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805|回复: 3

[国学] 骈文指南【民国•谢无量.民国十四年刻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9 07: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骈文指南【民国谢无量.民国十四年刻本】

【书名】骈文指南【民国•谢无量.民国十四年】

【作者】[民国]谢无量

【版本】民国十四年中华书局

【格式】DJVU
【清晰度】清晰
【大小】7.78MB

【书  影】如下

[ 本帖最后由 niaoniya 于 2008-1-9 07:5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2 08: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骈文史,即骈文文体的历史演变脉络。“骈体、骈文”概念胜以清人曾燠编《国朝骈体正宗》。其后,效之者:陈均编《唐骈体文钞》、李兆洛编《骈体文钞》、王先谦编《骈文类纂》。近:谢无量《骈文指南》、瞿兑之《骈文概论》、钱基博《骈文通义》等。肇端先秦,酿于秦汉,熟于魏晋,盛于两朝。两朝以降,唐宋绵延,元明低谷,清峰一振。清后无闻,散文大兴。  

骈文史——梗概:骈文名称源于《说文》:“骈,驾儿马也,从马并声。”初称“今体”“今文”;唐以后称“骈俪”;宋称“四六文”;“骈体”“骈文”清朝兴盛。近人骆鸿凯《文选学》中说:“骈文之成,先之以调整句度,是曰裁对;继之以铺张典故,是曰隶事;进之以渲染色泽,是曰敷藻;终之以协谐音律,是曰调声。”。

骈文史之源,四:一为六经,二为诸子,三为离骚,四为汉赋。偶词:
    《尚书·皋陶赞》:“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易·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左传·成公九年》:“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中也;尊君敏也”。
  《礼记·檀弓》下引古歌谣:“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

骈文史成熟、繁盛时代:秦李斯、汉邹阳,书牍逐渐骈俪;汉王褒、终军已骈偶;汉末蔡邕开拓骈俪化之碑文——骈文体制基本成型。魏晋南北朝——骈体文向精美化方向发展。 “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连字合趣,剖毫析理。”(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宋之文咏,体有因革,……丽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宋齐之际,文采大发展。颜延之繁缛,鲍明远敷采。齐梁之际,周颙谐和,沈约流转。王融比偶,江淹入情。梁陈之际,臻完美大盛。徐庾体的出现是其代表。徐善书札,庾善赋。
1、辞赋骈体化:孙梅《四六丛话》:“左陆以下渐趋悲凉,齐梁而降,益事研华,古赋一变,而为骈赋。江鲍虎步于前金声玉润;徐庾鸿蹇于后,绣错绮交。”鲍照《芜城赋》、谢庄《月赋》、江淹《恨赋》《别赋》、沈约《丽人赋》、庾信《小园赋》《哀江南赋》
2、书札骈体化:吴均《与宋元思书》、丘迟《与沉伯之书》、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
3、碑文从骈体化: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陕州弘农郡五张寺藏碑》
4、诔祭文骈体化:颜延年《祭屈原文》,王僧达《祭颜光禄文》
5、论说文骈体化:陆机《辩亡》、刘孝标《广绝交论》
6、序文骈体化:陆机《豪士赋》、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王羲之《兰亭集序》
7、铭文骈体化:鲍照《石帆铭》、庾肩吾《团扇铭》、庾信《后堂望美人山铭》
8、学术著作骈体化:郦道元《水经注》、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

骈文史流变:
    1、唐:“自魏晋以来,写信用骈文,记事用骈文,吊祭碑传用骈文,乃至著书立说也用骈文。朝廷发号施令的典重文字,更无不用骈文。骈文的程度逐渐增加,以致于北周,遂生一种大反动。苏绰一班人,想把骈文一拳打倒,可是终于失败,而骈文又延长了残喘若干年。直至唐代诸贤,方才逐步的解放。”(瞿兑之《骈文概论》)六朝以降,骈用缩小,集中序跋、诏令公牍、表启碑文。韩柳古文、打击骈文。晚唐商隐,为之一变。
    2、宋:宋初骈文,宗法商隐,步武唐贤,舂容大雅,号为西昆,成就不大。欧阳倡古文,骈之一变。苏轼推波,倡崇陆贽,散行之气,运偶之文。殆至后期,习为长联,崇尚侈博。
    3、元明:谓不足观。蒋祖怡《骈文与散文》:“四六至南宋之末,菁华已竭。元明之世,虽以赋颂经义试士,其中亦要排比声律,苟用虚廓猥浅之词,以追时谐俗,此故不足以言文,而更何有于美。元代骈文之作者,唯虞伯生一人,但其文往往落入俗调,既未能追迹六朝,又未能自成一家。明时李何王李之徒,每好慕古,但稀踪迹汉魏、罕法齐梁,其尺牍杂文,不过偶一为之,弄其小巧,往往剽窃成语,剿写字句而已。刘基宋濂以古文名,不以骈文著,其所作者,亦为出乎一时之兴,非尽力之作,故元明两代之骈文,无甚价值。”。
   4、 清:打破宋制,启使多样。宗法六朝,取萃唐宋。注用典藻,辞蓄华美,结构文气,逻辑畅明;善为音韵,精于调声。乾嘉时期,骈文最盛。纪昀派为正宗。清末骈文,以王闿运为代表。清季以降,骈文遂湮。

