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58|回复: 0

[转贴]厉慧良的挑滑车、嫁妹(侯榕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8 17: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八六年,入夏以来,忽发戏瘾,纠合戏剧同好并敦请在华府近郊定居的胡陆蕙女士——前台北陆光平剧队当家青衣,录影奇双会一折《写状》,由本人串演赵宠,师承来自俞振飞与梅葆玖的《写状》录影。“卧”观身段(卧观者,躺在床上看录影带也),起而仿效之,录后观赏,倒也有半分似处。名家录影,等于是留艺传道,供后学观摩的示范之作,但票友录影,等于是一面照妖镜,自己看了自己的演出,方知真相是什么德行;凡是票友者,统称名票——包括本人在内。在亲朋客气的恭维下,青衣必梅派嫡传,老生必杨宝森再世。在照妖镜下,原形毕露,什么牛也吹不上了,可见录影的功效大矣哉!寒舍并无金珠宝贝,颇收存录影带,有买的、有朋友送的、有翻印的。长夏漫漫,且就录影带观后谈戏,主题是厉慧良的《挑滑车》与《嫁妹》。去年,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至十月四日,“中国京剧艺术家演出团”,假香港新光戏院演出,此团集三省——河北、山东、贵州,两市——天津、北京,九团的优秀京剧艺术家共九十人,集三代之精英,带来了四十个剧目。海外戏迷争相传告,那些不能去香港亲睹演出如本人者,抓耳搔腮,无可奈何。   
    “不要紧,演出定会有录像咯,我们有的看,没啥关系咯。”   
    这是我友定居旧金山的楼蕙君女士说的,当然是长途电话。   
    楼蕙君女土,近四十年老友,京戏昆曲二大爱好者,虽不能亲临香港观赏名家杰作,却搜集了报道演出的剪报、专刊等等,通通寄来寒舍。尤其关于厉慧良的报道,老大姐还加了眉批:“今天读到唐朝先生的大作,想起当年逃警报的旧事,真是历历如在目前。一九四二���我在昆明昆华医院任内科护士长,家住东寺街,云南大戏院在我家斜对面,平时即以看厉家班作消遣。一有警报,大家不约逃到附近郊外,每次均碰到厉家班大批光头男生、梳小辫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生,当然有厉慧良、慧敏、慧芬在内,大家互相窥望,不敢交谈,因我等久仰班主厉彦芝好打孩子们屁股的大名。”另一个眉批是:“厉慧良明明是一位文武老生,现在硬要派他做武生,真冤枉!”——《文汇报》两则。   
    录影带也是楼大姐寄来的,想必得之不易,虽画面略嫌不太清晰。   
    《挑滑车》,武生长靠重头戏,姑且将高宠主戏分成四场,这就是:起霸、闹帐;守大纛旗观战;打金兀术黑风利;挑滑车战死。“起霸”,乃京戏基本动作之一,武生、净、旦,起霸均有不同处,此非本文主题,略去不谈;起霸的样儿美、受看,全仗演员本身的功力,取巧不得,偷懒不得。   
    只见挑子声起,四击头中高宠上场起霸,这个霸起的是:动中有静,有刚有柔,靠旗飘逸生姿,使人有种彩带飘扬的美感;两个鹞子翻身的亮相,稳如泰山,我这录影机前的观众,不由得喝了一声大彩。闹帐后,高宠接令出帐,看令箭,对看守大纛旗的任务心存轻视,想大笑一番,忽悟此乃军帐外,怎可如此轻浮,掩口转身下场。   
