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508|回复: 1

大德南海志(5-10卷)残卷_(摘录_宋元方志丛刊 第八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4 0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德南海志》系元代陈大震、吕桂孙撰于大德八年(1304年),原方志一共有20卷,已散佚。此方志流传至稀,世人罕知其详。据查,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也藏有此方志。希望有志之士将之收集完整。
此志综记元广州路所属七县事,举凡历史之沿革,山川之广袤,户口之登耗,田畴之芜治,物产之丰盛,舶货之品类,诸蕃之国名,社稷之变迁,以及税课,书院,科第,学租,兵防等。是较早同时提及东、西洋的一部重要古籍,书中记有东洋、大东洋、小东洋、西洋、小西洋等名。对研究中外交通史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尤其对当代南中国海争端,中国寻找法理历史依据的考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志是大德南海志(5-10卷)残卷_(摘录_宋元方志丛刊 第八冊PDF文档.

)

[ 本帖最后由 handy163 于 2009-6-14 01:3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7-26 1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残本,仍具宝贵价值!
《大德南海志》,陈大震、吕桂孙纂修。书成于大德八年(1304)。原书20卷,已散佚,现残存元大德刻本5卷(卷六至十),其中有关元代广州的赋税、物产以及舶货等记载很有价值,特别是卷七《舶货》后附“诸蕃国”名,是研究当时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本书除上述残存的元大德刻本外,《永乐大典》残卷中亦保存了该志的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卷一九○五至一九○七,《广•广州府》门。《大德南海志》,陈大震等纂,成书於元大德8年(1304),乃所知最早之广州方志.是书版本多种,而多阙漏,相互校订,知原书应有二十卷,其卷七〈船货〉与其附录〈诸蕃国附〉,乃元初广州海外贸易之记录.所著录当时广州贸易海外之国,一百四十二国.分别列各国为东洋,西洋.东西洋之划分,始见元代,而元初其他著作只见西洋一词,唯《大德南海志》并述东洋,西洋,并且细分为小东洋,大东洋,小西洋,大西洋.大抵以巽他海峡为东,西洋之分界;加里曼丹岛北部至菲律宾为小东洋,其南诸地为大东洋;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一带为小西洋;印度洋为大西洋.各版本多述及海外诸国多止於东南亚诸地,唯《永乐大典》所载海外诸国,远及白达,层拔,弼琶罗,勿斯离,默茄诸国.其地括及阿拉伯半岛(白达,默茄),北非(勿斯离),东非(弼琶罗,层拔).这些国名,可见於唐宋典籍,有其可信之理,但《大德南海志》仅录地名,於风土民情贸易无只字片语记述,则此等地区是否广州贸易所及,仍有待於稽考.
陈大震(1228-1307),字希声,号蘧觉,增城沙村(今属南安村)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癸丑科进士。初为博罗主博,后升循州长乐令(龙川县)。以文辞敏捷,政事宽厚称世。转蕲州广济令(今湖北蕲春县南)。以平盗功,改奉议郎,参静江帅府(今桂林市)。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权知雷州(府治在今海康县),见西湖湮废,乃大筑堤岸,建平湖书院,以祀寇准、苏轼、苏辙。又筑石井栏护井之当道者,泉得不竭,民德之。有妇人与丈夫杀死其母,反而去官府报告被盗杀死,大震怪其词色,一经审问,得明真相,甚得州人佩服。在雷州两年,判案数百例,人们将其判语刻城书,名《蘧翁山判》。转朝奉大夫,升守全州(今广西全州)。元兵压境时,自知力不能支,遂自己弹劾自己,罢官回陈家林。宋端宗赵昰退入广东时,召大震为“尚书吏都侍郎”,但大震不就任。元至元十八(1281年)授大震司农卿、广东儒学提举。大震称病不肯出任,在陈家林隐居,自号“蘧觉先生”。居家常深衣广袖,日常与往来者饮酒赋诗,曰:“吾可以下见穆陵矣!”卒年80岁。大震性刚正,平生无戏言。管教子孙,严而有礼。性乐山林,天色晴美,则乘竹轿游赏。好事者多从之游。虽老,读书不释卷。为文典雅,有集数十卷,今不存。撰有《蘧觉集》、《南海志》。《南海志》今存残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2-24 07:41 , Processed in 0.07948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