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4665|回复: 4

[周易] 周易古今文全书二一卷【明·杨时乔】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0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  名】周易古今文全书
【作  者】(明)杨时乔撰
【版  本】内府藏本(全21册)
【格  式】PDF
【清晰度】清晰
【大  小】193.84 MB

[ 本帖最后由 远中子 于 2008-3-18 03:0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01: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古今文全书】明杨时乔撰。时乔字宜迁,号止菴,上饶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端洁。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凡分六部,曰《论例》二卷,《古文》二卷,《今文》九卷,《易学启蒙》五卷,《传易考》二卷,附《龟卜考》一卷。每部皆有《自序》。其大意在薈萃古今以辟心学说《易》之谬,所宗惟在程、朱。虽兼称古今文,而所发明者古文略而今文详。中多互见其义,故间有繁复,不害宏旨。然《周易》古文本无可考,郭忠恕《汗简》所引古《周易》诸字,已不能究所自来。时乔此本更古篆籀文,随意填缀,往往窜入讹字,殊不免杜撰之訾。又或窜改经文,如“旁行而不流”句下加“正行而不泥”一句,自《经典释文》以後,未见此文,竟不知其何所本。而其解今文卷中又置之不论,竟似乎经所本有,殊近於诬。至《传易考》二卷,分《宗传》、《衍传》、《正传》、《辅传》、《异传》、《别传》等名,亦类於门户之见。王守仁、湛若水两家弟子各述师承,竞分途辙,此书正以辟其非,而转区分名目,是以斗解斗矣。朱彝尊《经义考》摘所引诸家姓氏讹舛,犹小焉者尔。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0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古今文全书【明】杨时乔 撰

[ 本帖最后由 远中子 于 2008-3-18 02:5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 15: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古今文全书二十一卷(内府藏本)
明杨时乔撰。时乔字宜迁,号止菴,上饶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端洁。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凡分六部,曰《论例》二卷,《古文》二卷,《今文》九卷,《易学启蒙》五卷,《传易考》二卷,附《龟卜考》一卷。每部皆有《自序》。其大意在薈萃古今以辟心学说《易》之谬,所宗惟在程、朱。虽兼称古今文,而所发明者古文略而今文详。中多互见其义,故间有繁复,不害宏旨。然《周易》古文本无可考,郭忠恕《汗简》所引古《周易》诸字,已不能究所自来。时乔此本更古篆籀文,随意填缀,往往窜入讹字,殊不免杜撰之訾。又或窜改经文,如“旁行而不流”句下加“正行而不泥”一句,自《经典释文》以後,未见此文,竟不知其何所本。而其解今文卷中又置之不论,竟似乎经所本有,殊近於诬。至《传易考》二卷,分《宗传》、《衍传》、《正传》、《辅传》、《异传》、《别传》等名,亦类於门户之见。王守仁、湛若水两家弟子各述师承,竞分途辙,此书正以辟其非,而转区分名目,是以斗解斗矣。朱彝尊《经义考》摘所引诸家姓氏讹舛,犹小焉者尔。(《四库总目提要》 )

杨时乔
[明](约公元一五八〇年前后在世)字宜迁,号止庵,宜州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万历八年前后在世。嘉靖四十四年(公元一五六五年)进士。万历中,累官吏部左侍郎。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铨叙平亢。卒,谥端洁。时乔著有《端洁集》、《周易古今文全书》、《马政记》等,均入《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书名:周易古今文全书二十一卷
作者明)杨时乔撰
其他作者:
ISBN号:7-5333-0580-9
价格:RMB66000.00(经部)
发行地:济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1997.3
页数:584页
开本:26cm
装帧形式:精装
发表于 2008-4-11 1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宗羲《明儒学案》摘:端洁杨止菴先生时乔
  杨时乔字宜迁,号止菴,广信上饶人。生时,父梦至一夹室,有像设,揖之,像设举手答曰:“当以某月日降于公家。”如期而先生生。他日过学宫,见夹室一像,甚类梦中,则易主所迁之故像也。登嘉靖乙丑进士第。历礼部主事员外、尚宝司丞,南尚宝司卿,应天府丞,右通政,太仆寺卿,南太常寺卿,通政使。万历癸卯,陞吏部右侍郎,寻转左,署部事。乙巳,大计京朝官,先生清执不时相,给事钱梦,御史张似渠,皆四明注意之私人,察疏上,四明以两人之故,并同察者,特旨俱留用,且切责部院。先生累疏求去。己酉二月卒官。赠尚书,諡端洁。
  先生学於吕巾石,其大旨以天理为天下所公共,虚灵知觉是一己所独得,故必推极其虚灵觉识之知,以贯彻无间于天下公共之物,斯为儒者之学;若单守其虚灵知觉,而不穷夫天下公共之理,则入於佛氏窠臼矣。其与罗整菴之言心性,无以异也。
  夫天之生人,除虚灵知觉之外,更无别物,虚灵知觉之自然恰好处,便是天理。以其己所自有,无待假借,谓之独得可也;以其人所同具,更无差别,谓之公共可也。乃一以为公共,一以为独得,析之为二,以待其粘合,恐终不能粘合也。自其心之主宰,则为理一,大德敦化也;自其主宰流行於事物之间,则为分殊,小德川流也。今以理在天地万物者,谓之理一,将自心之主宰,以其不离形气,谓之分殊,无乃反言之乎?佛氏唯视理在天地万物,故一切置之度外。早知吾心即理,则自不至为无星之秤,无界之尺矣。先生欲辨儒、释,而视理与佛氏同,徒以见闻训诂与之争胜,岂可得乎?阳明于虚灵知觉中,辨出天理,此正儒、释界限,而以禅宗归之,不几为佛氏所笑乎?阳明固未尝不穷理,第其穷在源头,不向支流摸索耳。至於歛目反观,血气凝聚,此是先生以意测之,於阳明无与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04:46 , Processed in 0.08281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