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字上論武威漢簡《儀禮》的抄寫年代
《儀禮》漢簡 1959年7月出土于甘肅武威磨嘴子6號墓。計有《儀禮》簡469枚,其他日忌雜占簡11枚。《儀禮》簡分三種:甲本木簡398枚,每枚長55.5~56釐米,寬0.75釐米,包括《士相見》、《服傳》、《特牲》、《少牢》、《有司》、《燕禮》、《泰射》7篇。乙本木簡37枚,每枚長50.05釐米、寬0.5釐米,內容僅《服傳》一篇。丙本竹簡34枚,每枚長56.5釐米、寬0.9釐米,內容僅《喪服》一篇。《儀禮》簡除《服傳》外,略與今本《經》文相同,專家介紹以爲武威漢簡《儀禮》抄寫年代當在西漢晚期,下限為漢成帝河平年間。甲、乙本《服傳》為《喪服》單傳,或說宗于秦始皇焚書前之古文本;丙本《喪服》為單經,未附《傳》文,宗于昭、宣之世夏侯勝、蕭望之傳授的《喪服經》別行之學。表明西漢時《經》文和《傳》文各自單獨成書,分別流傳,有異于後世的《經》、《傳》合編。漢簡《儀禮》是迄今所見《儀禮》一書的最古寫本,是《經》學研究的重要資料,在版本校勘上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張煥君、刁小龍二位先生著《武威漢簡﹤儀禮﹥整理與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一書第3頁“簡本的抄寫年代”言:“陳夢家在《武威漢簡•敘論》中提出,簡本《儀禮》九篇的性質都是抄本,它們經過不同書手鈔寫,所以一篇中的行款、書法也有差異。而且因爲這些鈔本是墓主生前誦習教授所用,故有刊削改寫之迹,有鉤識刪點之記,有一篇三本之並存。根據墓中發現的王莽時的泉布,以及同墓出土的日忌木簡背面主人所寫‘河平’年號,陳夢家推斷墓中當在漢成帝時,其亡故應在王莽之前。據此,他推定木簡甲、乙本是屬於西漢晚期鈔本,約當成帝前後。其所依據的原本,約在昭、宣之世。丙本《喪服》年代較早,乙本或者稍早於甲本。陳氏的這一推定所依據的除了漢簡本身,還有一個假定:簡本的家法是慶氏本。而慶氏是漢宣帝時人,所以簡本的年代自然在宣帝之後。陳邦懷在《讀武威漢簡》一文中,也認爲三本之中丙本《喪服》未附《傳》文,故而年代最早,這種說法較爲可信,但對甲本鈔寫於成帝前後則表示懷疑。他認爲既然墓中出現了王莽的‘大泉五十’的貨幣,就可已推斷甲本是王莽時代鈔寫的。爲證實這個論斷,他又舉證兩條文字方面的材料,簡本中‘四’、‘七’兩字的寫法,與王莽時期的文字習慣完全相同,卻不同於西漢的寫法。在該文的編者按中,又補充證明,在敦煌漢簡和居延漢簡中,凡王莽時代此二字的寫法都與甲本相同,以漢簡證漢簡,說服力更強。”
龖案:是說非也!若陳邦懷先生之說成立,豈不是說含“亖、桼”兩字的文物皆爲王莽時期的了!而入土下葬之年就是鈔寫之年更加無稽,如那個傳說唐高宗李世民隨葬的“蘭亭序”也就是唐初鈔本而與王羲之都不相關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