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24|回复: 0

读书的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4 14: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的境界
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窥”、“望”、“玩”三个字极传神地道出了不同年龄段的读书境界。好书是空气和阳光,是思想之舟,是知识的总结,是智慧的钥匙,而读书则可以说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读书可引领我们奔向美好的未来。读书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读法之分。一是玩书。这里说的玩,不是品玩,玩味,而是简单的赏玩,散淡超脱。这种读者没有明确目的,无任何束缚,无丝毫压力。什么样的书都无所谓,权当休闲。譬如晚上入睡前,床头偶有闲书卷,困倦抛书夜梦长。又比如坐火车无聊得紧,见同座旅客刚放下的书,也会借来一阅,若有意思便多读一会,觉得无趣味,便道一声谢了事。特别是武侠小说、情爱故事,亦令许多人津津乐道。还有的人喜欢猎奇,什么厚黑学,什么隐私大暴露啊,什么内幕消息等等,都会极敏捷地赶潮流拿上一本,以为谈资。但正是这读书的初级阶段,却可不知不觉地滋养读书的习惯,涵养起读书的心情,并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由简单爱好转而生成乐趣,甚至成为癖好。二是乐书。宋末元初的隐士翁森写过春夏秋冬四时读书乐的诗,其中有“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是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心甘情愿地做书痴、书蠹。宋·《道山清话》中有一则关于苏东坡乐读的故事:“东坡在雪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西人,拾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其人大怒,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成爱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党卧而闻之,明日以告。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说的是大文豪苏东坡,夜晚读书读到兴处,高声阅读而忘记休息,两位拾事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景。当代作家叶灵风先生在《读书随想》中写道:“对于人间不能忘怀的我,每当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便将自己深锁在这间冷静的书斋中,这间用自己的心血筑成的避难所,随意抽下几册书摊在眼前,以排遗那些不能遗排的情绪。在这时候,书籍对于我,便成为惟一的无言的伴侣。它任我从它的蕴藏中搜索我的欢笑,搜寻我的哀愁,而绝无一丝埋怨。”夜阑人静,万籁无声,或春风入帏,或秋月盈窗。此时一卷在手,犹如在人生寂寞的旅途上,与挚友小聚。不仅是求知,还是心境澄澈的享受。不论是闲适地读野史笔记,还是进行专业研究,待苦心搜寻,获得一点点有用的信息有所启悟时,那份快意,犹如酷暑之饮冰淇淋般舒爽透彻,乐然,怡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4-19 19:38 , Processed in 0.07976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