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50|回复: 0

《柳下惠颂——历代诗联赞和圣》“自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9 23: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柳下惠颂——历代诗联赞和圣》“自序”
  柳下惠,展氏,名获,字季,又字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曾任士师。因食邑柳下,卒谥惠,故称柳下惠。柳下惠之名最为著称,因此,清代诗人张开东《柳下惠》诗云:“鲁圣隐名氏,但称居与谥。”孟子称赞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后世因称其为“和圣”。此外,柳下惠还被称为柳下、柳惠、下惠、柳季、柳下季、柳士师、柳夫子、柳下大夫、展子、展大夫、展士师、柳禽、季禽等。《柳下惠颂——历代诗联赞和圣》是历代颂扬和圣柳下惠诗联之专集,主要根据我此前已经完成的《新泰文脉》相关部分整理而成。编著之时,对所收作品有所评论,已见于诸篇题解,另有一些零碎的认识,略说如后:
  第一,关于作品的内容。和圣柳下惠的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坐怀不乱、片言退敌、三黜不去、岑鼎立信、论祀守礼、伐国怀忧、断狱明道、风化乡里。历代诗联对这八个方面均有题咏。从本书来看,作品最为集中的题材是题咏颂扬柳下惠“三黜不去”的事迹。本书所选柳下惠妻《柳下惠诔》有“虽遇三黜,终不蔽兮”之句,首开其端,致成风气之源,历代吟颂不绝。除了已经选入本书者外,再举宋诗为例:
  宋人孔平仲《寄王彦昭教授》:“我志如柳惠,何尝厌三黜。” 蔡戡《琼花》:“直道无所愧,愿学柳士师。” 刘宰《挽齐斋倪尚书》:“三黜柳士师,一念齐得丧。” 司马光《送尧夫知河中府二首》(其一):“展禽安屡黜,原宪乐常贫。” 李廌《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五):“平生史鳅直,往岁展禽黜。” 王模《赠徐师川》:“直道原来师柳下,高风久已属东湖。” 周紫芝《元素僻在草野羣盗纵横久不得问新作鼎来喜次其韵三首》(其三):“但可占鸣犊,谁能黜展禽。” 王洋《和沈子美梅诗》:“鲁肃思一鸣,展禽恐三黜。” 李处权《和与可见惠之诗》:“小人薄宦犹三黜,方驾聊同柳士师。” 吴芾《曾元伯以余七十用韵见庆复和之》:“七旬虽慰白司马,三黜空惭柳士师。” 陈造《寄陈用晦四首》(其二):“百谪孟公达,三绌柳下直。” 胪列如上,不一而足。此正如唐人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中所云:“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全唐诗》卷三七七)“三黜不去”,反映了传统知识分子在“治国平天下”的俯仰体验中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也成为后世士子的榜样。
  第二,关于作品的主题。我们也可以看出,本书作品最为突出的主题是赞颂柳下惠之“和”,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仍然以宋诗为例:
陈藻《寄黄景咏》:“柳下和风今有惠,江西诗派又传黄。” 陈文蔚《昌甫寄徐崇甫书并崇甫寄渠诗及渠兄弟和章因次其韵呈昌甫》:“霁想濂溪月,和思柳下风。” 林希逸《再和送岭口仓季高兄二首》(其二):“任大盐中举,官卑柳下和。” 李流谦《戏贻秋泉子》:“清非伯夷隘,和异柳惠亵。” 沈逊《和》:“善交思柳惠,多病是相如。” 李正民《野步》:“身如柳惠人皆识,名比韩康世漫传。”  “和圣”云者,洵非虚誉。
  第三,关于作品的地域观念。元代以前的作品,多把柳下惠置于“鲁邦”这一地域概念上,偶或涉及柳下惠的封邑“柳下”,也是概指柳下邑,而于其具体位置未尝深究。明清以来的作品则使“柳下”与具体地望发生了直接关系,有了明确的指涉。但因古代多处地方均有柳下惠“遗迹”,指使古人对“柳下”及柳下惠墓、祠之所在,存在着不同理解,从而导致今山东新泰、兖州及河南濮阳等地均有诗联作品出现。其中数量最多的属兖州,这与明代鲁王藩府、清代兖沂曹济道驻于此地及清代南北驿道经由此地,有着密切的关系。“柳下”在今山东新泰已无疑义,各地出现纪念追怀性质的祠宇与墓葬,乃是柳下惠风播及四方所致,此亦见柳下成颂之必然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6:55 , Processed in 0.0910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