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982|回复: 0

[转贴]湖州才子诗人:钱起(作者:周淑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4 09: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才子不少,有“才子诗人”之誉者不多,钱起就是这不多者中的一位。钱起诗以个人活脱而悲凉的主观思绪为轴心,通过精雕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精微的刻画,精妙的景物,出神入化地展现出来。其诗所体味的自然物化,所融会的精雅神逸,给人以凄悲的震撼,空灵的顿悟,瑰丽的美感。



1



凄悲、空灵与瑰丽,孕育生发于丰蕴灵秀的湖州文化中。湖州以她丰润的文化累积,不断推出的艺术精灵,塑造着才子诗人的灵魂。“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样式,华夏民族张扬着诗的神韵与风流。“诗三百”到汉乐府,传��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传统。楚辞到诗仙李白,禀承着雄奇驰骋的浪漫气息。写实也好,浪漫也罢,诗是自由的“古体”。自由的古体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则为东晋南朝之事。东晋南朝是“三吴”①地区迅猛腾起时期,更是注重玄学哲理、执著追求审美感悟的人性觉醒时期。浸润着湖州山水灵气的沈约,创立了“永明体”,把“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又提出诗歌创作必须避免的八种音律上的毛病——“四声八病”说。声韵的要求,强化了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的关系。“夜猿鸣,融融晨雾合。不知声远近,惟见��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夜猿”与“晨雾”,“东岭”与“西岩”相对仗,既写出了自然之景,也表达了个人之情。荡漾飘渺的雾气里,重重叠叠的峰岭中,猿鸣东岭西岩相唱答,却“不知声远近”。沈约所写的由三联组成的《石塘濑听猿》近体诗,既给诗歌创作辟出一片新天地,也折射出湖州清隽尚美的文化底蕴。

近体诗彰显着自然适性的幽幽之情,迸发着创造活力的勃勃之思。“南朝分古郡,山水似湘东。堤月吴风在,湔裾楚客同。桂寒初结旆,苹小欲成丛。时晦佳游促,高歌听未终”。②于是乎,在湿润润的空气里,呈现着空灵心境与深厚意境的诗篇,宛如雨后春笋,构成了翠生生湖州文化景观。张志和的《渔歌子》,以“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的鲜明色调,表达隐士高寄情怀的精神生活。道冠女诗人李季兰,神韵自逸,一首歌行体诗《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将抽象的音乐比作三峡流泉,时而清远流长,时而幽隐深细,时而激越昂扬,时而飘逸缠缓,如哭如泣,如涛如怒。琴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描绘得有声有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曰:“置于大历十才子中不复可辩。”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也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雌,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沲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诗僧皎然,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居故乡吴兴杼山妙喜寺,与茶圣陆羽为莫逆之交,茗茶援笔写诗,清机逸响。大历七年(公元722年),大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转年在妙喜寺左侧修一亭,建成时正是癸卯丑年(大历八年),癸卯朔月(十月),癸亥日(二十一日),遂命“三癸亭”。皎然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等妙喜寺三癸亭》诗,其诗有句曰:“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仙境般的美景,使人脱超俗世,进入怡然的灵空境界。



2



浸润于灵空氛围的钱起,追求着灵悟,又抒写灵感。“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与《赵莒茶宴》的钱起,并未“洗尽”“尘心”。他的才子之誉,成名于科举《省试湘灵鼓瑟》诗。而《省试湘灵鼓瑟》诗,凸现其创作的灵空之气。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几次落第的钱起,再次从苕溪泛舟,远行帝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②科举考中称登龙门,龙门为地名,在今山西河津县与陕西韩城县之间的黄河河道上。两岸峭壁对峙,形状如同高门。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③《三秦记》曰:“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曰:“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登科进士“一品白衫”,④曲江“红杏宴”,雁塔去题名,“丝竹骈罗,缇绮交错;五色结章于下地,八音成文于上空。”⑤无怪乎穷困潦倒大半生而中进士的孟郊写出《登第后》诗,欣欣然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赋取士,主考官当场命题,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律体,首联两句要紧扣诗题,中间四联皆要对偶,尾联与首联要呼应,全诗要符合平仄。诗赋考要求士子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独到的细致观察力与深邃的审美感受力。森严的考场,临时的考题,决定人生际运的关键时刻,精神高度紧张的举子,如何能写出既清丽婉转,又鲜明活脱的好诗?故而唐代《试帖诗》写好的极少,传世的只有钱起的《湘灵鼓瑟》诗,祖咏的《终南望余雪》诗。

《湘灵鼓瑟》典出《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指娥皇女英。海若:海神之号。冯夷:河伯之称。历九疑,过湘江,穷方外,观遗迹。远游南方,列名独详,入耳之乐,益弥悲凉。这种典中有典的诗题,穷天入地,最易束缚士子的思维,且又是在科考中!钱起却是灵感顿来,才思奔涌:“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首联破诗题,镶入“鼓”、“瑟”、“灵”,而“帝子”代指娥皇女英,其泪尽滴血化斑竹为四联“苍梧”、“怨慕”埋下了伏笔,既点明了环境,也渲染了“苦凄”、“清悲”的气氛。第二联紧承其旨,一个“空自舞”,一个“不堪听”,仙界飘渺的海神,行程迢迢的“楚客”。三联重笔在“杳冥”,悠长的金石之音,“传潇浦”“过洞庭”。其音为“湘灵”所奏,当然是“曲终”而“人不见”。其诗想象驰骋,天上人间;神秘瑰丽,琴瑟幽幽;彼此相融,似真似幻。尤其是尾联,以点睛之笔,从心灵深处感召着读者,引发对“曲终人杳”的无限惆怅。美学家朱光潜曰:“曲终人不见”表现的是消逝,而“江上数峰青”表现的则是永恒,曲终人散,青山常存,启示了一种哲学意蕴。钱起以活跃丰富的形象思维与深邃精当的个性语汇,将有限与无限交错扭结,描绘出摸不着却能看得见的意境,让人置身绿水青峰,遐想空灵超脱。



3



及第出仕的钱起,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唐肃宗乾元年间任长安附近的蓝田县尉,与“诗佛”王维时相过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一779年),任司勋员外郎,官至考功郎中,人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大历才子”之称,最初见于中唐人姚合所编的《极玄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曰:“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越从登第,挺冠词林。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然独立,莫之与雄。”文宗王维推尊钱起,“许以高格”,他人“莫之与雄”,公认钱起为“十才子之雄”。当时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钱起、郎士元共享盛名,出现“自丞相已下,更出作牧,二公无诗饯别,时论鄙视”的风气。

清丽空灵是才子诗人钱起诗歌的最大特征。如《归雁》诗:“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来。”雁是候鸟,随着季节而南来北往,古人认为大雁南飞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诗人由归雁想到它们的栖息之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湘灵鼓瑟”。进而把鼓瑟同大雁联系起来,生发出奇妙的艺术构思——大雁的归来不是生活习性的本能,而是湘灵鼓瑟的原故。诗篇起笔突发奇想,表层之意对大雁提问:“何事回?”接着横插一笔,描绘潇湘下游的秀美风光。深层之意在探索:大雁为何舍弃湘江呢?三、四两句雁儿之答更奇:潇湘虽然风景秀丽,食物丰美,可湘灵月夜鼓瑟,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凄清哀怨。大雁承载不了感情的重负,只得起飞回归来。诗人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借助于丰富的想像和优美的神话,婉转地表达了游宦他乡的羁旅之思。整首诗构思新颖,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境清远。这折射着湖州丰厚的文化蕴含,也释放着顿悟的灵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2:53 , Processed in 0.0986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