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623|回复: 0

杨宝森和李万春(李砚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8 09: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演员,必须学得面儿宽,做到一专多能。"多能",可以使"一专"更上一层楼;也有利于艺术上的改革创新,形成新的流派。历来在改革创新方面做得好的,创出新流派的演员,都是从幼年时代就热爱艺术,肯于在这方面下功夫、动脑筋的人。据我所知,杨宝森和李万春二位,自幼都是这样儿的。

李万春12岁随父亲从上海、经天津来到北京,受"斌庆社"(科班)负责人、名武生俞振庭之邀进入斌庆社。当时杨宝森已在社里。杨宝森长他两岁,工老生。这两个小演员年龄相仿,性格不同。杨宝森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文质彬彬,少年老成;这正好符合他的老生行当的要求。李万春性格外向,平时爱说爱笑,极为开朗,明快机警,这跟他的武生行当也很符合。他们虽然性格不同,却因为都热衷于艺术,热爱京剧事业,而成为好朋友,并且按那时所时兴的,结为异姓兄弟。

当时斌庆社里唱老生的小演员不少:王少楼、王文源、小奎官、黄楚宝等都很出色。杨宝森经常是一方面自己私下练功,一方面看其他几位同行的戏。按他的说法是:"尽管我们年纪差不多,水平也差不多,可是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好处。我看他们的戏,学他们的好处,也能以他们不成功的地方,与自己对比一下,使自己注意,不要犯这种毛病!"李万春同样有看别人戏的爱好,也有跟杨宝森一样的想法:"从别人那里学长处,取长补短。"由此两个人不断在看别人戏时碰到一块儿;看过之后,彼此交谈,评论好坏。杨宝森在公众场合不爱说话,常是站在一旁听别人讲。可跟李万春谈起戏来,却是滔滔不绝,侃侃而论。他们还不时发现戏里存在的不足,想出改革的办法。他们一起演《阳平关》,杨宝森扮演黄忠,李万春饰赵云。排演前后彼此都能发表对自己所扮角色和这出戏的看法。这是一般小演员不易做到的。

杨宝森原学"谭(鑫培)派",后改工"余(叔岩)派"。年长之后,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在"余派"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自己的演唱特色,为广大观众所接受,被誉为"杨派"。他以自己的演唱特色,把《文昭关》中伍子胥的几段唱,唱得脍炙人口,使这出《文昭关》,乃至全部《伍子胥》,成为他的代表作。他的《捉放曹》、《空城计》、《杨家将》等戏,也不同于其他流派,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如今的中、青年老生演员里,学他的"杨派"的不在少数,使他的"杨派"艺术得以广为流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4 14:28 , Processed in 0.07271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