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03|回复: 0

浅谈《透明的红萝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2 15: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言曾说过,每个作家一生可能会创作几十部作品,这几十部作品,其实都是一部作品的种种翻版,这部作品就是作家个人的自传;作家可能会塑造几百个人物,这几百个人物都是一个人物的化身,这个人就是作家自我。
      《透明的红萝卜》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其主人公黑孩,应该是莫言对自我最集中的体现。这个坚强,不失童真却又有点病态的没名没姓的可怜的黑孩身上,带着莫言童年时灰色的记忆:没有父母的疼爱,痛苦挣扎却忱于幻想,是童年莫言的一个象征,也是文革时期农村儿童的缩影。看完整部小说,心情是复杂的,我心疼黑孩,同情他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感动于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震惊于莫言的坚韧。经历了童年的晦暗之后,莫言却依然坚定地走向了文学,并且成为中国现代作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该是怎样一颗强大的心灵。其实,我们不应总是埋怨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平,逆境确实可以造就人才,只不过有一部分人,于中途迷失。不过也有像涂自强那样,被时代和历史遗忘的一代人,这是我们所不能主宰的,这是时代的恸哭的巨响。
       黑孩是坚强的。应该说作为莫言的自我象征,他不可能不坚强。小说开端,队长看到黑孩时说:“黑孩儿,你这个小狗日的还活着?我寻思着你该去见阎王了。”这句看似关心实则无关痛痒,甚至理所应当的轻蔑的话,使人的心为之一颤。一个还处于少年时期,刚刚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仅仅走过了生命中小小的一段路,未来应该是美好而璀璨的,可别人却认为他的存在不合常理。在批判队长和村民麻木不仁的同时,我明白,那是时代的烙印,是中国人国民性中致命的缺陷。这也是鲁迅先生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和痛苦的现实写照。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想做过多的评论。或许,正是因为残酷无情的社会和现实对黑孩生命的压榨,我们才会如此深刻的感动于他对生命的坚持。他默默忍受后母的毒打;在打水时,因为摔倒而碰破了脸,匆忙起身去追赶铁桶;脚像骡马的硬蹄一样,可以碾碎蒺藜;指甲盖被砸成了碎片,只是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拉风箱是受到炙烤,依然执拗的忍受烟熏火燎;老铁匠穿上棉袄时,依然毫不瑟缩的穿着父亲留下的满是污渍的大裤头……黑孩不是真的不知疼痛,如果他有父母,他也会哭着跑回家,寻求关心和疼惜。命运对他显然是不公平的,无可抗争,只好选择沉默。四五岁时说起话来就像竹筒里晃豌豆,咯嘣咯嘣脆,现在却被菊子怀疑是个小哑巴。他只是习惯了非人的生活,想要坚忍地活下去而已。莫言在黑孩身上投射了对命运的无力感,他的心定在为黑孩儿流泪,亦是为他自己。
       黑孩是童真的。他的自我封闭致使他对声色音味触觉的敏感远超常人。他可以看到地瓜地和菜地变成了大井,叶片和黄麻都变成了水,麻雀变成了翠鸟,在水面上捕食鱼虾;听到黄麻地了的鸟叫虫鸣,以及雾气碰撞黄麻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响;想象出火车像一个独眼的怪物站着跑;感觉到水中鱼群的包围和亲吻自己的小腿;看到河上发亮的藏着声音的气体起伏上升,以及那个晶莹透明,玲珑剔透的红萝卜,透明的、金色的外壳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所有的一切,都是黑孩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小黑孩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的另一个世界的憧憬,生活的折磨,并不能剥夺一个孩子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可是,这些美好也是虚无的,那些幻影稍纵即逝。作品的最后,小黑孩将还未成熟的萝卜拔出来,满地通红,却再也没能找到那晚在泛着青蓝幽幽的光的铁砧子上看到的,透明的红萝卜。这其中暗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失望,即使再怎样努力,也无法抗拒生活的悲剧性:生活可以给黑孩儿的仅仅是那些不存在的幻象,犹如一缕青烟,在四周冰冷的空气中四散开去。
       黑孩对亲情是向往的。他没有母亲,父亲抛下他去了关东,后母对他非打即骂,时常挨拧挨咬,十岁左右的他瘦弱不堪,满身伤痕。在他的心里面,父母的概念是陌生的。因此,小石匠和菊子姑娘对他的关护,使他把他们当做了父亲和母亲的化身。当他在工地上遇到菊子姑娘时,面对菊子姑娘的关心,黑孩的内心是矛盾的。他曾拒绝过,他对母爱的怀疑让他与菊子保持距离,可是,他终究是一个孩子,没有被别人关心过的他,向往被关爱,菊子姑娘对他的好唤起了他对母爱的渴望。他害怕失去菊子姑娘,菊子给她包扎伤口的手绢儿,被他视若珍宝,他把它作为母爱的象征,不顾疼痛将手绢儿塞进了石缝,并且常常坐在菊子干活时坐的座位上,双眼紧紧盯着石缝。他又是痛苦的,面对久违的亲情,他混淆了亲情与爱情的界限,所以,当小石匠和菊子在一起, 并且十几天都没有一起来看他,他觉得小石匠夺走了菊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小石匠和小铁匠因为菊子而打架时,他出手帮小铁匠的原因,对于这场“战争”,黑孩的内心是既向往又担心的。莫言准确的拿捏了黑孩的心理变化,这种复杂又矛盾的心情,也是莫言对童年生活的态度,对那段痛苦的记忆,他想要忘记,却不得不记起,正是那段既爱又恨的生活,灌铸了自己的人生,伴随着自己成长。
