。
(23)竊,謙詞,暗自、私下。 儕chái,等同。《左氏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晉鄭同儕。”杜預注:“儕,等也。”  猶言:決不與俗吏為伍。
(24)乃,却也、可是也,表語意轉折。之,承前指“已雅意著述”之人。 不出,不提供其著作。
(25)難道登州各州縣長官還有沒脫俗的嗎?
(26)抑,語助詞;亦,義近于‘抑’(見《助字辨略》)。抑亦,也許。  諸君子,指有著作有文獻者。  曩,先前,過去。 按劍,指俗吏。 遂,因,因而。 獻玉者之再刖,指獻玉的和氏兩次被刖。《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27)不然就是刻意著作的人少,不再象過去人們熱衷于寫作了吧?

伏(1)願自今以往,長民(2)者皆不以俗吏自為,而鄉人士君子亦有樹文獻之(3),望無使郡邑故事至於頹敗不可收拾焉。將繼今而為茲役者,(4)得因以為損益,(5)庶幾事易以蕆(6),而大有禆於今茲之所不逮者矣!(7)則余今茲之役,其即可以為前車之鑒矣夫。(8)
光緒七年仲冬望日(9)知登州府事翠岩(10)賈瑚撰并書

(1)伏願,真誠希望。伏,敬詞。《助字辨略》:“伏者,以卑承尊之辭也。”
(2)長民,民之長官。
(3)樹文,指著作。
(4)將,《廣雅》:“將,且也。”而且。 茲役,指修府志之事。
(5)得因,得以藉此。 以,虛意“來”。 為,做。 該句是說:能借鄉人之文對續修的府志做些增刪。
(6)庶,祈望;幾,冀也。“庶”與“幾”,同意重迭,“可望”之意。  以,而,連詞。  蕆chǎn《方言》:“蕆,備也” 該句意為:可望事情容易完備。
(7)禆,補益。該句是說:進而對今天所修府志不足大有補益。
(8)那我而今續修府志的事就可以成為前車之鑒了啊。
(9)即公元1881年夏歷十一月十五日。
(10)翠岩,賈瑚出生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30 2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籍点注

旧方志非日用古籍,读之如蜡,则学力浅者无必要查阅旧志,学功深者不屑于阅读点注,先生好心恐白费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1 22: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約順治十三年擢任提督山東通省學政按察司僉事(布政、提刑、學政三大衙門之一,其時僉事為學政司最高長官)。……
按:从未听说有“学政司”一说。学政乃临时之差(三年一任),布政、按察两司才是官缺。清代无三司衙门(明代倒还有都指挥司)。施当时以按察司僉事的身份(官职)被差山东学政,因非御史(清初,直隶差御史,各省则差按察司副使或僉事为多),所以严格说,应称“提调”,而非”提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1: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

谢谢帮忙,感激。但我出之有据。以山东为例,雍正时山东的三司衙门如下:“山东等处承旨宣布政使军功加十五级董永雯、山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二级余甸,提督山东通省学政按察司僉事加二级吕文缨”该件出自《文陞阁缙绅全书》雍正甲辰本。原文如此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25 0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

“旧方志非日用古籍,读之如蜡,则学力浅者无必要查阅旧志,学功深者不屑于阅读点注,先生好心恐白费矣。”——当今史学,已由帝王家谱、阶级斗争转向底层百姓日用生活,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而旧方志备载“疆邑之沿革、地利之廢興、民俗之轉移、吏治之張弛”,为他书所不及,诚“学功深者”之所以深也。即学力浅者,亦不得不问津于此。而旧方志之表述为文言,所涉之典章制度,为后人所不详。故注释为必要。即如星野,知者几希。或曰东莱野老有不必注者,如表裏等常用词语,恐好心白费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09:37 , Processed in 0.173492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