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56|回复: 0

北京故宫文物迁台传奇:逃台官员弃黄金保名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3 2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02月13日 09:03中新网-华文报摘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902/0213_2665_1009861.shtml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国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60年前,中国内地的那场战争使60多万件珍宝漂洋过海到了台湾。在一件件国宝迁转、颠沛过程中,其实饱蘸着许多不为外界所知、震荡中国人心灵和情感的传奇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5000多箱故宫文物辗转迁入台湾,目前在台北故宫中的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都是这次迁移带来的。



台北故宫藏品多数为中国历代皇家收藏,是代表中华文明的顶级文物:现存铭文最长的毛公鼎、西周散氏盘,传世仅数十件的宋汝窑天青瓷器、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煌煌巨制《四库全书》、苏轼《寒食帖》和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另有阎立本、米芾、蔡襄、宋徽宗、文征明、唐伯虎等从唐代到清代的历代名家书画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文物的搬运要从60年前说起。



翁宅会议议定迁台

1948年11月10日,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处院落中正在召开一个秘密的会议。


赴会的一共8人: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翁文灏(刚提出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是这所官邸的主人,这次会议的倡导者、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教育部长朱家骅、外交部长王世杰、考古学家李济、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故宫博物院的古物馆馆长徐鸿宝。


这是一次非正式的秘密会议,所有人都认为南京已经岌岌可危,存于南京的文物极有可能毁于战火,这8人一致主张将文物迅速迁往台湾。会议决定先抢运故宫600箱精品,并推举杭立武全权负责文物迁移事宜。很快,行政院院长孙科(接任翁文灏)签发了批准文物迁台的文件。


《南京条约》首批转移

翁宅会议短短一个多月后,五大机构的第一批文物登上了驶向台湾的国民党海军“中鼎号”。


首批运往台湾的国宝一共712箱,它们是来自五个机构的顶级国宝,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皇家收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安阳殷墟出土文物、中央图书馆的宋元古籍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大批珍贵文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60箱重要的外交档案和国际条约文本也随“中鼎号”运往台湾,其中就包括清政府签订的著名的《南京条约》。


民间商船参与运输

通过水路迁台的文物一共三批。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除了国民党海军军舰,国民党还租用了商用客船来运送文物。


1949年元旦过后,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大势已去,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加快了文物迁台的步伐。但国民党海军已经派不出军舰来了。杭立武无奈之下只得包租了招商局的“海沪号”用以抢运第二批文物。


第二批运出的文物共有3502箱,是迁台文物中最多的一批。这批文物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善本书。这些书原本都是摆在书架上,参与运送人员钉制木箱、建立目录,忙了两个月才把它们整理好。这其中包括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



追讨日本劫掠文物一并赴台

1949年1月29日,“昆仑号”从下关起航。这也是第三批迁台文物,1248箱国宝中包括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就在“昆仑号”起航前最后一刻,杭立武又派人送来四只大箱子。这四个箱子里装着一扇木镂雕镶翠玉屏风,这个屏风颇有来历。它其实是汪精卫送给日本天皇的礼物。抗战结束后,中国向日本追讨劫掠文物,连这件也给追讨回来了。而这四大箱里装的正是从日本追讨回来的第一批文物。


当时,已经超载的“昆仑号”再也装不下那四只大箱子,当禇廉方得知这批国宝的来历后,便下令将船上官兵寝室内的办公桌椅全部拆除,硬将四箱文物搬上了船。


两年以后,日本又将从中国劫掠的105箱文物分六批陆续归还国民党政府,这些国宝后来都直接从日本运往台湾高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22:20 , Processed in 0.0735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