       黑孩也是病态的。作为一个孩子,他的身上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尊心,但是他选择用自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强大,维护自己的尊严。刘副主任第一次见到他时,说道“这也算个人?”他溜到水槽里去摸自己的羊角锤,吓得小石匠惊叫:“你找死!”他用这个惊险的行为向刘副主任作出无声的抗议,证明自己是合理的存在。在被工地上的女人们嘲笑的时候,他默默地用脚趾头撕下一个个的蒺藜,并且用脚掌碾碎,被菊子姑娘看到,称赞他有本事。当被派去拉风箱时,皮肤被火烤的像针扎一样疼,钢火在肚皮上烫起燎泡,他却不肯放弃,他只是想证明自己,别人可以干的活,自己也可以。菊子因心疼他而强行带他离开桥洞,他却咬了自己依赖的人,因为菊子姑娘的行为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不想被别人看不起。小铁匠因为掌握不到淬火的要领,一次又一次烧好的錾子都不合格,就拿黑孩出气,黑孩徒手攥住滚烫的钢錾,手里冒出了黄烟,吓得小铁匠浑身哆嗦,他用自残来反抗小铁匠对他的打骂和蔑视。黑孩儿是个可怜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畸形的社会,周围环境的荒芜,人情的冷漠,亲情的缺失,使他幼小的心灵变得扭曲。想要抗争却又徒劳无功,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不放弃任何生存的机会,努力的活着。这种无力感曾经同样占据了童年莫言幼小的心灵,莫言对黑孩儿的同情与怜惜自然不必言说,从某一方面来说,莫言羡慕黑孩儿,他对自己自尊的维护,方式是极端的,却也是充满勇气的。
       小说的结尾,让我感到惋惜,美好的事物终究不能长久。菊子姑娘被小铁匠洒出的石片插瞎了右眼,小石匠也走了,小铁匠则一蹶不振,黑孩儿的生活又回到了原点。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和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我想,黑孩之所以穿上大人的衣服,只是想要快点长大,童年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也许他觉得,大人的生活会是美好的,至少不会像他一样。最终,他却被队长扒掉了所有衣服,一丝不挂的走了。临走时,队长曾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殊不知,这句话对黑孩来说是多么大的中伤和嘲讽!如果,黑孩可以有个疼爱自己的父亲来替他拿衣裳,那他怎么会变成这幅瘦弱可怜的模样?黑孩儿只是想要活着,可是就连他想要长大的幻想,最终也破灭了,连同他被扒下的衣服,被队长团成一堆,扔到了墙角。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莫言就此停笔,把黑孩以后的命运留给读者去想象。起先,我不敢继续设想。连最后的希望都破碎的黑孩,怎样继续生存?残酷的现实,也没有给他丝毫机会。他是否会就此丧失了对生命的执着,那个幼小的生命会了无生息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后来,我恍然大悟,黑孩儿一定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或许他还会和莫言一样,走出困境,去体验生命中那许许多多美好的第一次,并且用带着生命气息的文字记叙自己不幸的童年生活。我相信,结局一定会是这样。
       最初端起《透明的红萝卜》,是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粗制滥造的翻阅,终究被莫言有感情的文字所吸引。作品丰富的主题,让我放弃了最初写论文的打算,采取了自由散漫的笔调,记录自己内心的动荡。这部小说,虽然存在虚构的童话因素,却真实的记录了文革时期乡村生活的面貌,蕴含着浓厚的生命气息,表达了莫言对黑孩儿的同情,以及对生活的控诉,也体现出莫言对童年的记忆想要挣脱却又时常记起,不能摆脱的纠结。莫言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生活过的故乡,是爱恨交杂的。童年的不幸,是莫言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和阴影,故乡的落后与人情的陌然,让他如同黑孩一样饱受摧残,这种恨是刻骨的,是他想要逃避的;然而,童年的生活也成为他成功的动力,只有经历过刻骨的疼痛才能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韧,故乡也曾悄无声息的养育了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如同黑孩儿一样的莫言,一切的一切,又让他爱的深沉。其实,莫言经历过的那些曾经的种种,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生活现况,也烙印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这是每一代人不可逃脱的命运。
       新近阅读过格非的小说,其中无不透析出记忆的软弱性。记忆确实是软弱的,以至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人一遍又一遍被动地饱受如法炮制的苦痛,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我并不反对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历史需要发展,时代需要进步,我们也需要反思。时代的病症,社会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我们不能决定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人切莫不可在伤痛过后,忘却自己曾经经历的,而把这一切又加之于其他人,甚至下一代。对待苦难中的人,落井下石的国民特点也确实应该得到矫正。我只想说,生活中有许多难逃的挫折和苦痛,在坚强面对的同时,也应该谨记:对待他人,或许雪中送炭比冷眼旁观来的困难,但是落井下石决然是最不应该的。别人正在经历的无助或许就是曾经的自己,是我们的祖祖辈辈的悲哀。
       眼前不觉间浮现出在高密东乡的田野里一个瘦小的身影,由清晰变得模糊,由模糊又渐渐变得清晰起来,那个瘦小的身影钻进了黄麻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0:56 , Processed in 0.08101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