    看守大纛旗,山头观战,在“丝边”声中,高宠闷闷上场见到自家兵器大铲枪与大纛旗分列两旁,蓦地心惊。不能上阵杀敌,英雄无用武之地,唱《石榴花》曲牌:“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与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乱扰,又听得马嘶人喧闹,战鼓隆隆……见一排旌旗飘,风尘四起咆哮……”此曲��舞并重,正应了齐如山先生的说法:“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见岳元帅败下阵去,不是那金兀术的对手,高宠杀敌雄心再也无法按下,不顾军令森严,毅然提枪上马,唱道:“哪怕纸影小儿曹,恼一恼俺把那平川扫”,下场枪花耍得如急风骤雨,靠旗飞扬生姿,表现出壮士豪气千丈,哪怕他万马千军到。   
    舞台上的开打紧凑,只要对打的“下把”配合得好,不难做到,只是戳枪于地,往那儿一站,使观众生出高宠者真有大将风度,则难矣哉。这一点,厉慧良做到了,这不是身质,是气质。京戏舞台上,动易静难;静中带美,就是气质。   
    滑车,铁叶所制,上载树石,约千斤重量。别看在舞台上只黄布做的车旗两扇,高宠连挑滑车数辆,人力尚未尽,马可承受不住了。于是,马卧、马嘶、哄马、拉马、起而再战,这是《挑滑车》剧中固有的身段。最使我称赏的是:高宠已知滑车不能再挑,不如归去,拨转马头,回身一看,原来敌兵已追上前来,后退无路,打马奋力再挑滑车,力尽,压死在滑车下。这小小的回身一看,表现出高宠不是个蛮干的浑小子,看得好,全剧无懈可击,过瘾之至。   
    《嫁妹》,没看过,只听上了年纪的戏友说过,当年何九何桂山《嫁妹》、《火判》如何如何的好。黄裳先生曾写过昆曲名家侯益隆的《嫁妹》,载歌,载舞,记着那唱词:“××着破伞孤灯,携到着平安吉庆,听声声枝头小鸟闹春晴……”(一九八五年六月《大成》杂志)。罗瘾公的《鞠部丛谭》中有一则云:“老何九,昆净第一,其《火判》、《嫁妹》等剧皆非他人所能及也……近者侯益隆之《嫁妹》,功架甚高,已极难得,较之何九则火气过重,不及何九之神气倨慢也”。   
    按《钟馗嫁妹》出自清朝张心其《天下乐》曲本,故事情节:相传唐朝钟馗,陕西终南人,原系白面书生,与同里杜平,同上长安献策应试,不意中途误入鬼窟,被众鬼揶揄戏弄,将其白晢容貌变成黑丑形象,因此被唐皇黜革,不准殿试。钟馗羞忿交加,途碰死于后宰门。玉皇大帝得知,嘉其有才无命,封为驱邪斩祟之神,游行世间,专管鬼魅;一方面同里杜平,将其尸首埋葬,并将钟馗遇鬼变容、抱屈而亡事奏明天子,遂又得唐皇封为终南山进士,管守后宫门,因此世俗相传秦叔宝、尉迟恭为大门门神,钟进士为后门门神之说。钟进士感念杜平之恩,且生前曾将妹子许他为妻,虽阴阳相隔,仍耿耿于怀。于是,当月明之夜,命平安吉庆四小鬼及一鬼头,预备下笙箫鼓乐,半夜回家,与小妹说明情由,随即送妹至杜家成亲;这时,杜平已进士及第,金阶授官,返乡祭祖,两下姻缘成就,钟进士心愿完成矣。   
    厉慧良的《嫁妹》,可以说是自创一格,曾写就《我怎样自创钟馗嫁妹》一文,扮相、脸谱、行头、足下的靴子,以及身段,皆为自创。一九五六年,厉慧良来北京演出《嫁妹》,特请钱宝森老先生(名净钱金福之子,工净)来看戏,看后,说道:“慧良,这出戏你不会呀!”厉慧良向老先生说明创作过程,钱老先生点头说:“你按现在这样也演红了,大家都说你这出戏不错。”
    现在,我所谈的即是这出厉氏自创的《钟馗嫁妹》。   
    首先要赞扬那五名鬼卒,配合紧凑;钟馗的几个亮相,这五名小鬼儿大显衬托之功,非此,无法显出钟进士的立体塑像之美。但是,这手持笙箫、孤灯,肩担琴剑书���,空着手的,这四名鬼卒是有名称的,即是钟进士在《粉蝶儿》曲牌中所唱的:“对着了这平安吉庆”。掌破伞的那位是鬼头,无名。空着手的那位,并没闲着,乃赶驴的是也;若无赶驴小鬼儿的跟斗扑跌各种功夫,即无法衬托出:“……趁着这匹赛驴儿跎蹬,俺这里一桩桩写上丹青,是是是一幅梅花景”的词意身段来。   
    第二场,小生扮相的杜平过场,念曰:“……下官杜平:奉旨还乡祭祖,左右,开道。”   
    第三场,上五小鬼儿与钟馗,黄裳先生所久久不忘的曲辞:“听声声枝头小鸟闹春晴”,即在此场,那句:“××着破伞孤灯”,是头一场的曲辞;原词是:“摆列着破伞孤灯”,今为黄裳先生补写如上。   
