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55|回复: 0

上海古籍出版社《海藏樓詩集》指疑(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3 17: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古籍出版社《海藏樓詩集》指疑

近來發現上古又再次重印《海藏樓詩集》,隨手翻檢,原來錯誤之處還沒有修正,現以個人所及,按順序列出,僅供參考:
①前言P29頁“注釋”倒第二行《詞聲月刊》實為《同聲月刊》之誤;
②集中三卷P61頁題為“上巳吳園修禊”裏,“聊堪一醉祓悲幸”應為“悲辛”之誤,檢石印本詩集,同樣誤為“幸”,但日記中為“辛”,該詩通首押十一真,兩次公開期刊發表均也為“辛”,陶刻8卷本、10卷本同樣為“辛”;手頭沒有13卷本,不知道是當時誤刻還是本次出版手民之誤;
③P78頁,點校者考證眉生這一近代人物,確非排是,應為何嗣焜(1843-1901)而非何振岱(1867-1952),後有挽何眉孫詩且雲“一生相見只三年”,時間正好吻合(另附一篇文章為證);
④P351頁卷十一題為“元日頒賜禦書大吉春條”中,校點時將五言六韻一首誤列為兩首,日記中載明為一首,根據粘對、氣韻,應為一首,將“聖”字排到右行後,手頭沒有全集,猜想或因將“聖”字另起行表尊重所造成一時之不察;
⑤附錄一佚詩中P440页,“代作長岡護美詩”下漏缺“1891年7月5日”;P457頁“過嶽州作詩二首”前,漏日記所載佚詩一首(7月8日)(詳見另附);P458頁,“缺題”似乎應該排版成三首;P460頁,倒第二首日期應為8月26日;P461頁,倒第二首日期應為5月27日;P462頁,“答楊子勤”後日期對應錯誤,在1925年7月15日前還漏掉日記所記佚詩兩則,想必是出版時錯誤操作所致(詳見另附);P467頁“缺題”集中已收,見P425頁;P472頁最後一首詩題應該是“南岡”而非“西岡”,同時有一篇“南岡聽水記”發表在《庸言》中,根據手跡,該詩中間尚還漏掉一韻10字,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P476頁第二首“包胥”根據別處引詩對照,“青史同名”應是“青史聞名”之誤;P479頁正第二豎行“石遺與師曾”中“曾”字原為“鄭”字,或者是點校者自改,猜想應為“鄭”字(孫雄字師鄭,曾在宣統年編過拍馬屁的《榮哀錄》,主持過幾次詩會等系列被認為沽名釣譽的舉動--鄭海藏對於沽名釣譽向來不以為然,比如對林琴南十數次拜陵做過非議,林洋洋千言予以辨白--而師曾卻為陳衡恪,為鄭海藏的世侄輩,沒有看到記載他們之間有什麼過節的文字);P483頁“雨中簡李審言”集中已收,見P242頁;P484頁“奉題小萬柳堂”集中已收,見P169頁;P484頁最後一詩集中已收,見P363頁;P488頁最後一詩“阮亭詩稿”第三句應該為“名士達官從自喜”,“迷宫”應為“達官”之誤(見《初印樓散論》)。
    另外,附錄一佚詩中P475-481页,录自《同声月刊》第二卷11号,原题为“海藏楼未刊诗钞”,根据我个人考证,应为海藏原准备刻入正集第十三卷中(本篇题目未称佚詩、各诗题目较正式、时间序列丝丝入扣、日记中多记事件或题目等),只是最后一首戊寅正月试笔据港版猜测是按手迹录入,暂作疑问,不过列入正集也不为过,加一按语即可说明。可整理时,将日记中有的5首单独輯錄,割裂了原本联系,鄙意再版时,或加按语列入正集13卷中,或单独列入附錄一佚詩之前,并加按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6-2 17:23 , Processed in 0.07894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