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615|回复: 5

魏晉門閥制度與當代遺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1 09: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古為鏡,可見其卑。
所謂出身者,遠襲魏晉、近取文革,近日死灰復囂矣。
一直鄙視魏晉的門閥制度,痛斥其阻扼才流、塞窒仕途、豢養腐蛀、頹靡無振的社會纛瘤,卻忽視了當代門閥制度的死灰復燃。大之社會建構,小之庠序之教,無有出身三代之論。出身者,未有聲命之丰姿,卻習貪頓之禍心、奢靡之風氣。社會上論視出身(985、211),看重學歷(博士、碩士),青睞背景(官二、富二),學校又怎能不重視所謂的“名門高貴”(CSSCI、中文核心、轉載)?此所謂魏晉門閥制度之遺禍矣。
发表于 2013-11-21 2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国家、社会都存在类似门阀制度的情况。因为人类社会的各种资源与成果要在代际传承,长辈获得了多数、有时资源,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会传递给自己的晚辈,为晚辈创造好的条件。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个道理。一个父亲有一个馒头当然会给自己孩子吃了。
楼主说的例子里也有些不是门阀遗风的,比如,大学出身、核心期刊,凡是比较总有一个标准,玩一个游戏就得按规则玩。守规则,再努力,才能赢别人。不守规则,就会被踢出局,除非,你有资格制定规则。所以,上个好大学,发些级别高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实力。实力就是综合实力,人类社会的一切可用的力量。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更容易成功。
发表于 2013-11-22 08: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澄潭秋月 的帖子

二楼说得有理。赞同。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6: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樓說得確實有一定道理。每個社會確實存在一些門閥之風,但是當門閥之風已成風氣,則未必有益於文化的代際傳承了。社會不會出現一種絕對的公平與公正,但是當社會的天平過多傾向於所謂的門閥時,這個社會就不正常了。不然也不會出現後人對門閥制度的口誅筆伐了。
      規則是大眾化的,當規則成為少數人的“規則”時,那麼就不是規則了。毋論學歷、出身之說,僅國朝之地域、戶籍之限制,又豈能辜以規則目之。譬如,高考一項,當套上地域、戶籍之規則時,則未免有特權之謂,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豈所謂此乎?不免以一眚障目了。估試論之,求教於方家。
发表于 2013-11-22 16: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物质极大丰富,劳动成为一种需要时,门阀之风才会真正刹住。门阀确实对社会层级间交流形成阻碍。底层上升的通道被挤压。但同时也使社会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再说,没有人愿意放弃手中资源。现阶段,恐怕还没那个国家能消除门阀之风。
规则永远都是一个特定圈子的规则,没有什么大众规则一说。社会主义也是人民内部民主,对敌人也是专政的。不搞学术,就不用发论文,什么核心期刊,在商人面前,也许只是酸腐文人的文字游戏。高考是新一代上升渠道之一,相对来说已经算公平了。简单举个例子啊,奥运会男子100米参赛队员来自不同国家,面对相同的规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有的人穿着高科技的跑鞋,有的人可能就穿着露脚趾的球鞋。难道为了公平,让所有队员都光脚比赛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08: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勿论比赛穿何种鞋,其前提条件仍然是以人的力量为基础,比的是人的基本潜力。不相信鞋的因素是决定成绩与否的关键因素,如其必然,则比赛非比赛也。如此必然,则比赛异变为科技、药物、潜规则之争了。规则没有特定圈子之别,在特定圈子里亦需讲公平。特定圈层之规则扩而大之,则为公民之规则,公民规则亦需公平之原则。倘以特定、特别之由,而将规则特殊化,则亦失规则之本。
       社会不存在尽善尽美,规则亦然。如因之璧瑕,而安于现状,持规则与门阀合理之论,无乃胶柱鼓瑟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6-18 02:04 , Processed in 0.0827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