骈文理论史:中国骈文理论——汉魏六朝萌芽、隋唐五代骈散相争、宋代兴起发展、清代形成、清末民国初兴盛、新中国骈文理论依然发展:

1、萌芽期:魏晋南北朝残丛小语式的理论的出现
曹丕的《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

2、反复期:隋唐五代的骈散相争
初唐四杰和燕许大手笔
陆贽以及晚唐三十六体
隋唐五代的骈文理论:主要体现在对骈文的批评上。
对六朝文风给予巨大打击的,应该说是中唐时期的韩愈、柳宗元。
晚唐,李商隐的骈文创作突出,对骈文也作了新的界定。

3、兴起发展期:宋代评点式四六话形式的形成和骈文理论专著的出现
王铚《四六话》
谢伋《四六谈麈》
洪迈《容斋随笔》
杨万里《诚斋诗话》

4、形成期:清代体系完备的骈文理论的初步形成与日趋成熟
孙梅《四六丛话》理论专著。
陈维崧《四六金针》是清代较早出现的骈文理论著作。
刘开《与王子卿太守论骈体书》首次提出“骈文”概念。
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文言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李兆洛《骈体文钞》、蒋士铨《评选四六法海》、王先谦《骈文类篡》、彭元瑞《宋四六选》、曾燠《国朝骈体正宗》。

5、兴盛发展期:民国以来骈文理论著作的大量涌现和骈文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刘麟生的《中国骈文史》
钱基博的《骈文通义》
瞿兑之的《骈文概论》
孙德谦的《六朝丽指》
蒋伯潜、蒋祖怡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骈文与散文》
王瑶的论文《徐庾与骈体》
姜书阁的《骈文史论》
莫道才的《骈文通论》
钟涛的《六朝骈文形式美及其文化意蕴》
于景祥的《唐宋骈文史》、《中国骈文通史》


谢无量
出生日期: 1884年
籍贯: 四川乐至人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古代文学、史学、经学


【学者简历】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少年时与马一浮等创办翻译会社,编辑出版《翻译世界》杂志。1911年6月与张澜等人参加保路运动。1912年夏离川到南方各省游历,翌年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陆续出版《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等。1923年2月受聘在广东大学执教,1926年7月,应南京东南大学聘请任历史系主任,并讲授历史研究法。次年9月又转入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31年2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2月回重庆,应熊克武之邀,担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1月为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邀请合影留念。同年8月应邀赴京担任人民大学教授。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谢无量一生著作甚多,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佛学大纲》、《伦理学精义》、《老子哲学》、《王充哲学》、《朱子学派》、《诗学指南》、《诗经研究》、《中国古田制考》等;出版的书法集有《谢无量自写诗卷》、《谢无量书法》上下册,诗集有《青城杂咏》。他晚年倍加努力于史学、文学、经学等诸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如:《再论李义山》、《纪念关汉卿——革命的戏剧家》、《诗经研究与注释》等。
谢先生1964年12月7日病逝,终年80岁。

著作列表:
《佛学大纲》 中华书局  民国5[1916]
(无量一生的著作颇富,但佛学著作只有一本《佛学大纲》。这本书于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序论,下卷为本论。序论分三章,其内容为:第一章〈释迦本行记〉,记述释尊一生及十大弟子事迹。第二章〈释迦灭度后佛教之传播及其教义之分判〉,简述印度佛教之流传,及北传佛教的传播概况。第三章〈东土佛教流传之十宗〉,扼要介绍中国佛教大小乘十宗。下卷本论分为三篇:第一篇〈佛教论理学〉,是对因明学的论述。第二篇〈佛教心理学〉,阐述法相、法性及如来藏的心理学。第三篇〈佛教伦理学〉,是对于因果报应、五戒、十善、六度万行等所作的阐述。这部书出版后,在当时是第一部有系统介绍佛教理论的书籍,所以数年之中再版了四次。)
《中国妇女文学史》 中华书局  民国5[1916]
《楚辞新论》 商务印书馆 民国12[1923]
《词学指南》 中华书局 民国14 [1925]
《孔子》 中华书局 民国15 [1926]
《阳明学派》 中华书局 民国15 [1926]
《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商务印书馆 民国16年[1927]
《中国古田制考》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1934]     
《中国哲学史》  谢无量编著 台湾中华书局 1976

主要论文目录
远东情势的蠡测  《世界知识》,1936年第3期
纪念关汉卿——革命的戏剧家  《教学与研究》,1958年第7期
王韬——清末变法论之首创者及中国报道文学之先驱者  《教学与研究》,1958年第3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4 16:19 , Processed in 0.07984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