    “枝头小鸟闹春晴”,辞意极美富诗意,也是钟进士路上的写景叙情之作,原词为:“俺只见那枝头的鸟语又闹了轻声,但见那小桥边残雪报春晴,又只见那梅花上有数点助雪精神,那梅花逊雪白,雪却逊梅香三分,两下里的品格清清,出于了众人才子添诗兴,今来古往,有许多的评论”(调寄《石榴花》)。   
    按昆曲的演出,几乎每句都有身段。《嫁妹》,昆曲也,并不例外,在“小桥边残雪报春晴”,锣鼓起“夺头”,一勒缠,跟驴夫小鬼儿一抄,冷不防的五小鬼儿与钟馗同时来个横叉,表演了路滑跌倒的意境。如厉氏所预料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行行重行行,来到了自家村前,钟馗下驴,五鬼退下。见皓月当空,趁月色,曲曲的弯弯绕绕遍荒无径,看到自家的门庭冷落,好不伤情。在这段“前腔”中,钟馗做出行荒径曲弯的身段,可惜适时外幕落下,颇扰��众情绪,至少是我这名录影机前的观众。若不落外幕,则场内的一桌二椅又如何放?好在唱到“好不伤情”的末句,外幕拉开,现出场上的一桌二椅,聊可差强人意。除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除此矛盾。无桌椅,钟小妹无坐处;见丫环,钟馗无法使出“躺椅亮相”的身段,钟小妹见丑哥吃惊。钟馗把如何误入鬼窟,容貌变丑,如何被唐皇黜革,愤怒之下,碰死后宰门,杜平收尸埋葬,生前曾将小妹许配于他,趁此月明之夜,前来送亲,把全剧情节都交代清楚了。丫环送茶上,见钟馗,大惊倒地。这名丫环即是杜平送来与钟妹做伴的。至是,钟馗以丫鬟为冰人,化解了“无媒证”的问题。钟妹与钟馗下场更衣,场上以五小鬼儿嬉戏填空,设计得好。   
    钟馗以官衣上场,其水袖美极;钟妹上车,丫环陪伴车旁。在此月明之夜,破伞孤灯,笙箫鼓乐声中,穿荒径、走郊野,往杜府送亲去矣。
    在杜府,上高台,见杜平,言明来意,允婚,钟馗在高台上的五鬼当中,横躺亮相,受钟妹杜平揖拜,剧终。   
    为了全剧紧凑,厉氏将最后一场压缩,交代全剧终结在杜平身上,比如说:初见钟馗,认作是何方妖魔,应有惊讶状;闻知是生前好友钟馗,前来送亲,以了生前允诺,杜平应有惊喜状;允婚盟,并请钟兄下来一会,钟馗道:“我与你阴阳相隔,后会有期”,应具失望状;再起鼓乐,夫妻交拜,对钟馗揖拜,感其人天两隔情义重,这样才有个全剧交代。但是,演杜平的小生演员,不知何许人,大概演惯了中间站的主角,对这边配角,不甚在意,才现出全剧中的败笔,遗憾之至!   
    钟馗,在月明之夜,役鬼送亲嫁妹,以完生前诺言,意境之美,非一般京戏剧目可此;惜此剧是惊冷戏,其词藻之美,观众又能领略多少呢?   
    楼大姐来长途电话,再谈厉慧良,说是《凤还巢》中的洪公,神情潇洒,没得比;又言,曾在重庆看过他与金素琴演出《三娘教子》,老薛保唱做逼真,令人下泪等等。   
    当年在重庆,蒋公最爱看厉家班,这样才传出厉慧良是蒋夫人的义子,才坐牢十八载。在那年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厉氏嗓败,可能种因于此!   
    去岁“中国京剧艺术家演出团”在香港公演后,曾有人为文报道,对厉氏颇有微词。试想,以一年过六十的老先生,历遭难劫,舞台上仍具此不凡身手,乃多拜幼工磁实所赐;现今青年武生新秀者,如也坐牢遭劫,受厉氏所经历的折磨,十数年后再现舞台,还能有如厉氏的功力否?不论怎样,这是我将无法印证的了;书此,且待后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4 14:30 , Processed in 0.08639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