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34|回复: 0

无用之大用:漫谈儒学的历史功用(兼论今人如何看儒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2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坛中有兄台质疑儒学在历史上的实际作用,这个需要好好讨教一二。统治者历来将儒学作为巩固政权的便利工具,这点确是历史的实情,《史记》将权变之儒——叔孙通以礼仪谄媚高祖的形象揭露得淋漓尽致,汉以后的帝王也都谨守宣帝的遗教:汉家自有天下,历来霸王道杂之,以儒术求位求权的士人也代不乏人,最终统治者与天下士人通过科举制这个契约,形成了学术与政治的利益共同体。看起来儒学附庸于政治,失去独立地位了。

其实,历史的实际远非这么简单。儒学的作用必须放在中国政治制度的实际运转中予以深入考量。钱穆先生在其《中国传统政治》、余英时先生在其《中国历史上的君权与相权》中,都曾深刻揭示中国士人永恒的两难命题——到底是选择君王(骨头一软黄金万两),还是固守君子之格(达则兼济天下道,穷则独善其身)。随着儒学干政理论与体系的完善,像叔孙通这样赤裸裸以儒邀赏的戏子,(叔孙通的小人之儒形象被一代一代读书人的嘲笑,使得士人至少不敢公然再去做“伪儒”),难以在朝堂上立足了。士人需要一个体面的入仕的通道,即“得君行道”:历代帝王通过以儒家经典科考选人,扮演为崇尚儒家王道的圣王形象;历代士人则通过熟读与运用儒家经典入仕,自视为儒家王道的守护人。

常有人怀疑儒家经典怎么可能用来治国呢,都是些无实无用的理论。孰不知,这正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高明之处,儒学作为治国的大本大源,本来就是要让人谨守修身性命的紧要处,这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根基,至于那些实际的行政运作技术与方法,都是吏(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而非官(科考出身的士人)的事情,科举出身的官人只要把握伦理纲常,代圣贤守道,公牍、判案、管帐这些事自有幕师、师爷这些刀笔吏来做(汪辉祖的《佐治药言》,瞿同祖的《清朝地方政府》都有详细说明),官与吏、政与务的区分,就是要让伦理纲常具有绝对的高位,此即儒学无用之大用。

也常有人怀疑士人怎么与君王共舞,看起来在君主专制下士人入仕除了听话并无选择。其实,儒学是一个两面剑:一方面,历代帝王在君权神授的理论下,自得于天地君亲师的化身角色,另一方面,他们头顶上又悬着一把得模克利斯之剑——像异常天气如果反复出现,君王就得下罪己诏,反思自己的做法,求得天的宽宥。同时,按照儒家“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训诫,统治者考察天意是否在自己这边,就得看百姓答应不答应,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实为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这些还是无形的力量,有形的力量更厉害:儒家的理论里虽然以得君行道为天下幸事,但是如果君王昏聩,那么士人完全可以觉民行道,孟子所谓汤武革命、诛一夫说,颇让独裁者畏惧,大胆者如朱元璋干脆删削孟子,后来干脆废掉丞相制度。如果说这是极端,那么在传统政治的运转常态里,明代内阁的拟旨(替皇帝起草谕旨)和封驳制度(皇帝改好的谕旨,内阁大学士觉得有问题,可以暂缓发布,进谏皇帝改正),督察院的谏官(直言进谏不惜尸谏),都是防止皇帝的昏聩和随时纠正皇帝错误的制度。君主帝王下的皇帝并没有我们今人想象的那样为所欲为。我们常常不可理解中国士人的名言:武将死于战,文官死于谏。这样做的底气就在于儒家君子人格里的“不朽”信念。士人公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中尤以立德为高,明成祖诱惑方孝儒泯灭良心诽谤前主,方氏宁可被杀并牵连家族及友好800多人同被抄斩,此种例子在史书里可谓比比皆是。可能今天很多人不能理解儒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教诲,以为是空谈的理想,但在传统社会,很多士人都以牺牲生命保全名节为莫大的光荣,这甚至成为一个社会风气,即使封建专制最为严重的满清时期,如果一个士人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流放新疆或海南,那都会轰动京城,引来素不相识的千百万人长街送行,以至于精明干练、通权达变的李鸿章常脑恨这些不知死活的士人坏他军国大事。

儒家就是这样一个令今人爱恨莫衷一是的信念集合体,五四以来常有人讥笑二十四孝的迂腐,抨击宋儒饿死事极小失节为大对妇女的迫害,孰不知,如果回到历史层面 ,以同情的态度参阅前史,我们可以发现,妇女守节与忠臣守节本质都是一个东西,没有二十四孝、妇女守节的社会土壤,就不可能产生岳飞、文天祥这样的忠臣。我们既歌颂岳飞、文天祥的守节,同时又批判贞节牌坊,这才是今人的荒谬与神经错乱。古人的“迂腐”乃是一种信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才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今人的“聪明”不可救药,人心不古、唯利是图也就成为一种不知不觉的常态。可以说,儒家这个信念集合体规约着中国人从上到下的言行举止,成为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内在力量源泉,谁能说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作用呢?

[ 本帖最后由 儒学后生 于 2010-3-27 15:2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3:43 , Processed in 0.08080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