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马连良(1901一1966)创立的马派老生艺术一直很受欢迎,那潇洒飘逸的风格颇受广大观众的青睐。他是30年代公认的“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40年代在“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名列榜首,他是唯一的前后“四大须生”;在京剧界公认的最有特色的“南麒(麒麟童,即周信芳)、北马(马连良)、关外唐(唐韵笙)”,他也是跻身其中,确实难能可贵。他曾多次来过青岛演出。早在1930年,他的胞妹马秀英就在北京路的(昆记)共和新舞台(即“五起搂”)演过戏。
马连良最早来青是在30年代。1943年,他再次来青岛永安大戏院演出,他还带来了袁世海、张君秋、叶盛兰等名伶,演出《龙凤呈祥》、《群英会》等戏。马连良因是回民,都是在德县路的“馅饼粥”(清真饭店)用餐,宿在瀛洲旅社。在这期间,他还应邀担任青岛西镇云南路的京剧票房 “西商票社”的名誉社长。
1947年10月中旬,马连良率他的“扶风社”再次来青,在永安大戏院演出。10月16日,两个陌生人来到他下榻的瀛洲旅社敲开房门,对马连良说:他俩是“励志社”的人,有要事相商。而马只是听说过“励志社”是国民党军队内的军官组织。他俩说,是奉长官之命,请他唱一晚堂会,并说已与戏院商妥,停演一场。当晚,马连良演出了他的马派名剧《十老安刘》(饰演蒯彻),突然发现下面是蒋介石在座。而他事前是毫不知情,因而在台上顿时略有紧张,但有着极其丰富表演经验的他早已见过若干大世面,于是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演出得非常成功,掌声不断。据说,这次蒋介石在青岛是下榻在正阳关路36号(青岛义聚合钱庄在八大关新建的别墅),而决不是住在以往误传的的花石楼,这完全是以讹传讹。
解放初期,马连良与张君秋一度滞留香港,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终于在1951年10月顺利返回广州。马连良回到北京后,决定组建马连良剧团。1953年8月,马连良率剧团来到青岛,在永安大戏院演出。演员阵容很强,有年仅18岁的梅派旦角罗蕙兰、著名丑角马富禄、武生黄元庆(马的女婿)、架子花脸周和桐(后来在现代京剧《沙家浜》饰演胡传魁),还有马盛龙、茹富华等,由著名琴师李慕良等操琴。演出的主要剧目有《三娘教子》、《春秋笔》、《十老安刘》、《借东风》、《四进士》、《胭脂宝褶》等马派名剧。当时,年仅9岁的青岛小票友任德川,还有幸为马连良《三娘教子》配演娃娃生。
正当马连良率团在青岛演出之时,抗美援朝接近尾声,国务院筹备第三届赴朝慰问团。马连良闻讯后,即与永安大戏院协商,决定中断演出合同,匆匆赶回北京,参加了赴朝慰问团。也正是马连良的这次来青,经马连良剧团另一位琴师孟广亨的推荐,青岛特别擅长梅派的票友琴师李奘图于1954年下半年,加盟了该团为罗蕙兰拉京二胡。
此后,马连良再没来过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