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596|回复: 0

明朝的工业产量戳破了康乾盛世的神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14: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提交者:renccc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3.html

1.建筑业,明朝烧砖的质量是有名的,技术水平超越了宋代,西方传教士就专门赞扬过明朝的砖头"分量轻而且坚固".修长城,城墙,还要造回音壁等声学建筑,明朝南方流行修各种私人园林.而满清除了个别殖民据点,是禁止别人造城墙的.长城就更不用说了.

2.金属冶炼,铁产量历来是古代重工业的重大指标,老毛甚至提过发展工业"以钢为纲",而满清怕人造反,就以种种借口来压制金属的生产.几代满清皇帝对此的指示都是很明确的.不仅是严禁开矿,已有的矿厂也要用重税来加以控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造船业,这也是利润丰厚的重工业,中国的远洋技术,在明朝时还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西方传教士指出,明朝皇帝可以用船在澳门和吕宋造一条桥梁.岂是禁海的满清可比呢.明朝禁海只是个别现象,针对的是海盗,而满清禁海则是要掐断南洋反清华人和沿海反清力量的联系,连台湾和福建之间都是禁止民间往来的.禁海是满清遏制汉人造反的国策.从清初的禁令也不难看出, 本来泰国与中国的海上贸易,全是中国商船所为.

4.至于棉布,丝纺这些轻工业,我见到的数据还不多,但仅从明末西方传教士和乾隆时英国使节对中国人穿着的见闻就知道,满清的人均布匹产量是远不及明朝的.考虑到满清经济作物"只可种于不生五谷之处"的国策,这一结果也是非常合理.清初文人对于清初战乱(清兵的屠刀将无数工业城镇化为废墟)和满清政策导致纺织业大衰退甚至崩溃的记载,也是佐证.
根据外国学者的估算,明末中国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而1840年中国工业产量仅为世界的6%.
下面抄些材料.
康乾盛世的皇帝确实勤政,他们都在忙什么呢.
1.棉桑等经济作物只准种在“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粮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何况工商。满清皇帝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多次表示“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矿厂除严禁之外,无二议也”

先看古人的记载: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这样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 (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康熙中期是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时期,从此以后在人口压力下,中国的人均GDP开始一路下滑)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再看看西人的回忆
明末西方传教士还在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声称"大明人"是"衣饰华美,风度翩翩".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10]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在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下面是一些有良知的历史学家的记载
山西产好铁,满清就向山西的冶铁户征铁,所征之数不断增加。雍正时征2.5万斤,乾隆时增加到5万斤,嘉庆时又增加到20万斤。征铁给的铁价、脚费不到市价的 1/6,近于掠夺!潞安府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潞绸精美,被满清列为贡品,每年派造的数量,大大超过机户的承受力。明朝盛时,潞安府有机织 1.3万多张,明朝派造3000匹。经过明末战乱,清代仅剩织机300张,居然还是派造3000匹,致使“机户支价赔累,荡产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满满清廷并不因此放弃派造,直到机户完全逃光,潞绸在历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苏松财赋半天下”,苏州、松江两府的田赋位居全国榜首,其上缴中央的钱粮总额超过了浙江全省。当时松江的面积是苏州的十分之三,而赋税额却是苏州的一半,因此,在明代,松江的赋税额为全国最高。然而松江的棉纺织业到清代开始退步,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而到了满清,“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

近年来有的同志在铁产量上做了些统计(表8)。统计表明,我国铁产量随着大动乱而明显地波动着。宋代铁产量比唐代有一个大的进步,但经过战乱和分裂.南宋产量就降到了唐的水平。到元代铁产量仍然未达到北宋水平。明代有个大发展,高出北宋一倍多,使我国的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到清代初期,经过明末大动乱,再加上政府严禁开矿,冶金业衰落了。康熙皇帝于公元1675年还谕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请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九十三处了。

原帖地址http://bbs.tiexue.net/post_2518624_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4 00:34 , Processed in 0.0733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