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008|回复: 3

从“河东”到“惧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1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天前,在旧书摊上无意地发现了一本《百家姓》,与众不同的是,书中于每个姓氏之下均注有郡望,这显然是沿用宋本的做法。所谓郡望,是指某地的名门望族,显姓氏族。书上的郡望就是该姓的所在地,一般某地出了名人,该地的人就以此为荣。比如诸葛下注琅琊郡,因为诸葛亮是该郡人;韩下注昌黎郡,因为韩愈是该地人,而且韩姓是显族,所以又称韩昌黎。该书在柳下注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则柳氏是大族,二则这里出了个柳宗元,天下柳姓之人以此为耀。可以说,郡望现象和封建社会宗族制有关。
  不过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人,她虽然不是河东人,但因为姓柳,有恶名在身,给河东带来了不好的印象。此人便是柳氏,苏东坡好友陈慥的妻子。柳氏嫉妒心极重。苏轼风流成性,常常和陈慥出外游乐,柳氏不许陈在在外沾花惹草。一日,苏东坡与陈饮宴,柳氏见陈身旁有妓女陪酒,便用竹板击墙,拍出“咚咚”巨响,将客人和妓女纷纷吓走,最终不欢而散。
  记得以前读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条,云:“陈慥,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 狮子吼”为佛门譬喻之辞,狮子为百兽之王,出门吼哮则百兽怖畏,而佛之说法如狮子吼哮,无坚不摧,足使外道,恶魔心生怖畏。以此语譬柳氏之凶妒与夫季常之惊怖失措,足称妥贴恰当,惟妙惟肖。然则东坡何以要在“狮子吼“前冠以“河东“二字 ,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河东乃柳氏郡望,故言“河东狮吼”。
  不过“河东狮吼”并非东坡自造,其来有很大,按河东路之西河郡至迟在唐代已有舞狮子之戏在民间流行,“西河狮子”为当时人所熟知,开法于汾阳之善昭禅师受当地民风所染,喜以“西河狮子“说法。而其于北方重兴临济宗风,戒洁风高,善说法要,职是之故。禅林学界便以此形象化之称谓代指汾阳一系之著名禅僧。东坡之友喜谈禅而又惧内,适其妻柳氏郡望正在河东,故东坡用禅林典实稍作变通以喻柳氏之悍妒。佛教之发展始终与师子结下不解之因缘,佛徒之卧称为“狮子卧“,释氏之座为“狮子座”,而佛家说法无畏之狮子吼,更经禅宗之变化,与此方文明渐次融合,终经东坡如椽巨笔一挥,“河东狮吼”一语遂传布遍于里巷,影响及乎千载。
   “河东狮吼”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怕老婆的典故。“惧内”的人称为“季常癖”,后来,明朝人汪廷讷将次故事演绎为传奇,取名《狮吼记》,收入毛晋编的《六十种曲》中。其实,何止陈慥,苏东坡也是个“惧内”之人。河东历史上,出了一个大文豪,同时也出了一个名悍妇,真有意思!本来含有悲剧色彩,不过,由香港影星张柏芝、古天乐、张绍雄主演的《河东狮吼》却看不到任何悲剧成分,反而增添了不少幽默搞笑。
   文人惧内,似乎成了一个规律,已知的就已经不少,更何况文人爱面子、隐瞒不报的恐怕还更多。对于女性,其用心不外乎一下几点:一、过去女子文化普遍较低,虽然要守“四德”,但毕竟读书少,难有道理可讲,文人文质彬彬,满口仁义道德,怎么能与之相比;二、女子一般心眼多,城府深,文人耿介、正直、老实,在安排好的众多陷阱中,难免不会误入;三、古今社会,历来重男轻女,男人是掌握世界的,女人是掌握男人的,特别是有地位、有声誉的男人,让他怕你,能显得很有成就感;四、最关键的是传统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即一夫多妻制造成的。纳妾、嫖妓等加大了原配失宠的机会。所以,使丈夫怕自己既是维护自身地位,又是维护自己不被休的手段,从这点上讲也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文人好面子,讲究声誉(毕竟休妻是丑事),性格懦弱、好色等,注定了要被妻子加以防范的命运。
   这使我又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胡适,近代著名学者。这是一位流学美国,获得过几十个博士学位,当过驻美大使的传统知识分子,却和一位识字不多,从小缠足,不知学术为何物的乡下女子江冬秀相依相伴四十多年。江氏虽无柳氏之嫉,但文化不高,对子女教育采用乡村传统模式,动辄打骂,是胡适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也好,还是胡适本人惧内、懦弱,以迁就来掩饰无爱的内心也好,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文人有时候也是挺悲哀的
   “惧内”,英文为henpecked,德文为unter dem pantoffel stehend,意大利文为dominato dalla moglie,英文是一个单词,而德文与英文属同一语支,而德文为短语,可见“惧内”在英文中是一个完整概念,并为此专设一词。而意大利文也是词组,想必法文、西班牙文也是一样,因为他们也同属罗曼语族。记得读过一个西方笑话:四个怕老婆的人聚在一起,相互谈论谁最怕老婆就算谁输,要请客。四个人轮流着说,一个比一个兴致高,谈自己怎样怎样不怕老婆。这时外面来了一个人,惶惶张张地说:“诸位,不好了,你们的老婆来了。”四个人吓的撒腿就跑,不过只跑了三个,还剩下一个,因为他已经吓死了,他怎么能跑得了呢?这则笑话有些夸张,但也透射出了西方人对惧内现象的理解。
   十月十四日夜,读洪迈《容斋随笔》后有感,书上述之文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26 19: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罗尔纲的《胡适琐记》说,胡适和江冬秀结合完全是听从母命。而胡适为人大度谦和,大约并没有惧内的毛病,据梁实秋说,胡适经常去妓院的····
发表于 2008-1-15 20: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惧内是文明的表现.
文人惧内,是因为文人讲文明.如果是梁山好汉,早就手起刀落,将内人砍成两段.
发表于 2008-1-15 22: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鲁迅先生是很仁慈的,至少他没有将那个毫无谋生技能的旧社会妇女赶出家里去啊,而是一直养着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09:58 , Processed in 0.07630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