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05|回复: 0

古文字构形学书的读后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8 14: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古文字构形学—刘钊著
2,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郑振峰著

1书是刘钊先生的博士论文,构形学这个说法和内容框架都是他在
那里提出来的。据他说,由于一直没出版博士论文,于是里面的内容
被别人大量剽窃;
后来台湾一位同行对他说如果再不出版就要被别人偷光了,
于是在博士毕业15年后才终于出版了这本书。
至于2书当然是跟着1书的步伐走的。

所以会对这两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它们刚好符合我的研究兴趣,
就是想弄懂古文字的造字道理。
一个字会这样造出来,总会有它的道理在,要表达某种意涵。
我就想弄明白这些。

刚好我是个完全不迷信权威的人,在看过说文解字对几个字的
解释后我就发现这位汉朝大学问家恐怕颇有问题,
有些字他说了等于没说,有些他说了等于胡说。

至于近代当代的那些著名学者的解释,我也暂时不想去参考,
我希望用我这个完全外行人的质朴眼睛去看,去想,
看看能不能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观点的影响下看到什么东西。

在研究了900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写法后,
一方面是真的太累了想休息一下,二来也觉得好像有了点基础,
有了点心得,于是就上网来找点资料参考对照一下,
于是就来到了先秦史论坛和复旦,也下载了一些重要书籍。

我这个外行人当初所以决定开始研究古文字是因为我发现甲骨文
通常是由好几个部分组成的,可以称之为元件、部件或构件;
一方面许多元件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字里,
而另一方面很多字的不同写法里往往可见不同元件间可以互换。

这些事实让我很着迷,这表示甲骨文的各个字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
越是彼此有关联,就越可能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

当我开始阅读刘钊那本古文字构形学时,我真的可说是吓了一跳,
因为我发现我和他的研究方法是很近似的。
也因此我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在他
近二十年前的博士论文里面也已经观察到了。这让我觉得很高兴。

但我觉得古文字构形学其实还处在开始阶段,刘钊的研究成果
也还属于“知其然”的阶段。
真正精彩的应该还在未来,就是“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就研究的“目的”来看,刘钊和我是不一样的。
他的研究终究还是为了“认字”这个目的而服务的,
他的书里面也花了大量篇幅在这方面。
而我的目的则是要弄明白“造字道理”。
同途而殊归吧这叫。

刘钊这本书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觉得除了像我这样的外行人
应该拜读之外,古文字专业方面的学子们也应该好好研读,相信会有很大收获的。
当然啦,没有一点基础的人是没法领会的。
我如果不是已经有了研究900个古文字的基础来垫底的话,
读刘钊的书恐怕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

至于另外一本【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我觉得价值不大。
作者花了很大力气很多时间,但因为路子不对,所以事倍而功半。
问题出在他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内容琐碎,题目没有什么外延性,
没有什么让人可以参照他的研究成果而借题发挥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4-19 19:38 , Processed in 0.0900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