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时节,正是桃李芬芳时。白居易有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李盛开,刘三姐对歌,使笔者想起了歌姐借桃李奚落陶、李二姓秀才的故事。 陶与桃自然是谐音,而李子与李姓却是一个汉字。前不久,中科院用了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其中李姓最引人注目。 根据排序,李姓为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在调查的近3亿人口中,李姓占7.4%。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嬴姓。道家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氏,后传为“李”。唐初有16姓开国元勋被赐姓李。以后也有北方少数民族改姓李,李姓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姓氏的产生与血缘姻亲关系密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发现,血缘关系相近的婚姻家庭所产生的子女容易出现白痴、畸形等心理或生理缺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人们便制定了姓氏,并且产生了同姓不通婚的习惯。 在秦汉之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因此,中国最早的姓,如姜、姚等大都从女旁,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表示血缘关系的结果。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而,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按照这个说法,是不是同姓的两人就“五百年前是一家”了呢?那可不尽然。因为姓氏的来源很复杂。就像李姓不一定就和李子有关一样。 姓氏是世界上各民族几乎都有的文化传承符号,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且有内涵。 在日本,也有姓的存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在很短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大多数是以位置为姓,如松下、田中等,因此姓氏几乎没有人类遗传因素,内涵较少。 中华的姓氏来源比较复杂,而且有些与食文化还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花 《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 叶 源出芈(mǐ)姓沈氏。沈氏封于叶(今河南叶县)称叶公。后代以国为姓。历史上南方少数民族亦有叶氏。春秋吴国之叶即为其后代。毛泽东曾赠诗给叶剑英元帅:“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桑 一、少昊之后。二、秦国有公孙枝,字子桑,后世以其字为姓。三、传神农氏娶承桑氏,后代以桑为姓。西汉有桑弘羊,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推行盐铁官营。 桂 出姬姓,本周文王胄裔。明有名儒桂怀英,以博学称,著有《桑榆稿》。 谷 一、出自嬴姓,与赵、秦同宗。二、战国时,齐公子尾孙封于夹谷,其后姓谷氏。三、为、谷合氏、谷那等姓所改。唐代有谷那律,淹通群书,尤谙经学,有“九经书库”之誉。 麦 一、春秋时齐国麦丘人之后。二、隋代名将麦铁仗之后。明代御史麦而炫,嗜学博古,长于书法。清兵至,被执广州,不屈而死。 苗 源于芈姓,以地为名,始祖为伯棼。亦有人认为是贲皇。唐代有画家苗龙,因善画龙而得名。 米 一、春秋时楚国后代。二、以国为姓,出自西域,源于隋唐。北宋有米芾,善书画,人称“宋四家”。 鱼 一、出自子姓,商汤后裔。二、出自鲜卑。宋有御史中丞鱼周询。 贝 一、出于姬姓,以国为姓。二、世居贝丘(山东),以地为姓。南朝有书法家贝义渊,善行草。 羊 一、周官羊人之后,以官为氏。二、出自祁姓,受封于羊舌(今山西洪洞一带),以地为姓。三、出自姬姓。四、南方零陵羊姓后。南宋有书法家羊欣,官至中散大夫。 公羊 复姓。出自姬姓。战国时齐国名儒公羊高作《春秋传》。 羊舌 复姓。一、姬姓,源于春秋晋国。二、出自季姓。春秋时晋国有贤者羊舌,博议多闻。 铁 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公后裔,迁至戚城铁丘(今河南滑县),以地为姓。明代有兵部尚书铁铉,断案高明。 席 一、据说尧遇席氏老翁击壤(一种游戏)而歌,尧听了很佩服,拜其为师。席师即为席姓之祖。二、为籍姓所致。唐有诗人席豫,官至礼部尚书。 柴 出自姜姓,为姜尚的后代。周世宗名柴荣,励精图治,有威武之声。 鲜 一、以封地为姓。二、出自鲜于氏。明有名医鲜弘,医学正科。 甘 一、夏时有甘国,以国为姓。二、商有甘盘为相,子孙以祖名为姓。三、出自姬姓。四、春秋时甘昭公子之后。三国时孙权有甘宁,军功显赫,为“江东虎臣”。 