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臣道篇》與《唐風·楊之水》
《荀子·臣道篇》言:『事聖君者,有聽從無諫爭;事中君者,有諫爭無諂諛;事暴君者,有補削無撟拂。迫脅於亂時,窮居於暴國,而無所避之,則崇其美,揚其善,違其惡,隱其敗,言其所長,不稱其所短,以為成俗。《詩》曰:“國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謂也。』王先謙《集疏》以爲是《楊之水》句並引『段玉裁云:“此所云即是《詩》之異文。前二章六句,此章四句殊太短,恐漢初相傳有脫誤。”』
《毛序》:“《揚之水》,刺晉昭公也。昭公分國以封沃,沃盛強,昭公微弱,國人將叛而歸沃焉。”《箋》:“封沃者,封叔父桓叔于沃也。沃,曲沃,晉之邑也。”是《詩》言:
楊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綃從子于沃既見君子云胡不樂其一楊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綃從子于鵠既見君子云胡其憂其二楊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其三楊之水三章二章章六句一章四句●
《儀禮·士昏禮》: “姆纚、笄、宵衣,在其右。”鄭玄注言:『宵,讀為《詩》“素衣朱綃”之綃,《魯詩》以綃為綺屬也。』《禮記·郊特牲》鄭注:『《詩》云:“素衣朱綃。”又云:“素衣朱襮。”襮,黼領也。』
《太平御覽》卷八百一十五布帛部二“繡”引:『《楊之水》曰:“素衣朱繡,從子於鵠。”鵠,曲沃邑也。鵠音沃。』卷八百一十六布帛部三“綃”言:『《毛詩義疏》曰:《楊之水》“素衣朱繡”,繡當為綃。綃,綺也。』
龖案:以《毛詩》爲參照恢復碑時,《楊之水》若加入“妨其躬身”四字則《漢石經集存》圖版tb009038、tb009039殘拓無法排入碑首。是以知“國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確非《魯詩·楊之水》文句,段、王之說誤!而王先謙先生在《荀子集解》言其爲“逸《詩》”是也!
再案:《荀子 臣道篇》所引《詩》當亡於秦火或漢前之亂!而《魯詩》、《毛詩》皆無此詩及句亦足以證明二家是“近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