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807|回复: 3

[地域] 粟香室丛书【清.金武祥.光绪江阴金氏粟香室刊】*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3 15: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粟香室丛书
作者:(清)江阴 金武祥 辑
版本:光绪金氏粟香室刊
格式:djvu
文件大小:40个附件,252M
清晰度:清晰
书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5: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常熟人 于 2008-5-14 21:4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11: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武祥(1841-1925),原名金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别署水月主人,江苏省江阴县人。以“班捐”(捐官)出仕,署赤溪直隶厅同知。工诗擅联,清末以擅写七绝而扬名诗坛。中国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楹联家、文学家。从小潜心向学,打下了诗书、理学功底。少年时代诗名就传遍武进、江阴,成为这两个地区其他童生“思齐”的榜样。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横扫苏锡常。江南战火纷飞,到处腥风血雨。为了求得安宁的读书环境,不得不远走他乡。同治元年(1862年)在江西与会昌知县的女儿结婚。知县千金也是在“香草美人”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诗词高手。婚后夫妻二人“以诗词鸣之黄馥”,共享闺中唱酬之乐。在妻子的激励下,诗歌创作水准迈上了新的境界。跟从岳丈宦海漂泊,后来自觉“寄迹依人”终非志士所为,遂决意自食其力。时在文坛上已经小有名气,有许多知县愿意礼聘他入幕,屡应乡试不第的他,也就走上了父亲的老路,成了“四海为家、吊影自怜”的师爷。自称“薄游江右十载”。通过帮助多位东家打理政务,增加了官场阅历,提高了理政能力,也平添了丰富的诗料,获益匪浅。毅然返回家乡,再次参加秋闱考试,可惜阅卷者依旧心盲目瞽,衡文不公。为进入官场证明自己的才干,在光绪五年(1879年)无奈地纳资取得了入仕资格,分发广东候补,成为广东官场众多候补官员中的一员。协助两广盐运使“监盐梧州”。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后,奉命入署办事,很受器重与优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被派往广东赤溪直隶厅,署理厅政。后委署赤溪,虽不是正式亲民官,却手握实权,成为当地的行政首长。在赤溪任上,推出了许多惠民举措。还刊印了诗集《漓江游草》、《陶庐杂忆》、《陶庐杂忆续咏》、《陶庐杂忆补咏》、《陶庐后忆》、《陶庐杂五忆》、《陶庐六忆》、《陶庐七忆》各一卷,其中收录了他呕心沥血之作:七言绝句750首,并各注事实于诗后,用诗歌与相应的故事来倡导当地的文教事业。宦粤10多载,游踪踏遍广东、广西的土地,诗囊充实。他,不仅得以登览山川,考求古迹,兴复名胜,提倡风雅,而且实现了吏治民瘼、兴利除弊,善政嘉谋层出不穷。还主纂了《赤溪杂志》,为当地的经济与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从此以“提倡文教”的风雅吏形象名扬晚清诗坛,受到许多文坛重要人物的推重,受到儒林的广泛赞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因厌恶清廷的腐朽机制,决心彻底告别晚清官场,以“出游、访友、课孙、著述、刻书”了却残生。1925年因病在江阴逝世,享年84岁。著有《菜香之笔》、《姬山考》、《粟香随笔》(8卷,光绪七年至二十四年刊巾箱本。又名《溎生随笔》林其宝编选校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3月版)、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05: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1 09:22 , Processed in 0.08154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