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鼓”这一名词,最早见于明代,自明代以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志书,就常把铜鼓称为“诸葛鼓”。如四川《庆符县志》卷二曰:“铜鼓,或即武侯南征战鼓也。”《遵义府志·金石志》:“世传铜鼓,诸葛所遗,此或然也。”明清时期顾图河、马曰璐、赵执信等都曾以诸葛铜鼓为题做了歌颂铜鼓的诗歌。
关于“诸葛鼓”的产生,大抵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铜鼓是诸葛亮南征时在军中制作的。制作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夜晚用来敲击报警。明代万历年间做过夔州通判的何宇度,在他撰写的《益部谈资》一书中,对铜鼓的形制、大小、纹饰、以及敲击的音响都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他认为铜鼓是诸葛亮南征时制作的,因而把铜鼓称为“诸葛鼓”。他说:诸葛鼓,孔明擒孟获时所制。后来很多著作,都援引他的这一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制作铜鼓,散埋于山中,是为了镇压蛮夷。《明史·刘显传》说:“相传诸葛亮以鼓镇蛮,鼓失,而蛮运终矣!”《蜀中广记》说:父老云:“诸葛制以镇蛮夷者,鼓去,则蛮运终,理或然也!”《叙州府志》说:“铜鼓,相传武侯铸以镇蛮者,今田间往往耕出之。”明清诗人歌颂铜鼓的诗歌,也多是以镇蛮为其主要功能,如顾图河《诸葛铜鼓》云:“君不闻定军山下阴雨中,山鸣雷动声隆隆。埋鼓镇蛮功未毕,反旗走敌恨无穷。”
转自: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_116_3800713_1_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