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086|回复: 3

[奏议] 裴荫森:船政奏议汇编(光绪戊子(十四)年刻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8 14: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船政奏议汇编》
编纂:裴荫森
出版:福州船政局光绪戊子(十四)年刻本
页数:总计2602页
格式:DJVU
大小:147M、16个包
清晰度:清晰
完整性:完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全附件

上次上传有9个附件上传没成功,这次补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3-1-13 0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裴荫森(1823—1895),字樾岑,阜宁周门人。早年家境贫寒,读书勤奋。清咸丰5年(1855年)赴京应试,名落孙山,身处困境。御史尹耕云见他器宇轩昂,谈吐不俗,颇为赏识,特延聘教子课读。咸丰8年(1858年)得中举人。翌年,座师柏俊为肃顺所陷,判处死刑。他独不避嫌,身披缟素,含着热泪,一直送到刑场。咸丰10年(1860年)应殿试,因英法联军侵京,未及发榜,即返故里。有一次,地方上发生一起风波,农民开垦的荒地被划归军营,遭到群众反对,在纷争中一个李姓董事被打死。为了推卸责任,地方官上报时隐瞒真相,诬称群众谋反。荫森得悉,日夜兼程,赶至淮安,晋见漕运总督吴棠,说明原委,遂使事端平息。
    同治2年(1863年)补行殿试大典,荫森以二甲进士授工部主事。同治4年(1865年),援例为道员,分省湖南。旋又奉调江南驻守,巡视皖、豫、冀军情。为了倡议异淮入海,冒着酷暑,到宿迁总督行营,敬谒两江总督曾国藩,陈述己见。翌年又上书漕督吴棠,力主导淮。旋即奉调湖南督办团防。因贵州苗民与官府矛盾激化,荫森特撰写《援黔议略》,上书巡抚刘琨,直陈救时之见,惜未被采纳。同治9年(1870年)随李鸿章西征,任军务处工作,从京口出发,途经吴、楚、秦、晋、豫、冀、鲁等七省,行程13000里。荫森饱览了祖国雄伟秀丽的山川,逸兴遄飞,情不能已,欣然命笔,作《七省记游》,笔墨醋畅淋漓,今手迹犹存。同治11年(1872年)重返湖南,仍办团防,任劳任怨,一如既往。他常对人说:“应办的事,当竭力为之,不该畏惧和回避。”翌年办理全省军务,兼省志局提调。
    光绪5年(1879年),荫森任衡水郴桂兵备道。光绪7年(1881年),任辰沅永靖兵备道。每次出巡,都是单人骑马,只带两个随从人员。周巡数千里,栉风沐雨,饱经艰辛。途中有人告状,就在邮亭立判。还亲自发放苗饷,以杜绝贪官中饱私囊。湖南边境为苗民聚居之地,因贪官横征暴敛,苗民苦不堪言,事端时有发生。他施行“安边惩贪”之策,深得民心,政声远扬。
    光绪9年(1883年),荫森升任福建按察使。翌年8月,法舰侵犯闽江口,守军英勇抵抗,重创敌舰。但由于李鸿章妥协退让,致使福建水师失败惨重,力战有功的船政大臣何如璋却被革职查办。裴荫森就在这年冬天接任其职,受命于危难之际。他深感我国海军薄弱,若不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建立海上长城,一旦列强侵犯,则难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他向督办福建军务的钦差大臣左宗棠建议:“欲固海疆,须多制船炮,以铁甲兵轮扼之海口,开花大炮持之岸上,势均力敌,可守可战。”这一谋划,左宗棠深表赞同。光绪11年(1885年),裴荫森怀着忠心报国的一腔赤诚,亲撰《请拨款制船疏》,与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福州将军穆图善、闽浙总督扬昌浚、福建巡抚张兆栋等会商后联合上奏。他在奏疏中指出:“欧洲大局已成连横之势,我除制船造炮,教将练兵,别无自强之道。”这颇具见地的分析,富国强兵的大计,充分表达了这一志士仁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但他请求拨款制造双轨钢甲兵船,扩建造船大厂、延长留学生学习年限等颇有卓识的建议,却被腐朽昏庸的清廷束之高阁。光绪12年(1886年)9月,他又上疏,从日本制造快船扩展海军的野心,谈到中国必须制船,壮大海军实力,走自强不息之路。但此疏又被搁置,阻碍重重。尽管朝廷腐败,迭遭阻梗,但裴荫森不改初衷,满怀一腔爱国热忱,继与两广总督张之洞共商制造兵轮抗御外侮的宏伟大计。但那时户部尚书翁同和正发出三年内不制船炮的倡议,哪能容得与此相悖的意见。故两次奏本,均遭议驳。一本本奏疏,耗尽了裴荫森多少心血!眼看着自己的心血一次次付之东流,他不禁悲愤满腔,仰天长叹。
    裴荫森一腔忠贞,报效国家,为官清正,三十年如一日。在任船政大臣的六年中,有关军国大计的奏疏即达数十次之多。时值列强入侵,太后专权,朝廷昏聩,节节阻滞,被采纳而实施者却甚寥寥。但他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竭尽全力,为建立海上长城而呕心沥血。在任期内,先后填塞林浦、梅花等港,重建马尾船厂,建成横海、镜清、寰泰快船3艘,广甲、广乙、广丙、广丁兵船4艘,平远双机钢甲1艘,护船炮台3座,石底船坞1座,为祖国海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光绪15年(1889年)9月,清廷补授裴荫森为光禄寺卿。他满怀报国之志,但屡受挫折,痛感壮志难酬,遂致忧郁成疾。翌年2月,告病还乡;7月请求开缺,在淮安河下姜桥巷旧宅养疴。在此期间,潜心治学,对顾炎武、于成龙等爱国志士颇为推崇,其著作中的警句,往往能背诵如流。有时击节高歌,旁若无人;偶闻国土沦丧,则扼腕长叹。那傲骨嶙峥的性格,忧国伤时的情怀,有识之士无不景仰。裴荫森身躯魁伟,长髯飘飘,蔼蔼然有长者之风,乡里无不敬重。平时生活俭朴,粗食素菜甘之如饴。乐于济贫,更是他的美德。亲友乡邻每遇困难,总能解囊一助。光绪21年(1895年)11月的一天,病逝于淮安,归葬故里,享年72岁。留有《裴光禄选集》、《船政奏议汇编》、《书版杂著》、《他山剩简》等著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2-2 09: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研究晚清洋务运动乃至甲午海战,这个人都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适合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3:46 , Processed in 0.08319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