农 远古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其子孙后代以“农”为姓。明代有国学名儒农益,有“储才无二”之誉。 年 一、姜尚之后。二、出自严姓。清有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季 一、颛顼之后。二、姬姓季友之后。三、春秋时,楚、齐、魏等国皆有季氏。以兄弟排行为姓。汉初有游侠季布,以言之可信驰名。有“一诺千金”之誉。 夏 一、禹王后裔,源于姒姓。二、源于妫姓。三、其先出于夏侯。汉有隐士夏黄公,避秦匿商山中,为“四皓”之一。 秋 一、陈国卿士湫胡之后。二、西周时置司寇,时称为秋官,后世以为秋氏。清末有女革命家秋瑾,失败被捕,英勇就义。 如果说以上姓氏与食文化联系起来显得有些牵强的话,那么下列姓氏与食文化则有着直接的关联。 谷梁 复姓。一、以谷种为姓。古代称良种谷子为粱。善于种植粱的氏族首领就以谷粱为氏。后将“粱”为“梁”。二、古博陵郡(今河北安国一带)有谷梁城,居者以地为姓。《春秋谷梁传》的作者为谷梁赤,是春秋时卜子夏的弟子。 糜 源于夏代,以从事糜生产为姓。三国时有乐平太守糜信,精于五经。著有《春秋说要》。 牛 一、农家以牛为伴,遂以牛为姓。二、商汤后裔。三、寮姓改为牛姓。宋代有牛大年,任宝章阁待制,一生清操。 陶 一、以职业技艺命姓。尧担任部落首领前曾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一带居住,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地世称陶丘。唐尧后裔遂为陶姓。二、以职官为姓。西周人虞阏官至陶正(管理陶器制作的官职),子孙为陶氏。东晋有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职为田。 还有一些姓氏与食文化的关系是从研究古文字中发现的。比如: 吴 《说文》解为,人上有口“大言也”。有专家认为,其字形为人肩扛、顶戴器皿状,认为“吴以名其国,概取其地之民善制陶器之意”,后以地为姓。 史 《说文》解:“从又持中,中,正也”。有专家则认为,史,“盖古史者,即管理猎或记载猎史的人”。后世才扩大为记史的史官。后以官为姓。 毕 金文“毕”象长柄网形,加田别之,应是周代的以鱼猎为标志的诸侯小国后为姓氏。 鲁 鱼字加曰之上,表示其地近海,捕鱼业发达。民以地为姓。 秦 见甲骨文、金文。象双手执杵舂禾谷形,表示其地农业发达。后为姓。 尔 见金文。繁体象爵器之形。周之后用为第二人称。后为姓。 最为有意思的是鲜见的“难”(nàn)姓。《百家姓》是一部姓氏书,大约成书于北宋初年,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字教材。在民间,一提起“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几乎是家喻户晓。《百家姓》本来收集了411个姓,后来增补至504个。《百家姓》中不都是汉族的姓氏。我国汉族人口众多,来源复杂,故有百姓之称。在少数民族中,姓的种类就少得多。鲜卑是北方大族,只有宇文等十姓,契丹只有萧、耶律二姓。到如今,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目前我国56个民族的姓氏已达11 969个。但也没有听说过有“难”这个姓。在这次调查统计的姓氏中,“难”姓被列为倒数第一,仅发现于河南省的几个小村。据说,“难”姓是由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难”原本是一种鸟类,古人崇鸟,因之以姓。后“难”姓北迁,大部分到了朝鲜半岛。不过,据笔者多年来研究傩文化与傩食品的课题认为,“难”姓的由来,应该还有其他可能。 从另一个角度考证,“难”为“傩”的古字。“傩”有一义即为太阳神鸟。从傩文化由亘古至今所走过的道路来看,历史上曾经有过“巫傩不分”的阶段。既然姓氏史上曾经有“巫”姓,也就有可能产生“傩”姓或“难”姓。但是这个题目太偏而且一两句话也讲不清楚,限于篇幅,也只能提及到此了。 再需要提及的就是爨姓。在《中国姓氏统计》的资料中没有提及爨姓,但是它应该是客观存在的。笔者在《诸葛亮·爨文化·食文化》一文中曾经提到,爨文化与食文化关系密切。爨的本义就是烧火煮饭。它集甑鬲器于一体,归纳了造字的象形、指事、会意三书于一处,文化内涵是很深的。爨氏可不是等闲之辈,它曾于三国至唐的历史时期雄霸云南南中四百余年,创造了兴旺一时的爨文化。三国时,诸葛亮帐下有爨习将军随军作战,晋时有建宁太守爨宝子,其迹见于公元405年立的著名《爨宝子碑》。至于爨姓如今流落何处,由于笔者手边资料匮乏,不好断言,但是如今北京还有个爨底村。不管其与古爨有无关系,笔者还是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古爨之后的。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远远超出了它本来的功能,已经成为一种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并使每个炎黄子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民族凝聚力和黏合剂。姓氏文化与传统食文化精华一样,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有着一定的学术与实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