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4251|回复: 2

[经义] 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清·王引之.道光七年寿藤书屋刻本】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9 12: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愛如生數據

【书  名】经义述闻(三十二卷)
【作  者】[清]王引之
【版  本】清道光七年寿藤书屋刻本
【格  式】PDF
【清晰度】清晰
【大  小】69.5MB
【书  影】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2-12 23: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见到国学数典上有网友上传《经义述闻》嘉庆二十二年刊本,喜出望外。但是打开书影一看,觉得可能还是三刻三十二卷本,我把我写的关于嘉庆二十二年刊本的简要介绍贴在这里,如果有网友能找到《经义述闻》的初、二两刻,传至网上,实是功德无量。

《经义述闻》本为王念孙所作,后托名其子。是书凡三刻,初刻在嘉庆二年,不分卷,约三百六十余条;二刻即此本,嘉庆二十二年刻于江西南昌,十五卷,视初刻增多二百五十四条;三刻本道光七年刻于京城,至道光十年方成,即今天常见的三十二卷本。
刘盼遂先生辑录《王石臞文集补编》中收有 王念孙在《与朱彬书二》,提及“《经义述闻》新刻者讹字甚多,又版在江西会垣,手头见无存者。此书年来又续添三、四百条,拟于都中再刻之”。所谓“新刻者”,即是此十五卷本。
由此而论,这一版本对我们通过《经义述闻》来研读经书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但对我们了解王念孙的学术演进有莫大的益处,而且王引之在卷首序的书写上,四刻之间,篇篇不同,值得推敲。今天出版的《经义述闻》多用道光十年成书的三刻本,但前面两刻也不容忽视,因为传播不如三十二卷本广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版本价值更高。
关于此书成书诸问题,可以参考陈鸿森先生《阮元刊刻〈古韵廿一部〉相关故实辩证——兼论〈经义述闻〉作者疑案》。
发表于 2008-3-11 14: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义述闻 

出版:
清嘉庆二年(一七九七)初刊,凡二十八卷;道光七年(一八二七)重刊於京师,增加《太岁考》、《春秋名字解诂》两篇,为足本。另有学海堂本,亦非足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据道光七年本影印,书尾附条目索引,检阅甚便。
作者介绍:
王引之,清代汉学家。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父念孙、祖安国,皆以治名物训诂称著。早年,承其家学,究心《尔雅》、《说文》、《音学五书》等,以求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嘉庆四年(1799)为进士,以优异成绩径授翰林院编修,後擢升至礼部左侍郎。参与纂修《词林典故》,任实录馆、国史馆副总裁。道光七年(1827),晋工部尚书。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辑为《考证》十二册。逝世後,諡号文简。其学力主通核,不尚墨守,以文字训诂最为专精,与其父王念孙齐名,并称“高邮二王”。
内容简介:
《经义述闻》是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刊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其中约有一半是记述其父王念孙的关于经义的论说,故书名曰「经义述闻」,但也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见解。本书大多为随经文所做的训诂和校勘。综观《经义述闻》全书,其要在校正古书文字和阐释文字假借两方面。历来学著对《经义述闻》评价甚高。该书在训诂和校勘上的卓越成就使它在中国语言学史和清代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12:01 , Processed in 0.11123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