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991|回复: 0

吴昌硕印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6 17: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昌硕印谱pdf
清晰
据书法江湖牛一先生扫描图片制作
9个包
作  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 版 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85-9-1
  • 字  数:
  • 版  次: 1
  • 页  数: 251
  • 印刷时间: 2006/12/01
  • 开  本:
  • 印  次: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805120140
  •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后改名俊卿,字香补、香圃,中年字苍石、昌硕、昌石、仓硕,因得友人所赠古缶,故号缶庐、缶道人,别号有朴巢、苦铁、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七十岁后又署大聋。晚清时期,很多著名篆刻家登陆印坛,使篆刻艺术继秦汉之后再度出现了鼎盛时期。以书画同时著称的吴昌硕就是这一时期的影响最大的篆刻家之一。
  吴昌硕从事篆刻艺术约有60年之久,作品风格也几经流变,终于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吴昌硕早期的作品以师法前辈名家为主,他曾一度喜好以切刀法表现“涩”、“拙”的浙派篆刻,不久又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以次得以邓石如印文圆润遒劲的特点;吴让之用刀明快淋漓之长处;赵之谦布局疏密之窍门,例如他31岁至35岁所作的《骑虾人》、《武陵人》、《喜陶之印》等印,都是很好的见证。
  学习流派和名家,就是要掌握一系列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艺术个性的吴昌硕,没有寄生于他人的羽翼之下,因此,他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同时,便开始直接宗法古和汉印,并不断地渗入历代金石碑碣和封泥的意趣,于是作品的风格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吴昌硕一生大量地临摹了历代著名的碑帖,其中较多的精力用于《石鼓文》的摹写,所以,其作品老辣中带滋润,达到了刚柔并济、熟中有生的艺术境地。此外,他大胆创新,大量地用封泥形式入印;用钝刃圆杆刻刀;将印文的形体变形;把不同时代的书体巧妙的结合;因此,他的作品自然就有别于前人而独创一格了。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为印坛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早在他在世之日,已风靡大江南北,使很多印人竞相摹习或投拜于门下,近代著名篆刻家赵古泥、陈师曾、徐新周等均为其弟子,即使在今天,宗法吴昌硕的印人仍为数不少。吴昌硕在我国篆刻史上的地位早已得到了公认,其作品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瑰宝。
  吴昌硕一生,留下一千多件大作,其风格大体可说是“浑厚拙朴”,但细看仍可辨别各样心意。这里遴选出八百余方,附部分边款并大致分类,供有兴趣的读者欣赏学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2-24 07:12 , Processed in 0.07826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