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931|回复: 2

[目录] 丰顺丁氏持静斋书目【[清]丁日昌.清光绪江氏师鄦室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4 22: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    名】丰顺丁氏持静斋书目
【作    者】[清]丁日昌

【版    本】清光绪江氏师鄦室刊
【文件格式】DJVU
【清 晰 度】清晰
【大    小】7.67MB

【书    影】如下



            幫兄補三個小圖,用以補償弟刪除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書目》圖版的金幣損失!佳節將至,祝兄並網上諸師友:新春快樂,事事如意!!!兄可別忘記多給弟並網上諸師友再多些上傳寶書喲

[ 本帖最后由 继续革命 于 2008-6-8 20:5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2-5 14: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日昌簡介

     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09804.htm


                  丁日昌(1823-1882.2.27),字禹生,亦作雨生。廣東豐順縣湯坑圩金屋圍人。由廩生捐教職。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倡建藍田書院于湯坑圩。咸豐四年(1854年)辦團練,剿潮州土匪。七年(1857年),升任瓊州府學訓導。九年(1859年),因守城有功,升任江西萬安縣知縣。丁日昌到任後,將歷年積案一一整理結案,旋經廣東巡撫奏調,辦理廣東洋務。八月,署廬陵縣知縣。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佔吉安府,丁日昌與知府曾詠以失守被褫職。七月,兩江總督曾國藩奏調隨營委差,開復原官。在安徽期間,上條陳言江西吏治、丁漕利弊情形,擬定丁漕減價章程數十條,擬州縣擬捐款、應裁應留條例數十條。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攻佔廣東高州,兩廣總督調丁日昌赴高州幫辦軍務。丁日昌主張在燕塘設炮局,鑄造開花大炮。二年,江蘇巡撫李鴻章奏設上海機器局,因丁日昌平時留心西方科學技術,調任督辦。因此結識郭嵩燾,引為摯交。淮軍克復無錫後,丁日昌被保奏為直隸州知州銜,賞戴花翎,旋委辦理營務處。三年(1864年),淮軍克常州府,被保奏為知府銜。湘軍攻克南京後,丁日昌被保奏為道員,留江蘇遇缺即補。四年(1865年),授蘇松太道,兼管海關。在辦理對外交涉事務時,與英國領事巴夏禮據理力爭,辦理了驅逐洋兵駐紮城外、將違法外國輪船充公、索回吳淞口炮臺地基、裁撤會防營向英法兵支付的兵費、禁止洋兵在洋涇浜收取賭規、將英國傳教士陸和尚正法、拔除外商私設的浦東至川沙的電報線、將外國流氓遣送回國等洋務。同時,積極向西方購買機器,將上海機器製造局移址今江南造船廠處。清軍攻克福建漳州後,丁日昌以支援軍餉、軍火不遺餘力,被李鴻章評價為才力過人不避勞怨,操守亦甚清嚴,保奏賞加三品頂戴並三代封典。八月,升任兩淮鹽運使,時兩淮鹽政多弊藪,丁日昌到任後嚴禁私販,懲處貪官,由此稅收大增。


       同治五年(1866年),揚州清龍潭以下堤壩決口,清廷命丁日昌就近負責修復堤壩。合攏後,加布政使銜。次年,擢江蘇布政使,升江蘇巡撫。時江蘇因太平天國戰亂結束不久,民氣凋殘,丁日昌培民氣,鋤豪滑,清理積案,制訂月報詞訟冊、錢糧則,清廷命各省仿行。七年(1868年),奏設局編刻牧令各書,整理解決江蘇歷年錢漕稅收,修築常熟等地水利工程。同年呈曾國藩《內外洋水師章程》,其中所附《海洋水師戰場別議》提出專用大兵輪及招募駕駛之人沿海擇要修築炮臺選練陸兵建三洋水師,使北東南三洋連為一氣等建議。曾國藩閱後無甚反應,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台,海防之議再起,才由廣東巡撫張兆棟代為上奏,引起清廷朝野及地方大員重視。


        八年(1869年),丁日昌上奏,主張舉賢才,汰虛冗,益廉俸,先書吏,輸漕粟,變武科。九月,丁日昌出省城勘察水患時,其族人與人鬥毆,致一水丁死亡。丁日昌自請交部嚴加查處,被清廷寬免。同月,與馬新貽奏重修《江南通志》。十月,丁母憂。十二年(1873年)七月,回原籍安葬母親時,得濕症。


        光緒元年(1875年),入京陛見後,以病請假回籍調理。清廷命赴津幫同北洋大臣李鴻章商辦事務,只准假四月。十一月,任福建巡撫,兼船政大臣。次年夏,連日大雨,福州城內積水深達丈余,丁日昌親自站在城牆上六晝夜,指揮散賑,救濟災民數十萬,並命海關暫停徵收米稅,派船讓商人販糧至福州,使米谷價平。


        時臺灣府土著多事,丁日昌抱病赴台巡視,民心安定。並派兵鎮壓鳳山縣境內悉茫社及獅頭、龜紋諸社的動亂,立善後章程約束。臺灣中部水埔等六社不諳樹藝,丁日昌命雇漢人代耕。又命令地方當局按口給土著銀兩何糧食,教其耕作之法,並廣設義學,教土著識字。又奏罷臺灣府屬漁戶稅和其他雜稅,並上奏認為臺灣若不認真整頓,不出數年,日本必出兵侵佔,因而主張築鐵路、開礦產,用關稅等賦稅造輪船,增開航路。七月,以病情加劇乞假回籍調理,朝廷給假三月,准其在家專摺奏事。因病難速愈,屢上奏請求辭職。


        光緒四年(1878年),山西、河南大饑,人相食。丁日昌竭力籌款,派人至臺灣、新加坡、暹羅等地募捐,得款三百余萬兩。四月,清廷准其辭職。病稍愈,即被清廷派往福州,辦理烏石山教案。次年,回到家鄉;閏三月,獲總督銜,受命專駐南洋,會同沈葆楨及各督撫辦理海防,指揮南洋水師全軍。後又兼任各國事務大臣,丁日昌具疏力辭,並陳海防事宜十六條。


        光緒八年(1882年),李鴻章丁母憂去職,奏授丁日昌為直隸總督。消息傳來,丁日昌已於正月初十日去世,終年60歲。丁日昌好藏書,多宋元校鈔本,編有《持靜齋書目》五卷,當時與範氏天一閣、黃氏百宋一廛齊名。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2-5 14:18 编辑 ]
发表于 2010-6-4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qc4124 的帖子

“丁日昌好藏書,多宋元校鈔本,編有《持靜齋書目》五卷,當時與範氏天一閣、黃氏百宋一廛齊名。”

按,“範”当作“范”,姓氏无此体。丁氏藏书为宋元珍本一路,与天一阁不同,似未闻与范氏齐名一事,不过也勉强说得过去,毕竟二者当时都挺有名嘛。但与黄氏百宋一廛齐名恐怕说不过去吧,丁氏开始藏书之时,黄氏藏书早已散尽,子孙亦无以藏书名者。要说与丁氏齐名的,应该是湘潭袁氏卧雪庐和仁和朱氏结一庐,三者咸丰间号称东南三大藏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2:21 , Processed in 0.09086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